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实|非现实时间

2019 列奥纳多科学、艺术与技术系列讲座

非现实时间|Time of Non-Reality  

讲者:拉尔夫·贝克尔(Ralf Baeker)

日期:2019年05月23日 周四

时间:18:30-20: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技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合作:列奥纳多/国际艺术、科学与技术协会




任蕊:各位嘉宾晚上好,我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任蕊,很荣幸做一个开场。首先欢迎大家来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的2019年列奥纳多科学艺术与科技系列讲座第三场——来自德国的著名媒体艺术家拉尔夫·贝克尔教授为我们带来“非现实时间”的讲座。此讲座是中央美术学院媒体艺术大师班配套的系列学术活动,希望能够为广大听众和相关专业学生、研究者和艺术家提供广度和深度的知识输出。

现在由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讲者拉尔夫·贝克尔教授。他是一位艺术、科技、科学技术工作跨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制作装置和机器尝试探索新媒体技术中的机能体制,在他对数学和技术的表达与特殊运用中,当代图像的生成被赋予一种新的诗意。自2016年起担任不莱梅艺术大学新技术试验设计专业教授,作品获得了众多国际性奖项,包括2017年的日本媒体艺术大奖、2012年和2014年奥地利电子艺术节荣誉奖等。

今晚他将讲述数字的起源以及无形物质与噪音之间的纠缠,此外他还将延伸到当代与古代技术中形成新的混合技术和奇幻思维。讲座将交替介绍他自己所涉猎的理论及艺术实践的案例。下面我们掌声欢迎拉尔夫·贝克尔教授开始精彩的演讲。

http://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1906/sy_1560323386687106.pn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 任蕊

拉尔夫·贝克尔: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邀请,也谢谢任蕊老师刚才的介绍。

http://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1906/sy_1560323656457048.png

德国著名媒体艺术家拉尔夫·贝克尔

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非现实时间”,我会通过过去15年间的数字研究与一些艺术项目串联起来来呈现我整体的艺术探索。

首先,我想要带领大家回到最基础的数字:0和1。当回到数字概念原形的时候,很多人心目浮现出这样的图像:它是由0和1构成的,也是很多数学家心中数字概念的原形。但是如果去观察机器振荡的波形,就会发现所有的0和1并不像数学概念上那么完美。也就是说,一个波形会有很多表征,而且工程师会用一系列名词对它进行更精准的描述。

但我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是一个信号实现从0到1、或者1到0跃迁的时候出现的间隔。也就是说,第一张图形模型里面骤变式的信号切换在实际的机器领域中不存在,机器在切换信号的时候你会发现从0到1之间出现一系列震荡,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目的是要尽可能抹除这种震荡。对很多机器研究者来说,0和1之间的状态不是绝对确定的,也就是说在模拟信号时代能够实现的图像之间的随时切换反而在数字信号时代没有那么容易。换句话说在控制论的研究中0和1之间的震荡不可以被复制,而且这种震荡被称之为禁地:不可以被进入,如果试图进入就会出现机器的震荡或者报错。

在我的艺术探索中,0和1之间的状态变成有趣的隐喻或界面,相对机器的描述,它是一个无从被复制和确认的中间地带,它在持续地发生和涌现。换句话说它也可以被称之为非现实时间,也就是我们说的数字信号崩裂的瞬间。某种意义上说,你可以认为我是一个解剖学家,以一种解剖学的视角把机器肢解、把数字还原,或者趣味化数学概念。

另外,我的研究方向“数字数码”这个概念其实是被人为发明的,它发明的目的是尽可能的抹除我们对数字的依赖,用一系列符号象征来去除现实世界里面无处不在的噪音。我们今天生存的技术环境所依赖的底线或原则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它在奠基整个数字概念的抽象,即去除噪音去除物质性;另一方面它又极大程度仰仗遍布全球的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一系列的海底光缆等。

