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下午三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协会协办,并由刘小东教授、王璜生馆长及尹吉男院长担任总策划,宋晓霞教授任学术主持的“当代学术开放讲堂”第二场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讲,第二讲的题目为《今天我们怎样做艺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孙景波、徐冰、隋建国、尹吉男、西川、邵亦杨、陆亮、彦风、吴帆,和到场的中央美术学院各院系的学生,北京各高校学子以及社会文化公众共同参与讨论,现场人气爆棚。
讲座开始前,主持人宋晓霞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9位主讲人,她提到,此次讲座趁着“CAFA教师展”呈现之际,和大家一起分享老师们创作的一些思路。虽然这是一场学术开放讲堂,但是听众们还是希望能多听几位主讲老师讲述他们的艺术观点。随后,主讲人分别就自己的创作和研究领域讲诉了各自的观点和创作心得。
孙景波教授首先发言,他说到此次讲座活动的现场让他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即老美院的讲座上大家对知识的那种渴望,令人感动。他和大家重温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指出老美院是上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浓缩,并影响着本世纪中国美术的走向,同时中央美术学院也践行着与时俱进,吸收多元文化的精神,这是央美人的骄傲。
隋建国教授讲述了自己的艺术历程:从跟随国家和集体的潮流到逐渐建立自己的个人位置。其中重点介绍了自己艺术创作的两个转折点,一是六四事件,让他找到了个人做艺术的方法——把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慢慢耗费,那么眼前的材料就会变成一件作品;另一个是当雕塑系主任的经历,让他收获和明白了“什么是雕塑”。雕塑是与时间、空间有关的艺术,离不开人或者观众在这个坐标中的感觉。
邵亦杨教授指出,创作一定要有尖锐的想法,“CAFA教师展”有很多有想法的作品,但是不够尖锐和强有力,这也是当下艺术界遇到的问题。艺术应该提出问题,要注重艺术语言和社会批判性。
徐冰教授认为其创作更多是探讨当代文化关系,在努力寻找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中,试图触摸中国人普遍的思维方式,并探讨今天中国现状形成的原因。关于艺术家如何做艺术,或者让艺术作品变得尖锐则涉及到艺术家本行的问题,首先应该解决现阶段的问题。
尹吉男教授表示,当下是“赵本山时代”,连大师都喜欢调侃,大师和赵本山的界限模糊,但是社会荒诞性和尖锐性没有在年轻艺术家中体现,有时赵本山的调侃比艺术家还要尖锐。一个好的艺术家首先证明自己活着,其次是有思想,第三是社会批判性。他还认为中国艺术市场的混乱是因为只有投资者而没有欣赏者。
彦风老师认为,现在作品的概念和以前区别是双向性的,作者要参加到作品中去。另外技术对艺术和设计起了一定的推动作品,但是看不到技术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技术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和工具。其创作过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虽然感觉创作特别难,但是特别开心。
吴帆则从设计师身份角度出发,讲述了在美院教学让他重新体会到设计师的独特价值。设计没有既定的表达方式,要放弃全部的内容和形式,投身到严酷的环境中,但也刺激他更多的思考。
西川教授保持一贯言辞谨慎的态度,一再强调是从诗人的角度说文化界的事,可处处反映出艺术圈的现实。他指出,在当下这个杂耍的时代,充满着各种垃圾。对现实的理解能否直接变成艺术,各种垃圾是否可以成为艺术语言,这些是对艺术家的巨大考验。面对急速发展和残酷的社会,艺术家要扛得住又不把自己戏剧化。在努力成为一位好艺术家的同时,艺术史向你敞开了另一扇门,吉姆•柯林斯(James C. Collins)说过“优秀是伟大的敌人”,这时艺术家彻底慌神,就像写作一样进入了一个黑洞。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应有自己的坐标,明确自己的对象。
陆亮老师表示,做艺术要有指向性,要明确艺术服务的对象,归根结底就是寻找自我的存在价值。他所感兴趣的主题与日常生活相关,但是却得不到公众的回应,因此他认为,在中国大格局中,艺术是被割裂的。
由于时间有限,9位老师简单阐释了关于各自创作的方法,关注的角度,以及当下艺术圈面临的诸多问题。在首场“当代学术开放讲堂”中,所有在场者用现场构成的方式成就了一个不断生发出思想可能性的生动“场域”,第二场则有些不同,在场听众更多希望听到主讲人解答自己关于艺术的疑问。
Q&A
1、为什么艺术一定要尖锐,中庸是一种艺术吗?
西川:尖锐问题其实涉及到个人艺术地址的问题。如果在艺术圆圈的中心做艺术,必须要有超越前人的能人;如果在边缘做艺术就要有实验性;如果在艺术圈之外创作就是反艺术。艺术地址的选择没有高低之分,中庸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艺术家要选择好自己的艺术地址。
2、作品必须要考虑社会意义吗?还是可以单纯表达自己的想法?
徐冰:中国艺术家现在处于特殊的时期,面临很多弊病,但是这些弊病也是我们工作的资源,具有实验性。中国艺术家的真正价值是基于实验基础上,很多事情看起来很正常,可能就踩入历史中。作品最重要的是要表达中国最先进的文明成果,中国的智慧尤其是自然观毫无疑问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我们有责任把民族文化中最优质的部分告诉世人。
3、雕塑是要关注语言本身,还是表达自己,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很多当代艺术体会不到情感表达?
隋建国:从最高标准来说,真正表达自我一定是有语言创新的,因为你和别人不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语言。很多当代艺术排除了情感表达,这是个人艺术观念造成的。如果艺术创作到达一定阶段,会超越所谓专业语言的问题,因为强烈表达自我的需求会创作独特的语言,也就独领风骚了。
4、造型准确和素描等基础训练,在学院教育中是否有必要?
孙景波:在当下多元的时代,我们经历传承古代和吸纳西方,以及再创新的过程。造型艺术是视觉艺术,切勿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每一个流派的产生和高端需要我们认真观摩学习。我希望学生在学校能不断努力做好、做精自己的事,并且有明辨是否和处理高下的能力。
艺讯网 记者:叶圆凤
责任编辑:朱莉
图: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