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精品大系——中国现当代水墨卷》

  • >出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 >主范迪安
  • >执苏新平 王璜生 张子康
  • >出2018-05-01
  • >开8开
  • >ISBN9787547917213

内容简介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书画作品的收藏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伴随着这所百年美术学府筚路蓝缕的变迁之路,对于各个时期近现代书画佳作的收集与鉴藏,成为央美之学院精神与学术传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并形成了一条不断汇聚、延展的长河。

在这些近现代书画藏品的积淀历程中,蕴含着20 世纪中国书画鉴藏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即20世纪中国画鉴藏的时代背景及其古今之变,更潜藏着现代形态的美术学院与美术馆机制与近现代中国画创作的关系。因此,对这些百年以来书画藏品的整理与研究,便是一个对于近现代中国水墨文脉的梳理过程。

在中国画史的发展逻辑中,自古及近素有自身的鉴藏传统。无论是如安岐、吴湖帆、张伯驹、王季迁等具高超鉴赏力和个人学养的鉴藏家,还是如《宣和画谱》《佩文斋书画谱》等官方修撰的画谱画录中所揭示的历代宫廷旧藏,都展现了书画鉴藏对于画史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这一鉴藏的过程包含对于作品题材内容雅俗的鉴别,对于作品风格及其透射出的创作者格调趣味乃至道德品格的判断,对于中国画、书法作品的独特语言形式、笔墨问题的鉴赏等。也正因如此,在中国画学思想体系中形成了诸如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论,以“自然、神、妙、精、谨细”为内容的“五等”说,以“神、妙、能、逸”为内容的“四格”说等,评判标准的建立恰恰意味着画史对于作品鉴别的趣味日渐形成,也意味着鉴藏体系的逐渐成熟。

20 世纪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交汇的时期,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反思和发展了传统,创造了新传统和新语言。20 世纪中国书画的丰富性与创造性,及其面对西方艺术影响的融受性,恰恰是百年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央美术学院对于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历程,正体现出在中西融合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画、书法创作在20 世纪不同时代背景中显现出的策略意识和文化特点,其时代特色和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中央美术学院的近现代书画收藏及其作品体系,本身即是一部近代中国书画史,一部近代中国书画教育史。

藏品全面地涵盖了校史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师大家的精品力作,如郑锦、陈师曾、姚茫父、萧俊贤、萧谦中、汤定之、余绍宋、胡佩衡等在20 世纪20 年代北京美术学校创立初期的大家名作,其中包括陈师曾作于1917 年的山水册页、北京美术学校建校之初中国画系首任系主任萧俊贤的山水课稿、北京美术学校首任校长郑锦作于1920 年的《玉兰孔雀》、《狐狸》等工笔设色佳作等。这些作品在展现百年之前中国画坛艺术风格的同时,更见证了央美百年历程之初,学校名师的艺术水准与严谨学风,除了其艺术价值之外,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其二,央美近现代书画收藏的来源广阔、标准谨严,不拘于地域画坛和某家某派的局限,广泛全面地汇聚了20世纪北京画坛及其他地域画派的不同风格的艺术佳构。

这些藏品中既有如金城、王梦白、齐白石、于非闇、徐燕孙、秦仲文、吴镜汀、周怀民等民国京派画坛代表画家的名作,亦有吴昌硕、贺天健、黄宾虹、潘天寿、谢稚柳、汪亚尘、朱屺瞻、程十发、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等海派、浙派、金陵画派大家的作品,也涵盖了如“渡海三家”张大千、黄君璧、溥心畬等画家名作。这些源自不同地域画坛的大家名作汇聚收藏于一所美术学府,也显现了央美学脉兼容并包的艺术特色与学术主张。

其三,央美近现代书画收藏,从教学出发,保存了中央美院自身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完整脉络。

藏品中既包含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吴作人等从中西融合的角度建构现代中国画体系的先驱大家作品,也涵盖了1949 年以来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传统中历任名师如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宗其香、李斛、梁树年、郭味蕖、萧淑芳、刘凌沧、田世光、陆鸿年、卢沉、张凭等的佳作,更包括了当下央美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名师大家在求学期间的留校作品与代表性创作。

这些藏品显现了在一个世纪的教学、研究与创作历程中,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进程中,央美在中国画与书法领域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央美中国画学脉体系。

