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9月9日18:30-20: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际会议厅
主办:亚洲艺术文献库(香港)
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ArtHub Asia 暨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讲者包括:Doryun Chong、杜柏贞、宋冬、黄锐、巫鸿及徐冰
协调:徐佳、任蕊
亚洲艺术文献库
www.aaa.org.hk现代艺术博物馆
www.moma.org亚洲艺术文献库 (「文献库」) 与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刚完成两个纪实项目,两者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皆大有裨益,我们深以为庆。它们分别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 当代中国艺术」计划,以及MoMA 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2010 年秋,文献库将与MoMA 在中国各大城市和纽约联袂推出项目成果发布会。这两个项目意义重大, 它们通过记录、收集和翻译重要的论述、原始素材和文本,以集中探讨当代中国艺术三十年来的迅速增长和发展。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 当代中国艺术》
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1980 年代的影响极为深远。在此期间,许多当前知名的艺术家正在艺术院 校学习,首次展出其作品,并为其艺术实践和今日的成就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了深入研究这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文献库展开了一个专题文献项目,花了四年时间,收集、整理和保存这些弥足珍贵的纪实和原始素材。结果,文献库汇集了数百本八十年代的出版物,完成了75 次录像采访及一出纪录片的制作,并将一批著名艺术家和策展人 (如费大为、张晓刚、郑胜天、吕澎、毛旭辉、吴山专等) 的个人珍藏进行数字扫描。文献库共拥有七万多个数位文件,堪称为当今世上最具规模和最有系统的八十年代纪实文献库。这批资料将于2010 年9 月免费对外开放,公众人士可亲临文献库办事处查询,或浏览文献库为此而设的专属中英双语网站:
www.china1980s.org。
《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
尽管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前卫艺术生机盎然、创意洋溢,且在当代国际艺坛上备受重视,但任何一种西方语言中尚不存在对这个重要艺术现象的系统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精心甄选了一批原始文本译成英文。这些文档涵盖前卫艺术团体的宣言、重要展览的前言、代表性的艺术家之著作、重要的评析论文等。书内收录的文本按时间排列,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追溯中国前卫艺术由1976 年至2006 年的演变发展。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出任编辑一职,编务有王必慈从旁协助,出版和发行机构分别为MoMA 及杜克大学出版社。如欲购买此书,可亲临MoMA 专卖店,或登入
www.momastore.org 或
www.dukeupress.edu,直接于在线购买。
公开活动日程
本次联合发布会将邀请艺术家、策展人及学者参与一系列座谈会:
香港,九月七日,下午六时三十分至八时三十分,香港艺术中心
讲者包括:陈侗(艺术家)、Doryun Chong (现代艺术博物馆绘画及雕塑部副策展人)、杜柏贞 (亚洲艺术文献库董事会主席)、王爱和 (香港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巫鸿 (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及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及徐坦(艺术家)
北京,九月九日,下午六时三十分至八时三十分,中央美术学院
讲者包括:Doryun Chong、杜柏贞、宋冬、黄锐、巫鸿及徐冰
上海,九月十一日,下午四时至六时,民生现代美术馆
讲者包括:Doryun Chong、杜柏贞、吴山专、施勇、巫鸿及余友涵
纽约,十月十五日,下午六时三十分,现代艺术博物馆
讲者包括:杜柏贞、黄锐、黄永砅、林天苗、Sarah Suzuki (现代艺术博物馆印刷及插图书部副策展人) 、巫鸿,活动完结后将设有售卖《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的摊位。
联合发布会主办机构:亚洲艺术文献库(香港)、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ArtHub Asia暨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主办机构
亚洲艺术文献库 (香港)
亚洲艺术文献库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年青、有活力的机构,旨在收藏及保存当代亚洲艺术的信息,并致力将馆藏开放,增加大众认识,鼓励对话及促进有关的研究及评论。亚洲艺术文献库是首个同类型的艺术中心及图书馆,拥有全球最全面的当代亚洲艺术第一手及第二手资料,目前超过26,000项之馆藏,是为同类型最齐全的收藏之一,公众可亲临图书馆浏览数据,或透过网上目录搜查藏品纪录。由创办以来,亚洲艺术文献库已不只定位为一个有待发现的静态数据藏库。透过定期筹办的教育及公开活动,文献库致力引发讨论与反思,并将丰富的馆藏资源介绍给更广阔的受众群。
网址:
www.aaa.org.hk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
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于1929 年成立,作为一所教育机构,MoMA 一直致力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现代美物馆。MoMA 的中心使命为促进及加强海内外观众对现、当代艺术有更透彻的认识与欣赏。1952 年,MoMA 设置的国际项目部,成为本馆与世界各地现、当代艺术社群建立并保持联系的桥梁。通过一系列的国际计划和出版项目,促进了有关博物馆学、策展和艺术实践多个领域在国际之间的认识,批判论述及交流。
网址:
www.moma.org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于1950 年4 月由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18 年,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下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现任党委书记为杨力同志,现任院长为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潘公凯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教授。
