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展|纽约的展览


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

豪泽尔与沃斯画廊(Hauser&Wirth gallery)举办的“菲利普·加斯顿:黑暗中的笑声,1971&1975年作品展”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一周前开幕。展览由加斯顿基金会的莎莉·拉蒂克(Sally Radic)和加斯顿的女儿穆萨·梅耶(Musa Mayer)组织,展出了数十幅讽刺理查德·尼克松的钢笔画和一幅油画。

这些作品创作于艺术家两个高产期:第一个高产期是1971年,当时尼克松正值执政的黄金时期,并雄心勃勃地准备连任选举。第二个高产期是1975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黯然辞职后不久。在加斯顿的画笔下,尼克松的脸被画成阴囊的形状,他的鼻子则极似勃起的阳物。在作品中,尼克松挺着那大鼻子到处乱插一或插在贴着“美国”标签的屁股沟里,或插入副总统斯皮罗·安格纽(Spiro Agnew)的身体,从脖子一直插入空空的脑袋,后者被画成一个松垮的锥体。在其他作品中,尼克松或穿着太空服,指着月亮,长篇大论地训斥它,或抱着一个黑人小姑娘拍宣传照,或在比斯坎岛游泳,岛上曾有尼克松的办公场所,被称为“冬季白宫”。

尼克松平日总是愁容满面,又喜欢自哀自怜,天生就是一副讽刺漫画中人物的形象,这一点让艺术家创作讽刺他的作品成为棘手的事情。加斯顿的艺术策略很智慧,他在嘲讽尼克松的同时,也不忘展现他普通人的一面。有一幅作品描绘了年轻时期的尼克松卧床学习,墙上挂着他在惠特学院和杜克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奖旗。在《圣·克利门蒂》(1975年)这幅引人注目的绘画中,蒙羞辞职的尼克松俯身向前,姿势就像一只盘旋的秃鹫,脸上还挂着一滴泪水。他的脚缠着绷带——这是尼克松静脉炎发作的样子——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一半。

1583637680833127.png

菲利普·加斯顿 《圣·克利门蒂》 1975年 布面油彩 172.72×186.06cm 豪泽尔与沃斯画廊

加斯顿把1971年创作的这系列作品命名为《可怜的理查德》。他不辞辛苦地创作了一大批讽刺总统的作品,目的不是要揭示他对共和政体的威胁(实事求是地说,他确实构成了威胁),而是展现他那种笨笨拙拙、自怨自艾的奋斗者形象。这个系列的作品挂在展厅的墙上,形成了长长的序列。看着这些作品,观众在发笑的同时,却也为尼克松感到惋惜。当前,国内很多人对新总统的政策提出了抗议,而加斯顿的作品恰恰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表达异见的新方式。

1583637809882409.png

菲利普·加斯顿 《无题》 1971年 纸上墨绘 27.62×35.24cm

在1977年和记者的交谈中,加斯顿回顾了1960年代的生存状态:“我感觉自己是分裂的,神经分裂那种感觉。越战、国内的骚乱,世界的残酷……我在家翻杂志,对一切都感到沮丧而愤怒——然后去工作室画画,让画面上的红调子和蓝调子协调起来。我还是个正常人吗?”因此,在1967年,他放弃了抽象绘画的创作,转向具象绘画——他笔下的3K党徒造型卡通却令人恐惧,他笔下的普通大众失眠焦虑。这些绘画很好地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

相比之下,克里·詹姆斯·马歇尔作品的政治色彩更加鲜明。这位61岁的艺术家在过去30年中尝试了各类型的绘画,以崇敬的态度描绘黑人的生活。他的巡回回顾展“克里·詹姆斯·马歇尔:至臻”于今年秋天在大都会博物馆的现当代美术馆开幕。这个展览从绘画技法、主题和作品观念等角度确立了他最伟大的在世美国画家的地位。

1583637435746197.png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 《过去的时光》 1907年 布面丙烯与拼贴 289.56×396.24cm 大都会博物馆现当代美术馆

