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美术馆论坛:数字时代美术馆的机遇与挑战”的第二日,于11月3日转场至廊坊新绎七修酒店会议厅继续进行。当日的讨论内容从“美术馆在当代艺术史中的作用”和 “高校美术馆与公共美术馆在艺术教育上的异同”两个方面展开。
版块二:美术馆在当代艺术史中的作用
时间: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10:30-12:30
地点:廊坊新绎七修酒店会议厅
本场主持:高高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
论坛主席:张子康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吉奥夫尼·沃德 / 剑桥大学菲茨威格博物馆执行馆长、剑桥大学副校长
与会嘉宾:约翰.W.史密斯;陈韦纯;李知允;冀少峰;杭间;李小山;王春辰 (名单以发言先后排序)
1 约翰.W.史密斯| 罗德岛设计学院美术馆馆长
罗德岛设计学院美术馆馆长约翰.W.史密斯以《艺术家的博物馆——它的过去与未来》为题发言。他结合罗德岛艺术学院的背景,分享了该馆如何围绕教学进行馆内发展的经验。罗德岛是美国曾经的纺织业中心、珠宝业重镇,在设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140年历史的罗德岛艺术学院,迄今仍以临摹这一古老的手法作为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而罗德岛设计学院美术馆就是学生临摹名家画作的主要场地。该馆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深度参与到公共教育、策展和馆藏管理中。
2 陈韦纯|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资深策展人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资深策展人陈韦纯以《塑造空间:数字世界和美术馆》为题发言。陈馆长负责该馆20世纪70年代后的藏品和展览部分以及当代作品的委托项目。她首先谈及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发展变革,包括“盘问镜子32年”和“让我们一起去走路”两个行为艺术对该馆和新加坡当代艺术的影响。陈馆长发言的另一主要部分是该馆基于数字时代特征所做的尝试,如开发手机App上的线上展览、基于推特的展览、存在于网络的纯电子版设计展览,以及在网络可以观看展品的数字互动式“社交桌面”等。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尝试利用数字技术,在数字平台上创造了诸多虚拟展览,成为实体展览的有益补充。
3 李知允|韩国国立当代美术馆前任执行馆长、SUUM当代艺术项目总监
韩国国立当代美术馆前任执行馆长、SUUM当代艺术项目总监李知允以《新科技艺术时代的策展角色》为题演讲。李馆长根据自己参与该馆建设和策展的经验,着重介绍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使用新技术介入的经验。韩国国立当代美术馆试图发展基于新技术的艺术,在得到来自现代汽车、现代发动机等高新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下,他们将技术引入艺术创作和艺术展览中,为博物馆缔造出更多可能。同时李馆长还强调要帮助策展人获得多方位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因为策展人不仅仅是研究者,同时兼负项目管理者、创造者和制作人的角色。
4 冀少峰|湖北美术馆馆长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以《收藏即思想——谈美术馆在建构当代艺术史中的作用》为题演讲。冀馆长认为,收藏应是对符合时代、超越时代的作品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收藏,通过收藏把最有价值的思想存留。当这些思想留在美术馆,则会在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建构和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当代艺术史研究中要避开权力的干预和资本的束缚,以艺术史视野建构当代艺术史的藏品系列,以藏品促进当代艺术史的建构。
5 杭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以《设计史与在中国的设计博物馆:一段设计民主价值发现的历程》为题发言。杭馆长首先介绍了组成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群的三个部分: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和民艺博物馆。其中,他着重介绍了今年4月8日刚刚开馆的国际设计博物馆的筹划理念和展览醒目。杭馆长指出设计博物馆的使命是要考虑如何回应社会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变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相较于艺术博物馆,设计博物馆要更多考虑技术在未来发展中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技术对人类未来产生的影响。
6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以《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看中国当下高效美术馆的现状与未来》为题演讲。在对该馆做了简短介绍后,他向与会的美术馆同行们抛出三个问题:美术馆的边界、美术馆的标准与特色、数字化时代美术馆的机遇与挑战,这三个问题也是当下不少美术馆所面临和需要思考的问题,李馆长认为论坛的讨论重点不应以侧重介绍各馆情况,而是应该深入到美术馆的理论问题、理念问题、办馆标准特色等现实问题进行讨论。
