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5 《三条命》王华祥个展

  • >展览时间:2015-09-11 - 2015-10-09
  • >开幕时间:

展览详情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5
三条命——王华祥个展

主办方:中央美术学院
策展人:刘礼宾
展览统筹:齐鹏
策展助理:汤宇 赵文
创作助理:罗江

开   幕:2015年9月11日上午10:00
论   坛:2015年9月11日上午10:30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
论坛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
展览时间:2015年9月11日—10月9日


 






展览前言

中央美术学院曾经是精英荟萃之地,也曾是名副其实的美术教学和创作的引领者,并因此而奠定了中央美院在全国美术界无可争议的地位。进入新时期之后,中央美术学院的优势地位再一次凸显了出来。我们清楚记得,有着深厚传统积淀和锐意进取意识的美院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充分显示出其开放的胸怀和求新求变的性格,充分表现出其主动进取的心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使美院又一次成为新观念和新方法的生发地和各类信息的集散地,而新一代精英的锋芒显露则预示着中央美院艺术教学与艺术创作一个崭新阶段的到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中央美院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环境的变化对美院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看到,经过多年周转后,美院终于迁入了新的校址,但是其内部和外部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学院内部进行的学科调整,就是将原有的核心专业系整合为造型学院,并与设计、建筑等新学科一同成为二级学院;其次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代艺术思潮的迅速发展直接冲击着造型艺术已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国内外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又不断的对造型艺术领域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造型艺术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在多变和复杂的内外环境面前,造型学院艺术家并没有动摇对艺术的理想和信念,也没有因此而迷失方向,更没有一味的迎合与盲从潮流,而是以理性的态度、包容开放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容面对,并且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在艺术史演进的逻辑中,严肃、认真的思考着自己的艺术取向,追问着艺术的本质,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且自甘寂寞,脚踏实地的潜心研究、探索着各自的艺术发展之路。
今天,造型学院提出并举办教师提名展,其目的就是为那些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有着独到艺术见解、并且已经或正在形成个人独特语言方式方法的中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其水平和实力的平台。同时希望借助学院力量和资源优势将他们推到前台,让社会大众了解、认识他们的艺术成果,让学术界关注、研究他们的学术成就。尤其在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举办这样的艺术活动,对于提名艺术家来讲,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既是荣誉,也是挑战。而对于更多的教师来讲,这样的方式必将会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因此,提出并举办一年一度的教师提名展活动,对于造型学院今天和未来的教学和创作无疑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如果说学院艺术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曾经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那么,在信息、机会均等的当代社会中,则需要学院艺术家转换思维,并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去争取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认识和关注。只有如此,才可能赢得学院艺术家应有的学术地位,那种坐、等、靠的态_院的优势和学术的背景,大力推荐新人,推出名师,这不仅仅是策略之举,也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望。在我看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的。

