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丨展丨厅
城市设计学院
【展厅入口】
序言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我们被迫开启新的毕业展览方式。
大疫使我们被迫开启了暂停键,就像电影《流浪地球》开篇所说的那样:“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就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变得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一场灾难只用二个多月就席卷全球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充满自豪的人类从未想到今天会伴着恐慌面对未知的惩罚,大自然敲响了警钟,喧嚣的世界终于静下来了,我们不得不重新审思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境遇:
界限——无界限;死亡——再生;繁荣——毁灭;发展——回归……
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硕果”同时,也在不断用更高效的手段挖掘更深的欲壑,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法则,寻找重建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我一直主张疫情下的教学不能只是常态教学, 这次疫情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面临的最大挑战,灾难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反思,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同学们懂得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心怀友善,富有同情心。
灾难是一面照妖镜,我们看到太多突破了道德与文明底线的行为,践踏了人的尊严,摧毁了文明的根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说:“人类从原始部落进入文明的最初标志,是部落里出现受伤后又愈合的股骨。大量愈合的股骨,标志着原始人类开始懂得‘怜悯’与帮助他人,而这也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愈合的股骨说明这些原始人在受伤后得到了同伴的保护和照顾,同伴与他们分享火堆和食物,直到他们的骨伤愈合。相互帮助,共克时艰,是人类进入最初文明的标志,这个意愿,孟子将它归结为恻隐之心,即同情之心。
这些属“人”的初始,今天到底有多大进步?大疫无义,教育何为?
我很担心我们的教育,我们可以对标很多数据标准,反而忽视了育人的本质:信仰的力量和向“善”的从容,反思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健全人格素养的塑造,是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精神。我们有责任塑造同学们健全的人格素养,大爱无疆、心怀感恩、富有同情心、分享和互助。艺术与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职业,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眼光、一种责任,它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这种处世态度会在灾难面前流淌出向善的从容和人性的光辉。
而今的暂停,难道不是转变的契机,如果人类文明的根基的能够被病毒净化,我们真的应该感恩这个“敌人”,我们需要这样的“敌人”给我们“赋能”,给我们启示,带来启明之光,我坚信这束光可以把不幸的阴霾撕开,让阳光和希望透洒进来,唤醒人性的光辉。
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王中
城市设计学院
姓名:徐超
学号:12170700013
《历时——智能时间管理助手》 虚拟模拟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陈设艺术)
指导教师:卓凡
【作品介绍】
时间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本设计基于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出时间管理习惯训练的新方案。
通过基于肌肉电信号得出的动作数据,结合其他常规数据,对用户行为实时判断,归入目标任务、干扰事件、休闲与调剂、必须的休息这四类,实现对时间花费的自动记录。
通过对智能助手交互内容的设计,实现责任感转移,引导用户优化时间利用,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姓名:沈晨曦
学号:12170700012
《善行》 综合材料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陈设艺术)
指导教师:卓凡
【作品介绍】
善行是一款面向6-15岁孩子,针对非科学类展览主题的博物馆机器人,智能规划观展行程,增强孩子参观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探索博物馆。善行具备强大的识别、语言、情感等功能,帮助它精确地服务用户。它服务的宗旨是“嘉言善行,寓教于乐”,希望它能帮助到参观博物馆的孩子们~
姓名:龚程
学号:12170700014
《无名之碑》 混凝土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家居)