在《大不如从前的艺术家的自画像》(1980年)中,画面中的艺术家露齿而笑,隐于黑暗之中,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种族主义色彩的讽刺画。一年后,艺术家又让这幅自画像出现在新作《艺术家和吸尘器肖像》中的墙上,而画中原本空无的室内空间则被真空吸尘器占据着。从这个时期起,艺术家开始创造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得到了戏剧性的扩张。

在1990年代中期,马歇尔一度致力于他称为“花园计划”的系列作品。该系列的作品直接绘于未装框的帆布上,表现了人们的户外生活,特别是人们在公共住房建筑外的空地上活动的场景。在这些作品中,单调无生气的建筑,青翠的树丛,鲜艳的花朵和文字片段占据着画面空间;穿着白衬衣,打着领带的人——可能刚结束教堂礼拜——耙掉落叶,拔掉野草,他们四周围绕着塞·通布利(Cy Twombly)或帕特斯特尔(Pat Steir)笔下那种泼溅的色彩;一对情侣手拉手并肩走,他们下方有一条标语在飘动,上面写着“更好的家园,更好的花园”;一家子人穿着雪白的服装,在公园里闲散自得,或玩高尔夫球,或驾快艇兜风,或躺在铺地_上的红白格子野餐布,上听音乐,一个个音符从身边的便携喇叭中飘出来。画面中有几个人面向画外的观众,毫无表情,似乎有点惊讶于观众的存在。

艺术家对欧洲文艺复兴至野兽派以来绘画中的田园风景信手拈来,创作了花园主题的绘画,画面饱满,令人愉悦,处处洋溢着阳光和暖意。在大都会博物馆现当代美术馆中,来自这个系列的九幅绘画被合为一组,陈列于一个单独的展厅中,效果非常华丽,甚至有神圣之感——让人想起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 Ives)《第四交响曲》的最后乐章,迥异的旋律、人音和乐器声缓慢地汇合到一起的感觉。

马歇尔作品面貌多样,或描绘华丽的罗夏墨迹(Rorschachblots),或以文字符号为元素,也有历史绘画。他在单件作品中就能对历史上的绘画旁征博引(例如,在他描绘理发店的绘画《美容学校,文化学校》(2012年)中,就能看到荷尔拜因,马奈,奥菲利,委拉斯贵支和拉斐尔等艺术家作品中某些元素),能让整整一代美术史博士研究生忙于考证。他的肖像画则描绘了虚构的艺术家挥舞着巨大的调色盘,或类似19世纪奴隶叛乱领袖奈特·特纳(Nat Turner)这样的反叛角色。

该展览由洛杉矶当代美术馆总策展人海伦·术馆策展人伊恩·阿特维尔(lan Alteveer)共同策划。在展览图录中,莫尔斯沃思令人信服地提出,马歇尔的艺术是一种体制批判,将黑人文化成分——包括身体、叙事和审美因素——散播到西方绘画史中每个角落。

这种美学探索饱含政治深意。政治理论家罗伯特J.莱西(Robert J. Lacey)最近指出,今天继承埃德蒙·伯克政治思想的是温和派民主党人,而不是共和党人,后者无视民主规范,更接近于雅各宾党人。莱西提出“实用保守主义”这个概念来描述那些“坚守历史悠久且饱经考验的传统”同时“欢迎渐进的改革”的思想家。

 1583637553992134.png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 《演员希西家·华盛顿饰演谋杀了弗兰克·劳埃德·怀特家人的朱利安·卡尔顿》 2009年 聚氯乙烯板上丙烯 78.42×63.18×4.76cm 大都会博物馆现当代美术馆

在我看来,这就是对马歇尔最好的描述。他使用艺术最精英的媒介——具象油画,然后在一幅接一幅的作品创作中使其服务于自己的意志。他忠实地遵循传统——该展览还展出了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安格尔、德·库宁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但也建立起一部平行的或扩大的美术史,着眼西方美术史长期忽略的那些地点、人物和故事。

 

贝弗利·布坎南(Beverly Buchanan)

