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一场关于未来世界的艺术展,正在重新定义“生命”。11月15日,“后生命”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的苏州巡展在寒山美术馆开幕。控制梦境,存储或删除记忆,基因汤,合成生命......这些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的展品,引发在场观众的围观。
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致辞
宋协伟院长:“今年是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举办的第二届。题目为“后生命”,主要包含六大板块。各位在此参观的是主题展巡展的首站,也是苏州寒山美术馆“寒山白夜”一周年特别企划系列活动最重要的板块之一。
此次展览重点探讨在生物基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在日渐受到关注的后人类理论语境中,“生命”这一古老概念的拓展和延伸,以及人在与地球上其他物种共处时,处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中微妙变化的地位。
本次展览共邀请了来自世界十个国家、三十余名艺术家、五个艺术科技实验工作室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观点和成果。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旨在为国际媒体艺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学术互鉴提供一个桥梁,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教育和各界艺术文化机构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并且开拓大众视野和启发创意的舞台。在此感谢苏州高新文旅集团以及苏州寒山美术馆及各位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努力付出,希望此次展览顺利成功。”
跨学科艺术实验,对话“后生命”主题
双年展联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费俊教授介绍策展理念
随着生物基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日渐受到关注的后人类理论语境中,“生命”这一古老概念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延伸。作为一个推动艺术与科技交叉实验的国际学术平台,本届双年展围绕“后生命”这一主题,分为主题展览,实验室,试听演出,主题论坛,工作坊等五大板块,集中呈现艺术家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跨学科艺术实验,并触发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和理论家之间的深入探讨。
“实验空间”展览现场
展览主体将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数据生命”“机械生命”“合成生命”,从存在于算法中的虚拟生命,基于机械构架的仿生生命,以及作为介于生命定义模糊边界的合成生命来阐释“生命”这一主题。来自世界8个国家,18余名艺术家,5个国际名校的实验室将在此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观点和成果。作品类型包括但不局限于动态影像,互动装置,沉浸式艺术,生物艺术,机械装置,声音视觉,网络艺术,声音艺术和混合媒介等。来自悉尼的艺术家,学者和策展人布拉德·米勒,是本次展览澳洲板块的特邀嘉宾,他的艺术实践跨越媒体艺术,软件开发和扩展性摄影领域。由布拉德·米勒集聚了韦德·玛瑞诺夫斯基,海伦·皮诺,佩塔·克兰西,盖·本 - 阿瑞等众多澳洲艺术家及新南威尔士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通过表演,影像,装置,等多种形式 艺术作品及实验室研究成果,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哲学等跨学科的角度解读“后生命”的命题。
艺术与科技结合,赋予“生命”多样性
艺术与科技跨领域实验室已经成为面向未来的融合式创新新模式,这种实践不仅在改变科技界的研发模式,也为长久以来以工作室为核心的艺术家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此次展览展出了国内外机械,生物合成,数据领域等多个重要实验室里走出来的艺术品。展览的实验室空间部分还会展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MIT-Tangible Media Lab,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计算设计与建筑研究所,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东京大学原型与设计实验室,Next Nature Network,荷兰欧艺特艺术咨询公司等院校机构的研究成果。
COCOON
Adam Haar Horowitz、Oscar Rosello、Judith Amores
RAT
苏永健
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流体界面实验室的工作合成实现的可编程的梦境机器“COCOON”外形如“茧”。当做梦者进入睡眠状态时,COCOON会利用大脑活动,肌肉紧张,心率和通过穹顶揭示的运动数据来跟踪三个睡眠阶段,用气味,声音和肌肉刺激的方式引导梦境的内容。中国艺术家苏永健的作品常常探讨动物行为在作品中的美学表现,“鼠”就试图构建一种可欲不可达的状态。由始至终,鼠在直径20厘米的跑轮中奔跑超过30000周(约18.8公里)才能触发一次水波纹的形成。
