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实|入木—布鲁诺·瓦尔波特

时间:2019年3月7日晚上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高高:非常高兴有这么多朋友来参加今晚的讲座,大家对布鲁诺·瓦尔波特的艺术充满了关注和热情,今天晚上非常荣幸邀请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一次讲座。

今天到场的嘉宾有:意大利著名木雕艺术家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老师(吕品昌老师也是今天讲座的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老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学院雕塑系萧立教授。

今天的讲座分成两个部分,首先请艺术家对他的艺术经历做一个介绍,之后是对谈环节,还有一个提问的环节,下面把讲台交给吕品昌老师。

吕品昌:尊敬的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的讲座现场来了不少观众,看来大家都希望可以在现场一睹先生布鲁诺·瓦尔波特真容,并能和他进行现场交流。我想大家是因为被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作品感动而前来,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每一件作品都有足够的分量,风格简洁、干净,线条流畅,尤其在人物的表情上非常令人感动。从这些形象上,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朴素而真实的情感。看完展览以后每一位观众可能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安静,在这里面我们看不到当代艺术的张扬、喧嚣和闹心,印象深刻的是只有一张张静穆的、看似毫无表情的少男少女的形象。

这个展览名字起得很好——“沉默的邂逅”,没有文字也不用解释太多,我们很多当代艺术要用几百字介绍作品,那是很扯的事。但是从沉默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创作的激情、那种无言的力量,使得作品和观众都在心跳。今天晚上我们不需要布鲁诺·瓦尔波特的这种安静,我们希望他能敞开心扉,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布鲁诺·瓦尔波特的简历。

布鲁诺·瓦尔波特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山区非常优美的奥蒂塞伊,14岁的时候跟当地的一位工匠大师在作坊里当学徒学习木雕工艺, 5年后他决定到慕尼黑进行系统学习,1978年他顺利考上了慕尼黑美术学院——慕尼黑美术学院是纯艺术类的院校,我们中央美院很多学生曾经在这个地方学习。1984年毕业后布鲁诺·瓦尔波特顺利成为慕尼黑美术学院教授木雕专业的教员。2008年他决定放弃教学工作专心的投入到他所热爱的艺术创作中去,从此他成为一个职业的木雕艺术家。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作品在世界各国很多美术馆展出,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很多美术馆、银行、基金会、私人机构都收藏了他的作品。这次在中国的展览是在两个地方——杭州和北京举办他的联展巡展,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进入中国。其实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作品很多杂志都介绍过,在中国虽然说不上家喻户晓,但是也是一个教科书式的人物,所以我们特别期待今天晚上的讲座。

下面我们有请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给我们介绍他的艺术,大家欢迎。

1552972851256378.jpeg

布鲁诺·瓦尔波特

布鲁诺·瓦尔波特:大家晚上好。刚才吕主任已经把我生活历程和工作历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我的介绍从第一张地图开始,大家在地图上可以看到我出生和生活的地方是位于意大利北部边境与奥地利接壤的一个小山城。

1552972636371229.jpg

布鲁诺·瓦尔波特的家乡

这张图稿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图稿,描绘是我家乡的风貌——一个小村庄,房子不多,中间有一个教堂,生活很简单,当时的人们是很贫穷的。这个教堂当时在当地人社会生活和宗教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个地方一直在发展,教堂已经看不清楚了,房子越来越多,村庄也向周边扩展不少。这种发展有两个经济因素刺激,一方面是木雕手工业的发展,第二个是旅游业。

这张照片可以看到我的家乡位于一座山谷里,两侧都是多洛米蒂山脉的山峰,非常迷人。

当然除了描绘这个家乡的风景以外,我主要描述我们这里木雕的传统,这是一件我们可以找得到的历史几乎最为悠久一件木雕作品:这是耶稣上十字架的主题,它是一件15世纪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幅作品代表了我们这个山谷里木雕产业的起源,这个作品主题是神圣家族,雕刻这个作品的作者是一位父亲,他有7个孩子,7个孩子里面有5个传承了父亲的技艺,代表了我们这个地区木雕手工业最早的发端,这件作品创作年代是1950年前后。

与此同时或者稍晚时代在我们家乡又发展出了另外的手工艺,就是儿童的木质玩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木质玩偶,它们有着大小不一的尺寸,非常受欢迎,销往欧洲各地。

