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实 | 李大衡:艺术的理由(Why Art Matters)

时间:2019.03.21晚(18:00—20:00)

地点:中央美院美术馆一层学术报告厅

主讲嘉宾:李大衡 现代汽车全球艺术总监 | ARTLAB,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策展人

主持人:王春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王春辰:今天不管是哪儿来的同学们其实还算挺多的,已经几十个了。在英国参加讲座人其实并不多,如果是在泰特美术馆做讲座,那里的小会议厅也没有这么大。观众是从英格兰岛坐着火车来,然后汇集到美术馆报告厅,在那儿听完讲座以后晚上10点再坐火车回到诺丁汉、曼城等。可以看出来英国人只要是爱学这一行,不远万里都要去听。在我们中国还没有这个习惯,北大的讲座我也很少去,我先自我批判。

言归正传,我和李大衡之前在英国泰特的现代项目支持泰特美术馆大厅的发布会上见过,相互加了微信,但是一直没有联络,这次在肖戈的促成下安排了这个讲座——我知道他要讲的内容肯定是我们平时很少听到的。在美术馆或者是中央美院,特别是对于我们做艺术的人来说吸收知识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工作多年发现的学习的重要性。今天的讲座特别好,我刚才看了那个视频,看了PPT就知道是特别有质量的。

李大衡担任过韩国馆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因为今年又逢威尼斯双年展年,我们的费俊老师即将参加中国馆的展览,我们央美总出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他还是韩国很重要的策展领军领袖,组织过很多展览。下面我们就请李大衡给我们讲他关于艺术肯定有理由的话题。我想这个话题非常值得一说,谢谢!

 

李大衡:大家好!我叫李大衡,韩国馆的策展人。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邀请,也感谢肖戈老师的介绍,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演讲。

刚才播放的是去年戛纳获奖的片子《方形》,美院的很多人应该都看过,简单说它是反映所谓的美术馆和当代艺术界现状的一个影片。里面的对话中,有一个白人女记者采访一个馆长,那个馆长说当你把一个物件,比如说你的包包放在艺术馆,那它是否成为了艺术?包括后来他们在介绍阿根廷艺术家的展览《方形》的时候,说到博物馆不应该害怕去推动边界。但是之后在影片中,馆长和这位女记者发生过性关系。然后女记者就问这位馆长能不能记住所有跟他上过床女人的名字等等,然后他会用交织着看似荒诞的对话对我们说在艺术语境里面讲述比如说方形是信任和观众的圣殿,在里面我们共享平等的权利,这种官方的说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电影。

这个影片主角叫Christian,他把这个的“方形”这个概念定义为一种微型的乌托邦,在这个边界之内充满着所谓的互相尊重和个体责任。可以从这张海报中看到他是一个帅气的白人男性,并且看似非常有智慧。但是在影片中他的身份表象和他所谓的智慧,只能说是看似聪明。他只是一个艺术圈定义或者说是刻板印象中的精英,但是他甚至没有办法在真实的环境中得体的表现自己。他也受过艺术学院的高等教育,具备所谓的国际视野,但是他甚至不能很好的跟他的邻居相沟通。

其实我自己本人也是受到所谓的专业策展教育,并且从1993年前后以来,过去20多年一直都是在进行当代艺术的实践,但是我自己并不知道怎么定义当代艺术。或许我们都生存在这个方形的边界之内,但是事实上我希望能够创生出一种自由——能够自由于这个方形边界之外,自由于这个乌托邦的幻想之外。艺术领域的居民在未来将生活在这个方形边界之外。

(视频播放)

这个片子的名字叫做《现代教育》,可以看到主角进入到这个高等数学的课堂里面,老师问1+1等于几,他说2,然后答案是错误,正确答案是多元文化。

第二个问题是3×3等于几,主角说答案是9,然后错误,正确答案是性别平等。主角说这是一个笑话吗?然后他的同学回答说你认为性别平等是一个笑话吗?主角说难道我们不是在上课吗?另外一个男生说请你不要发表这种种族主义的言论。另外一个女生说他提出问题是具有侵犯性的。

那个老师向大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最高分的可以参加纽约的一个峰会。然后这个时候男主角开始看着旁边的女生,旁边的男生跟他说:“当心,你已经连续观看这个女生10秒钟了,当你连续看一个女生15秒的时候,你便对她构成了一种正式的侵犯”。