指导教师:田海鹏
【作品介绍】
《无名之碑》是基于材料非物质特性创新方法的设计表达,作品将非物质特性创新后的混凝土运用到了纪念碑的设计中,使纪念碑呈现未下雨普通状态与下雨显现伤痕状态,这种呈现方式是为了体现抗洪英雄“始于平凡,归于平凡,但在困难到来时便会挺身而出”这一精神内涵,伤痕的显现是他们付出的血与汗的象征与荣耀。
姓名:蔡声韩
学号:12170700022
《化作春泥》茶余料、光敏树脂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家居)
指导教师:田海鹏
【作品介绍】
《化作春泥》是在设计视域下对茶生命周期的思考,探讨茶价值体系的边界,通过设计实践摸索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思辨意义。毕设由两部分组成,名为《观茶》的器皿与由茶余料制成的茶包装《护茶》。《观茶》将专业评茶程序普及到日常的品茗流程中,《护茶》则希望茶客收到新旧叠加的茶礼后更能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姓名:宋龙雨
学号:12170700015
《茧》 综合材料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家居)
指导教师:田海鹏
【作品介绍】
随着城市化发展给人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循环共生的平衡规律。而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所造就的新规律、新环境,让人产生了诸多压力,不得不像作茧自缚般将自己保护起来,摆脱环境压力的困扰,进行身心机能的自我修复,逐步从失衡恢复到平衡的状态,最终破茧重生,如释重负。
姓名:刘玉函
学号:12170700010
《山家清供》纸媒、多媒体
研究方向:信息设计
指导教师:韩家英 储婷
【作品介绍】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准素食情态的社会,在当代蓬勃的科技生产力发展背景下,素食似乎逐渐被人们淡忘,且简单归纳为饮食上的素食化选择,新冠疫情的产生或许正是国人反思饮食态度的契机,“山家清供”素食市集品牌旨在向广大青年群体传达素食主义中蕴含的可持续思想,通过创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反思人与食物、环境的关系。
姓名:胡颖紫
学号:12160700020
《共感》 硅胶、金属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家居)
指导教师:田海鹏
【作品介绍】
“共感”一词,源于心理学家阿伦贝克认知疗法的“共同感受”理念,以此为设计核心,构成以女性月经期的细腻心理体验和感受外化动作的创作线索。作品通过椅背来回的活动结构,将女性生理变化所带来的心理与行为变化传达给男性;通过公共空间中大众参与性共感体验,引发跨性别间沟通与理解的思考。
姓名:赵芳菲
学号:12170700023
《点·秤》 金属 、玻璃、木
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家居)
指导教师:田海鹏
【作品介绍】
作品意在通过设计唤起人们对传统古朴物件的记忆。
不论是平衡竹蜻蜓,还是与我们现代生活渐行渐远的杆秤,它们是时代的一种文化遗存,其中不仅寓含了生活道理,还隐喻着国人的处事哲学。
在杆秤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置换其使用方式,将杆秤砝码转化为灵动的蜻蜓,通过调整“光的钥匙”——蜻蜓所在的位置带来光亮强弱以及光源高低的变化,营造灯光氛围。
姓名:吴明超
学号:12170700011
《他们的字》纸媒、多媒体
研究方向:信息设计
指导教师:韩家英 储婷
【作品介绍】
数字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多元化,大部分人对于书写时的“忘字”与“错字”现象习以为常。《他们的字》收集了许多手写错字来陈述这一现象,通过欣赏这些汉字,会发现他们是错误的又可读的,是不可读的却又熟悉的。这种错别字的可读现象是这个数字时代的产物,它是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一种挑战,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姓名:王一玮
学号:12170700016
《“染”——植染千年·以自然饰纹彩》纸媒、多媒体
研究方向:传统视觉文化与设计基础研究
指导教师:苏海江
【作品介绍】
我的毕业设计从草木染的色彩研究出发,从自然植物当中提取五种代表性的植物染织色彩,探寻植物由自然属性转向人文应用的变换关系,在传统植物染色方式下,提取相关视觉元素,抽象化处理,形成新的色彩设计画面,以唤醒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姓名:刘美伸
学号:12170700017
《生长花园·众妙之门》虚拟模型、影像视频
研究方向:全信息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马浚诚
【作品介绍】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等艺术的“多维表达” 方式,与“生命生长”的主题进行对话。创造了一个多维感官交互体验装置,也可以说是一个感观艺术实验剧场。作品通过受众的参与共同创建一个数字化的“虚拟花园” ,借助“花园”的概念,探索多维感观在艺术设计中对于人情感的正向作用 ,并为受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官体验。
姓名:黄敖丹
学号:12170700018
《摩伽罗》纸媒
研究方向:视觉艺术信息研究与设计
