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所有成员与作品合影)
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展期间,为更好的向社会公众宣传并普及艺术教育,让更多公众走进美术馆,感受美院毕业生的艺术风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呈现本科生毕业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儿童工作坊“身体的奥秘”于2017年6月17日上午10:00-12:00,与15位儿童相约在美术馆公共教育区。
在本届美院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创作中,有很多以“生命”和“身体”为题材的作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元素有骨骼、器官、血液、身体局部的刻画及描述,本次工作坊邀请毕业于中央美院,并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的宋鑫磊及其团队带领孩子们感知人体的艺术之美,从视觉艺术的层面引导孩子了解骨骼与表皮、动作,肢体语言的表达,并加深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探索。
(工作坊进行中掠影)
(正在全神贯注参与工作坊活动的小朋友)
首先,由工作坊导师带领孩子们对本届美院毕业生与主旨有关的作品进行参观并作导读。接着,将工作坊的活动分为“我的动作”“我的身体”“我的服装”等环节,围绕着此次毕业展的作品进行艺术再创作。在“我的动作”环节,小朋友们充分互动,通过由一人在画纸上摆出动作,另一人描绘拓印出动作的外轮廓,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完成关于身体的“草稿”。接着,到“我的身体”环节,按照身体的构造,用纸胶带把小朋友理解的身体骨骼粘在黑卡纸上。不同的动作,骨骼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最受欢迎的环节是“我的服装”。小朋友给骨骼结构穿上服装,通过绘制不同风格、不同职业、不同颜色的服装定义自己理想的“身份”。家长和小朋友集思广益,开动大脑,为自己设计形式各样,极具创意的服装。多姿多彩、五花八门的服装呈现出每位孩子的小小梦想。服装或是俏皮可爱、或是充满动感,令人忍俊不禁。在该环节中,家长朋友也兴致高昂,积极的参与到环节的互动中,有些家长甚至从头到尾陪同孩子游戏。最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有了一个进一步的了解。许多家长表示此次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不仅体验和欣赏了美院学子的毕业作品,也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我的动作”环节儿童互相描绘身体轮廓)
(“我的身体”环节母女齐心贴出孩子的骨骼)
(“我的服装”环节尝试为作品加上衣裳)
(“我的服装”环节让家长跃跃欲试)
负责此次工作坊的宋老师也介绍到,围绕这次毕业展有关“人、生命、结构与表象、我和我的皮囊的关系”等各种有关作品的探讨,美院学子的毕业作品给予了这次活动诸多启发。例如一件名为《我与我》的作品,表现了3个女孩的三种状态,是自己和自己影子的对话,通过冥想、倾听自我,使真正自我得以觉醒。既有形式感又有趣味性。这件作品可以鼓励孩子感受真实的自己。《住在衣服里的人》这件作品,艺术家通过表达人的衣着——衣服是载体,让孩子明白衣服仅仅是表面的皮囊,人的内心更为重要。而《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这件作品,从人本体进行探讨,X光片里人体的骨骼结构,消解了人的具体形象、身份、性格等,让观者过滤掉人的社会属性,仅从人的生理构造进行思考。选择该件作品可以从医学的角度让孩子明白,每个人是有结构支撑的,人体结构也是一件美丽的艺术品。
(孩子们摆出同样的动作,与“自己”快乐合影)
(作品合影)
美院学子优秀的毕业作品为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想象的空间。此次活动不仅让儿童在工作坊中对自我与身体进行了艺术的体验与了解,同时也是一次生动的自我情感认知与生理教育的课程,这亦体现了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拓展与创新,通过公共教育进一步让美术馆的作品“活化”,让公众以生动的方式更好的参与体验高雅艺术的魅力。
相关信息:“高参小”是“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的简称,是近几年来北京市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充分借助“高参小”项目,借力美术馆公共教育平台,深入探索项目实践形式,逐渐打造美术馆“高参小”项目品牌,为社会公众提高艺术修养竭诚服务。
辛宇/文
何一沙/编
姚轶群、梁雯/图
2013-05-12
2015-03-30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