从1968年罗伯特·史密森的反现代主义的“非地点”作品到今天倾向于参与性的机构引力,展览作为批判形式和艺术媒介的兴起。1968年,罗伯特·史密森通过名为“非地点”的系列作品反击迈克尔·费雷德的有影响力的论文《艺术与物性》。费雷德将观众与艺术品的关系描述为短暂的视觉接触,而史密森的非地点系列要求观众做得更多:花时间在画廊里看一看、走一走,观察和阅读里面的物品、图像和文字,并思考它们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詹姆斯·沃里斯在《超越物性》一书中通过博物馆作为批判形式——和艺术媒介的兴起回顾了观众的演变历程。通过邀请观众与艺术作品和机构进行新颖的、意想不到的接触,史密森、Group Material和迈克尔·亚瑟等艺术家追求对展览和博物馆进行重新配置和扩展,使之更活跃、开放、民主。这种实践尖锐地批判了长期以来与艺术机构和传统的展览制作有关的根深蒂固的特征;然而,沃里斯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批判已经被那些现在倾向于“参与性”的机构的努力所稀释。《超越物性》关注的焦点是引领展览这种批判形式的创新人物、艺术作品和机构,通过策展人哈罗德·塞曼、关系艺术和新制度主义的活动来追踪它的演变。沃里斯研究了利亚姆·吉利克、托马斯·希尔施霍恩、卡斯特·奥莱、玛利亚·林德、奥珀罗·苏斯特希奇等人最近在卡塞尔文献展、e-flux(由多名艺术家发起的网上当代艺术批评杂志)、Manifesta(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和挪威当代艺术局等机构展出的艺术和展览作品,他认为,在艺术与娱乐的差异越来越模糊的时代,展览作为一种批判形式具有持续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