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
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闲步观妆——18、19世纪中国平板玻璃画研究展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上线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虚拟展厅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支持单位: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银川当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虚拟策展实验室
展览宣传片
研讨会现场
展览现场
第一回 旅程:从玻璃到画
第二回 她的“中国房间”:从东方外表到西洋趣味
第三回 他的花园与她:从“中国风”到本土意趣
观展引导
本次展览为自助观展和作品列表观展两种方式,观众可点击墙上具体作品/文献,或拉开左下方作品列表观展。作品配有中英文作品说明、查看大图等功能。可在观展前点击“使用引导”。
展览信息
艺术总监:张子康
展览统筹:高高
学术顾问:李军
策划顾问:郑伊看
学术支持:栾志超、马佳伟、李垚辰
策展人:刘希言
设计顾问:纪玉洁、伊义、闵志伊
展览设计:加设计事务所
展览翻译:李燕杰
智识片及宣传片制作:肖宝珍、孙天艺、北京耀木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虚拟展场搭建:北京市互动媒体艺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智慧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鸣谢图像开放机构: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政府艺术品珍藏、亚眠博物馆、保罗·盖蒂博物馆、佳士得拍卖行、里昂腾博拍卖行、托马斯·库伯父子商行、道尔拍卖行、1stdibs古董商行、布里奇曼图像
鸣谢材料素材提供机构:麦克美迪画材
鸣谢个人:(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蔡涛、陈淑君、郭红梅、何一沙、贺伊飞、华田子、江滢河、蒋蕊、蒋思妤、康俐、寇蕾、吕梦雅、门婧、区智荣、司思、孙炜、汪娅星、王超、王春辰、王春玲、王存军、王璜生、王静、王立群、王舜舜、王晓荣、吴靖、肖珊珊、辛子俊、徐梦可、徐研、杨迪、杨静、杨俊、杨柳、易娜、易玥、俞彬、尉迟琳力、岳君瑶、张芬、张嘉炜、张鹏、张淑娴、张玮、章荣玲、赵娟、赵琰哲、郑姝、郑岩、朱万章、朱永康、庄双博、左烨
清代小说《镜花缘》第三十二回“观艳妆闲步女儿乡”中,游历四海的唐敖一行来到了女儿国。这个亦真亦幻的域外世界宛如一面镜子,镜中女子独治外事、得其所愿,镜外人却感眼前虚幻皆般空相。同一时期,来自中国的平板玻璃画也曾闯入西人的视野,激起人们对于异域的想象与向往,塑造出一个具有东方情调的“女儿国”。
平板玻璃画指将油彩、水粉以反笔技艺在玻璃(或玻璃镜)背面作画的一种艺术类型,在清代康熙年间传入中国。与同时期盛行的瓷器、象牙器、通草水彩、布面油画相比,其轻薄华丽、晶莹光滑的质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一度受到上层阶级的追捧。而玻璃画与女性之间,也逐渐形成一种微妙的亲密关系,由于它的镜像效果,在表现女性题材时更为缠绵蕴藉。当观看者闲步其中,与画中女性目光相接时,仿佛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相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收藏了一批女性题材的清代平板玻璃画及与之相关的布面油画。本次展览旨在从这批作品出发,在梳理玻璃画技艺历史的基础上,特别关注18世纪和19世纪中国玻璃画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它折射出玻璃画风格从“中国风”趣味到本土趣味的转向,见证了中国外销艺术的兴盛与衰落,并呈现中西之间在物质、文化和思想层面的交流与碰撞。由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原定的线下展览转为以线上形式呈现,这一无奈之变却为展览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可能性,虚拟展览所营造出的“幻境”,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玻璃画中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世界。
本次展览的举办得到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银川当代美术馆等机构在藏品上的大力支持,并于2020年10月11日举办了同名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一批中青年学者就平板玻璃画的发展历史、技艺演进、题材作品等进行了主题发言与讨论,侧面印证了一批卓有远见的机构和学者已经关注到平板玻璃画所蕴含的独特艺术史和历史价值,并逐步展开收藏与研究。央美美术馆非常荣幸能够进入这一研究环链并迈出小小一步,让我们共同期待诸位在中国平板玻璃画研究与展示中更生精彩。
清代小说《镜花缘》第三十二回“观艳妆闲步女儿乡”中,游历四海的唐敖一行来到了女儿国。这个亦真亦幻的域外世界宛如一面镜子,镜中女子独治外事、得其所愿,镜外人却感眼前虚幻皆般空相。同一时期,来自中国的平板玻璃画也曾闯入西人的视野,激起人们对于异域的想象与向往,塑造出一个具有东方情调的“女儿国”。
平板玻璃画指将油彩、水粉以反笔技艺在玻璃(或玻璃镜)背面作画的一种艺术类型,在清代康熙年间传入中国。与同时期盛行的瓷器、象牙器、通草水彩、布面油画相比,其轻薄华丽、晶莹光滑的质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一度受到上层阶级的追捧。而玻璃画与女性之间,也逐渐形成一种微妙的亲密关系,由于它的镜像效果,在表现女性题材时更为缠绵蕴藉。当观看者闲步其中,与画中女性目光相接时,仿佛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相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收藏了一批女性题材的清代平板玻璃画及与之相关的布面油画。本次展览旨在从这批作品出发,在梳理玻璃画技艺历史的基础上,特别关注18世纪和19世纪中国玻璃画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它折射出玻璃画风格从“中国风”趣味到本土趣味的转向,见证了中国外销艺术的兴盛与衰落,并呈现中西之间在物质、文化和思想层面的交流与碰撞。由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原定的线下展览转为以线上形式呈现,这一无奈之变却为展览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可能性,虚拟展览所营造出的“幻境”,一定程度上呼应了玻璃画中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世界。
本次展览的举办得到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银川当代美术馆等机构在藏品上的大力支持,并于2020年10月11日举办了同名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一批中青年学者就平板玻璃画的发展历史、技艺演进、题材作品等进行了主题发言与讨论,侧面印证了一批卓有远见的机构和学者已经关注到平板玻璃画所蕴含的独特艺术史和历史价值,并逐步展开收藏与研究。央美美术馆非常荣幸能够进入这一研究环链并迈出小小一步,让我们共同期待诸位在中国平板玻璃画研究与展示中更生精彩。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