这种玩偶看似简单,但是其实对整个山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看到这张图片描述的是差不多19世纪的场景,木质玩偶的制作给当时原本贫困的居民带来很多增加收入的机会。

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玩偶制作是在家庭作坊里面完成的,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每个人负责制作玩偶的某一个部件,最后这些部件被组装起来,然后拿出去售卖。

与此同时在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时候又有一种新的艺术在我们山谷诞生了——艺术而不简单是技艺——以宗教为题材的木雕作品。这个就是在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教堂前面的圣保罗木质雕像。当时在我们这个山村里面就已经有一个专门的木雕学校,我们可以从圣保罗的雕像上看出当时的技艺品质已经相当好了。

这些宗教题材的雕塑是在专门的工作室里面完成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工匠在一起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也给小城的木雕产业带来了推动力。这种技艺也是世代相传的,大家看到照片上左边的人就是我的祖父。

1552973040430564.jpg

布鲁诺·瓦尔波特的叔叔

这张照片是我的叔叔,然而对于他我不太熟悉——他因为交通事故很早去世了,但是我的家里面保留了他很多雕塑作品和图稿作品。

我对于他的了解基于我父亲的讲述,他总跟我说我的叔叔非常棒,是一个很棒的雕塑家。所以我的叔叔就成了我的偶像,我从小就希望变成他那样的人。

这件作品据说是我叔叔在22岁的时候创作的,我觉得无论谁看到这件作品都会感觉到他真是一个非常棒的雕塑家。

在这张照片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我成长的工作室,很遗憾这张照片里面没有我的形象,大家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是我的师傅。这件工作室里面的作品全部以宗教为主题。说实在话我从来没有对这类艺术产生过兴趣。经过五年学徒生涯,我决定走出这间工作室到慕尼黑美院去学习,这是我比较年轻时候的照片,比现在年轻一点点。我们年轻的时候也经常是以真实模特为基础创作练习,这是我在慕尼黑美院最早创作的一些作品。

这是我做的自画像作品。

美院学习的前三年里我刻意回避木材这样的材质,因为我害怕回到原先固有的模式里去。三年以后我意识到我一定还会回归到木材,所以我创作了一件这样的作品。这件作品是一个很写实的风格,我在这件作品上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这个作品其实在当时(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并不太流行,这种形象的雕塑艺术属于过时的风格。当时更为流行的、更受重视的是抽象艺术或者是概念艺术。但是我们的教授当时鼓励我们坚持做形象艺术,迟早有一天这个时尚会回归。我记住了这位教授的话。

这些是我在美院学习期间的一些其他作品。在最终结业的时候我把我最重要的作品进行了展陈。

慕尼黑毕业以后我就回到了家乡。我回到家乡以后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渡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那个时候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我本人的兴趣是形象艺术的雕塑,但是当时形象艺术被认为是过时的潮流。这个时候我们山谷里小镇的雕塑学校给我提供了教职的机会,于是我在学校里教雕塑。很显然我在这个学校里面教授的风格是我喜欢的内容以及我在慕尼黑学院学习到的内容,所以我非常重视从现实的模特开始进行作品创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同时我并没有停止创作,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在那个阶段创作的一些作品。我一直都很喜欢创作人像,所以在那个时期也有一些最初来自朋友或者其他一些机构的定单。

而且我还非常幸运为这位世界知名的登山运动者创作雕塑——他也是世界上最早登上珠峰的登山运动员之一。

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艺术展,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就是在这个展览上我第一次被博物馆的组织者注意到了。

被这个博物馆重视给我带来了创作的动力,这是我第一件为美术馆创作的作品,从真实人像出发的真实比例大小的作品。这样创作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愉悦感。于是我又创作了第二件也是真人大小的作品。第一件作品是1980年前后,第二件作品是2000年。大家可以看到一些相似性,我在2000年的时候也选择回归到了1980年时候的起点。随后大家看到的是2000年以后我完成的一些创作。