7 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以《美术馆与其在美术史建构上的功能》为题发言。 王馆长指出,美术馆伴随着美术历史研究的诞生而产生,美术馆在建构美术史方面的作用非常巨大。美术馆应担当起对美术历史的书写和研究,而不仅仅是把美术馆变成公共活动的场所,甚至休闲、娱乐和资本消费的场所。王馆长在发言最后希望,美术馆同行应讨论美术馆担负的责任,让今天的美术馆重拾建构美术史的使命。
第二板块的主题演讲结束后。论坛的两位主席针对美术馆与当代艺术、美术馆的艺术史建构职能、设计和建筑类博物馆的特殊性等问题与发言人和现场媒体进行了讨论。对于美术馆与当代艺术问题,吉奥夫尼·沃德指出美术馆和当代艺术之间存在悖论,一些美术馆成为挂画的盒子,这种简单的布置是现代美术馆的通病。对于美术馆和艺术史问题,史密斯馆长认为策展人更重要的工作不是书写艺术的历史,而是建构一个机构自己的叙事,成功的策展人可以用低成本的方式去讲述一个更宏大的故事,通过某一个侧面来表现整个趋势。对于设计类博物馆的特殊性,杭馆长表示,艺术作品展览和当代设计展览的使命是不一样的,前者有助于将物品置于设计史、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同的链条里观察,而后者指向未来生活的可能性。在回答在场媒体关于建筑展览的接纳程度问题时,李馆长表示韩国国立当代美术馆已经留意收集建筑模型的重要性,并着手策划建筑师展览,去年在首尔还举办了建筑双年展,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建筑展览在美术馆举办。杭馆长表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在开馆的时候就拿出三分之一的展览空间为西扎做了首个亚洲建筑展览,该馆尝试通过梳理国际上重要建筑师的发展脉络以及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可能性来思考中国建筑本身的发展问题。
版块三:高校美术馆与公共美术馆在艺术教育上的异同
时间: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14:00-18:00
地点:廊坊新绎七修酒店会议厅
本场主持:王春辰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与会嘉宾:乌拉德兹米尔·普拉卡普特索;吉奥夫尼·沃德; 厄尼斯·维吉林·凡·克莱尔伯根;特琳·多尔蒂;周旭君; 帕特丽夏·罗德瓦尔德;瓜利尔摩·索拉纳;曹宏;孟宪伟; 韩海艳(名单以发言先后排序)
1 乌拉德兹米尔·普拉卡普特索|白俄罗斯美术协会主席、国家美术馆馆长
白俄罗斯美术协会主席、国家美术馆馆长乌拉德兹米尔·普拉卡普特索首先以《文化合作是白俄罗斯与中国关系的重要部分》为题发言,他简单介绍了白俄罗斯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普拉卡普特索馆长认为中国艺术对白俄罗斯美术馆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希望可以将更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带入白俄罗斯。他还特别提到2019年是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成立80周年纪念,他希望与会同行可以共同见证。
2 吉奥夫尼·沃德|菲茨威廉博物馆执行馆长、剑桥大学副校长
菲茨威廉博物馆执行馆长、剑桥大学副校长吉奥夫尼·沃德以《公共美术馆和高校美术馆的差异》为题演讲。沃德馆长在发言首先讲述了西方博物馆与中国的差异。他提到,在他的工作语境中,对博物馆馆长的要求除了强大的艺术背景、成功的管理经验之外,还需要筹资能力、广泛的人脉和商业策划能力,并且要有足够的自信处理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大学和年轻的美术馆之间的关系。他也详述了在英国所面临的困境,譬如政府越来越多的参与管理却不愿意提供资金支持,慈善往往成为博物馆重要的资金来源等。沃德馆长最后表示,大学博物馆的职能在于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连接不同社会人群的纽带作用。
3 厄尼斯·维吉林·凡·克莱尔伯根|伦敦考陶德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伦敦考陶德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厄尼斯·维吉林·凡·克莱尔伯根以《高校艺术博物馆的公共价值》为题发言。他认为大学美术馆应该是前沿的存在,不能只是让人们重新了解一遍他们已经了解的东西,大学美术馆应该扩展公众在这方面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民主化。大学的美术馆、博物馆应该有自信协调来自不同方面的因素。同时他也提出对参观数量作为衡量美术馆标准的质疑,他认为以这样的标准去策划受众广泛的展览,或许会令观众失去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的机会。
4 凯特琳·多尔蒂|北佛罗里达大学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北佛罗里达大学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凯特琳·多尔蒂以《北佛罗里达大学杰克逊维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连接校园与社区的桥梁》为题演讲。多尔蒂馆长认为,艺术和文化是一种驱动能力,不是纯粹的上层建筑,它应该对社区承担更多责任。通过介绍不同的展览策划项目,她阐述了该馆通过教育项目改变学生生活的尝试,在这方面美术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帮助更多的社区成员接受艺术教育。
