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在网上疯传的关于蜂鸟打鼾的视频,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从未被观察到的现象——这是一家秘鲁的鸟类学研究机构在研究蜂鸟睡眠模式时获得的意外惊喜。科学家们解释了背后的缘由:蜂鸟平均15分钟要进行一次觅食,这使它无法进行正常休息与睡眠,因此,蜂鸟必须将体能消耗降到最低以保证其正常休息与睡眠。而这鼾声,其实是蜂鸟苏醒时吸入空气发出的声音。
在YouTube网站上,这段罕见而有趣的“蜂鸟打鼾”的视频颇受关注,播放量达3,257,932次。基于观察与验证的方法,自然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让我们能够解释许多自然现象,然而我们终究无法摆脱“人择原理”-用意识与智慧认识世界的的悲苦命运。它所折射出的事实令人警醒:当我们注视自然时,总是以傲慢的人类视角出发,强行为研究对象加上“客观性”和“他者”的特性。
从有关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理论的历史文献中不难发现,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无一不是基于我们人类的假设,我们认为“智人”是地球上唯一有智慧的物种——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父母,但是他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创造工具,随之而来的是,这些行为和活动为地球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当下的时代被成为“人类世”。
在展厅的一边,环绕着的蜂鸟的打鼾声代表自然界——它们总能让我们感到惊奇,却也同时证明着我们的无知。展厅内另一边,一只“枕头”(状的音箱)循环播放着自然科学知识中关于“人类世理论”的理论,声音如同催眠式的呢喃和自言自语。《蜂鸟的鼾声》将这以上这两个声音在同一时空展现,试图以此诠释人类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悖论。
某集体介绍: 某集体于2013年由艺术家团队共同创建, 致力于文化创新与社会创新领域,并有效地将两者相结合,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某集体跨界整合众多媒体和数字平台,为用户和商业规划设计最相关,最有效的数字交互体验机制,是一个创意集合体。
某集体与故宫博物院合作,设计、制作《紫禁城祥瑞》、《韩熙载夜宴图》、《陶瓷馆》等移动应用APP,并在故宫端门数字馆中设计《故宫数字沙盘》与《写生珍禽图》两项数字交互装置。某集体是交互北京的发起人与组织者,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2015年北京设计周期间在白塔寺地区进行“白塔寺再生计划”。 某集体曾获得一系列国际设计大奖:吾号网站(传达)获得2015年德国IF奖;紫禁城祥瑞(app)获2015年红点大奖;紫禁城祥瑞(iPad app)获得2015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紫禁城祥瑞(iPad app)获得苹果商店2014最佳应用;韩熙载夜宴图(iPad app)获得苹果商店2015最佳应用;两位创始人被北京设计周评为2015年度人物;并获得德国特殊设计大奖2016。
策 展 人 :某集体
声音表演:互联网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