当这个老师检阅到男主角的眼睛,他开始解释他是在用一种数学方法进行医疗研究的辅助。老师给他7分,他对老师说你甚至都没有看我的文章,然后老师说因为你用了红色的笔,然后有男生回应说红色在很多宗教中被视为是有侵略性的颜色。然后接下来那个女生说所谓的人文性,它应该是像彩虹一样是多彩的,而不只是有这一种颜色。其实在刚才的打分里面男主角已经拿到最高分——7分。但是真正打分的过程还没有开始,因为在这个设定里面所有人生活在一个平等的社会,所以说打分的方法,是把他们4个人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4,所以每个人都得到5分。

简单的讲一下,在刚才的平均分的基础上,他们有一个所谓的特权点数的制度。比如说女生作为一个女生会加1分,作为一个双性恋会加1分。那个男生是一个性取向正常的白人男性,所以他扣了4分,然后男主角是男性,并且老师不喜欢他,同时他是棕色的皮肤,并且性取向不明,所以他扣了2分,又加了2分。最后有一个亚洲人,他是跨性别主义者,是所谓的底层人群,他长的不好看,有运动障碍等等一系列的负面特征,最后给他加了13分。

刚才加了13分的男生只是写了“平等”一词的纸张,然后主角表示质疑,他说他甚至连平等这个词都拼不对,然后女生说他在表达他自己,“我们不应该歧视,你认为数学科学和所谓的真相如此重要吗?你把人的感受至于何地?”最后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争执,其他的三个人就说他们要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因为他们有充分的权利在法律的允许之下自我防御,然后把男主角给杀了。

当我在观看这个影片的时候,我在中间找到了一些自我投射。有的时候会觉得有一个类似的语境,比如说当我跟所谓艺术圈之外的人沟通的时候,我更觉得他们更像是棕色皮肤的性取向不明的男生。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被这些不可见的边界所拘束,我们也对世界会完全不一样的理解。

今天我想讲的主题是感受,以及包括感受如何作为一种更高体验的一个部分。其实在新千年到临之际,我们也进入了一种被称为“体验经济”的时代。“体验”这个词,某种意义上它指向未来。为什么体验如此的重要?其实当我们去考虑到所谓人类功能的时候,不管是从生理角度、心理角度还是哲学角度,我们会发现这里面会存在理性和感性的维度。

所谓的文化存在一系列的感性角度,这里面会包括生理知识,包括你的社交心理的个人感和你的个人道德。另外一个存在于像现代、像谷歌等这样的科技公司,一种被称之为情感科技的东西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以人为中心的情感设计。

刚刚讲到的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开始大范围的更新,不同的产业更新迭代这样的一股浪潮,在2015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有大量的科技公司开始探讨艺术的重要性和必须性。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在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点需要重新探讨艺术,倒计时5、4、3、2、1,大家没有答案。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当我们进行对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目前还是大量的由数据驱动的。从数据的角度来说,真正能量是来自于数据的来源,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各种方法,让更多来自不同的背景的人能够去融入到这个数据的生成之中。所以事实上发生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技术公司之间,真正的竞争是何种技术尽可能的包容的,把世界范围内不同背景的人们的数据都容纳进来。其实很多人都会认为艺术和文化某种意义上是最后一个阵地,这个阵地能够允许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国籍、种族、宗教的人们在某一个共识的平面上成为数据的贡献者。

其实我们也需要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来建立对这个世界的分析,包括做市场的人、科学家、工人、工程师以及艺术家。所以市场分析者会收集数据,然后科学家和工程师会建构算法分析数据。其实在这在过去占据主导地位的,我们建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但是这种基于大量单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视角未必能够预测未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能够提供比喻隐喻的艺术家。

人和机器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曾经建构一个关于感受、思考和行动的模型,其实从生理的角度出发,作为人类,我们的自然的序列是先感受再思考,最后行动。但是机器人或者是算法是恰恰相反的,他们的是行动、思考,最后才学会感受。其实在这里我也想援引亚里士多德在5000多年前提出了一个模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社会是被所谓的逻各斯所主导的,就是理性,但是事实上当他提出于德、于理、于情三个角度的时候,德和情在今天依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亚当、夏娃在一伊甸园里的时候,也可能是哲学家。同时,我们也在跟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智慧流动设计中心的机构进行一些关于当代艺术的关键词的研究,左边这些是我们得到的一些关键词。