我还是艺术学生的时候,有幸接触计算机科学的变形。我希望探索怎么把虚拟空间的行动投射到现实中,这是我在学生时期的小项目,当时跟一个德国的搜索引擎公司合作,我把他们网站所有的用户搜索行为数字转化为物理雕塑的定型。对我来说,在这个项目里面呈现一件雕塑或者物件并不是目的,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怎么能够把数字的或非物质的数据印刻在物体表面,让人通过数字过程感受从虚拟到现实的跃迁的瞬间。所以说这个雕塑通常会表示不间断的24小时,日夜不休的把搜索引擎的全部数据转化成本身。

同样我并不是很感兴趣去创造物质本体或者是雕塑物件,我更感兴趣的是其中的状态——怎么把发生的数字事件变成可感可触。刚才那个作品其实投射这样一种想象:想象自己用不断放大的过程进入物质上的机器本身和层层叠叠的表面。但是这个过程呈现出一种悖论:肉身或视角进入到机器里面,不断放大的过程其实不能给你提供任何信息。这个过程也让我想到德国哲学家那布里斯曾经做过的想象:不断进入到磨坊的机器里面,虽然你不断实现进入,但你不会对机器运行机制有任何了解。这个过程也会让人想到1982年的电影《电子设备争霸战》,电影里面有非常相似的情景。

同时我也开始研究运算的历史。纺织机是最早的计算机,它运转的程序是物理的附着在打孔机上。也就是说整个纺织过程所有的物料被投入到打孔过程中,在制表建制上把要纺织的图案预先编程好,最后由蒸汽引擎去推动。从更加抽象的层面上来讲,可以说计算机是把时间体验转译成空间体验机器、把本身运转过程做成物料的结果。

这是我在2007年的作品,叫做《运算空间》。它是数字电脑和一系列机器元件构成,有一个简单的算法,然后不断形成复杂的视觉结构。观察这个机器细节,你会发现其实计算机二进制逻辑在这里也得到体现,同时整个结构让人想到网络,在材料选择上其实是纺织机的比喻。通常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见的,你只能看到最终端显示,里面经历从外到内逆转把真正运算过程翻到作品表层的过程,显示端则在它最内核的地方。

这是机器的影像,听起来像是昆虫发出来的声音。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即使你把运算过程透明化了,人们还是不能理解,因为它的复杂性也充分暴露出来。在这个项目中你依然会观察到过程和终端显示的割裂,我开始感兴趣如何创造出既有能力在空间路径实施数据处理的、又没有重复过程和显示层级分离的系统。同时我也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存在一些替代性的运算模型和解决传统问题的算法思路。通常我们说的预算的问题就是首先描述你的程序要实现的行为,其次翻译成代码,最后再把它印刻在硅的载体。计算机是硅的载体,我作品的载体就是刚才提到的线或者其他的材料。但是这样模型会存在运算过程和终端显示的分离。所以我就开始制作研究它们有没有可能被糅合在一起。我试图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希望形成一种执行,算法的执行或者表演的状态。在执行中,不同介质和不同材料之间的综合体会在同样网络中互相互动,并且可能形成特定的行为特征,且这个行为特征会超出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本身所达到的范围。

然后同时我想到媒体常用的方法,即可能不会在科技史上找到相同的经验,以及没有办法被使用的技术或者技术物,以附身的概念,或者把它作为灵感,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今天所处的科技现实。这个东西叫做铜态调节器,它有四个器官,它要做得事情是通过四个器官之间的铜状行为模拟有机体的状态。你会看到虽然这四个元素是独立的,实际上在机器上面彼此相连的,一个受到扰动的时候,它们四个会以整体的方式去降低这个扰动,让它整个系统呈现稳定状。其实我们说的所谓自组织或者有限系统的观念就是控制论,它在社会学、生物学、交通等等层面和不同科学领域的不同尺度上都可以被观察到。