FLY REVOLVER
David Bowen
基因汤
梁文华
现场放置的诸多展品中,机器人成为吸望无数的亮点。来自东京早稻田大学媒介艺术与科学系的Elena Knox和渡边克己将展厅现场的观众与位于东京科学未来馆的Alter机器人通过网络实时接通。通过互动将参与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转码,并通过自身的声音系统进行实时的重新解读,并将这一独特的声音讯息作为御御签(签)发送给参与者。两位日本艺术家菅野创,山口崇洋创作了自动涂鸦机器人,它的机械手臂通过提炼绘画的运动状态,模仿涂鸦行为。艺术家试图找出涂鸦的即兴,故意破坏和象征形状等基本要素并用它们来对涂鸦进行全新的解读。
这些看上去光怪陆离的展品和形式,其实是以艺术的形态探索未来世界,未来人类的生存空间。它们是接地气的,和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创新发展等紧密相关。
THE BODY IS A BIG PLACE
Helen Pynor and Peta Clancy
SENSELESS DRAWING BOT
yang02,So Kanno
科技的进步,正在挑战着人类对社会认知的思考维度,而本次展览正在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从唾液中粗取DNA制成的“基因汤”,把每个人的DNA变成一种可食用,可贩卖的“商品”,由此启发观众思考“如何面对一个基因信息会被随处贩卖的社会”。比如,科学家已经可以将一片雪花的图像,强行植入一个脑细胞神经元里。这意味着,未来瞬间向人脑传输,接收巨额信息成为可能。除此之外,还有更多让人难以置信的展品,比如未来合成皮草,人造肉,唱歌剧的机器人,各种有趣的新材料等,触发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想象。
开幕式嘉宾合影
本届双年展由国家艺术基金、苏州高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寒山美术馆主办,为二零一八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联合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日,逢周一闭馆。据了解,本次展览适逢寒山美术馆一周年馆庆11月16日至18日,寒山美术馆特别策划并推出国内首个美术馆“60小时不闭馆之寒山白夜”系列活动,为公众带来不间断的多重艺术享受,引领观众玩转白昼与黑夜。除可欣赏“后生命”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之外,观众还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时间参与到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生活乐趣。
合作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MIT-Tangible Media Lab、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计算设计与建筑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机构创新与机器人学实验室、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创意机器人实验室、东京大学原型与设计实验室、Next Nature Network、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 、阿里云 、百度、荷兰欧艺特艺术咨询公司
支持单位
国家艺术基金、CHAO艺术中心、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北京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熙呈互动、苏州高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媒体:
MANA新媒体艺术站, VISION,雅昌艺术网,新浪当代艺术,凤凰艺术,在艺网,新周刊,艺术新闻,绝对艺术,艺讯网,VICE中国,Leading Lab, 旅游卫视, Hi艺术,Artbanana ,艺术汇,Candybook
学术顾问Academic Director
范迪安 | Fan Di'an
学术主持Academic Advisors
苏新平、张子康 | Su Xinping, Zhang Zikang
学术委员会Academic Committee
范迪安、徐冰、苏新平、张子康、宋协伟、邱志杰、陈小文、费俊、张尕、汪民安、殷双喜、管怀宾、张培力、王春辰、王中、靳军、宁瀛、常志刚
Fan Di'an,Xu Bing, Su Xinping, Zhang Zikang, Song Xiewei, Qiu Zhijie, Chen Xiaowen, Fei Jun, Zhang Ga, Wang Min'an, Yin Shuangxi, Guan Huaibin, Zhang Peili, Wang Chunchen, Wang Zhong, Jin Jun, Ning Ning, Chang Zhigang
总策展人 Chief Curators
宋协伟、邱志杰 | Song Xiewei, Qiu Zhijie
策展人Curators
陈小文、费俊 | Chen Xiaowen, Fei Jun
单元策展人Executive Curators
魏颖、Brad Miller | Jo Wei, Brad Miller
展览执行 Exhibition Execution
高高,薛天宠,张文超,王乃一
Gao Gao, Xue Tianchong, Zhang Wenchao, Wang Na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