苏新平
2010年10月


三条命——王华祥个展
刘礼宾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王华祥作为一位重要的“发声者”,其作品、言论、主张所交织成的“摇滚乐”不绝于耳,使他成为当代艺术领域、艺术教育领域一位举足轻重的教育家、艺术家、思考者。
此次展览之所以以“三条命”来命名,一来是为了彰显他的多重身份,二来是为了突出他充满活力的存在状态、创作状态、思考状态。具体到艺术家身份来讲,王华祥也兼具了最初使他一举成名的“版画家”、倡导“将错就错”理论的“素描大师”、体验颜料物性的“油画家”三个头衔。从“状态”来讲,他是一位质疑者、反叛者、挑战者。更深的动力来自,他是一位敏感者、求真者、独执己见者。
王华祥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他的《贵州人》系列作品(1988年),这一作品使他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基于获奖这样一个“扩音器”,王华祥把对“贵州人”的重新诠释塞到了你我眼前。之所用“塞”这个词,是因为作品的语言冲击力明显改变了人们对版画的既往认知。让观众不得不瞪大眼睛,体验刻刀正在划过木板的凌厉,各种单色喷薄而出的纯粹性,当然,还有他老乡“贵州人”所特有的身体痕迹——它们和版画语言重合、错位,从而调动观众身上的痛感、纠错欲望,酣畅淋漓的脱轨体验,重入轨道的静谧享受。
随后两年时间,王华祥完成了由“新乡土”画家向“新生代”画家的转型。他选择身边的同事作为创作对象,由此完成了《近距离》系列作品(1990-1991年),并参加了“新生代画展”(1991年)。 “贵州人”的彪悍依然若隐若现,这一“彪悍”转变为他作为艺术家的充满穿透感的审视。能看出,王华祥期望去除这些“熟人”给他的熟悉感,画面人物所给出的“陌生”体验即源自版画语言的特质,作者故意回避模特身份的命名,更源自王华祥对“真实”的过去到现在的“瘾”。或狡黠、或沉静、或睿智、或沉思、或放松、或紧张的他们,没有逃脱王华祥眼睛。如果说《贵州人》系列作品,王华祥用的“慢镜头”,《近距离》系列作品似乎源自“快门”。王华祥无意再去抒情,怀念,而是平视,记录。
而在此时,也只能在此时,王华祥的《将错就错》(1993年出版)一书的核心思想出现,“触摸式教学法”、“近视眼”、“老花眼”、“蛮不讲理”等核心词被他提出(1992年)。从事艺术创作的王华祥,开始把自己创作中获得的观看方式、创作状态向教育领域泛化。他改变了自己的感知,重新梳理了艺术史,想把这些摆脱了惯常叙事的“新发现”告诉他周围的人。这一看似充满“孩子气”的行为在8年后催生了一个教学机构的诞生——“飞地工作坊”(2000年)。
在1992年之后不久,王华祥的个人创作进入另一个时期。《文化波普》(1990年代中期)系列作品诞生,随后的《人类》系列作品(1999-2000年)也出现,最后集中为巨幅作品《杜尚之后的混战》(386×647cm,2006年)。如果说此前的王华祥更多的面对现实——他故乡的贵州人、身边的同事。此时,他则开启了另外一个思考维度和创作维度——与历史对话,这和他教育过程中对“大师们”的重新解读明显相关,也和他之前的《近距离》系列作品明显相关。
如果按照题材分类,《文化波普》(1990年代中期)明显有两种倾向,一类是他以对人际关系的感知为基础,男女隐秘的心理世界被他所揭开:聚会场所的暧昧、行李箱所目睹的旅途邂逅、抽屉所藏的玩偶世界、老男人心中的臆想、少女青春年华的逝去……另一类则纳入了美术史画面上的经典人物,比如对丢勒《失乐园》女性人体的重新描绘,再加以作者的自画像;对达芬奇《抱貂女人》的挪用,并与中国性感女人的并置。复制、挪用、并置成为他最惯用的创作方法。由此所产生的“歧义”正是王华祥所希望看到的。在这类作品中,后期经常出现的毛笔字,条状的红色颜料则赋予了作品较强的东方气息。在“后学”盛行的90年代,王华祥明显受到了这一氛围的影响,与政治波普艺术、艳俗艺术有明显的风格链接。
在世纪转折时期,王华祥创作《人类》系列作品。被包裹的人头,看似有目的,实则任其游荡的人物,好像是中了千禧年世纪危机冲击的无头苍蝇,在命运的裹挟下,既非上升,也非下降,而是在背景前压的逼仄空间中困顿、迷茫、徘徊、踯躅。
此后,王华祥进入爆发期,亦可以说是迸发期。他这时期的重要作品,便是《欲望中国》系列雕塑作品。对这一部分作品,来自外界的评论褒贬不一。其中部分作品过于直接的欲望表述,使人难以直视。如果避开作品不谈,作品所折射出的王华祥好像把自己高高抛向高空,失重在中国经济腾飞、疯狂逐利的喧嚣氛围中。我难以揣测这一段时期王华祥真实的个人状态。当他慢慢进入2010年前后的沉静,凭借新作品去再去看他前段时期的“自爆”,一个意象涌入我的脑海:智慧空行母奶格玛授意大象,反复用鼻子抛起密宗大师琼波浪觉,使其理解“生死一瞬,活在当下”的真谛。如果没有这一时期的抽空自我,可能王华祥也难以到达后来的状态吧?
从风格层面来讲,王华祥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油画创作,基本上还是属于“古典主义”作品。他这些油画作品以“素描”作为支架,有点“用颜色画素描”的倾向。但经历2003年非典时期“色彩技术观念的形成”,王华祥在油画语言的自觉性上掀开了新的一页。此后他对油画颜料“物性”的体悟,使他走到了中国油画创作的前沿。
回想起来,无论是版画《贵州人》和《近距离》系列作品,一个肖像的“三十二种刻法”,乃至后来王华祥在素描领域所倡导的“触摸式教学法”、“五步训练法”,其实都包含着对各类“语言”的敏感。他在这两个领域的影响力,其实也来自于此。当这一敏感拓展到油画领域时,他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超越了对题材的过多关注,直接开启语言奥秘本身。当这些油画语言与画面人、物交相辉映的时候,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差别已然消失,而这正是造型的奥秘之一。
真是: 

