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下午,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美术馆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作为本次教育大会分论坛,央美美术馆以“数字时代美术馆的机遇与挑战”为题,思考数字技术对美术馆各个领域的影响,以及美术馆功能拓展的边界。此次论坛共邀请来自9个国家的26位参会嘉宾,他们将在论坛的三个版块“美术馆的未来”“美术馆在当代艺术史中的作用”“高校美术馆与公共美术馆在艺术教育上的异同”中分享并交流经验。
版块一:美术馆的未来
时间: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14:00-17: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报告厅
发言主持:高高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
讨论主持:张子康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与会嘉宾:查尔斯 • 索马瑞 - 史密斯爵士;伍尔夫 • 德里格;许杰;谢佩霓;胡斌;詹姆斯 • 布拉伯尼;张子康;苏丹 (名单以发言先后排序)
美术馆论坛中方主席张子康致辞
美术馆论坛外方主席吉奥夫尼·沃德致辞
美术馆论坛主持高高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和剑桥大学菲茨威格博物馆执行馆长、剑桥大学副校长吉奥夫尼·沃德分别担任此次论坛的中方和外方主席。2日下午首先进行了论坛的第一场,讨论“美术馆的未来”,该场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高高担任主持人。两位主席在致欢迎辞后,张子康馆长向与会嘉宾抛出了一些具体问题,例如高校美术馆应如何利用其学院优势,如何在新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去放大这种优势,如何与观众产生更深一步的互动等,为本次论坛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查尔斯 • 索马瑞 - 史密斯爵士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秘书长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秘书长查尔斯·史密斯以《什么是美术馆未来建设的关键因素》为题,开启了“美术馆的未来”版块的上半场发言。史密斯馆长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美术馆的悠久历史出发,详细阐述了该馆如何由一座国家保护的建筑转型重建为一座既可以展示保存古典艺术、又能适应当代艺术和活动的场所。史密斯馆长特别分享了建筑扩展方面的经验,通过将不同的空间重新划分应用,最终能够使观众在此获得多元的艺术体验。
The Benjamin West Lecture Theatre
Renzo Piano – Gabrielle Jungels Winkler Galleries
伍尔夫 • 德里格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博物馆协会主席
随后,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博物馆协会主席伍尔夫·德里格针对同一主题进行了演讲。不同的是,德里格主席从“观众情感连接”方面强调了美术馆的核心功能。作为中欧重要文化枢纽的安哈尔特州,其内部已有两百多座美术馆,如何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留住并共享观众是这些美术馆近些年来的主要工作方向。他以哈勒莫里茨堡艺术博物馆为例,具体讨论了该馆所采用的沟通观众的方式。德里格馆长认为除了举办收藏展、艺术家特展和公教活动外,还要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拓展线上展览和课程,让观众能够全方位的感受美术馆的魅力,并将他们对博物馆的印象从“旅游景点”转化为一个心灵启迪之地。
谢佩霓
台湾博物馆学会理事
台湾博物馆学会理事谢佩霓女士从“无墙美术馆”的愿景出发,以《再访无墙的美术馆:寻找美术馆新的文化想象》为题演讲。“无墙美术馆”的理念来自法国哲学家安德烈·马尔罗,他认为美术馆应当是一个没有阶级、民族、文化界限的空间。这个理念在提出的半个多世纪内,为很多美术馆提供了指导意义。在具体的发言中,谢理事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出今天的美术馆正逐渐走向品牌化、娱乐化和资本化,从而削弱了马尔罗提出的乌托邦理想,特别是在科技和资本进入美术馆之后。她列举了几个具体问题,例如对艺术品的数字化处理会让观众丧失对原作的观看感,以及商业资本对艺术品的包装等等,但这些现象并非无法改变,她同时以美国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的种种策略作为正面案例回应问题。她希望大家能够在展望科技为美术馆带来的优势外,注意到科技在教育与传播方面潜在的危险,她认为科技应当为美术馆的人文层面服务,这样才不至于削弱美术馆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精神。
Cleveland Art Museum massive touchscreen
COOPER HEWITT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以《学院教育,社会连接以及关于艺术的新主张》为题演讲,他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实际经验出发,将大家的注意力从“无墙美术馆”转移到了美术馆的社会连接性上。胡馆长针对广州美院的历史和地域特征,分享了该馆在发展上的几条主要道路。一方面,广州美术学院部分承载着中国近现代艺术史发展脉络上的关键节点,美术馆针对这一线索策划了系列研究性展览,试图从社会主义美术、岭南画派等角度丰富艺术史叙述。另一方面,基于珠三角地区的文化特殊性,美术馆还尝试了很多在地项目,希望借此促成不同阶层和群体的交流,打破学科和人群的界限,也为高校美术馆的实验艺术和观众拓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吴超工作室 悬浮,多频动画装置,32‘,2016
