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致辞:今天晚上很特殊。首先,央美从来没有在晚上七点半举办过活动。第二,很高兴大家这么踊跃的来参加这个活动,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希望在美术馆的平台上,让我们能够领略不一样的艺术,不一样的东西。不光是视觉艺术,也需要有这种音乐,甚至舞蹈等等,让美术馆就变成一个公共平台,成为青年人的乐园,成为大家愿意来聆听各种声音的地方。我们愿意让美术馆成为青年人向往的地方。
姚谦×陈粒“以音乐的方式打开艺术”分享会现场
透过艺术再认识人,
是一个很有趣的“物以类聚”的状态
左起:姚谦、陈粒、刘旭俊
刘旭俊:在刚刚暖场VCR中,相信大家已经看到姚谦老师关于个人收藏的一个访谈,也听到了姚谦老师跟陈粒合作的My Dear Art (MV)。 那我们先请姚老师分享一下,对于艺术行业来说,能够从收藏角度来拍这样的一个纪录片,在中国可能您是第一位。我注意到纪录片里面有很多都是央美的校友,王郁洋、王光乐等等。能不能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您是怎么会想要去拍这样的一个关于当代艺术以及收藏的纪录片的?
姚谦:一开始只是喜欢艺术。但是我后来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因喜欢艺术而进入收藏,而收藏又让我认识了很多人,也许是艺术家,也许是收藏者,也许是从事艺术工作,在美术馆或画廊,或者做策展人等等。我觉得透过艺术再认识人,是一个很有趣的“物以类聚”的状态。所以当时拍这部纪录片不是想告诉大家我收了什么作品,而更想分享是我因此认识了哪些人,所以大家在这部片子里看到都是以人为单位,包括最后也碰到喜欢艺术的陈粒,就进来做音乐了。所以艺术可以聚集很多跟你相似,或者跟你完全不相似的人。大家因为艺术而有交汇。
刘旭俊:姚老师是把这作为一种有文化的艺术的社交方式来处理的吗?
姚谦:文化与否,我觉得这是个人自知。至于社交,像开幕展,博览会晚宴等等,我几乎是不参加的。我反而是觉得因为我们有共同爱好,或者是我们对于一个作品的看法不一样,可以辩论,那我就有兴趣跟你聊了。在聊的过程里面,无论相似或者差异,你会开始认识一个人,或喜欢一个人,或者因为他而好奇另外一个艺术家,或好奇另外一个什么事情。我觉得这就像在看一本书,在扩展你生命的范围。而艺术是一个最好的途径。
知名音乐人 、艺术收藏家 姚谦
刘旭俊:那对于您来说,这部纪录片正好也是跟陈粒有了一次合作,就是主题曲My Dear Art。您是怎么会想到找陈粒来合作?是因为你们对于艺术上面的一些理念或者想法比较相似,哪怕是争论,才引起了这种共鸣吗?
姚谦:也许陈粒对你们来讲是一个很棒的音乐人,对于我来讲不止。我认识她之后,先是音乐,后来经过经纪人见到她本人之后,我就很确定她不是一个entertainment(娱乐)的人物,她应该也是一个艺术家,只不过大家最熟悉的是她对音乐的表现。陈粒的生活和思维都很有艺术家的某种不愿意被限制、再思考的气质。所以,当跟艺术有关的影像需要做音乐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找个艺术家来做吧。而我身边艺术家朋友里面最懂音乐的就是她,所以就找她了。
刘旭俊:陈粒,听说您之前有一个很反常规的方式,就是跟粉丝之间的一个互动,把一个做唱片的方式搞的跟行为艺术有点类似,姚谦老师也盛赞您这样的一个行为:在当代音乐圈也算是一个创举,特别有行为艺术的范儿。底下坐着很多艺术家朋友,或者说未来的艺术家朋友,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是如何把这样的一个做行为艺术的思维和做唱片融合在一块儿的?
