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
时间:2015年3月11日14:30-15: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展厅
2015年3月11日14:30至15:30,“随心而行:肖恩·斯库利艺术展,1964-2014伦敦|纽约”展览开幕的前一天,艺术家肖恩·斯库利来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三层展厅主持艺术家工作坊,直接面对作品畅谈自己的创作阶段和历程,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生和我馆导览组志愿者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活动伊始,肖恩·斯库利从他艺术创作的起点:具象作品开始介绍,接着谈及逐渐向抽象艺术创作的转变。在他抽象艺术创作的最初阶段,斯库利曾经运用“加法”的创作手法,类似于编织,一层一层地将作品完成,并通过添加多层颜色、缠绕胶带等方式把工业技术引进高雅艺术。
斯库利是在英格兰北部完成这批作品,大约是在1970年,就是45年前,当时观念艺术非常流行。作品大多不太使用色彩,看起来非常理性。斯库利指出,他的创作必须找到合适的方式才能在当时那个对油画创作持怀疑态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换个角度看,他在作品上添加胶带等创作方式使作品带有一种所谓有美感的罪恶感。
除了谈及他身处的艺术环境和身为欧洲艺术家的身份,斯库利还讲述了他在美国的生活和在日本、中国的一些有趣经历。斯库利在接下来的讲解中谈到了他在美国的抽象艺术创作以及他在80年代面临的创作危机。他面临选择,要不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式,要不就放弃绘画。他做出决定,试图实现具象和抽象的融合,无论是主题,还是绘画形式本身。斯库利的整个创作画风变得粗犷很多,带有疯狂的感觉,仿佛朋克音乐。
斯库利指出自己的作品是欧洲艺术传统与美国特定的文化氛围结合的产物,他进而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给在场学习艺术的同学提出建议,应该充分地画自己擅长的画,而不是刻意回避。
斯库利在活动中对展出作品进行了分析,解释其中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他谈到一幅作品同时给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而这也是绘画的一个秘密,也就是说绘画能够同时呈现时间和空间两种元素,这是他为什么特别喜欢绘画的原因,因为绘画能让观众将所有元素一览无余。除了时空因素,斯库利还谈到梵高的作品、文学、音乐,特别是摇滚乐和他的艺术创作的联系。
在活动的最后,斯库利谈到他在中国创作雕塑作品《中国堆砌》的过程及其和展览空间的关系。艺术家斯库利这次在展厅举行的工作坊使参与活动的同学更好地了解了他的艺术创作和思考,艺术家轻松幽默的交流方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斯库利曾指出艺术是他实现沟通的方式,艺术家工作坊则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志愿者编辑部 申彩娟/文
胡晓岚/编
2011-10-05
2011-05-20
201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