天上多星日月潭,不开心窍命总悬,
而今了悟形体事,随手涂鸦也梦圆。

王华祥这一时期的作品由几部分系列作品构成:《风往回吹》系列作品(2009-2011年)、《画布上的战争》系列作品(2012年)、《哦》系列作品(2013年)、《等待花开》系列作品(2014年)。
纵观他这一时期作品,随意点染,皴擦自如,眼外物,画内形,泯然相通,抽具无界,而又人在人位,物处物所。
写到此处,想到一个命题:创作和责任。当一位艺术家不沉迷于自己的“玩命”状态,创作时不停看自己,时时转换他,并与古往今来的大师们对话,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时下倾向的缘由,并深切了解这一状态的背景以及价值,造成的影响后果,才算自觉吧?艺术家,只是历史,文化聚成的时空中的一个特定点而已。再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你所选择的倾向你并不过瘾,但这里有责任!依己之责,进退有度,当代艺术界尤其需要这样的取舍。王华祥组织了“干掉二尚,干掉自己”微信群,多数人爱争论前句话,忽视后一句,其实这更是他的心中之意。由此,王华祥迎来了2015年的又一创作突破。
这次展览的新作多基于现成品而成:废旧行李箱、花盆、树枝、假花、木偶、抽屉、雕塑教具、调色板、树脂……如果仔细回溯一下,这些物体本来就是他的“画中物”,而有意识使用现成品,正式开始于他2010年的《等待花开》系列作品。废旧行李箱——《家庭》(1994年),树枝和假花——诸多系列作品,木偶——《并非虚构》(2012年),花盆——《等待花开》(2014年),抽屉——《拉开的抽屉》(1995年)和《隐私》(1996年),雕塑——素描作品,调色板上的油画颜料——《名画》(1995年),树脂——《晚饭之后》(1994年)中的“流体”。不知道王华祥自己在选择这些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凡有过写生经验的人都知道:当画过某人、物之后,对他(它)的理解会深入很多。不经意的选择,可能也会有非偶然的结果。
新近在他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手写文字,又让人们回溯到90年代他作品中的书法,不过气息已经全然不同,与画面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而非只是提示、对峙、挪用、嫁接。既增强了画面的轻松感,又加强了“词与物”的互相激活关系。颜料的“物性”和文字的“质感”本来就是相通之物,视觉语言从本质上并不区别于文字语言。
到此处,落笔生花,妙语连珠。意思,还是意象?早已不重要了。
三条命,命由己造,环环相扣,即上山护林,又江湖之中,还学院之内。古代、现代、当代本共享一理。版画、素描、油画,亦为求道之径。艺术也,人生也、修行也。

2014年8月31日于沁园




“将错就错”是王华祥最著名的用语,不仅因为是成语,更是因为富于挑战性,特别是对于美术学院的教育体系。
可以指责的是:错就是错,还要将错就错,那只能是“错上加错”。
艺术不是没有对错,问题是:艺术上的对错如何去判断。艺术的发展是动态的,甚至有往复;艺术的标准也是变化的,甚至是弥散的。“将错就错”是要挑战过去的“对”,并试图建立起一套新的艺术标准。
“错”是新的可能性,如果认可它,并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它,就会有突破,就会成为创造,把“错”变成了“对”。为此,他在理论和艺术实践上都做了很多,也做得很深入细致,“将错就错”不是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不是破坏,而是建造。
他的作品总有“错”,不招人喜欢,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有的艺术要招人喜欢,有的艺术不必招人喜欢,它们完成各有各自的任务,有各自的专注和要求,满足不同的标准。每个个人的艺术都只是艺术整体的一部分。
个人的艺术越鲜明,越是自成体系,由其所组成的那个整体的艺术就越丰富、越完整。而个人则在自己的艺术体系中努力成为王者,编造自己的“王的辞典”,对此,大家不用反感,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王国”。