1552973158688432.jpg

青年时代布鲁诺·瓦尔波特在进行雕塑创作

首先我想解释两件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我经常被人问到我走到今天中间对我发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认为对于我影响很大的有两个艺术上的时期,一个是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早期。大家看到的这是一个由一位不是特别知名的雕塑家完成的半身像。他不像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那样知名,但是对于我来说影响最大是这位雕塑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总是让我很着迷。这是两件安东尼安·达美西那的画作,让我感觉到内心的精神世界非常的震撼,他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尽管他的作品和我刚才展示的作品完全是两回事,但是他的摄影作品总有一些说不清楚的东西,非常吸引我。

1552973170376817.jpg

第一个阶段我们就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是我作品的一些照片,配上音乐,请大家来看一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刚刚听到那首歌曲是由我儿子写的,也是他唱的,他今天也来到了现场。接下来给大家看另外一段小视频,这段视频展示的是我制作雕塑作品的整个过程,我操作的流程、工艺等等,这件作品大家在展馆里面可以看得到。到现在我的个人介绍部分就结束了,我再次感谢大家今天这么多人听我的演讲,对于我来说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下面进入第二个对谈讨论的环节。

吕品昌:谢谢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演讲言语不多,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哲理,但是通过他真诚的表述让我们理解了他整个的创作生涯,他的欢乐、痛苦和迷茫都在这里面非常简要地展现出来。我想大家都看到了他视频,这个视频看到了艺术家的劳作精神,这是我们提倡的真正的工匠精神,我觉得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这种执着以及对艺术坚守,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我们有请张伟教授和萧立教授上台一起和我们的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就木雕以及雕塑的问题做一些对谈和讨论。

因为对谈的环节事先没有设计,我想先由两位中央美院的教授对于今天的讲座的内容发表一点看法,并且提出你们的思考或者问题跟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一块做个交流。

1552973229971475.jpeg

张伟:尊敬的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非常幸运听到了您的讲座,而且看到了刚才的这些视频,非常震撼,触动了我,我相信也触动了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对于我们雕塑的学生老师来说做人体、做模特、写生好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是一个基础训练。但是我们难道只是在这些训练中学到一点技术、一点造型能力吗?我很惭愧,我觉得我们做这么多东西,因为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在我们经常见的这种方式和这种形式语言里面,把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很敏感的、不愿意触碰的东西触碰到了。如果我们苦思冥想别人没有做到过的,但是只求视觉或者形式上不一样的话,也许你会有一时的不同视觉的惊奇,但是我们共同的这种触动就会失去,我真的是非常的感动。

萧立:好几年前就看到了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作品链接,当时非常喜欢,最初我甚至认为是法国的,后来去意大利之前才知道是一位意大利雕塑家,并有幸拜访了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今天有幸听了布鲁诺·瓦尔波特的介绍,聊了一些细节,特别是音乐,有一个留声机光盘是哪方面,是古典的吗?我很惊讶的得到的答复是摇滚,因为在我的意念里觉得他应该听古典音乐的。那天离开的时候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突然感觉到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在摇滚时代成长,这个岁数还听摇滚,他作品里面的沉静还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非常有幸的今天听到了他儿子的作品,也有摇滚的元素,而且是一种收敛的、有内在力度的摇滚,和他父亲的作品一样,感动人,我感觉特别惊讶。

今天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提到,他年轻的时候对家乡传统的、古老的、宗教的这些作品有一种本能的、好像年轻人的叛逆,其实我想说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生活在那种环境里面叛逆很正常,但是又不能完全脱开。所以我就在思考他这种创作的力量、动力、持久的情感,其实离不开类似宗教的情感,就好像刚才谈到的音乐区别于纯粹古典的音乐,就像区别于纯粹的古老的宗教的情感,他更适应于我们这个时代人心的关怀,这是我的一点理解。

我顺便问一个跟教学有关的,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从教20多年,曾经在那个学校除了教泥塑和素描也教过木雕吗? 

