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通过借景抒情的描绘手法让心中之情与世间之景相互感应、交融、依托,转化为内在的风景与外溢的情感。那些难以在眼前现实中被承载的感知选择逃之夭夭,将奇异的、异域的、虚构的风景作为理想的容器。
本次展览将自身视为一处“异境”,邀请观众一起开启一次短暂的“逃逸”,并在“感觉阈限”与“编程风景”两个概念之间周旋。感觉阈限是指在感知过程中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能够被主观意识感知或者被观察到的临界点。这个概念适用于各种感官,对它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感知系统的敏感程度和范围。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中,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各种实验方法来确定不同感官的感觉阈限,从而深入了解感知过程的运作机制。编程风景则指向一种再生的,依据某种设定与规则创造出的,可重复生产的景象。
如今,我们的感知遭遇着极速更迭的数字化生活不间断的刺激,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也不再仅仅是自然或城市的风光,而是被信息科技渗透,被想象力与错觉包裹的复杂景观。景观继而因观看视角的不同,被拆解成不同的信息和文本碎片,参与到新景
物的塑造中。在这样的过程里,个体如何应对熟悉与陌生,又如何将自我带入对风景的观看、消解和再造之中?风景常常同时提供着考验与庇护,折射着人与世界相互挑战也相互依赖的关系,潜藏在精神深处的,或许是对剧变中焦虑的安抚和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展览集结了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几位青年教师/艺术家近年的作品,他们都在创作中有意识地使用了类似代码的视觉元素或输入了某种篡改原有程序的指令,经过不同的路径,采用不同的媒介手段对风景进行了重构。
黄可一在经历手术之后将对身体的关注带入创作,借助数字成像技术让细胞组织生成为变幻莫测的明艳风景,同样衍生自身体结构的不规则形状雕塑则构成了一个微缩的异形景观。
朱日新把渺小的人的形象抛入巨大的地理信息之中,用精密如机械绘制的线条描绘出广阔而失真的荒芜疆域,绘有地图信息的碎裂的培养皿和失效的罗盘一样令人不安。
黄可一,《身内身 20240814 Inner Landscapes 20240814》,2024,2分58秒,视频影像
朱日新,《遗迹 Relic》,2021,30×40cm,不锈钢丙烯,图片由HDM画廊惠允
受过长期传统中国画训练的李森以历史上的文化输入细节为线索,让传统的山水画呈现出新的面貌,又把充满随机性的创作实验机制变成了乐此不疲的日常练习,像发明了一个新的游戏。
章烟朦画作中的未来人类似乎已经脱离了肉体的束缚,身体正在分崩离析,或是早已变异成为新的物种。
单俊盛则用他的动态热图模型为展览带来了城市空间规划语境下的现实视角,引领我们重返当下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李森,《半自由 004 Semi-free 004》,2024,26×18cm,纸本丙烯
章烟朦,《I Will Never Stop Loving You 我永远不会停止爱你》,2020,170×135cm,布面油画
单俊盛,《能量地图 Energy Flux》,2021,GIF图像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策展人: 赵欣昕
展览团队:黄可一 朱日新 李森 章烟朦 单俊盛
视觉设计:王天宁
展览助理:姚睿琳 付慧迪
展览协调:易玥
设计统筹:纪玉洁
展览管理:吴鹏 宿世存 荆鹏
媒体宣传:何一沙 吴靖 贺伊飞 杜隐珠 丁怡
公共教育:肖宝珍 耿菁华 王军 姚轶群 梁雯 西华伟
财经事务:杨柳 门婧 寇蕾
发展推广:孙炜 伊义 刘星伶
行政支持:蒋思妤 岳君瑶 张倩 郭旭
后勤安保:陈小华 吕智发
展览鸣谢: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
2024-10-14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