马路

2015年9月7日

中央美术学院曾经是精英荟萃之地,也曾是名副其实的美术教学和创作的引领者,并因此而奠定了中央美院在全国美术界无可争议的地位。进入新时期之后,中央美术学院的优势地位再一次凸显了出来。我们清楚记得,有着深厚传统积淀和锐意进取意识的美院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充分显示出其开放的胸怀和求新求变的性格,充分表现出其主动进取的心态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使美院又一次成为新观念和新方法的生发地和各类信息的集散地,而新一代精英的锋芒显露则预示着中央美院艺术教学与艺术创作一个崭新阶段的到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中央美院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环境的变化对美院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看到,经过多年周转后,美院终于迁入了新的校址,但是其内部和外部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学院内部进行的学科调整,就是将原有的核心专业系整合为造型学院,并与设计、建筑等新学科一同成为二级学院;其次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代艺术思潮的迅速发展直接冲击着造型艺术已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而国内外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又不断的对造型艺术领域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造型艺术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在多变和复杂的内外环境面前,造型学院艺术家并没有动摇对艺术的理想和信念,也没有因此而迷失方向,更没有一味的迎合与盲从潮流,而是以理性的态度、包容开放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容面对,并且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中,在艺术史演进的逻辑中,严肃、认真的思考着自己的艺术取向,追问着艺术的本质,坚持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且自甘寂寞,脚踏实地的潜心研究、探索着各自的艺术发展之路。
今天,造型学院提出并举办教师提名展,其目的就是为那些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有着独到艺术见解、并且已经或正在形成个人独特语言方式方法的中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其水平和实力的平台。同时希望借助学院力量和资源优势将他们推到前台,让社会大众了解、认识他们的艺术成果,让学术界关注、研究他们的学术成就。尤其在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举办这样的艺术活动,对于提名艺术家来讲,既是肯定,也是激励,既是荣誉,也是挑战。而对于更多的教师来讲,这样的方式必将会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因此,提出并举办一年一度的教师提名展活动,对于造型学院今天和未来的教学和创作无疑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如果说学院艺术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曾经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那么,在信息、机会均等的当代社会中,则需要学院艺术家转换思维,并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去争取社会大众和学术界的认识和关注。只有如此,才可能赢得学院艺术家应有的学术地位,那种坐、等、靠的态_院的优势和学术的背景,大力推荐新人,推出名师,这不仅仅是策略之举,也不仅仅是美好的愿望。在我看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的。