“贝弗利·布坎南:废墟与仪式”是这个展览季中极富启示意味的一个回顾展。展览在布鲁克林博物馆伊丽莎白·A·赛克勒(Elizabeth A. Sackler)女性艺术中心举办,由作家和策展人詹妮弗·布利斯(Jennifer Burris)和艺术家帕克·麦克阿瑟(Park Mc Arthur)组织,以不紧不慢的方式对布坎南的作品进行了回顾。非裔美国艺术家布坎南于2015年逝世,享年74岁。她大部分作品创作于乔治亚州,但她的艺术生涯起源于纽约。在1970年代,她和诺曼·刘易斯(Norman Lewis)在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和罗麦尔·比尔登(Romare Bearden)交往甚密,并在新泽西州从事健康教育的工作。1977年,她决定专职创作艺术,于同年迁往乔治亚州的梅肯市,并开始用混凝土浇筑粗糙破旧的石头或石块。当时大部分后极少主义的雕塑作品都以现成物作为材料,以表征社会的堕落和瓦解。但布坎南的作品不一样,她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去处理拾得的废旧材料,像在废弃建筑或建筑工地中寻得的砖头或石块。她将这些作品称为“弗拉斯图拉”(frustulas)。

1583637957227398.png

贝弗利·贝坎南 《无题(切片系列1号)》 约1978-80年 黑白照片,照片中雕塑由混凝土浇制而成,丙烯上色,位于艺术家工作室 21.59×27.94cm 布鲁克林博物馆

布坎南的部分雕塑以公共艺术——纪念种族关系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永久遗址——为形式,分布在弗罗里达州、乔治亚州或其他地区。策展人通过无声视频来展现这些作品,这种展示地处偏远的作品的方式值得其他策展人学习。布坎南也亲自用照片记录了部分作品的创作过程,并加上了注释。一组1981年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在乔治亚州一处湿地制作混凝土作品的场景——这像是对罗伯特·史密森的《帕萨克纪念碑之旅》妙语连珠的回应——艺术家在注释中还介绍了制作作品的工人和机器。一处注释写着“混凝土接着就注入独轮手推车中”,另一处注释写着“卡尔盯着这块石头看”,配图中一个人正认真仔细地弯腰查看一块大石头。

1583638121432009.png





贝弗利·布坎南 《黑人学校》(局部) 2010年 木材上色 51.44×37.47×46.99cm

布坎南在生命最后二十年中用碎木片制作了小木屋一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更广为人知,其灵感来自她所知的建筑。在展示这些作品时,艺术家还为每件作品配上虚构的住户的故事,她称这些故事为“传说”。这些作品是即兴创作的成果,也是对它的赞美。即兴创作是几乎所有有价值的美国文化的核心,不管是音乐、美食,还是视觉艺术。这些作品是视觉思维的杰出成果,同时也反映了根植于美国的过去和当下的——并持续对有色人种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

 

“梦幻之境”

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执导了风格绚丽的电影《爱乐之城》,男女主角的精彩表演支撑起整个故事。影片开头的情节是这样的:几小时前,男女主角初次约会,他们选在洛杉矶的一处电影院中观看老电影《无因的反叛》。女主角迟到了一会;她面对大银幕,银幕上电影进展到高潮,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正要前往洛杉矶格里菲斯天文台和对手一决胜负。当女主角在男主角身边坐下后不久,影院的放映机出了问题,胶片卡在机器里烧糊了。于是男女主角决定前往格里菲斯天文台,去继续被中断的《无因的反叛》的情节。他们到达天文台,翩翩起舞,徐徐上升到天际星辰下,从现实生活升华为幻美生活。

《爱乐之城》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它也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随身设备拍摄视频在今天是很容易的,更不要提虚拟现实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一切的结果是我们对自身的影像越来越见惯不怪。

今年秋天,纽约的三场展览——惠特尼美术馆的“梦幻之境:沉浸式影像与艺术,1905-2016”,新美术馆的皮皮洛蒂·瑞斯特回顾展,以及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举办的马克·莱基回顾展——探讨了人与其影像之间日益消融的边界。

展览“梦幻之境”由惠特尼美术馆的克里茜·伊莱斯(Chrissie lles)策划,展出了55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上述三个展览中,“梦幻之境”最令人激动,也最另类。在展览图录中,伊莱斯写到“这个展览无关电影”。她的目的是勾勒出艺术家试图在银幕之外实现电影美学元素的历史。