网址:
www.cafa.edu.cnArtHub Asia 暨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
成立于2007 年的ArtHub 亚洲是一个多领域艺术组织,致力于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当代艺术创作。它与很多博物馆以及其他公立或私立的空间和机构都有合作关系,与视觉、行为艺术、新媒体等领域的艺术家不断进行对话。ArtHub 将致力于推动艺术实验和知识生产,促进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学者以及艺术组织的多样性发展。ArtHub 亚洲董事:Davide Quadrio、Defne Ayas、邱志杰。ArtHub 亚洲是2008-2010 年克劳斯亲王基金会联络伙伴。
上海发布会由ArtHub 亚洲及民生现代美术馆合力筹划。民生现代美术馆,成立于2008 年,是中国民生银行基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文化理想而发起成立的公益性艺术机构。
网址:
www.arthubasia.org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 当代中国艺术》得到以下单位的慷慨支持:何鸿毅家族基金、The W.L.S. Spencer Foundation、Ilyas and Mara Khan 及Foundation for Arts Initiatives。
《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得到以下单位的慷慨支持:何鸿毅家族基金、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Budi Tek, Byron A.Meyer, E. Rhodes & Leona B. Carpenter Foundation, Jerry I. Speyer and Katherine G. Farley, Blakemore Foundation, 尤伦斯伉俪、LLWW Foundation、OCT 当代艺术中心Anne H. Bass, JoCarole Lauder, Larry Warsh and AW Asia, Robert Rosenkranz Foundation, Vicki and Roger Sant, Agnes Gund, Robert E. Meyerhoff, The Fran and Ray Stark Foundation, H.R.H. Duke Franz of Bavaria, Jack Shear,Thierry Barbier-Mueller, Mr. Marc Besen AO and Mrs. Eva Besen AO, Lynand Jerry Grinstein in honor of Jay Levenson, Sophia Sheng, Eleanor Ford Sullivan, Migs Wright, Constance Caplan, Uli Sigg, 以及Lenore and Bernard Greenberg。
联合发布会得到以下单位的慷慨支持: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何鸿毅家族基金、香港艺术中心、以及 JIA Boutique Hotels。
如欲查询《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 当代中国艺术》计划,请发电邮致
phoebe@aaa.org.hk 如欲查询《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的信息,请发电邮致
Hannah_Kim@moma.org中国当代艺术两大纪实文献在我馆发布
2010年9月9日晚6点30分,我院美术馆一层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百名艺术界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与美院师生们共同见证了亚洲艺术文献库与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刚刚完成的两个纪实项目:《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联合发布会。本次活动由亚洲艺术文献库 (香港)、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ArtHub Asia 暨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共同主办。
我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为联合发布会致辞,来自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董事会主席杜柏贞女士和MoMA国际项目总监Jay A.Levenson先生分别对所属机构的工作计划做了简要介绍。主办方还特邀Doryun Chong、杜柏贞、宋冬、黄锐、巫鸿及徐冰六位艺术家、策展人到场并进行了座谈。
《未来的材料:记录1980-1990当代中国艺术》及《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两个纪实项目意义重大。项目通过记录、收集和翻译重要的论述、原始素材和文本,以集中探讨当代中国艺术三十年来的迅速增长和发展。这对于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艺术大有裨益。2010 年秋,文献库还将与MoMA在中国各大城市和纽约联袂推出项目成果发布会。
据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董事会主席杜柏贞女士介绍,为了深入研究1980-1990这个当代中国艺术的重要时期,文献库特展开了一个专题文献项目,花了四年时间,收集、整理和保存这些弥足珍贵的纪实和原始素材。目前,文献库已收集了数百本八十年代出版物,完成了75次录像采访及一部纪录片的制作,并将一批著名艺术家、策展人的个人珍藏进行了数字扫描。文献库共拥有七万多个数位文件,堪称为当今世上最具规模和最有系统的八十年代纪实文献库。这批资料将于2010年9月免费对外开放。
随后,纽约MoMA的国际项目的总监Jay A.Levenson先生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这本书。该书精心甄选了前卫艺术团体的宣言、重要展览的前言、代表性的艺术家之著作、重要的评析论文等原始文本译成英文。这些文档涵盖。书内收录的文本按时间排列,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追溯中国前卫艺术由1976年至2006年的演变发展。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出任编辑一职。
作为压轴环节,艺术家们的对谈亦妙语横生。通过巫鸿和黄锐对谈70年代,杜柏贞和徐冰交流80年代,Doryun Chong和宋冬交流90年代,为观众重构了作品发生的真实背景,他们机智而精彩的对谈博得了全场阵阵喝彩。
董慧萍/文
宋曼青 丁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