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美院的首任校长徐悲鸿从《中庸》中“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选取“尽精微,致广大”,将其用于指导学院教学与绘画造型。而“尽精微,致广大”的教学理念,也连同现代中国画教育史上“徐蒋体系”的方法与践行,深刻影响了央美的中国画创作与教学发展路向。“广大”与“精微”,也恰恰是中央美院近现代书画收藏的学术特色与价值选择。

一所百年美术学府的收藏、鉴藏历程,同时也是一个发掘、发现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感知学院收藏对于中国画教学、创作与研究的影响,也可以从这些作品收藏中体察20 世纪中国画的学院教学与创作的变迁历程。由此,我们可以在这些收藏中发现学院自身的教学渊源与学术传统,发现画史上在当时具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没有得到相应研究与重视的画家。

同时,对于这些作品的发现与研究,更需要今天的学者、师者、画人、学子们从风格、题材、笔墨形式、格调意趣和精神内涵等方面深入探究。正因如此,这些丰厚珍贵的近现代书画作品收藏,才能透过时代彰显出永恒的光芒。

以上内容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精品大系·中国现当代水墨卷》前言王春辰 于洋 撰


免费试读

冷风起,冬意浓! 这个冬日的北京刻意显得不那么的温暖,不禁想逃离这荒凉几日,寻一处刺眼的阳光,重新洗礼那或许已经麻木的感官。 选择去吴哥,因为太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迹,它将中国长城的雄伟、泰姬陵的细致繁复和金字塔的对称之美全部完美的融为一体。唯有置身于吴哥王城,在“高棉微笑”的注视下,去凝望这曾经充满战乱、杀戮,到现今的和平和安详。仿佛瞬间被抽离出这世间之外,画面被定格静止了一般,转过身即是微笑。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关于吴哥,我想大约是我不必多费口舌去解释每一处寺院的由来和历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多数都会花上个三五日去感受吴哥雄伟壮观的寺院建筑群。 这里捡几个重要而美的分享。 冷风起,冬意浓! 这个冬日的北京刻意显得不那么的温暖,不禁想逃离这荒凉几日,寻一处刺眼的阳光,重新洗礼那或许已经麻木的感官。 选择去吴哥,因为太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迹,它将中国长城的雄伟、泰姬陵的细致繁复和金字塔的对称之美全部完美的融为一体。唯有置身于吴哥王城,在“高棉微笑”的注视下,去凝望这曾经充满战乱、杀戮,到现今的和平和安详。仿佛瞬间被抽离出这世间之外,画面被定格静止了一般,转过身即是微笑。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关于吴哥,我想大约是我不必多费口舌去解释每一处寺院的由来和历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多数都会花上个三五日去感受吴哥雄伟壮观的寺院建筑群。 这里捡几个重要而美的分享。 冷风起,冬意浓! 这个冬日的北京刻意显得不那么的温暖,不禁想逃离这荒凉几日,寻一处刺眼的阳光,重新洗礼那或许已经麻木的感官。 选择去吴哥,因为太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迹,它将中国长城的雄伟、泰姬陵的细致繁复和金字塔的对称之美全部完美的融为一体。唯有置身于吴哥王城,在“高棉微笑”的注视下,去凝望这曾经充满战乱、杀戮,到现今的和平和安详。仿佛瞬间被抽离出这世间之外,画面被定格静止了一般,转过身即是微笑。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关于吴哥,我想大约是我不必多费口舌去解释每一处寺院的由来和历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多数都会花上个三五日去感受吴哥雄伟壮观的寺院建筑群。 这里捡几个重要而美的分享。 冷风起,冬意浓! 这个冬日的北京刻意显得不那么的温暖,不禁想逃离这荒凉几日,寻一处刺眼的阳光,重新洗礼那或许已经麻木的感官。 选择去吴哥,因为太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迹,它将中国长城的雄伟、泰姬陵的细致繁复和金字塔的对称之美全部完美的融为一体。唯有置身于吴哥王城,在“高棉微笑”的注视下,去凝望这曾经充满战乱、杀戮,到现今的和平和安详。仿佛瞬间被抽离出这世间之外,画面被定格静止了一般,转过身即是微笑。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关于吴哥,我想大约是我不必多费口舌去解释每一处寺院的由来和历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多数都会花上个三五日去感受吴哥雄伟壮观的寺院建筑群。 这里捡几个重要而美的分享。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