展览的名称“梦幻之境”源于埃德温·S·鲍特(Edwin S. Porter)的黑白电影《康尼岛之夜》(1905年)。这部黑白电影作品也出现在展览中,是创作时间最早的作品。鲍特这部两分钟的短片充满颗粒感,内容也很简单。短片中镜头在布满星点灯光的游乐园上空翱翔,让观众随着镜头进入星空中,就好像以低科技含量的方式实现了星际旅行。

随着技术日益发展,电影制作者能够使观众更加投入地沉浸在电影中。德国人奥斯卡·费钦格(Oskar Fischinger)的《空间灯光艺术》(Raumlichtkunst,1926年/2012年)通过抽象的形式和旋转的颜色让人联想到宇宙旅行。配合着不和谐的音乐,他的三屏装置在IMAX剧场诞生很久之前就已经占据并震撼了一观众的视野。

在1960年代,随着偶发艺术和其他形式的互动艺术作品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边界,电影艺术也闯入三维空间。“梦幻之境”展览囊括了安东尼·麦考尔(Anthony McCall)的作品《光线形成圆锥》:在一个充满烟雾的黑暗房间中投射着一道光线,光线逐渐扩展形成圆锥形,观众可以在这个圆锥形四周观看,也可以从中间穿过。麦考尔的作品完全具有电影的形式,但和我们所理解的电影相差甚远。电影学者汤姆·甘宁(Tom Gunning)在展览图录中写到:“电影仍然存在一但怎么定义它呢?”

 1583638305438271.png

马蒂亚斯·波莱德纳 《模拟生命》(截图) 2013年 35毫米彩色胶卷,带光学声带 长3分钟 惠特尼美术馆“梦幻之境”展览

在展览的第二部分中,特丽莎·巴加(Trisha Baga)的《平原》(2010年)和希朵·史戴尔(Hito Steyerl)的《太阳工厂》》(2015年)展示了科技如何激进地改变了我们对动态画面的体验方式。或借用3D技术,或使用CGI技术,艺术家在作品中将几段关于身体的元叙事交织在一起,以思考数字电影技术本身。

《没有灵魂只有躯壳》系列作品由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和皮耶·休伊(Pierre Huyghe)在1990年代末发起,这个系列把动画片中的主角移植到现实生活中,以观察可能产生的后果。两位艺术家从日本设计师手中购买了名叫安丽(Annlee)的动漫角色,然后邀请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和多米尼克·冈萨雷斯霍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等艺术家以安丽的数字文件为素材创作作品。每个艺术家都赋予安丽一种特别的声音和个性。在梅利克·瓦尼安(Melik Ohanian)制作的视频中,安丽猛烈地摇摆;在休伊的版本中,她在月球表面探索。在这个计划的最后,帕雷诺和休伊将安丽的版权转让给一个基金会,而这个基金会由安丽所有。至此,项目结束,但安丽对自己的图像拥有了法定所有权。

作品《模拟生命》(2013年)中,洛杉矶制片人马蒂亚斯·波莱德纳(Mathias Poledna)完美地再现了1940年代迪士尼动画片风格。和迪士尼的动画片一样,波莱德纳的作品也是由曾在迪士尼工作的画师一张张手绘而成,作品配乐同样沿用了1930年代迪士尼动画片旋律。一头驴穿着海军制服在茂密的森林中跑来跑去,一边跑一边唱“我觉得你被骗了”。作为观众的我们的确很容易误认为这件作品是迪士尼原版动画。

策展人伊莱斯认为,在观看波莱德纳创作的这类作品时,观众也就变成类似于电子人的存在:部分是有机的,部分是电子的。这个观点不太能站得住脚,因为不是所有的电子人都生而平等一关于这一点,只需看看HBO的剧集《西部世界》就够了。在剧中,女性和有色人种的机器人被其创造者所操纵和虐待,而这些创造者大部分是白人男性。如果说“梦幻之境”这个展览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展出的作品缺乏《西部世界》那样的政治关切。在一个活动图像泛滥成灾的世界中,政治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这个问题,展览中有一件作品试图做出回应,这就是弗朗西丝·波多莫(Frances Bodomo)的《非洲宇航员》(2014年),讲述了1960年代一群赞比亚女性试图抢在美国之前登陆月球的感人故事。《非洲宇航员》是展览中最佳作品之一,但似乎和展览主题不搭边。