姚谦:她不觉得(是行为艺术),因为她平时思考就是这个样子。
姚谦×陈粒“以音乐的方式打开艺术”分享会现场
陈粒:对,因为我没有从效果的出发点来看,我只是觉得很顺便。我首先是自己有歌发出来,然后慢慢有了粉丝,其实我那些歌很多都是朋友写的词,我觉得自己身边朋友都这么能写,我粉丝里面肯定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这个事情,所以就说干脆粉丝也来写。因为粉丝数量总是比我一个人多嘛,所以慢慢歌词的数量就变得越来越多,后来我就是从里面挑。我们之前聊到过形象的事情,大家都觉得一个公众人物有个人设之类的,我觉得那只是一个符号,我做出来呈现的东西,主要是音乐,这个音乐也能反映我陈粒的这样一个形象。而歌迷投稿写歌词这个行为,慢慢的反过来也可以算作是大家在一起塑造这个形象。
姚谦:我当时是因她经纪人说,最近她老是去见一些她没见过,但是因为文字打动她的人。她在想她下一个专辑有可能是让歌迷从被动变主动,我觉得这在创作手法里面,就是接近于行为艺术了,那么我就觉得挺有意思,就看看结果。后来果然是有一些有趣的不同点,跟上一张有很大的跳跃。因此我又找她经纪人说,我觉得《大梦》这个挺好,我觉得这首歌可以继续发展成为一件艺术品。所以后来有一个影像艺术跟平面艺术的作品出来。
陈粒:对,《大梦》一首歌做了一个MV。
姚谦:她经纪人花了很多钱,请一个英国回来的影像艺术家,舞台剧方向的,他最近一些奖项都有入围;平面的部分是一个在德国学摄影的艺术家,他用摄影作品再进行绘画。陈粒的作品常常有一些隐藏的大女子、大女人主义的东西,但是因为她有自己的套路表现出来,你不会觉得有攻击性,还会觉得挺好。《大梦》就是最自信十足的女性的姿态,无论从歌词或者曲,甚至她唱的方式,我都特别喜欢。所以就邀请两个艺术家来和陈粒一起,借由艺术家对一个古典作品的发展,陈粒用唱的方法来演绎对那个作品的看法,就玩起来的。其实艺术家之间,彼此的创作,互相会引发灵感,引发他彼此下一个创作,我觉得这是艺术最有趣的地方。所以《大梦》这个MV,由一个摄影艺术家,一个是专门学舞台设计和Video的艺术家,加上一个看似音乐人、但事实上也是艺术家行为者,他们三个人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了。我觉得艺术就是这么有趣,这么当代。
陈粒是一个用音乐当作品的艺术家
刘旭俊:因为当代艺术是一个很开放的一种方式。姚老师提到了就是陈粒用自己的声音,去理解和演绎她对艺术作品的一个想法,或者说一个感受。那么想问一下陈粒,对于姚老师的纪录片《一个人的收藏》主题曲《My Dear Art》是怎么样创作出来的?以及您是怎么去演绎的?
陈粒:那首歌是我和姚老师第一次合作。听说姚谦老师写词、我来写歌,我就有点慌。姚老师写的那种诗歌式的歌词,不太像传统的歌词一样又押韵,又有一些意境。但是由于很紧张,我就不敢提任何意见,我就照单全收了。所以就在我能发挥的范围内,把那个词装到旋律里面。这首歌其实是用第二人称在跟艺术和艺术品对话,所以,唱的时候就要把姚老师写出来的那些情绪,不管是在旋律上也好,还是唱腔上也好,都要对应到,里面有一些怜爱,但是又有一些质问,又有一些力量。
姚谦:那就是一种惶恐,就像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是惶恐的,故作镇定的惶恐。
刘旭俊:我发现她整个演绎起来,不管是节奏上的快慢,还是音调上面的那种起伏旋律,还是一个很悠扬,很婉转,很舒适的那种方式在演绎,好像在唱的时候好像并没有流露出太多惶恐感,这是之前的一个状态吗?
姚谦:陈粒向来都很镇定,我觉得她是在表述。所有人的镇定,其实都在最大程度地掩饰自己的质问,惶恐,我觉得特别是艺术家,都是很镇定的。你看他们本人在说明的时候,惶恐不会在脸上表演出来;但是在作品里面,他内心的所有疑问,所有惶恐,你都可以看得到。我常常觉得陈粒的歌里面有很多对这个世界的问号,但是她又是很镇定的唱出来。包括她的新专辑《玩》,也不是在跟这个世界对抗。她很聪明,她不对抗。
陈粒《玩》专辑封面
刘旭俊:《玩》这张专辑跟之前也有点稍微的不同。陈粒这次是跟一个日本的艺术家合作,不光是有这样的一个专辑,还有一个展览。您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陈粒:这个专辑就跟“玩”这个主题很统一。在我自己发行的第一张专辑《如也》之后,其他的专辑都是稍稍有一些计划的,比如说出一张专辑,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或者至少是有一个契机,要在哪里演出,写一张怎么样的。但是这张就是完全的放开,给了我所有的空间,选什么歌、找什么音乐人合作,做成什么样都是很随机,很没有限制的。
刘旭俊:就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特别像玩一样的那种。
陈粒:对,就是很放松。这个专辑封面也是这样完成的。因为我对专辑的看法就是:音乐。我不会太在意说要弄成个什么样,大家就听歌,点击播放,然后听就好了。所以我不会太在意封面。但是,怎么着也得有一个,然后就“玩”的这个态度,在封面这个事情上也有一些体现。这个摄影艺术家,HAAL,就是经纪人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条关于他的拍摄方式和特点的视频,非常吸引人,觉得挺好。就联系一下他,当天就联系上了。然后一两周就飞过来拍了,一切都很随机。
陈粒《玩》专辑内页(摄影/PHOTOGRAPHER HAAL)
刘旭俊:您专辑封面上面那些照片,也在北京办过一个摄影展。
陈粒:对。其实这个艺术家主要就是会把人放在一个真空袋里面,然后抽真空,然后就抓紧他窒息的安全时间,几秒钟内,赶快拍下一张照片,所以,这些抽真空主题的摄影作品我们帮他在北京做了一个展览。
姚谦:我觉得那个艺术家有一个重点是特别值得说的,他包在真空袋里头的物件或人物是彼此是有关系的。陈粒是跟他收集的一些生活用品包在一起的。他也会把一对情侣包在里头,既然你这么喜欢或者你们这个关系,我就让你窒息、特别紧缩地在一起几秒钟,在没有空气状态下会呈现什么,其实他是在讨论这个,就好像说相爱相杀的那种状态,他用一个摄影的行为来表述了。这也是这个艺术家厉害的一个地方。
刘旭俊:专辑封面的照片不是纯粹时尚的拍法,但是也是在一个时尚、艺术,以及一些观念上面的跨界。能否跟大家分享一下专辑封面上这样一个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和HAAL沟通的呢?
