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博物馆大型个人展览之后,适逢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重笔墨推出百年校庆特展:“耕耘者:戴泽油画艺术展”,再次回顾、梳理了这位见证中国油画现代探索的先行者的艺术人生。本次展览展出了戴泽先生多年来创作的共约130余幅作品,打破了戴泽先生艺术历程的时间序列,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从艺8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选取了 “现实主义的绘画理想”、“直面生活的朴素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主题”和“尽力耕耘中的艺术探索” 四个剖面,呈现了戴泽先生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探索之路,以及他毕生追求现实主义艺术,对时代进程和质朴内心的回应与观照。
今年97岁高龄的戴泽先生,师从中国现代美术奠基者之一徐悲鸿先生,并受教于众多名师大家,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代表人物。数十年的创作经历和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的执教经历,使他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戴泽先生一生钟爱绘画,年逾耄耋时 ,仍旧笔耕不辍,后因眼疾才不得已搁笔(戴泽先生的右眼因幼时的意外,晚年几乎丧失视力,只有光感),如他自己所言“绘画是一生的事情,要不停地画,不教一日闲。绘画是内心的需要,如同呼吸一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让画面同你一道呼吸。”
勤恳的习艺之路
戴泽先生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戴鸿儒曾经创办学校、编纂辞典,优良的家风和家学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美的追求似乎是戴泽与生俱来的“使命”,由于父亲留学东瀛,1922年3月戴泽出生于樱花烂漫的日本京都本愿寺。1922年底,八个月大的戴泽随父母回到故乡四川云阳。戴泽自幼成绩优异,热爱绘画的戴泽于1942年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艺术系。彼时的“中大”艺术系拥有国内最为雄厚的艺术科教员:吕斯百担任系主任,黄显之教授素描、色彩,傅抱石讲授中国美术史,陈之佛教授西方美术史,谢稚柳为国画老师,秦宣夫讲构图,费成武教透视学,许士骐教艺用人体解剖,徐悲鸿教授油画,吴作人、艾中信、曾宪琪均在艺术系任教……
1944中大国画系,西洋画系,音乐系师生照。前排左起傅抱石(中国美术史),徐悲鸿,黄显之(一年级素描)陈之佛(西洋美术史)许士骐(解剖)费成武(透视学)
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中国传统绘画与留洋画家习得的西画技法不断融合碰撞,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从接触绘画之初,他就受到了中、西两种艺术观念、艺术形式的滋养,对“西画”的造型体系和“国学”的文化奥义都有所领悟。
入学第一年,戴泽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良师”和“伯乐”——徐悲鸿。当时学生会邀请刚从新加坡归国的徐悲鸿做讲座,徐悲鸿以《黄桷树与四川人》为题,通过对黄桷树和四川人特点的描绘表达写实主义观点,教导学生绘画时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身边画起。徐悲鸿“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法国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深触动了刚刚接受专业绘画艺术的戴泽,也从此奠定了戴泽为之奋斗终身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1945年至1946年,徐悲鸿开始给戴泽亲授油画课,从油画人体写生、造型、光影、色彩塑造等科目都一一教授,戴泽尤其认真钻研徐悲鸿所教授的色彩调和和光线运用。徐悲鸿亲自示范“宁脏勿净”的油画技法也令戴泽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1946年7月戴泽大学毕业,同年9月应徐悲鸿邀请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北平艺专)担任助教。作为助教,戴泽在协助教授们的教学工作之余,在徐悲鸿的鼓励下,勤奋地用画笔描绘着身边的一切:校园、宿舍、师友,甚至北平艺专的锅炉房;他画街头市井的嘈杂和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1949年初,戴泽与李斛在国立北平艺专门前留影
“戴泽很勤奋,也能吃苦。”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先生曾如此评价戴泽。勤奋使得戴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乞丐》、《东总布胡同》、《马车》等都是他初到北平时期的作品。尤其油画《马车》,更是得到了徐悲鸿的大力赞扬,戴泽也很快因为艺术上的精进升任专职讲师,教授素描、水彩和油画课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冯法祀先生曾回忆,戴泽“负责主持的基础课教学,徐悲鸿的素描观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言传与身教并重,示范写生时与学生滚在一起画,立竿见影,深得同学的爱戴和尊敬。”
1953年第一排:江丰(左一)、王式廓(左二)、徐悲鸿(右二)、戴泽(右一) 后排:李宗津,倪贻德(武汉第三厅组长,接替徐悲鸿),冯法祀,庄子曼(留法),曹思明(留日)
在“耕耘者”展览的开幕式上,作为戴泽先生学生的靳尚谊先生,回忆戴泽先生曾经所教授的素描课,“从油画的语言特性回看戴先生在四、五十年代的油画写生,对当前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直面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合影,第二排右起为戴泽、韦启美、萧淑芳、艾中信、吴作人、陈沛。第三排站立者右一为王征骅,右二为尹戎生,右三为靳尚谊。茶几右侧为吴小昌
用《老子》中所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形容戴泽的性情恰如其分,他的每一个阶段给他周围人的印象总是质朴、勤奋、坚忍、善良,尽最大的努力追求美的真理。法国大画家科罗名言“自然高于一切”是戴泽先生一生坚守的艺术观,纵览戴泽先生几十年来创作的作品,虽然在不同时期展现着不同的语言特点,但他的绘画主题大多植根于生活,散发着生命的鲜活力量,以朴素的情怀记述生活的真实气息,以具象写实的手法表现对象,但并不是照抄对象以媚俗,他不追求笔触的细腻甜俗,而力求塑造的厚重力度,色彩的自然之质,这不仅仅是他的个性使然,也是因为他认同和接受徐悲鸿所主张的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和立场。