当我们考虑到所谓的艺术性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标红的关键词,比如说共享的,比如说非必要的、感情化的、政治的、物理的、形而上的,以及最后的所谓人类输入。其实很多时候人类输入这个词不是机器性的,但是它在我们的艺术要素中非常重要。因此,当我们就这个基础去思考关于艺术的未来体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排他体验和容纳体验其实是并存的。简单来说,当我们去思考未来的艺术实践的时候,我们发现定位这个东西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然后经常被举到的两个比喻,一个是树木生长的年轮,是位于树干的核心还是与它空气接触的边缘,或者是深空中的卫星,比如说作为母星,它作为一个引力的源头,可能是一个传统的机构,可能是一个公司,可能是一个院校,但是被放出去的那些卫星是真正有前瞻意义的艺术性项目。也许就是说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很重要的一个点是我们怎么找到这个边缘,不管是引力的边缘还是年轮的边缘,或者是定义的边缘和想象的边缘。

所以其实大家看到左边的这张图和右边这张图,我们梳理设计和艺术领域发展的一个螺旋,我们就会想这个螺旋的镜头会长向哪里。其实这张图像是我自己建构的一个比喻,一个增长中的螺旋。这张图像,我在之前两次北京的讲座中也用到过。在数字革命之前,我们说的设计思维,或者是解决方案思维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随着信息和整个技术环境以指数的方式进行增长。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和科学的预测未来。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思维方式从对解决方案的关注,也就是传统的思维设计转移到对于未来问题的关注,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思维。换句话说,我们会把这个焦点逐渐的从过去迁移到现在,进而迁移到未来。

如果我们回到刚开始“方形”的隐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边界不再是你自己的国家、学校、公司,而是更广意义上的社会和世界。也就是说,其实艺术并不是关于找到一种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关于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去建构不同的点阵和层级不同的关联——就像我们刚才在《现代教育》的影片里看到的。其实我在跟很多艺术家沟通的时候,他们经常问到我一个问题:所谓创新背后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到底是什么?这个是我在跟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设计策展人沟通之后,我们画了一张图表。我问他创新的秘密是什么?他的答案是自由组合的可能性。比如说新的材料和旧的技法,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法,旧的材料和新的技法。

我认为这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可能在工业设计和建筑中是挺合理的。但是语境到了当代艺术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元素。因为在当代艺术的讨论中,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物件和体验是如何关联到语境的,以及它们怎么和观众发生关系。所以这个图表其实会讲到说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我们所谓的创造性,它可能会来源于主题、材料、技法或者是技术的创新。然后在做出前面三个选择之后,我们可能会建构与之对应的模型,然后我们会对这个模型进行检验。

我们针对于作品所建构的虚饰模型把观众容纳进来,那观众也会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他自己的虚饰性的理解。也在刚才的逻辑之下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建构了这样一种从最开始的创作主题到最终终端的社会影响之间的一个无缝连接的过程。

在去年我们也发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展览,名字叫做“未来演化”。这个展览英文标题应该是叫“未来人文”或者是“未来人文性”,但是在中国的中文里翻译过来叫“未来演化”。现在我跟大家分享这个标题诞生的过程。在这个展览筹划的过程中,我们会跟全世界范围之内的策展人和不同行业的研究者进行讨论。我们在5天之内获得了超过700个想法,他们会来自于艺术设计、科技、商业社会、建筑等等不同的领域。在我们收集到这些方案之后,我在5天的时间里面密集的跟策展人、设计师、哲学家、建筑家进行讨论,直到落脚到那两个关键词。然后我们相关的文本也通过一家德国的出版社进行出版。同时“未来演化”也是一个联合策展的尝试,我们跟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设计总监马丁·霍齐克和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邱志杰教授进行联合策展,然后使用了北京、首尔和莫斯科三个空间同时进行展现。

(视频播放)

刚才的影像是“未来演化”这个展览在韩国首尔的现场,里面有一个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设计总监马丁·霍齐克采访,他在访谈中提到,不管是说从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还是从现代技术视角,在共同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思考在面对同样的未来能够建构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对这个未来进行丈量和测度。