姚谦:我来代回答。这个很难回答,要艺术家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很难解释。我在流行音乐这个行业这么久,我觉得其实艺术一直是一个最好的肥沃的土壤。当年麦当娜有一系列的封面都非常的前卫,你看起来似乎是时尚,但是她其实都是找当时的独立摄影师拍的,她所有的形体也都是找独立的舞蹈艺术家来做的。所以,也许时尚行业里很多人是从艺术圈、艺术家给养分,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娱乐行业也是,尤其音乐行业。
陈粒:像很多人的抬头会写声音艺术家,声音艺术家其实做出来的也还是一些音色和旋律的组合而已,就是各种音乐都可以,看你怎么解读,它有一些不同的视角,可以把它看成是艺术给你带来的那种力量,那它就是艺术。
知名独立音乐人、唱作人 陈粒
刘旭俊:我发现陈粒很多歌曲里面,我不愿意用文艺或者小清新这种方式去解读,她看世界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方式。所以在陈粒自己看来,您怎么描述您的音乐和声线,以及在音乐中演绎的方式?
陈粒:我不太看自己的呈现的状况,只是歌出来我会听自不自然。但是我会看外界,就像刚刚姚老师一直在说,通过看艺术作品,能推动他的阅读量,我觉得这个很实际。
刘旭俊:你的很多歌词的部分,一看就是阅读量大的人写出来的。
姚谦:她是我认识的从事音乐工作的朋友里面,音乐圈里面,最爱阅读的人了。
陈粒:我真的很喜欢读书的。对我来说,听音乐或者说自己做音乐这个通道,确实没有像增加自己阅读量这么实际的功效。我觉得阅读量真的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但是音乐或者是其他艺术作品,对我来说大多数都是一个瞬间的放大和延长。所以,我在这个情况里面提取的营养就是观察沉浸在这些瞬间里面,而不是现在。在这个延长性瞬间,不管是一个音色,或者是一个光线,你能感受到风的速度和温度。那种瞬间,我觉得是能加深我在时间里面的浓度的体验。
姚谦:我想在座这些未来艺术家们在做作品的时候,可能都有类似这样的对照。重复来回的这个思考,在这个过程里面在完成你的作品,所以应该他们听得懂。
刘旭俊:我觉得底下央美的学生肯定听得懂,瞬间、情绪、爆发、角色、身份,这些都是他们惯用的词。
姚谦:对,就在那些对照里面。所以我当时也觉得陈粒是一个用音乐当作品的艺术家。
《当我在这里》
姚谦×陈粒“以音乐的方式打开艺术”分享会现场
刘旭俊:姚谦老师是一个当代艺术的收藏者,也收过很多民国时期的作品,跟故宫也有过合作,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主题曲《当我在这里》。这首歌也是姚老师跟陈粒的一个合作,能不能再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个合作的情况。
姚谦:当时做这首歌,我又想到陈粒。因为她给人是一个很正很严谨的音乐创作人,可是当我听进去她作品的时候,又发觉情感特别丰富。可是因为这部片子是一个投资比较大的在影院播放的正式电影,所以我一开始还是用管弦乐的方式做。做完之后,我又突然觉得,《我在故宫修文物》当时在网络播出的时候,掀起了一波年轻人对故宫关注的热,那一年的故宫招聘员工就爆棚,很多人就想进故宫了。这部片子描写修复这些文物者的人生和观点,那我觉得年轻人对故宫,对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历史透过文物的理解,如果让年轻人来诠释可能会更好。所以我又想到陈粒,她还是一个年轻人。如果她来写会怎么样?虽然陈粒向来是作曲编曲演唱全包的,但当时这首歌已经完成了配乐,编曲就还是交到配乐那边,这次她就是一个写曲跟演唱者,她怎么来定义这件事情,我也很好奇。
刘旭俊:陈粒,姚老师说您还是年轻人,怎么会去接故宫这样的一个有关的项目?