这是我2009年创作的作品《对话》。它是由100个行动模块连接起来的系统。你会看到通过弹性把100个电机连在一起的系统需要做的就是在中间形成均衡状的完整圆形,因为它对环境的变动非常敏感,所以会持续的发生扰乱或错误,因此这个作品被视为系统不断重回均衡的过程。我希望建立这种实验性的机器,在物理空间里面测试我的想法。整个系统相对来说比较缓慢,速率跟观者体验层级有所挂钩。刚才说得预算过程和终端显示在这件作品里面合二为一。你们会看到我对于预算的过程思考以装置的形式去实现的。大多形成下我不知道这个作品发生什么,永远充满着猜测和不确定性,你可能认为我是试验主义者,希望把我的作品放到实际的物理空间里面,让人们对技术过程产生思考,因为毕竟技术过程与我们时刻相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们背后的原理和真实存在。

下个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对噪音的理解。噪音是自己的,可能传统语境中噪音被视为对传播过程的扰乱和打破、对信号的污染,但噪音是创造力的来源。感谢那些所有黑箱之内的恶魔,因为只有这些扰乱的因素能够通过这个混乱的过程重建秩序。

我重建的方式是用小的磁性的块状物。如果你把一些磁块放在你的袋子里面,摇晃袋子,你会认为摇晃本身是一个噪音或者扰动,最后你会发现摇晃中它自己形成一个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必须要通过外部噪源才能被激活的自组织系统的模型。有一个有趣的研究,一位德国科学家把乐高放在洗衣机里面,让洗衣机缓慢滚动,他发现洗衣袋做特定规律或呈现,据此他专门写了一篇论文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乐高在洗衣机里面的规律。这种自组织的概念在自然中也会经常看到,比如说鸟群或鱼群,你会发现这些看似没有规律的运动其实背后有非常简单的原理。比如说鸟会尽量接近对象,又不能碰到对方,所有的鸟组织在一起沉浸在一个在外部环境里面,用一个外力作用于鸟群全体,换句话说鸟的全体形成一个自组织的系统,并且对外部所有的力发生反应。换句话说外部环境里面非理性因素或干扰因素反而变成了形成新形式或新模态的催化剂。

以上关于自组织系统的研究,也成为我2016年这个项目的出发点。这个系统是由上下各100个、总共200个电机构成,它们之间由这些线连在一起形成持续的拉力,每个电机所施加的力都是完全随机的,最后呈现的状态是顶部、底部之间发生持续协商的过程。

刚才讲到回到随机的概念里面,其实电脑没有真正随机数的概念,算法看起来是一些随机的数。这个模型叫做盖德接收器,能够尽量的模拟自然的随机形态。盖德接收就是离子充气管,电压会让放射线穿过管的气体会放电,夹在中间的东西变成系统随机性生成的来源。然后你会发现在上述项目里面虽然我的研究课题是数字性或者是预算过程,但是我并没有用到今天运算里面常常和数字在一起的材料,我用的是传统的机械原理和常见的机械装置,比如说今天常见的所谓跟数字性连接在一起材料包括硅、铬等很多稀有金属。这就像数字炼金术。

我也非常感兴趣高度提纯后用于数字过程的材料,比如说用在微处理器上的金属曾经更可能是地质构造的本身,我很关心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所以我也很感兴趣是否整个自然界中会因为这种随机的事件发生,比如闪电击中山野,地球本体的地质构造会产生实际的不可预期的运算或者计算过程。

所以我也开始感兴趣被常用于计算机零部件制造的晶体和矿石,比如说硅、石英用它们做试验,并且考虑用这些材料手动做一些计算机的元件。当我研究了很多稀有元素和矿石以后我找到了某种金刚石样本,它有两种属性,一种属性是可以当做半导体的物理属性,也就是说它有可能被制成晶体管,另外一种属性是它本身可以自发光,可以像LED一样发挥作用。另外它还会振动。所以说这个有点像数字炼金术的概念就是我可以探究用作制作计算元件元素和矿石点石成金的过程,在晶体里面电子因为什么样的外部动因成为电信号,输入输出反馈的过程,最后形成一个运算的元件。

所以我开始尝试着提取上述的材料,把它放在数字电路板里面。在之前的作品里面你会看到不同的彼此相连的模块使用不同的晶体材料,我做试验看它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准入。也就是说这个作品它其实构建是一个相对花样空间的体验,你看到来自自然晶体和整个循环系统所散发出来的机器细微光线和传统的数字超高投影仪其实是不一样的体验。