我个人同时也在担任现代汽车艺术实验室的全球总监。在我的工作中三个指导性的关键词是:批判性的框架、原创性和链接的建立。谈到这个批判性的框架,这个图表其实也是我个人作为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的策展人提出的一个思想框架,简单来说,我会认为倾向于认为说我们对世界感知,或者说理解方式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时空坐标之内的,时间意味着一种代际的关联,而空间则意味着这种国际的关联。每个人可能有一种自带的代际的或者是国际的坐标,但是真正的重要是他怎么可能去生产出这样一种能在这个坐标系中自由迁徙的方法。

今年2月,我们跟英国的泰特现代美观馆建立了现代泰特研究中心,它的名字就叫做跨国族。其实在今天我们对于说这种泛泛的全球性,或者是非常具体的在地性的讨论都已经不新鲜了。但是我们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提出跨国性。我们在建立这个平台之后,有超过50个国家的地区和学者也加入了这个平台。我们在跨国性的框架之下重新思各自的历史。

如果我们回到讲座之初的《方形》的影片,你会发现那个馆长Christian作为一个西方白人男性,很大程度上也象征着我们世界史的书写者。跨国性的提出也是希望我们能够从世界史的书写方式中解脱出来。我们对当代艺术研究中,我们也会尽可能的参考人种学或者是人类学的背景,比如说像极简主义这样貌似已经通用的电影,我们会去对比它在不管是在美国、巴黎、伦敦,还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受众的理解,我们说通过去对抗艺术史式的平衡,去重建一个新的平衡。

当我们跟泰特美术馆聊到知识跨国性研究平台的时候,他们也问我们为什么支持这件事情?愿景是什么?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希望经济或金钱跟艺术之间的关系会要有一个新的阶段,那传统的阶段可能是收藏,新的阶段可能是委任。这也会涉及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对于艺术的投资,指向收藏的艺术投资其实是非常结果导向的,而指向委任的艺术投资是非常过程导向的。我认为在这两个已经存在的阶段之上,会存在一个新的、大的方向,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观点和对世界的批判性认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决定我们的艺术投资应该走向基础研究。

其实很大意义上讲,我们到目前为止所积攒的对于创造性体验,或者是艺术创作的认知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们没有基础科学或者是基础研究支持的话,那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窥探海底之下的风景。另外的一个角度是说科学研究如何能够帮助艺术去讲述真正有原创性的故事。

这个也是2017年韩国馆的一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你们看到的这张图片,其实是他一个长达五年的项目的最终产物,是一件非常谦逊的作品。在过去五年之内,这个艺术家的足迹遍及10个国家,他也在这个项目上耗费了高达2.55万美元的投入。但事实上你看到的是我们说少得可怜的东西。然后包括这双筷子,是他专程来到中国去到一个千年古刹,制作的这样一双筷子。事实上,这个筷子材料的来源是游客,有千年古刹里建筑废料的一个部分。这双筷子真正的象征性的意义是把有着千年历史寺庙的建筑结构变成了一双吃方便面的筷子。原因是这个寺庙是一个旅游场所,所以说周边的人群有可能在那个瞬间就是想吃一碗方便面。那对于精神场域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就是说,他把千年的不管是文化也好,或者是古建的历史,变成了一双方便面的筷子,本身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其实这不是中国一个小的寺庙发生的现象,这是整个亚洲,整个东亚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在西方工业的背景下,我们怎么样思考自己的传统、国家和身份。同样的,在韩国馆我们采访了超过1200个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居民。我们在展馆的现场展出了668个时钟,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你每天耗费在工作上的时间是多少。你会看到世界各地的人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是可能从几分钟到十二小时不等。工时越长的人,钟表走的更快,反之亦然。为了这个项目我们跟一个科学家进行合作,科学家对这个评论是,他觉得非常荒诞,——因为科学是一个尊重精准性的工作,但是你现在却让我做一件不以科学的方式运作的时钟。