5 周旭君|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以《公共美术馆与公共美术教育: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为例》为题演讲。周馆长认为在视觉图像可轻易获得的信息化时代,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正在发生变化,赋予美术馆成为“知识生产”和“社会交往空间”的职能。作为中国民营当代美术馆的典型,开馆三年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高度重视公共教育,坚持“平等、开放”的理念,强调与城市公众的连结,从“展览”、“儿童”、“跨界”、“理论”、“公共”五个关键词出发,设计和打造品牌公共教育活动,让美术馆成为文化交流的多元服务平台,为城市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6 帕特丽夏·罗德瓦尔德|美国博物馆联盟中国区全球项目高级顾问
美国博物馆联盟中国区全球项目高级顾问帕特丽夏·罗德瓦尔德以《人工智能与阐释:吸引观众的新途径》为题演讲。罗德瓦尔德女士表示,她和工作团队的服务目标观众是非专业人士,希望鼓励这些非专业人士近距离的观赏和探究艺术作品。为此,他们积极探索有别于传统博物馆的与观众互动的方法,譬如开发一些AI技术,帮助观众和藏品进行直接对话,这对于观众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7 瓜利尔摩·索拉纳|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美术馆艺术总监
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美术馆艺术总监瓜利尔摩·索拉纳以《作为教育工具的艺术家工作坊:以西班牙马德里的提森博物馆为例》为题演讲。他在发言中谈到,早期欧洲博物馆是教育艺术家的重要场所,而现在,美术馆与当代艺术家的关系越来越淡,他一直在思考艺术家和美术馆之间的关系是何,并如何让公众对这一关系获得重新认知。基于这一思考,该馆每年都会做一个深入的当代艺术家展览,艺术家除了引导观众欣赏作品,还邀请他们参与,让他们能够明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在美术馆的产生过程。
8 曹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曹宏以《高校艺术博物馆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为例》为题演讲。曹馆长介绍了该馆的三种类型展览:展示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科研成果,强调古今对话的艺术展览,由学生策划制作的创新性展览。这些展览的目的是利用藏品和学生产生关系,并把藏品的整理、研究工作最大程度地开放给学生。
9 孟宪伟|青岛“西海艺术湾”项目创办人、青岛当代美术馆理事长
青岛“西海艺术湾”项目创办人、青岛当代美术馆理事长孟宪伟以《青岛当代美术馆的建设与生态搭建》为题演讲。孟先生在发言中介绍了该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规划——美术馆作为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作为城市的文化设施,他期望美术馆对自然和社区有所贡献,融入自然环境。
10 韩海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副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副馆长韩海艳以《将受众引进来,让美术馆走出去——谈无限生长的美术馆公共教育》为题演讲。韩馆长介绍了廊坊馆所在项目“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具体情况,以及由此展开的促进艺术与公众连接的一系列艺术教育项目。同时她也分析了该馆在接下来的运营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第三板块的主题演讲结束后,论坛的两位主席针对参观数量作为衡量美术馆的标准等问题与发言人和现场嘉宾进行了讨论。詹姆斯·布拉伯尼表示不同的美术馆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确实需要有一些统一的衡量因素作为评判美术馆的标准,但是参观者人数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统计有多少参观者是回头客,多少人是初次参观、多少人是年轻人,多少人是儿童,这样更为细化的分析可能更具有意义。多尔蒂馆长认为展览应该是一个实验的场所,美术馆应该跳出统计数据的框架,回到探讨更多观众需求可能性的追求。张子康馆长认为美术馆把好的展览、有价值的艺术推广出去,观众的质量和数量是都需要考虑的衡量因素。
至此,为期2天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美术馆论坛:数字时代美术馆的机遇与挑战”全部结束,但美术馆从业者对美术馆当下价值和未来发展等问题仍在追问与思考,今天的美术馆应以怎样的方法应对时代变化?答案是开放的,也是不段变化的。需要通过更加多样化的美术馆实践,来激发新的创造力和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