苏新平
2010年10月


三条命——王华祥个展
刘礼宾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王华祥作为一位重要的“发声者”,其作品、言论、主张所交织成的“摇滚乐”不绝于耳,使他成为当代艺术领域、艺术教育领域一位举足轻重的教育家、艺术家、思考者。
此次展览之所以以“三条命”来命名,一来是为了彰显他的多重身份,二来是为了突出他充满活力的存在状态、创作状态、思考状态。具体到艺术家身份来讲,王华祥也兼具了最初使他一举成名的“版画家”、倡导“将错就错”理论的“素描大师”、体验颜料物性的“油画家”三个头衔。从“状态”来讲,他是一位质疑者、反叛者、挑战者。更深的动力来自,他是一位敏感者、求真者、独执己见者。
王华祥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他的《贵州人》系列作品(1988年),这一作品使他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基于获奖这样一个“扩音器”,王华祥把对“贵州人”的重新诠释塞到了你我眼前。之所用“塞”这个词,是因为作品的语言冲击力明显改变了人们对版画的既往认知。让观众不得不瞪大眼睛,体验刻刀正在划过木板的凌厉,各种单色喷薄而出的纯粹性,当然,还有他老乡“贵州人”所特有的身体痕迹——它们和版画语言重合、错位,从而调动观众身上的痛感、纠错欲望,酣畅淋漓的脱轨体验,重入轨道的静谧享受。
随后两年时间,王华祥完成了由“新乡土”画家向“新生代”画家的转型。他选择身边的同事作为创作对象,由此完成了《近距离》系列作品(1990-1991年),并参加了“新生代画展”(1991年)。 “贵州人”的彪悍依然若隐若现,这一“彪悍”转变为他作为艺术家的充满穿透感的审视。能看出,王华祥期望去除这些“熟人”给他的熟悉感,画面人物所给出的“陌生”体验即源自版画语言的特质,作者故意回避模特身份的命名,更源自王华祥对“真实”的过去到现在的“瘾”。或狡黠、或沉静、或睿智、或沉思、或放松、或紧张的他们,没有逃脱王华祥眼睛。如果说《贵州人》系列作品,王华祥用的“慢镜头”,《近距离》系列作品似乎源自“快门”。王华祥无意再去抒情,怀念,而是平视,记录。
而在此时,也只能在此时,王华祥的《将错就错》(1993年出版)一书的核心思想出现,“触摸式教学法”、“近视眼”、“老花眼”、“蛮不讲理”等核心词被他提出(1992年)。从事艺术创作的王华祥,开始把自己创作中获得的观看方式、创作状态向教育领域泛化。他改变了自己的感知,重新梳理了艺术史,想把这些摆脱了惯常叙事的“新发现”告诉他周围的人。这一看似充满“孩子气”的行为在8年后催生了一个教学机构的诞生——“飞地工作坊”(2000年)。
在1992年之后不久,王华祥的个人创作进入另一个时期。《文化波普》(1990年代中期)系列作品诞生,随后的《人类》系列作品(1999-2000年)也出现,最后集中为巨幅作品《杜尚之后的混战》(386×647cm,2006年)。如果说此前的王华祥更多的面对现实——他故乡的贵州人、身边的同事。此时,他则开启了另外一个思考维度和创作维度——与历史对话,这和他教育过程中对“大师们”的重新解读明显相关,也和他之前的《近距离》系列作品明显相关。
如果按照题材分类,《文化波普》(1990年代中期)明显有两种倾向,一类是他以对人际关系的感知为基础,男女隐秘的心理世界被他所揭开:聚会场所的暧昧、行李箱所目睹的旅途邂逅、抽屉所藏的玩偶世界、老男人心中的臆想、少女青春年华的逝去……另一类则纳入了美术史画面上的经典人物,比如对丢勒《失乐园》女性人体的重新描绘,再加以作者的自画像;对达芬奇《抱貂女人》的挪用,并与中国性感女人的并置。复制、挪用、并置成为他最惯用的创作方法。由此所产生的“歧义”正是王华祥所希望看到的。在这类作品中,后期经常出现的毛笔字,条状的红色颜料则赋予了作品较强的东方气息。在“后学”盛行的90年代,王华祥明显受到了这一氛围的影响,与政治波普艺术、艳俗艺术有明显的风格链接。
在世纪转折时期,王华祥创作《人类》系列作品。被包裹的人头,看似有目的,实则任其游荡的人物,好像是中了千禧年世纪危机冲击的无头苍蝇,在命运的裹挟下,既非上升,也非下降,而是在背景前压的逼仄空间中困顿、迷茫、徘徊、踯躅。
此后,王华祥进入爆发期,亦可以说是迸发期。他这时期的重要作品,便是《欲望中国》系列雕塑作品。对这一部分作品,来自外界的评论褒贬不一。其中部分作品过于直接的欲望表述,使人难以直视。如果避开作品不谈,作品所折射出的王华祥好像把自己高高抛向高空,失重在中国经济腾飞、疯狂逐利的喧嚣氛围中。我难以揣测这一段时期王华祥真实的个人状态。当他慢慢进入2010年前后的沉静,凭借新作品去再去看他前段时期的“自爆”,一个意象涌入我的脑海:智慧空行母奶格玛授意大象,反复用鼻子抛起密宗大师琼波浪觉,使其理解“生死一瞬,活在当下”的真谛。如果没有这一时期的抽空自我,可能王华祥也难以到达后来的状态吧?
从风格层面来讲,王华祥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油画创作,基本上还是属于“古典主义”作品。他这些油画作品以“素描”作为支架,有点“用颜色画素描”的倾向。但经历2003年非典时期“色彩技术观念的形成”,王华祥在油画语言的自觉性上掀开了新的一页。此后他对油画颜料“物性”的体悟,使他走到了中国油画创作的前沿。
回想起来,无论是版画《贵州人》和《近距离》系列作品,一个肖像的“三十二种刻法”,乃至后来王华祥在素描领域所倡导的“触摸式教学法”、“五步训练法”,其实都包含着对各类“语言”的敏感。他在这两个领域的影响力,其实也来自于此。当这一敏感拓展到油画领域时,他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超越了对题材的过多关注,直接开启语言奥秘本身。当这些油画语言与画面人、物交相辉映的时候,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差别已然消失,而这正是造型的奥秘之一。
真是: 