 

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

皮皮洛蒂·瑞斯特令人愉悦的女权主义影像作品体现了某种政治性。她在新美术馆的个展名为“像素森林”,由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Massimiliano Gioni),玛格特·诺顿(Margot Norton)和赫尔加·克里斯托弗森(Helga Christoffersen)策划,展出了她过去三十年的作品,从最早的单频道视频到双频道视频装置,最后到体量巨大,充满房间的作品。很多观众都在展览上拍照并发布在Instagram上。

展览中第一件作品是地面投影作品《益生菌》(1996年)。作品一开始用特写镜头拍摄了这位瑞士艺术家张开的嘴,然后经过一系列巧妙的剪辑,最后画面翻滚着穿过她肛门而出,就好像艺术家将男性凝视一口吞下,最后又把它排泄出来。但是,瑞斯特在作品中对性别歧视和物化女性的探讨,大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并不直接批判,而是转而赞美那些能够主宰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的女性。《永远结束了》(1997年)是她目前最棒的作品,以慢镜头描述了艺术家蹦蹦跳跳走在街上,拿着伪装成一束花的棍子敲碎街边汽车的窗户。一名警官(由艺术家母亲扮演)走过,她会阻止瑞斯特的破坏行为么?并没有。警官朝艺术家挥挥手,然后自顾自走开了。

瑞斯特的作品也和大众传媒有所关联,尽管方式比较微妙。例如,《粉刺色情》这件作品将缠绵在一起的人体和火山爆发的影像重叠起来。在展览图录中,瑞斯特将这件作品定义为“面向女性观众的色情影片,或我喜欢的色情电影”。这件作品没有以任何形式——或者说,至少没以主流色情影片的方式——物化女性。对瑞斯特来说,“在这件作品中,镜头和身体是平等的”。

1583638605440891.png

“皮皮洛蒂·瑞斯特:像素森林”展览现场 2016年 新美术馆

在展览的最后部分中,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有一件装置作品由薄纱幕构成,上面投射着各样的图片,观众可以在其间漫步穿行。和展览同名的作品《像素森林》(2016年)由封装在晶莹剔透的透明合成树脂中的LED灯带构成,灯带悬挂在天花板_上。这些灯象征着像素,观众在其间行走,仿佛走进了视频中。

 

马克·莱基(Mark Leckey)

在这个充斥着iPhone,YouTube,Netflix,网路直播和视频监控的时代,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英国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马克·莱基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他在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的回顾展名为“容器和驱动器”,由彼得·伊利(Peter Eleey)、斯图亚特·科默(Stuart Comer)、乔斯林·米勒(Jocelyn Miller)和奥利弗·舒尔茨(Oliver Shultz)策划。莱基通过该展览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消解着人和影像的边界。莱基通过影片、视频、装置和雕塑作品,在这个充斥着无意义活动影像的世界中找到诗意,这是他作品的妙处。

莱基的作品风格晦涩,富于学术性,他的影片和影像作品曾获2008年透纳奖,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在1999年,他以挪用的影像片段为素材,创作了作品《菲奥鲁奇让我成为铁杆》,致敬英国地下音乐的美好往昔,并由此逐渐获得了自己的支持者(主要来自欧洲)。本次展览是美国的博物馆首次为莱基举办的回顾展。

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影片和视频,但策展人智慧地在展品中加入物件、海报和其他小收藏品,这些都和艺术家的影像创作相关。(莱基还展示了埃德阿特金斯【Ed Atkins】,格雷格艾伦【Greg Allen】,和贝基豪兰【BeckyHowland】等人的作品;对他而言,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都属于自己的创作)。莱基认为我们是物和图像的产物,这也就解释了在自传体影像作品《梦幻男孩:公元1964-1999》中,他主要以现成的照片、影片、视频片段为素材讲述自己从出生到1999年创作《菲奥鲁奇让我成为铁杆》时期的生命历程。

1583638751144005.png

马克·莱基 《绿屏幕布电冰箱》 2010年 数字影像 长17分10秒 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