接下来讨论某种意义诞生于21世纪超理性或关于提纯的这种思考和传统古代炼金术蕴藏着一些关于魔法、关于非理性的观念如何彼此混合,并且形成值得玩味的平衡世界。这件作品的创作理念来源于古代阿拉伯的类似占星术,通过物件星辰的排布衍生出不同的未来,这件作品不是星辰,是不同的地质材料或者是小的石块。我阅读这些史料的时候发现这和当代一些思维方式是遥相呼应的。比如说蕴含在石块所做得图像里面其实隐藏着早期算法进程的概念,或者对知识提纯的一种冲动。这个作品的名字叫做《随机获取的内存》,和我们说得计算机内存读取的概念不一样,真实的物理空间里面通过摆放去达到内存的写入,这个里面有的时候邮件始终会是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出错的记忆,无论是环境中的风还是随机走过的路人甲乙都会干扰这个图样。这也是我们说刚才提到的阿拉伯占星学在数字世界里面的遥现。右上角是一个机械臂,它会捡这些石头。这个元件是工厂里面烧电路板的那个小机械笔。所以它是用20世纪工具和方法来重现阿拉伯占星学里面用到的一些原则。外圈的那个东西不停的把外圈小石块抓到中间的矩阵里面。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我近期的作品,还是关于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它的出发点非常简单,当我把这四个电机连错的时候,遇到阻力的时候它会这样旋转。我非常感兴趣的是这个错误是不是可以可能成为创造来源?如果我不用一个两个,而是用很多很多个事实错误电机放在一起的时候,整个系统是否会形成无法预期的图样。观察时间足够长的时候特定的秩序会从表面无序中涌现?非常有意思的是,你其实没有办法真正意义通过计算机去模拟它可能产生的状态,真的把它做出来才知道它最后变成什么样子。

我也发现特定的频率会出现特定的图形,这也涉及到我对复杂系统的研究,无序状态是否可能突然有序的空间产生。

近千年来的科学研究容易陷入困境,我们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孤立小问题,试图在隔绝的环境里面去观察。但是当你把人造的隔绝环境的问题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放在全局系统之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可能和不是孤立研究出来的结论一样。

最后我给大家分享7个小小的建议,我在上课的时候给我的同学说到,你作为艺术家怎么思考身边的技术或者技术环境。第一,不要认为技术是默认的,你应该试图解构它们,你应该进入到最开始说的0和1之间的境地,你需要在物理上打开那些东西,并且去发现它们原本功能之外的用途。所以你应该游离在0和1之间,重新让这个系统失去均衡。第二,你要拥抱噪音,噪音不是敌人,它可能是创造力的来源。第三,你需要建立理性思考和诗性想象之间的均衡混合。第四,你同时拥抱我们这种粗糙的,天然的未加工的原材料。第五,你需要欣赏那些不可被运算的东西,不可被机器表达、不可被算法描述的东西。第六,你可能需要让技术变得陌生、奇怪。

举个例子,其实很多学生非常适用于3D打印,或者某种流行的制造技术,事实上更多用这套东西的时候性能空间减少了,所以有时候你甚至可以走到工房里面看他的工具,可能会使你的技术有新的想象。最后,物质的重要性仍然没有离开我们,你需要把这个作品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让它们发挥效用。

谢谢。




提问一:刚才看您前面大概两三个作品的时候,我就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好奇。你是不是对四维空间有所关心,有些作品特别关心表面褶皱的东西,都会让我联想到和四维有关的问题,你平时创作的时候是不是对此有所关心?谢谢。

拉尔夫·贝克尔:我其实没有特意这样想过,这是很好的灵感,未必是四维,我更多地考虑到表面、表面之下、或表面的背后这样一个概念在里面。

提问二:您觉得什么是随机?你觉得偶然是随机吗?随机真的存在吗?谢谢。

拉尔夫·贝克尔:其实关于随机性的讨论一个很大的问题。你如果进入气机过程每个孤立元素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是运算的结果。随机更多是真实的视角,世界上假如存在这样一个全体的话,就没有随机了。如果你站到主观或者相对微观层面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外部环境还会存在随机性。其实大家都知道计算机里面的随机数学,所谓数学意义的真正随机诞只能靠量子力学了,真正算出来的随机都不是随机。

提问三:在未来的界面更数字化还是更偏物理的界面?

