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西望话波兰——写在波兰版画交流展之前
2019年9月7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协同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克拉科夫美术学院、格但斯克美术学院一起开展的“‘1+1’波兰版画交流展”开幕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院三层A展厅举行。
波兰是一个版画大国,从政府到大学,版画都受到高度重视。“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在全球都有相当的知名度。波兰地处东欧,是西方和东方之间的中间地带,因此,它的文化和民族性格也自然会带出相应的特点。中国对欧美的艺术了解的比较多,甚至于可以说:中国的欧美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然而当我们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时,就有了在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另避蹊径的愿望。世界上相对封闭和边沿化的地区,还没有完全被“当代艺术”辗压,他们或许保存了一些古老而珍贵的东西,这或许是我们创造新艺术所需要的另一些宝藏。基于这种观念。我去年率队到波兰办展交流。先是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后又到克拉科夫美术学院。波兰的美术比我想象的洋气和现代。也比常见的欧美包容。传统和当代是打通的,生活与艺术是平行一体的。这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城乡差别很大,高端的专业从业者和普通人的距离很大,艺术和民众的生活是分离的(大城市除外)。中国的发展很快。在科技与艺术领域的某些方面,已经进入到国际前沿的梯队。但若要继续发展前行,就必须不停的寻找新的资源。向历史做深度的开掘,向国际做宽度的拓展。这次进引进格但斯克和克拉克夫两所大学的版画展览,就是基于上面的考量。我相信展览一定会带给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会给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的版画同行带来启示。并会增进两国间人民的好感。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 王华祥
2019年6月18日于万圣谷美术馆
克拉科夫美术学院平面艺术学院艺术家作品展览
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个宜人的空间里,有20位来自克拉科夫美术学院平面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也是我系讲师)的作品正在展出。
这次展览并非按照任何显而易见的主题、意识形态或形式标准而组织。所有作品均由作者们亲自挑选,充分展现他们的个人创作风格。而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和谐地呈现在这,正是因为它们创作背后的共同语境。如果这里的“语境”理解为平面艺术,那么它们只是在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中发挥媒介作用,同时经受着源源不断的变化和转型浪潮的影响。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数字媒介的主导地位一直是影响视觉文化的最重要因素。它们成为分属各种视觉形态的图像的主要载体和存储地,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平面艺术。于是,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常见,同时也显得琐碎起来。不论有意无意,我们成为了这次空前的图像感知空间拓宽浪潮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视觉形态的普遍性和优势与文本角色的显著淡化密切相关,文本正在逐渐被视觉语言所替代,而图像创作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虚拟空间而非现实世界,继而又传递到电脑网络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普及,有时上述过程也会逆转过来,即数字图像转化到现实世界。但是,当前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以上两种现实的结合,二者同样重要,不分主次。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一部分源自虚拟,一部分影射虚拟,其他的则全部属于这个体系。当然,仍然有许多作品完全保持在模拟世界中。毫无疑问,这些作品相遇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且均为实物。这是因为它们的根基,即它们的物理载体。总而言之,这些都是画在或印在纸上的图像。
虽然对数字文化的影响存在着各种反对的声音,但纸张使得这些作品能够从艺术家们的脑海里变为现实,而不再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纸张不仅仅是所有平面和绘画媒介的具化形式,如果没有造纸术这一伟大的中国发明及其多样化的应用,我们深知,世界文化必不复存在,今天这些作品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大家眼前。因此,我们的艺术品在北京中央美院的这次展览,也可看作一种将文化交流可视化的象征性连接。
克拉科夫美术学院平面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dr hab. Tomasz Daniec
亲爱的朋友们,艺术家们,
我谨代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衷心感谢各位将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平面艺术系的艺术家/老师们不远万里从波兰邀请到北京。
去年,我们有幸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内举办了贵校的展览。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经展出便收到了观众的热烈的反响,同时也收获了艺术评论圈的极高评价。不计其数的观众,不仅仅限于波兰本地,通过展览了解了中国当代平面艺术的最高境界。
得益于您方的邀请,我们的“回访”也很快开始了。两所院校之间能有如此丰硕的艺术交流成果,我感到无比满足和欣慰。通过这样的机会,我们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也了解了两种文化各自的精彩之处,这为我们将来在艺术文化领域的合作创造了一个极佳的氛围——文化和艺术,正是我们当代人最通用的语言。
我相信,更多令人兴奋的时刻还在未来等着我们。
格但斯克美术学院院长 dr hab. Krzysztof Polkowski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为您呈现的是来自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平面艺术系教师们的作品展。我们系有传统版画工艺工作室,包括平板印刷,油毡浮雕,凹雕,绢印等,有一个动画工作室,有专攻艺术形象数字创作的工作室,还有教授平面艺术基础知识的工作室。我希望,我校这种创作和文化的多元性能使这次展览以及您手中所拿的画册对您来说更具价值。
简单来说,这次展览的源头是一次从格但斯克到比得哥什观看张敏洁教授展览的自发之旅。那次观展后,我们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的艺术品库举办了名为“拾珍之旅——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的展览,展出中国艺术家们的作品,之后的延续便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1+1”展览。
此次展览能够成功举办,我感到无比开心和自豪。在此,我想向所有辛苦付出的人们表示感谢:张敏洁教授,王华祥教授,苏新平教授,dr hab. Krzysztof Polkowski院长,还有所有组织此次展览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