广州美术学院实验雕塑工作室
《南亭研究》,社区项目,2016
上半场的主题演讲结束后,论坛的两位主席与四位发言嘉宾针对美术馆扩建经验、高校美术馆优势以及数字技术影响观众对艺术品的观看向嘉宾等话题展开讨论。对于扩建问题,史密斯馆长和德里格主席认为要从观众出发,以更好地为观众服务为立场进行美术馆改造。针对大学美术馆的优势,谢理事认为要从人才出发,胡馆长认为学院美术馆依旧要同社会保持联系。而围绕艺术品观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几位嘉宾均表示这确实是当下广泛存在的现象,美术馆应在鼓励观众从展览和原作中获得私人体验的同时始终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
上半场论坛现场讨论图片
许杰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下半场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的演讲《亚洲为大家:面向未来的亚洲艺术博物馆转变》作为开始。许馆长是美国历史上担任大型艺术博物馆馆长的首位华裔,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改造策略和具体实施也是海外美术馆中的典型案例。在演讲里,许馆长特别提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亚洲为大家”原则,该馆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这句话进行。众所周知的是,亚洲的政治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文化影响力仍然有待提升。因此,亚洲艺术博物馆采用各种方式去连接亚洲与世界,传统与当代等。许馆长特别强调美术馆要有可分享的、有趣的故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艺术品。在最后谈到美术馆的具体改造计划,许馆长展示了仍在规划中的空间,例如“艺术天台”、“杰作中心舞台”等,这些改造旨在帮助观众从不同角度去观看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Connecting Art to Life
ART TERRACE
詹姆斯 • 布拉伯尼
意大利布雷拉美术馆馆长
意大利布雷拉美术馆馆长詹姆斯·布拉伯尼以《捍卫真实:后数字时代艺术博物馆的未来》为题演讲。布拉伯尼馆长首先梳理了他所认同的美术馆使命。他认为美术馆不能仅是一个展示的空间,必须同时具有研究和教育功能。作为美术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他认为美术馆应当更多地让作品说话,让观众停留更久,看到更多,同时要通过对馆藏研究获得和创作新知识。在日益数字化和后数字化的世界里,博物馆不仅要保护物质文化,还要让公众能够在通过媒体接触到物质文化的同时依旧尊重它们的物质性。因此,真实体验非常重要。布拉伯尼馆长还特别提到了展签这个细节,布雷拉美术馆会针对不同层次和身份的观众设计很多种展签,这是一种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绝佳方法。当然,布拉伯尼馆长也谈到给观众普及知识也不应当是美术馆的最终使命,美术馆更应帮助大众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与观众共创价值。
张子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以央美美术馆饱含思考和创新的展览与教育活动为案例,进行了名为《智识构筑美术馆的新形态》的演讲。张馆长首先分析了知识与智识的不同,后者同人们判断事物的逻辑直接相关,在智识的推进下,人们才能促进知识再生产。进而,他结合对数字时代和美术馆特征的分析,认为美术馆的使命不能仅限于知识传播,而应当构建智识系统。央美美术馆背靠中央美术学院,有学术平台的优势和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建立智识系统的将为该馆打开学院与社会的边界,将更多观众带入美术馆。特别是2017年智识中心线上平台成立后,智识纪录片和线上教育将直接服务于观众,将美术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
苏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同样来自于高校美术馆,他也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为例,进行名为《高校艺术博物馆的社区属性》的演讲。不同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是一座综合大学美术馆,它所接纳的观众群也有所不同,不少观众其实是对清华大学感兴趣而不是对美术馆感兴趣。鉴于这种情况,苏馆长希望通过美术馆去打造一个社区,打造一个互动、资源共享、有组织且彼此认同的空间。这也是他特别强调美术馆公共性的原因。具体到美术馆的实践中,该馆已举办了一些社会反响良好的展览和公教活动,同时搭建了会员体系。
在下半场四位嘉宾发言结束后,奥夫尼·沃德馆长主持了下半场的讨论。他从一个具体问题出发,与嘉宾和现场公众讨论了美术馆实现公众教育的方式。布拉伯尼馆长认为美术馆应该从各种细节入手,其最终目的不是让观众成为艺术家或美术史家,而是激发所有人的潜力。张子康馆长认为美术馆首先应当了解观众,通过不同的展览去激发出观众兴趣点,特别是中国的美术馆,知识传播不能是点状的,而应当是线性甚至片状的。
下半场论坛现场讨论图片
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美术馆论坛的第一天对第一版块议题“美术馆的未来”展开了充分和深入的讨论,虽然发言嘉宾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承担着不同类型美术馆发展的责任,但是我们仍能从他们讨论的案例中发现一些共性,譬如对教育、公共性、观众研究、数字化、扩建等话题的关注,而我们也因此可以从中一窥美术馆在未来发展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回应当下和未来的时代变化的过程中将给美术馆带来新的可能、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正如张子康馆长在发言最后所说,未来之路艰辛,诸君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