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空间”先锋对话
中美视角:当代社会变动中的艺术、艺术家与教育
时间:2016年11月9日(周三) 16:00-18:00
主持:徐冰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嘉宾:
李.C.布林格/ Lee C.Bollinger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教授)
苏新平(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对谈嘉宾:
卡罗尔•贝克尔/Carol Becker(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徐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尹吉男(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对谈主持:宋晓霞(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16:00-16:10 苏新平副院长致欢迎辞
李.C.布林格/ Lee C.Bollinger校长致辞
16:10-16:30 主题发言
宋晓霞教授介绍嘉宾
卡罗尔•贝克尔/Carol Becker教授发言
徐冰教授发言
尹吉男教授发言
16:30-17:00 专题讨论
17:00-17:30 观众问答
外国学者介绍
李.C.布林格/ Lee C. Bollinger
Lee Carroll Bollinger(生于1946年4月30日)是美国的律师和教育工作者,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第19任校长,曾任密歇根大学校长。博林杰校长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学者,主攻第一修正案及言论自由方向。他在美国最高院有关平权录取措施的判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7月,博林杰被任命为2011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董事会主席。此前,他是董事会副主席。
在他的著作《自由、坚定与开放:新世纪的新闻自由》中,博林杰校长提出了一些问题,他在法学院开设的课程就是着意于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博林杰校长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首位“塞斯•洛教授”,也是哥大法学院的教师,更是国内最杰出的第一修正案学者之一。他经常在专栏、媒体采访和公开亮相时强调种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多样性对于美国的重要价值。
在哥大工作期间,博林杰校长取得了不少标志性的成就。其中他在任内发展壮大了覆盖四大洲的八个哥大全球中心,还在学校本部创立了各种新机构以支持全球对话及学术研究,如世界领袖论坛和全球思想委员会。
卡罗尔•贝克尔/Carol Becker
卡罗尔·贝克尔博士现为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系教授,曾任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及学术事务副校长、文科教授。于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取得英文文学学士学位,并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取得英文与美国文学博士学位。她曾于美国国内及世界各地均做过多次演讲,并荣获无数奖项。贝克尔博士同样也是全球经济论坛全球议程委员会中的一员。
卡罗尔·贝克尔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美国文化历史研究、艺术家教育、艺术及社会责任、南非艺术及政策。
国内学者介绍
苏新平
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曾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促进奖”提名奖、鲁迅版画奖等。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七届教学名师,2014年获得“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油画类大奖”,2015年获“四个一批人才”称号。作品曾被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旧金山博物馆、福冈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收藏。
苏新平早年在草原的生活体验以及军队服役的经历使得他对大地、天空与心灵的孤独状态体验深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新平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这类主题的版画作品,显示了其艺术精神的力度和生命意志的强度。由于敏感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苏新平开始运用油画、素描等直接绘画的手段探讨欲望、精神、思想危机等社会现实问题。随着对自身工作方式理解的逐渐加深,苏新平将自我的反思及传统文化的追问也纳入实践范畴,由此引发对艺术与日常的互文关系、时间与思维的有效同步等理念问题的思考。
徐冰
198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90 年移居美国。2007 年回国就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作品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美国马萨诸塞州当代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等艺术机构展出。
1999 年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2003年获得第十四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4 年获得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大奖(Artes Mundi)。2006年获全美版画家协会“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 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尹吉男
尹吉男,著名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评论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学系特聘教授,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美术学)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带头人,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获全国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现为国家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国家教材《中国美术史》的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关于淮安王镇墓出土书画的初步认识》《明代后期鉴藏家关于六朝绘画知识的生成与作用》《董源概念的历史生成》等,出版个人文集《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三联,2002),在三联书店主编“开放的艺术史”大型系列学术丛书等。
宋晓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教育部“当代艺术实践与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战略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美术史• 20 世纪的美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文化部“中国形象的海外生成:近20 年中国当代艺术展海外调查”等项研究,完成中国美术家协会海外研修项目“从海外看中国形象的塑造”。自2009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开设博硕研究生专题课程“20 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问题与方法”,“西方视角与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当代艺术专题研究”。2013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策划并主持全校跨院系工作坊“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研究”。自2013 年以来,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当代学术开放讲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思想空间”系列学术讲座
第一讲 时间的空间化:改变过去需要什么?
时间:2016年11月10日14:00-16: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讲人: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
内容介绍:
时间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从《星际穿越》、《源代码》、《命定终途》到《少数派报告》,改变过去的努力在大银幕上从未停止,但过去真的能被改变吗?当下又意味着什么,如果当下只是转瞬即逝的那一瞬(随即变成过去),那它究竟有什么价值?在这个讲座中,主讲人将深入当代欧陆思想,从中发掘出一个至关重要的新动向,即努力把时间“空间化”,在构述这个思想动向中,康德、黑格尔、尼采到二十世纪的柏格森、海德格尔、拉康、德勒兹、以及更晚近的杜佩、齐泽克、阿甘本,将会一一出场。
主讲人介绍:
吴冠军,字子极,号仁轩、铭幽,上海人,祖籍吴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双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左翼前沿思想译丛》主编。澳大利亚墨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哲学博士、客座研究员。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华东师范大学“英才学者”。出版有《第十一论纲》、《The Great Dragon Fantasy》等七部中英文论著、《神圣人》《当下的哲学》等多部译著,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精神分析、中国古典思想。治学之余,亦有古典诗词作品《冷香铭幽》、《心有天游》等十多卷,收辑成《一念千波点点光》一书。
第三届CAFAM双年展——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
顾问委员会
总顾问:范迪安、王璜生
委 员:徐冰、苏新平、余丁、邱志杰、唐斌、王春辰
协调员:高高 、刘希言、易玥
展览基本信息
项目时间:2016年5月- 2017年1月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9日- 2017年1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展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北京来福士购物中心、798艺术区
主 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支 持:中央美术学院
战略合作机构:
空艺术
合作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
雅昌文化集团
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基金会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 · 歌德学院(中国)
法国大使馆文化与教育合作处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
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
北京来福士购物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