平面艺术系副主任、波兰方策展人 Dr Łukasz Butowski
东观西望话波兰——写在波兰版画交流展之前
2019年9月7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协同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克拉科夫美术学院、格但斯克美术学院一起开展的“‘1+1’波兰版画交流展”开幕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院三层A展厅举行。
波兰是一个版画大国,从政府到大学,版画都受到高度重视。“波兰国际版画双年展”在全球都有相当的知名度。波兰地处东欧,是西方和东方之间的中间地带,因此,它的文化和民族性格也自然会带出相应的特点。中国对欧美的艺术了解的比较多,甚至于可以说:中国的欧美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然而当我们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时,就有了在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另避蹊径的愿望。世界上相对封闭和边沿化的地区,还没有完全被“当代艺术”辗压,他们或许保存了一些古老而珍贵的东西,这或许是我们创造新艺术所需要的另一些宝藏。基于这种观念。我去年率队到波兰办展交流。先是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后又到克拉科夫美术学院。波兰的美术比我想象的洋气和现代。也比常见的欧美包容。传统和当代是打通的,生活与艺术是平行一体的。这与中国不同。中国的城乡差别很大,高端的专业从业者和普通人的距离很大,艺术和民众的生活是分离的(大城市除外)。中国的发展很快。在科技与艺术领域的某些方面,已经进入到国际前沿的梯队。但若要继续发展前行,就必须不停的寻找新的资源。向历史做深度的开掘,向国际做宽度的拓展。这次进引进格但斯克和克拉克夫两所大学的版画展览,就是基于上面的考量。我相信展览一定会带给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会给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的版画同行带来启示。并会增进两国间人民的好感。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 王华祥
2019年6月18日于万圣谷美术馆
克拉科夫美术学院平面艺术学院艺术家作品展览
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个宜人的空间里,有20位来自克拉科夫美术学院平面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也是我系讲师)的作品正在展出。
这次展览并非按照任何显而易见的主题、意识形态或形式标准而组织。所有作品均由作者们亲自挑选,充分展现他们的个人创作风格。而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和谐地呈现在这,正是因为它们创作背后的共同语境。如果这里的“语境”理解为平面艺术,那么它们只是在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中发挥媒介作用,同时经受着源源不断的变化和转型浪潮的影响。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数字媒介的主导地位一直是影响视觉文化的最重要因素。它们成为分属各种视觉形态的图像的主要载体和存储地,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平面艺术。于是,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常见,同时也显得琐碎起来。不论有意无意,我们成为了这次空前的图像感知空间拓宽浪潮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视觉形态的普遍性和优势与文本角色的显著淡化密切相关,文本正在逐渐被视觉语言所替代,而图像创作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虚拟空间而非现实世界,继而又传递到电脑网络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普及,有时上述过程也会逆转过来,即数字图像转化到现实世界。但是,当前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以上两种现实的结合,二者同样重要,不分主次。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一部分源自虚拟,一部分影射虚拟,其他的则全部属于这个体系。当然,仍然有许多作品完全保持在模拟世界中。毫无疑问,这些作品相遇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且均为实物。这是因为它们的根基,即它们的物理载体。总而言之,这些都是画在或印在纸上的图像。
虽然对数字文化的影响存在着各种反对的声音,但纸张使得这些作品能够从艺术家们的脑海里变为现实,而不再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纸张不仅仅是所有平面和绘画媒介的具化形式,如果没有造纸术这一伟大的中国发明及其多样化的应用,我们深知,世界文化必不复存在,今天这些作品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大家眼前。因此,我们的艺术品在北京中央美院的这次展览,也可看作一种将文化交流可视化的象征性连接。
克拉科夫美术学院平面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dr hab. Tomasz Daniec
亲爱的朋友们,艺术家们,
我谨代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衷心感谢各位将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平面艺术系的艺术家/老师们不远万里从波兰邀请到北京。
去年,我们有幸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内举办了贵校的展览。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一经展出便收到了观众的热烈的反响,同时也收获了艺术评论圈的极高评价。不计其数的观众,不仅仅限于波兰本地,通过展览了解了中国当代平面艺术的最高境界。
得益于您方的邀请,我们的“回访”也很快开始了。两所院校之间能有如此丰硕的艺术交流成果,我感到无比满足和欣慰。通过这样的机会,我们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也了解了两种文化各自的精彩之处,这为我们将来在艺术文化领域的合作创造了一个极佳的氛围——文化和艺术,正是我们当代人最通用的语言。
我相信,更多令人兴奋的时刻还在未来等着我们。
格但斯克美术学院院长 dr hab. Krzysztof Polkowski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为您呈现的是来自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平面艺术系教师们的作品展。我们系有传统版画工艺工作室,包括平板印刷,油毡浮雕,凹雕,绢印等,有一个动画工作室,有专攻艺术形象数字创作的工作室,还有教授平面艺术基础知识的工作室。我希望,我校这种创作和文化的多元性能使这次展览以及您手中所拿的画册对您来说更具价值。
简单来说,这次展览的源头是一次从格但斯克到比得哥什观看张敏洁教授展览的自发之旅。那次观展后,我们在格但斯克美术学院的艺术品库举办了名为“拾珍之旅——中国当代版画邀请展”的展览,展出中国艺术家们的作品,之后的延续便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1+1”展览。
此次展览能够成功举办,我感到无比开心和自豪。在此,我想向所有辛苦付出的人们表示感谢:张敏洁教授,王华祥教授,苏新平教授,dr hab. Krzysztof Polkowski院长,还有所有组织此次展览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
平面艺术系副主任、波兰方策展人 Dr Łukasz Butow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