布鲁诺·瓦尔波特:很奇怪我居然在这么多年里面我没有教过木雕,就教泥塑和素描。 

吕品昌:我注意到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在他的讲座中提到七八十年代他做这种风格木雕的时候实,际上是欧洲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非常流行的时候,所以他说他这个东西落伍了,后来他听了一位导师的建议——艺术会最终回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用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中国当代艺术走了几十年,我们原来是现实主义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新的学科不断的进来,新的材料、观念等等。装置艺术流行了10多年,具像写实的雕塑现在仅仅成为我们的一个基础,我们现在有一些写实的工作室有时候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学生觉得这个时代好像不需要写实,因为他们总觉得具像不好用了、不流行了,我觉得中国正处在一个当代转型的时期,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个人经历和我们目前现实主义的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我们整个系统要晚于欧洲一段时间,当欧洲现实主义六七十年代被扫地出门的时候,我们中国正大行其道,所以我们现在或许正处在这个时候。

昨天布鲁诺·瓦尔波特去雕塑系参观,看到所有的工作室都在做人体,因为这是一个采暖季节我们一般把人体全放到这。他发现楼下的材料工作间没有学生,他问你们的学生到哪去了?我说都在楼上做人体呢,后来到了四楼看到每个雕塑室的学生都是满满的。我想问他看完中央美院雕塑系目前的结构或教学,尤其是具像人体这一块,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布鲁诺·瓦尔波特:昨天当我在雕塑系教室里面看到所有的同学都做人体写实的时候,被拉回到记忆中我年轻的时候,那个年代我们也是这样做的。这个情景让我非常高兴,因为现在在欧洲很多美院看不到了这个情景,这个方法丢失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种趋势:现在的学生再一次有这样一种愿望,想回到写实传统中去。欧洲现在的学生,很难有这样愿望,因为他们很难找到相应的美术学院,或者很棒的老师能够教他们做这件事情。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这个形体形态的研究和学习,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我认为正是通过人体形象的描述使我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成长路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路径。每个人都应该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的一种具有个人色彩的语言应该来自于个人内心的一种触动。在我看来盲目的跟随某一种趋势或者潮流是没有意义的。所谓潮流的流行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达到了某一种成功,或者获得一定范围的认可,但在我看来艺术的世界里手工的成分,始终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尽管造型艺术技术手段已经非常发达,但如果你的艺术作品中只有技术的话还是太贫乏了,所以内心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把这种情感与技术相结合,通过某一种技术手段把它表达出来、传递出来。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最初事业的起点也是从手工开始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手工的技术技巧是很重要的,当你的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学会忘记技巧。 

吕品昌:刚才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说到了现在欧洲很多学术学校写实具像这些东西在学校很难找到老师教了。我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2012年慕尼黑美术学院邀请我上两个星期的写实雕刻课,就说明他们已经很难找到教师了。我用一种新的方式在那教——用泥条盘筑的形象做人体,这也足够体现出对形体造型的能力,这个现象在欧洲非常普遍,我也去过瑞典和挪威做这一类的教学。可能我们有出国经历的老师在这一方面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通过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经历大家要坚定要自信,这套系统还是非常有意义和作用的。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具像雕塑当代转型的空间还很巨大,所以这条路还是可以继续走下去。

张伟:我问一个可能雕塑的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做一件作品,可以做得很细,也可以做得很粗糙,这个度和分寸如何把握?什么时候要结束,或者什么时候觉得不好还要继续做,度的选择和把握是怎么决定的?后来他可能颜色作品会多一些,他做得似有非有,恰到好处,这种度是怎么把握的? 

布鲁诺·瓦尔波特:关于什么时候继续,什么时候停下来的问题上,我可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的时候可能过于完美了。所以说,我一般会把这个雕塑做到我不知道该在哪里继续下手的程度我才觉得OK了。但是在最近几年我有注意到一种现象,我在做雕塑过程中会在这个作品完成的各个阶段留下一些照片,有时候我会把未完成状态下的照片和我认为已经完成的照片做一个对比,我有时候觉得未完成状态下的作品甚至胜过我认为完成状态下的作品。所以有时候我会进行反思,或许有些作品中我做得太多了。所以我现在大概调整了一下工作方式,不是把一件作品从头到尾雕结束了以后再做其他作品,而是把一件作品做的差不多搁置在一边,然后做其他工作,做完了其他工作以后我再回头审视那件作品。搁置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想继续的时候,我可能发现到这里已经算是完成了,不用再做多余的事情了。我现在判定一件作品好不好的标准,不是这个作品精致细节够不够完美,而是这件作品需要表达的情绪是不是表达充分了。这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没有客观的规则,所以也是自己要摸索什么时候需要放下的时刻。随着工作时间、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在特定的时刻是绝佳时机,在工作的时候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的时候,是你工作状态最好的时候。