我们当时回应是或许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走的最不准的一块表,反而最精确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面貌。其实这件作品某种意义上也是有很好的案例,他讲述艺术和科技如何共同的构建一些更有趣的故事,并且有可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事实上在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很多人置身这个作品之间的时候是忍不住哭了出来。因为你会发现在这种钟表不同速度的嘀嗒声中,天花板上垂下来15个小故事,就是来自于不同的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他们的生活,而且人们可能会倾向于是说那些钟表走的更慢的人,也就是说工时更短的人,他们更幸福,但是结果恰恰是相反的。你会发现其实那些钟表走的更快的人们,他们的声音是在讲述,他们更关注他们的友邻,他们更尊老济幼,他们过的更幸福,其实也有一点讽刺。所以说艺术的力量真正是在于艺术如何让人连接在一起。

(视频播放)

刚刚播放放的是蓬勃社现代艺术技术的一个宣传片,这个宣传片的音乐背景是人工智能写的。这一期的主题是叫做“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偏见”,他们采访这个里面马克斯是一个很有名的从事人工智能和艺术研究的艺术家,他介绍的这个项目是叫“星系的尘埃”。简单来说,他通过去获取射天望远镜的很多天文数据,让AI分析星辰的颜色组合、形状和它们在空间中的构成。与此同时,让摄像头去实时捕捉人脸的数据,然后根据人脸数据的特征,通过AI让他们想象出你其实可能是行星的尘埃,你的面部的影像可以被实时的变成AI想象出的那个星系。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都在经历一个关于所谓极点的讨论,也就是极点的讨论,也就是机器,或者说是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的那一天。非常幸运的一点是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在一开始的设定,就是如何让机器最大的程度的去获得人类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关于人工智能,或者说是数字革命的讨论中,人性、艺术和文化这样的课题是永远不可能缺席的。

这个是我们在首尔做的一个项目,我们爬到首尔城郊的一个山顶,去检测覆盖在地层之上不同年代的人类文明,包括今天看到的人群街道、高楼大厦,技术是在无止境的改造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风貌。因此,这个项目所积攒数据分析所得来的感情化结论是我们不会把人作为一个纯粹的生理性的存在,而是把人视为不同的历史语境,或者说是不同的叙述主体性,就是互相搅缠,并且层层相叠的一种存在。因此,当我们讨论艺术与科技关系的时候,也希望不要单相度去调入技术拯救一切,或者说技术就是一切的论述。我们必须仍然保留这种整体性的取于观察历史遗留在整个社会丰富的地层,这也给予了我们有一种有能力去对抗单纯的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类威胁的一种视角,让我们更综合性的去看待和为今天的人类。

(视频播放)

也许刚才的项目是一个英国的团队,然后他们用3D扫描技术去重构了很多物理实践的影像。简单来说,他的结论是说传统上我们可能会认为说艺术的想象力去建构或者是说去拓展技术的边界,但是事实上技术也在无时无刻的去塑造我们的艺术和文化。

(视频播放)

简单讲,最后介绍两个项目,甚至跳过两个项目都很有意思。一个是丹麦的设计师做的关于太空垃圾回收的项目,大家感兴趣可以搜一下。还有一个刚才那个视频是一个艺术家说从去人类民主主义的视角去拍摄了不同的动物的视角看到了世界的场景。最后放的一个项目是他们在韩国现代委任一个英国艺术家团队叫(91:15英文)影像作品,是强调每一个个体在这个中间都绝对不可能相同。所以他最后的结论,就是说乌托邦可能永远都不会出现,也许艺托邦才是真实,我们需要一个纵深喧哗的未来。大家有问题可以问一下。

 

提问1:在这个技术时代,可能艺术创造来源更综合的多样,今天年轻的艺术家怎么选择?

李大衡:可能在传统的讨论里面,作者和所有权其实是绑定在一起的拥有者,但是当电影这样的创作发生的时候,包括像今天更多的交互性、体验性的艺术出现之后,你会发现可能作者其实消解了,主角未必是你,可能是你的观众。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强调,我们在走入一个哪怕是在艺术场域的,也会出现一个叫体验经济的时代。

 

提问2:在今天可以用3D打印完美的去复印制一个米开朗绮罗的雕塑,但是可能今天的艺术家不再去聚焦用个人的精神世界去作为体验构造的源泉,反过来技术可能会帮你创造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艺术吗?

李大衡:可能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我们今天可能会更需要对专利和版权建立新的讨论,在未来或许专利和版权不再指向于产出本身,也就是那个雕塑的本体,而是说创造出它的框架和方法。

 编辑整理|CAFAM官网编辑部 庄双博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