天上多星日月潭,不开心窍命总悬,
而今了悟形体事,随手涂鸦也梦圆。

王华祥这一时期的作品由几部分系列作品构成:《风往回吹》系列作品(2009-2011年)、《画布上的战争》系列作品(2012年)、《哦》系列作品(2013年)、《等待花开》系列作品(2014年)。
纵观他这一时期作品,随意点染,皴擦自如,眼外物,画内形,泯然相通,抽具无界,而又人在人位,物处物所。
写到此处,想到一个命题:创作和责任。当一位艺术家不沉迷于自己的“玩命”状态,创作时不停看自己,时时转换他,并与古往今来的大师们对话,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时下倾向的缘由,并深切了解这一状态的背景以及价值,造成的影响后果,才算自觉吧?艺术家,只是历史,文化聚成的时空中的一个特定点而已。再有所为,有所不为!即使你所选择的倾向你并不过瘾,但这里有责任!依己之责,进退有度,当代艺术界尤其需要这样的取舍。王华祥组织了“干掉二尚,干掉自己”微信群,多数人爱争论前句话,忽视后一句,其实这更是他的心中之意。由此,王华祥迎来了2015年的又一创作突破。
这次展览的新作多基于现成品而成:废旧行李箱、花盆、树枝、假花、木偶、抽屉、雕塑教具、调色板、树脂……如果仔细回溯一下,这些物体本来就是他的“画中物”,而有意识使用现成品,正式开始于他2010年的《等待花开》系列作品。废旧行李箱——《家庭》(1994年),树枝和假花——诸多系列作品,木偶——《并非虚构》(2012年),花盆——《等待花开》(2014年),抽屉——《拉开的抽屉》(1995年)和《隐私》(1996年),雕塑——素描作品,调色板上的油画颜料——《名画》(1995年),树脂——《晚饭之后》(1994年)中的“流体”。不知道王华祥自己在选择这些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凡有过写生经验的人都知道:当画过某人、物之后,对他(它)的理解会深入很多。不经意的选择,可能也会有非偶然的结果。
新近在他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手写文字,又让人们回溯到90年代他作品中的书法,不过气息已经全然不同,与画面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而非只是提示、对峙、挪用、嫁接。既增强了画面的轻松感,又加强了“词与物”的互相激活关系。颜料的“物性”和文字的“质感”本来就是相通之物,视觉语言从本质上并不区别于文字语言。
到此处,落笔生花,妙语连珠。意思,还是意象?早已不重要了。
三条命,命由己造,环环相扣,即上山护林,又江湖之中,还学院之内。古代、现代、当代本共享一理。版画、素描、油画,亦为求道之径。艺术也,人生也、修行也。

2014年8月31日于沁园




“将错就错”是王华祥最著名的用语,不仅因为是成语,更是因为富于挑战性,特别是对于美术学院的教育体系。
可以指责的是:错就是错,还要将错就错,那只能是“错上加错”。
艺术不是没有对错,问题是:艺术上的对错如何去判断。艺术的发展是动态的,甚至有往复;艺术的标准也是变化的,甚至是弥散的。“将错就错”是要挑战过去的“对”,并试图建立起一套新的艺术标准。
“错”是新的可能性,如果认可它,并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它,就会有突破,就会成为创造,把“错”变成了“对”。为此,他在理论和艺术实践上都做了很多,也做得很深入细致,“将错就错”不是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不是破坏,而是建造。
他的作品总有“错”,不招人喜欢,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有的艺术要招人喜欢,有的艺术不必招人喜欢,它们完成各有各自的任务,有各自的专注和要求,满足不同的标准。每个个人的艺术都只是艺术整体的一部分。
个人的艺术越鲜明,越是自成体系,由其所组成的那个整体的艺术就越丰富、越完整。而个人则在自己的艺术体系中努力成为王者,编造自己的“王的辞典”,对此,大家不用反感,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王国”。

马路

2015年9月7日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