吕品昌:我觉得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说了一个真理,就是匠人和艺术家的区别,艺术家懂得什么时候该收手,匠人一个劲儿往完美走,但是完美就意味着没有想象力,所以我觉得今天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说的这点大家应该记住。

布鲁诺·瓦尔波特:我想回答张伟先生关于颜色的那个问题。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的很多作品上会用上这个白色。其实也算是一个秘密——后来也不算是一个秘密。因为当我把这个白色附着在雕塑作品上的时候,整个雕塑作品表现力表现效果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和我在雕塑过程中看到的那件作品完全不一样,是一件新的作品。这样我能够跳出原先的固有思维模式重新审视我的作品,更加容易发现这个作品哪有不对的地方,哪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处理方式,对于我来说是有用的,或许换一个人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张伟:非常感谢,非常宝贵的经验,在座的雕塑家受益匪浅。

吕品昌:我们下面留一些时间给现场的同学们,大家有没有问题和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交流。


提问一:请问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您见过中国古代木雕吗?

布鲁诺·瓦尔波特:来到中国以前我了解得比较少,三年前我有幸看到过西安的木雕,不是木雕,是兵马俑。

我非常不了解,但是我今天白天去了故宫,有一个展厅里面,里面展出了很多的雕塑作品,有的是木雕,有的不是。其中有一些木雕让我非常喜欢,那个作品是公元900年到100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作品,我居然发现他的作品和我作品很像,我觉得东方的艺术和西方的传统完全不一样的,我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我觉得东方作品的语言我不是特别自信的敢去诠释,不过我觉得这个也很正常,因为原本东西方文化的积淀完全不一样的。当然了,我的成长的过程一定是受到西方传统更多的影响的。

吕品昌:布鲁诺·瓦尔波特在讲座里提到,欧洲德国还有他家乡木雕的传统源远流长。慕尼黑国家博物馆的木雕——尤其中世纪的木雕——90%都是宗教雕刻,我感觉特别棒,2014年领着雕塑系的老师认真看了一遍。我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去慕尼黑国家博物馆,那里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中世纪雕塑,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们的传承。

 

提问二:看了您的作品,特别喜欢你的作品表达出来的那个感受。我比较好奇的是,是您在创作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心理活动感受,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还是一开始就有一个想法,想把它表达出来?

布鲁诺·瓦尔波特: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我在创作的时候并不一定要讲述什么故事,但我确实很在意我的作品一定要打动观者。但是我工作的时候并不是心潮澎湃,我非常的聚精会神。我先前所强调的、所讲的是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他在工作的时候意识不到工作,创作一个雕塑作品的时候这种时刻出现的时候不会太多。因为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我雕刻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做匠人的工作,只有在一定程度、一定情境下才会出现那种特殊的心里状态——意识不到自己在工作的那种神奇的时刻。我觉得那是一种艺术时刻,是一种很难描述清楚的时刻——如果艺术能够用语言描述清楚的话人人都可以当艺术家了。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的艺术品,好的艺术创作一定留有一些不可说的东西,一些讲不清楚的东西,一些神秘的东西,这就是我对创作过程的描述。

 

提问三:我是一位珠宝设计师,珠宝是一种微缩的雕塑,所以我对雕塑也非常感兴趣。您的作品每一件都对应着真人的模特吗?这些模特的形象是你写生做出来的,还是你自己塑造出来的?而且在视频里面有看到你在制作过程中有拿卡尺做精确的测量,您在创作的过程中偏向理性还是感性?现在3D打印技术,建模技术这么发达,您作为这样一位写实路线的大师你怎么看待新技术的使用和应用,谢谢。

布鲁诺·瓦尔波特:我认为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产物,我会去量尺寸,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个步骤对于雕塑创作者是必须的,我会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其他人都会这样做。因为所谓的写实主义并不意味着要一模一样,在我的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张力的、冲突的东西。我有一个模特在我的眼前,而且我希望把我眼前看到的表现出来,但是很多时候我并不能把它一模一样的表现出来。我认为没有把它一模一样的表现出来其实是我的幸运,或许是因为我工作的过程中我的确是在仔细的观察这个模特,但是我在表达的时候搀杂了个人的某些东西。所以有的时候我经常听到观者表达这样的感受——我和我创作出来的雕塑总有那么一点相似,但是我觉得这个也很正常,每一个艺术家都在他的作品里放一点他个人的东西。所以说艺术不仅仅是复制,如果是复制的话太贫乏了,太少了。