“上世纪50年代之前戴泽的作品有明显的法国学派库尔贝式的写实主义风格,这也是徐悲鸿先生最为赏识戴泽先生的地方。”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耕耘者:戴泽油画艺术展”策展人余丁教授对戴泽先生的作品有着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戴泽先生的作品始终坚守的就是不加修饰的直面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不仅仅是他的个性使然,也是因为他认同和接受徐悲鸿先生的一贯创作主张。”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看来,戴泽先生创作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现实关照,因此在“耕耘者”这次展览中,更多从戴泽先生的艺术主张上进行了梳理。从1946年的油画作品《乞丐》到更为知名的1948年创作的《马车》、1949年的《农民小组会》等,这些作品基于戴泽先生对法国现实主义的思考探索,保持了生活的真实面貌,而在绘画语言上。在上世纪60年代后,他先后赴辽宁、西藏、山西、山东、新疆等地进行写生,戴泽先生开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探索性创作,从而诞生了《大连港》、《沙迦的农民》、《麦积山石窟》等贴近生活的作品。1963-1964年,得到美术家协会的资助,他深入藏区采风,蓝天白云等相对亮的色彩开始出现,跟他之前的作品产生了明显的区别。他的作品中有的用借古观今的方式探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的精神力量,探讨历史具体地、真实地表现现实;有的则更多体现色彩与光感的自然之属性,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同时结合中国绘画媒介特性来体现绘画的艺术效果。
戴泽先生的作品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观,展现着宽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以准确而扎实的人物塑造能力,凝练出厚重雄浑的美学特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因此评价戴泽先生:一向注重观察和感受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形成构思、构图与造型。他长期勤于素描速写,在油画造型上体现出扎实精湛的基本功。朴素的情怀使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与画面意境都显现出朴素的艺术气质,或者说充满天然的个性气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诚的光釆,尤其让人领略到纯粹的文化气象。
剖面一:现实主义的绘画理想
戴泽先生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时期的专业训练下得以初步成形,造型能力在此期间得到综合的塑造,通过高度写实的造型概括能力,继承徐悲鸿艺术观的衣钵,他的现实主义绘画理想也变得丰满具体。
艾中信像 布面油画 45.5x57cm 1953
北平艺专女画家张兰龄 布面油画 53x65cm 1946
陈碧茵像 木板油画 56.5x39cm 1946
东方红炼油厂的装油车间 纸本油画 54x39cm 1976
东总布胡同 布面油画 33x52cm 1947
后海边 纸本油画 42x32cm 1955
家 布面油画 60x50cm 1949
临摹马奈《白牡丹》 布面油画 26x34cm 1954
麦积山石窟 木板油画 40x53cm 1953
暖炉(北平煤渣胡同的家) 布面油画 44.6x33.5cm 1949
我的家 木板油画 38x30.5cm 1949
青海鱼 布面油彩 41×53cm 198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剖面二:直面生活的朴素表达
戴泽先生始终相信“自然高于一切”,追求质朴而纯粹的美,他用绘画的语言诠释艺术家对自然与生活的注视与热爱。他的油画根植在生活的温厚土壤之中,通过色彩、光线、空间这些艺术语汇,将普通景物安置进安定沉静的氛围之中,定格为视觉想象的对象。
渔船 布面油彩 74x93cm 1961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夏日树萌 布面油彩 75x57cm 194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西德青年画家 纸本油画 33x28cm 1951
热火朝天十三陵 布面油画 52x36.5cm 1958
柏林街头的废墟 木板油画 60x74cm 1950
老虎滩 纸本油画 36x51cm 1961
自画像 木版油画 30.5x43cm 1950
剖面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主题
历史题材的主题性创作是戴泽先生在艺术创作上的重要成就。《马车》在1940年代后期开启了他之后的现实主义主题创作之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戴泽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期间,还创作出了《农民小组会》、《和平签名》等优秀作品。作品《义和团廊坊大捷》、《太平军打败洋枪队》、《大泽乡起义》,以借古观今的方式,历史具体地表现探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的精神力量。
马车 布面油画 113x126cm 1948 上海星美术馆藏
大泽乡起义 布面油画 199x300cm 197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农民小组会 布面油画 130x160cm 1950
小会计 布面油画 100x120cm 1955 上海龙美术馆藏
当归 布面油画 75x48cm 1964
周总理去世 纸本油画 54x39.5cm 1976
画家徐悲鸿 木板油画 121x152cm 1978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剖面四:尽力耕耘中的艺术探索
戴泽先生对油画、水墨、水彩等都有所涉猎,对媒介、中西对话、形式语言等问题有深入的思考与认知,从平凡处持耕耘,于细微处感真知,耕耘者,于他,实至名归。
白芍 纸上油彩 39.8×54cm 198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花房 纸本油画 39.5x54.5cm 1978
拉萨春节 纸本油画 52x40cm 1964
五月的青藏高原 纸本油画 54x39.5cm 1964
西藏当雄 布面油画 75x49cm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