拉尔夫·贝克尔:其实我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测,但是我个人感觉所谓界面这个东西因为跟我们身体无限趋近而变得不可见,可能附着身体表面或者内置我们身体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去分享我们的生命体验。但是它可能造成的结果是这个界面不是物理的按纽或者屏幕触碰,变成身体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无法关闭它,无法摆脱它,我不知道这对人类是不是一个好事。

提问四:尼采说过一个名言,19世纪的科学发展,其实不是科学的胜利,而是科学的方法胜利。19世纪开始所有的科学发展依赖方法论和人类需求,包括控制论和这个是一脉相承的,对于您自己的艺术创作,您希望艺术家对于科技的态度是不是更想往真理方向发展?您没有很强烈方法论或者实用性的,是不是对于刚才尼采说得情况一种对抗?

拉尔夫·贝克尔:一方面可能新的一代艺术家对控制论等等思想有所认识是一件好事,另外也希望艺术家能够不被他们所奴役,有一些新的观念,艺术家必须要有灵魂。因为他们有可能对工程师持有的意见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思考。

提问五:我理解的最后一个作品其实体现出一种随机性,但是这种随机性有一个明显的周期性,也许还是会通过测试去测试它的。但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电脑依然对现实空间可以进行模拟,无法模拟出来的随机性是否成为了从弱人工智能转向强人工智能的瓶颈或者经验的不足?

拉尔夫·贝克尔:我个人不完全同意你刚才说得随机性,绝对真随机的不可能是站在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门槛。我个人认为,如果你5年以前问我这个问题,所有的算法和生物学是否能够创造模拟人工智能,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不可否认随着过去5年技术的加速,我们不可避免地趋向现在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和高度人工智能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我希望只能靠哥德尔的不完美来拯救我们。包括可能大家比较关注的关于机器算法创造力的问题,我的个人观点是机器算法成为创造力的助手且有自主创造力的时间还很远。

提问六:我们怎么去看待神学还有哲学以及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拉尔夫·贝克尔:这个问题很大,举个例子,比如说逻辑学它原来是数学的分支,后来逐渐被囊括到哲学体系里面。逻辑学是一种哲学工具,也是一种数学工具,上述几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本质是很近的。神学是某种弱哲学,或者是哲学的前身,或者是哲学系统出现以前建构的一种方式,技术、艺术、哲学或者包括数学在内,某种意义我倾向于认为它们是不同关系的同一个面向或者同一个投影。

提问七:我对最后一个作品的主题比较感兴趣,将所有分裂的事情合为一体,我知道里面指出准科学产生的效应。艺术是不是有自己本身的方式能够将我们现在已经分裂的世界整合回来?如果有的话大概有什么具体的方式?它跟其他的学科区别性是什么?我举个例子,好比研究者也可以做一些工作,艺术家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拉尔夫·贝克尔:我希望艺术可以实现这些被割裂的元素之间的跃迁,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可以跳过科学的原则。一方面可以提供科学图像,一方面也可以造假,我们可以建构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叙事,我们可以自由的游移,可以组织元素,可以切换定位,可以在理性思维和实际想象之间自由跃迁。我们可以去不断重构、综合所有的可触及之外的元素重新形成整体。艺术家具有能动性,虽然不像科学那样似乎对这个世界没有最终的解释权利,但是艺术家可以更自由。


整理|CAFAM官网编辑部 郑丽君

图片|李标

|讲座现场|

http://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1906/sy_1560324245930059.png

http://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1906/sy_1560324278495483.png

http://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1906/sy_1560324263156554.png

http://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1906/sy_1560324439297546.png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