 

提问四:我看到您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这种白色人种的雕塑,我看海报里面有一个穿红色背心的非洲女性,它的创作背景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布鲁诺·瓦尔波特:这个过程其实我并没有太多思考,是凭借直觉做的,白色一般用躯体的部分,衣服的颜色我为什么用这个颜色,为什么选择它,是当时直觉的选择,并没有理性的分析。

 

提问五:我是雕塑系的访问学者,我非常喜欢你表现出来个人的情感和安静的感觉,你是否想过以其他的形式在作品中表达,而不是人像?

布鲁诺·瓦尔波特:在结束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以后,我在从事人像创作之前有过其他的表达途径的尝试。我尝试过其他的材料、其他的手段表达,比如说抽象艺术等等。但是我在和这些材料、技术接触的时候得不到那种舒适感,对于我来说木材是我的材料。但我并不认为只有用木材才能创作出艺术,我认为所有的材料、所有的技术都是实现艺术的途径。每个艺术家要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能够驾驭的语言和材料。

刚才那位男生还问到传统艺术和新技术关系的问题,我忘了回答了。我认为数码技术会给艺术创作带来非常大的变革,事实上我也用这种技术进行过艺术创作的尝试,比如说楼上展厅的一件用纸板做的石膏像,其实就是我用3D技术做的尝试,我相信这样一些新的技术会让一些艺术家感觉到恐慌。我认为变化是无法阻挡的,作为艺术家不用恐慌,摄影艺术诞生的时候原来的画家肯定也会恐慌,认为摄影艺术会取代绘画艺术,但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绘画艺术还是非常蓬勃、非常繁盛。雕塑家也可以用这样的态度,的确现在有3D技术进行扫描,用打印机把艺术打印出来,但是我认为这个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身体的形态,但是不能打印出灵魂。我认为在未来的时日里艺术家的创作仍然有价值,但是我对于新技术的态度绝对不是拒斥,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技术做一些以前实现不了的事情。

 

吕品昌: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用精彩的演讲以及视频和他的作品给我们全方位展现了他的艺术实践,我听了有几个感觉:一是做艺术要专注。聚精会神,专注一件事情;第二要投入真情实感。情感是很重要的,要想用作品打动人,必须先打动自己。从这两点就可以道出一个成功艺术家的必由之路。我觉得布鲁诺·瓦尔波特对艺术的审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案,这对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长都很有借鉴意义——做的东西一定要跟自己有关、跟文脉传统有关、跟自己的感受有关,一旦作品出自于内心世界、出自于真实情感,就一定是会受到大众的欢迎,也一定是属于时代的东西。

今天特别感谢布鲁诺·瓦尔波特先生的精彩演讲,也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和同学一直持续的关注,非常感谢。

布鲁诺·瓦尔波特:感谢所有在场的老师、同学们,五年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来到中国,而且还有这么多粉丝。我还感谢苏文靖女士在这五年以来对我的持续支持和配合。苏文靖女士这五年以来为我联络了很多的展馆、美术馆等机构,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成果。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央美美术馆的馆长,我还要鼓励在座的同学们去勇敢追逐你自己的所爱,因为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所爱的事情的话,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很高。

我还要感谢另一个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人,那就是我的太太,因为她这么多年以来一如既往的支持。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非常艰难的时刻,但是她自始至终都在支持我,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支柱,所以非常感谢她,谢谢大家,我希望还有机会能够重逢。


整理 | CAFAM官网编辑部 庄双博

部分图片 | 布鲁诺·瓦尔波特工作室

现场图片|李标


|讲座现场|

1552973321431731.jpeg

1552973331397292.jpeg

1552973342561692.jpeg

相关展览

沉默的邂逅-布鲁诺·瓦尔波特

2019-03-05~2019-05-01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展览《沉默的邂逅—布鲁诺·瓦尔波特作品展》,将于2019年3月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该展览项目是布鲁诺•瓦尔波特在亚洲的首次巡回个展。展览之前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本次...
更多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