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CAFAM双年展的一个重要公共教育活动部分,是六位策展人组织的六场风格各异的工作坊。工作坊的方式以策展人和十余位参与者的互动为主,由策展人根据自己的板块和策划理念,甚至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让参与者参与到作品的实施、语境、解读中来。工作坊从2月25日开始,持续到昨天结束,共计有百余位来自各个专业的朋友参加,共同分享了六个观看/参加本届双年展的角度。
基特•哈蒙兹的工作坊:为展览创作一件作品
这场工作坊在展览开幕前举办,策展人的考量在于,让参与者在工作坊完成的“作品”成为“没有木偶比操纵者更愚蠢”这个展览板块的组成部分。基特希望在他所策划的板块中,揭示我们所见所闻背后的结构与过程,反映我们如何看待机构中,比如美术馆和媒体中的事物以及它们如何被展示出来。十余位参与者对基特提供的图片进行的选择、呈现和再阐释,成为了展览展示的故事之一。
翁笑雨的工作坊:策展式导览
本届双年展的一个特色,正如今天早些时候官方网站转载的一篇评论所谈到的那样,就是“不明觉厉”。展出的不少作品,尽管有一定的文字阐释,但是对观众来说,还是觉得“不明”。所以在翁笑雨、马楠、胡丹洁、维罗妮卡的工作坊中,为参与者和观众们解读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就成为了一个重要且必要的部分。
不仅于此,策展人的阐释重心还放在了如何策划这个展览,即“我为什么选择了这件作品来展出”、“这件作品和其他作品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对于参与者来说,听到这样的解读要比仅听到作品背后的故事所获取的信息量更大。像翁笑雨的板块“物的议会,抑或,在持续迷惑的好奇中漫步”,本身就是探讨“挑选”、“排列”、“组织”、以及“陈列”等策略如何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在策展实践和艺术表现中碰撞穿插的。那么仅仅知道作品的意义就显得不那么够了。翁笑雨在她的工作坊内,详细、耐心地讲述了作品们是如何被挑选、展示等方方面面,让参与者都听得津津有味。对大家来说,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导览,而是一次关于策展的导览。
马楠的工作坊:成为剧场中的一幕
与其它几位策展人不同,策展人马楠也许更愿意称呼自己为“剧场导演”,在本届双年展中她所策划的“博物馆地下室”板块,也更像是一场剧。她的展场,由几个大集装箱组成,工作坊的第一个部分,就是马楠向参与者解读了每个“集装箱”的“剧本”。
另外,对马楠和她的参展艺术家来说,乌托邦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在当天的工作坊内,建筑师黄孙权和Marco Casagrande也与参与者分享了他们对乌托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邀请参与者也谈谈自己对乌托邦的理解。马楠在这次的板块文本中写到“未被化约的公共空间造成声音、图像和概念的相互侵略和占领。我们于是想象远方和别处,那不存在但已知的乌有之乡。”当天上午的工作坊内,参与者和艺术家一起,似乎正按着“剧本”中的这句“文本”,“演出”了这样的剧目,于是我们一起,成为了马楠剧场的一幕戏。
安吉拉·赫拉尔迪的工作坊:一起来做游戏吧
安吉拉的工作坊举办地点,在她所策划的大游戏场内。走进她的工作坊,可以听到欢声笑语不时传来,参与者有的在抽签,有的在高声分享作品给以自己的一个分析。是的,安吉拉的工作坊就是让参与者们一起做游戏。
安吉拉策划的板块名为“游戏理论”,她认为,审视历史和当代的一小部分活动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的,这种游戏即有着空想的成分,但也不乏实际的目的。她的板块本身就注重观众的参与,她希望参与者为可以通过这些游戏找到更多有意思和充满幻想的思考提供可能性。对于参与者来说,这样的体验也颇为惊喜,来美术馆做一次淋漓尽致的游戏。
胡丹洁的工作坊:关于策划的“头脑风暴”
胡丹洁的工作坊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深度导览为主,即向参与者解释作品背后的语境。工作坊的下半场是一次参与者的头脑风暴。胡丹洁让参与者每人写下十个关键词,自己留下三个后,再从别人提供的关键词里挑选七个,重构成新的十个关键词。最后参与者再以这全新的十个关键词为出发点,进行极具个人化的解读。这样的方式其实有些类似于展览策划伊始时策划者们互相交流他们的想法并迸发出新的想法的过程。在本届双年展这样一个探讨“策展”的大主题下,胡丹洁希望在工作坊中,让她的参与者们,也实践一次这样关于策划的“头脑风暴”。
维罗妮卡·瓦伦蒂尼的工作坊:并非隐藏在背后的策展人
维罗妮卡的工作坊以向参与者解释作品为主。与其它工作坊不同的地方在于,维罗妮卡的工作坊更类似一个交流坊,在解释完作品之后,维罗妮卡还对策展、意大利法国的策展教育、留学问题等与参与者们进行了交流,这吸引了不少展场中的观众参与其中。对一般的观众来说,展览是作品、是展场、是美术馆,但展览很少是策展人,除了在开幕上一晃而过的发言,或者是展场中的一段前言文字,策展人对观众来说是很陌生的。在维罗妮卡的工作坊内,策展人与大家一起聊作品、聊艺术、聊生活,这对大部分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六场工作坊在举办期间,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报名者和参与者人数也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因为有几场工作坊是同时进行,还有一些朋友抱怨自己分身乏术。对此,我们要向积极参与其中的策展人和参与者们表示感谢。关于六场工作坊的深入报道,将会在近期内刊登在官方网站的公共教育板块,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另外,本届双年展还有一系列的学术、公共教育活动在展期内展开,也请朋友们持续关注和参与。
文/刘希言
图/董慧萍、全晶、陈昱树
2012-03-05
2012-03-14
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