姚谦:她看几小时的片花。
陈粒:我看完了,没有删减过的,四个多小时。
刘旭俊:全部看完了然后来了灵感?
陈粒:没有,因为这个事情是我没有接触过的庄严。我一直都是很吊儿郎当的,写着检查长大的那种人。这个案子对我来说太严肃了,太庄严了,我没有太多这样的经验,我最严肃的经验就是指挥唱国歌。所以我看了那四个多小时的粗剪,都没有任何灵感。我就拖着这个事情,我几乎很少拖工作的。因为我一定要告诉自己是很能写,很爱音乐的,所以一般甲方找来,我就能很快地写出几个版本。但是这个我真的是一直没写出来,拖了至少有一两周。
姚谦:还蛮久的。
陈粒:你可能看我没动作,就把歌词发来了。但是姚老师的歌词来了之后,我当时在韩国,走在路上散步,甚至没有借助任何乐器,就把旋律哼了出来。所以要说灵感,我还是先看到了词才会有灵感,主要是我都不太熟悉那个环境。
刘旭俊:你可能也是比较感性的的一个人,因为我们都知道姚老师的词比较感性,通过一种感性的触动,脑中就浮现了旋律。
陈粒:我猜我还是对文字会稍微敏感一些,我对那个严肃的环境有点紧张。
姚谦×陈粒“以音乐的方式打开艺术”分享会现场
姚谦:当时那个粗剪那么长,我看了好几次,特别爱看。里面的老师傅因为退休最后要离开了,那几个画面我的感受就特别强烈。我从那里就开始发想一些事情,然后发展到事迹,然后事迹特征。当时我也很好奇,陈粒这么吊儿郎当的一个人,她会怎样唱一个宏大的时间?她可以唱一个宏大的理论,但是来注解一个时间,她会怎么去写上旋律?怎么演唱它?
刘旭俊:对,我作为一个听众的角度来说,我也觉得陈粒跟您合作的这一首歌,在她整个脉络里,好像比较突出一点。
姚谦:对,这首歌完全打开了中老年市场嘛,真的,看过电影的那些中老年人都认识了陈粒。台湾有很多大收藏家都来问我她是谁,我还转资料,而且都是很重要的大收藏家。
刘旭俊: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创作中,我觉得陈粒应该也是对她之后的创作有所触动,因为跟之前的很不一样。
陈粒:对,我勇敢了很多,就觉得自己这个都可以做,那其他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最主要收都能收得住,那你放就好很多。
所有艺术创作都是互相启发的
姚谦×陈粒“以音乐的方式打开艺术”分享会现场
刘旭俊:今天我们在央美美术馆,楼上的展厅里有一个《千里之行》的展览,就是全国八大美院,甚至更多优秀毕业生作品的一个巡展。姚老师和陈粒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
姚谦:这里的展览特别好。我刚才跟陈粒说,虽然展不多,但是每一次的展览都蛮精彩的。我几乎每次展览都会来。我记得上次的展览是最喜欢的是一个刚刚过世的英国女艺术家,她的绘画感、用色我特别喜欢。
姚谦×陈粒“以音乐的方式打开艺术”分享会现场
刘旭俊:那陈粒平时看艺术展览或者其他的吗?
陈粒:这里也来看过一次,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的毕业展。展还真的挺常看,主要是我经纪人,还有姚老师。隔三差五会揪着我去798。
姚谦:对,我如果看展会约着他们。
刘旭俊:我觉得以后应该要颁一个叫中国好经纪人奖,就是奖给那种会带明星和歌手去看展览的经纪人,评奖的标准就是一年带他们去看几次展览。
陈粒:真的挺有帮助的,因为那些作品背后很多营养都可以吸收的。
刘旭俊:对,所以我觉得今天这样的一个环境也特别好,就是两位看艺术,然后从艺术的这边供养过来的养分,像陈粒变成的歌曲,姚老师这边很多很有意境的、抒情的和感性的歌词,然后又反馈给这边,这其实是一个很隐性的互通关系。
姚谦:所以我就说,所有艺术创作都是互相inspire, 就是互相引起灵感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阅读跟传递灵感的,艺术就有这个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