在他最好的那些作品中,莱基和物融为一体。《绿屏幕布电冰箱》(2010年)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令人吃惊,捉摸不透。这件影像作品源自艺术家以前进行的一场行为表演,在那场行为表演中他披着绿屏幕布制作的衣服,在一台三星智能冰箱旁边一边吸着制冷剂,一边朗读着文本。在本次PS1分馆展出的影像中(格式多样,在各式三星设备上播放),画面中只剩下冰箱,背景是常见的山地美景图片。画面中只听见莱基空洞的噪音,但感觉是电冰箱在说话,而不是人类。

主动想要和动态影像融为一体,这是一种特权。对于去年被警察杀害的非裔美国人来说,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被Facebook Live、随身摄影机和iPhone记录下来,这已经由不得他们选择了。

 

阿瑟·贾法(Arthur Jafa)和桑德拉·佩里(Sondra Perry)

在哈林区的加文,布朗画廊,阿瑟·贾法七分钟长的视频作品《爱是讯息,讯息是死亡》以现成影像片段为素材创作而成,触目惊心地回顾了美国黑人的景况。贾法更多是作为电影摄影师为人所知,她曾为茱莉·黛许(Julie Dash)的《大地的女儿》等电影担任摄影。贾法最近也参加了汉默博物馆的双年展“洛杉矶制造”,他创作了当下涉及种族话题的非常重要的作品。

1583638905831132.png

阿瑟·贾法 《爱是讯息,讯息是死亡》 2016年 影像 长7分25秒 加文·布朗画廊

以坎耶·韦斯特(Kanye West)的歌曲《超轻梁》为背景,《爱是讯息》这件作品将警察枪杀黑人的视频片段和民权运动纪录片、碧昂丝的演唱会,YouTube中女人跳电臀舞等素材片段并置在一起。作品中还同时出现了2008年怪兽灾难片《科洛弗档案》和波多莫的电影《非洲宇航员》中的片段。在作品中,韦斯特的电音唱到“为我们带来和平”,然后画面切换到奥巴马噙着泪水唱《奇异恩典》的片段。这是作品中最令人伤感的一幕。

艺术家桑德拉·佩里也通过一系列视频装置作品对黑人公共形象进行了类似思考。这名崭露头角艺术家的首次个展在纽约的厨房空间(The Kitchen)举行。展览中弥漫着一种可怕的感觉,这主要源于《生化危机》(展出的所有作品都创作于2016年),这件影像装置作品以投影覆盖了整个墙面,内容像是烧得通红的黑色皮肤。《生化危机》边上是另一件影像作品,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将两个视频片段并置在一起,一个是“黑人生命同样重要”抗议活动现场的视频,另一个是由戴着随身摄像机在黑暗房间中走动的人所拍摄的画面。

1583639090192128.png

桑德拉·佩里 《nethe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1.0.3》(影像截图) 有声4:3 SD视频 长5分10秒 厨房空间

佩里的作品《nethe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1.0.3》涉及死机蓝屏,也就是windows系统的电脑崩溃死机时出现的蓝屏。作品中,低分辨的黑人男女脸部图像在蓝色背景中旋转,这些男女都是警察暴力的受害者。在此,佩里以死机蓝屏暗示“静默蓝墙”或“蓝色准则”,也就是警察之间相互包庇的潜规则。作品中的旁白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方式是“故障诊断”——找到一种方法去纠正体制的腐败。

要实现这个目标,佩里认为一个可能的方式是避免成为别人拍摄的对象,以便把真实的黑人和影像中的黑人完全区别开来。在《生化危机》这件作品中,一名参加弗雷迪·格雷纪念集会的黑人抗议者告诉福克斯新闻网的记者:“我想和你直接交谈,而不是对着摄像机说话。你给我把摄像机关了。”

 

译自《艺术新闻》2017年春季号。全文经过编辑处理,菲利普·加斯顿、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和贝弗利·布坎南部分为安德鲁·拉塞斯撰文,其后部分为亚历克斯·格林伯格撰文。

译/陈旷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讲师)

原文发表于《世界美术》2018年04期

编辑|郑丽君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