指导教师:金贵成
【作品介绍】
摩羯作为神话中的杂交物种似乎从形象上不符合人类的常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不符合常识的形象的出现,人们才构建出了一系列常识外的神话世界。
以“摩羯”为原型进行设计,将原始图形进行转换,同时探寻图形形象之外的人类行为、情感,通过探究了解存在于世界中个各种“关系”,并找到个人语言的表达方式。
姓名:刘洪利
学号:12170700019
《荧·火》液体荧光,胶囊,玻璃
研究方向:视觉创意产业研究
指导教师:诸迪 向勇 黄建成 王其钧
【作品介绍】
《荧·光》是运用光影阐释生命主题的作品。同时“荧”也指代萤火虫,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需要人类相互团结共同应对。而萤火虫的寓意恰恰是希望和团结,因此两者之间有了特别的契合和联想。在我的作品中,将利用荧火结合疫情阐释灾难的冰冷和随着春暖花开的时间流逝,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和生命的全新思考。
姓名:赵莉娜
学号:12170700005
《中轴记》纸媒
研究方向: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
指导教师:王中
【作品介绍】
北京城独有的城市魅力,背后蕴含的城市文化、精神以及记忆等都与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作品选址于北京钟鼓楼片区,以公共艺术计划的形式将空间打造成为“城市舞台”,重塑场域精神。
姓名:宋美琳
学号:12170700006
《NN合生博物汇—北京合生汇生活博物馆概念设计》纸媒
研究方向:空间展示设计
指导教师:黄建成
【作品介绍】
在社会变量呈指数爆发活动的宏观时代背景下,不同功能型空间之间的边界⽇益消融模糊,自发交叠,因此具有复杂适应性的融合型空间,或将成为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空间形态变化发展的趋势之一,我以商业与文化展示空间的融合为范例, 探讨其演变与交融的可能性与影响. 并研究其设计方法。
姓名:盛振宁
学号:12170700008
《垣·忆》纸媒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王中 李悦
【作品介绍】
基于对京西爨底下古村落人居环境的调研考察,以及对村落所特有人文景观——古石墙的研究,提出以构建叙事性景观游廊的概念,串联村上与村下、游客与村民、历史与当代之间的关系。设计依托于历史古墙,并引入以“序、忆、空、觅、省、望”的空间叙事线索,引导人们与村落历史“对话”。
姓名:项临池
学号:12170700009
《人居·时空·聚敞》纸媒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王中 李悦
【作品介绍】
下梅村是一座因茶而兴也因茶而衰的古村落,作品基于村落现状展开设计实验,试图延续村落“老细胞”中的基因——以茶和岩韵体验作为线索,在公共空间设计“观茶”、“寻香”、“回甘”三个空间单元,从场景叠加情境,重塑体验方式,从自然到村落,留住村里村外的人,激活人与空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更新村落人居环境。
姓名:沈伟
学号:12170700021
《“洄”·“守”》纸媒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王中 李悦
【作品介绍】
位于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的青峰村是个绵延数百年的传统渔村,在岁月的洗礼下小渔村诉说着青峰的海耕精神,其间生活的印记、空间的岁月与痕迹无不饱含深情。作者从空间情感的角度入手,以青峰澳渔市为切入点,通过“渔市”这个媒介,重建人、山、海、渔、市之间相互信任的纽带关系,延续青峰村空间秩序中的人文情感关怀。
姓名:王宇葳
学号:12170700002
《和你在一起》纸媒
研究方向:绘本创作
指导教师:杨忠
【作品介绍】
绘本作品《和你在一起》以猫咪眠眠的视角讲述了与去世小男孩小多之间的回忆和对他的思念,传达了“消失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离开时另一种方式的陪伴”。
姓名:于聪冲
学号:12170700003
《信息聚会-食不语》
研究方向:漫画意向造型语言研究
指导教师:薛云祥
【作品介绍】
“食不语”—现代人的餐桌文化。
餐桌上的信息聚会在现代生活中聚会不仅仅是满足单纯的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现代人精神交流,信息交换的场所。
往往在餐桌上你能得到很多东西,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两个人追求上的差异,以及他们最虚伪的面孔等等。“食不语,寝不言”是论语中孔子对于个人修养上提出的看法,是“礼”思想的原则之一。我想借助孔子的“食不语”反讽一类现代人的餐桌文化。在现代人的餐桌上信息之丰富,内容之庞杂,超乎我们的想象。用极端化的“食不语”传递出一个思考前提后,再去审视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餐桌上的话题格外刺激。
姓名:冯子熠
学号:12170700020
《君幸游》综合材料
研究方向:绘本创作
指导教师:杨忠
【作品介绍】
漆器造型优美又兼具了装饰性和实用性,对后世的艺术审美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用马王堆汉墓漆器纹样作为主题,将抽象的纹饰图形转化成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绘本画面,承接造型特点,以书籍的形式诠释汉代经典漆器艺术。让充满生命力量的传统艺术世界走出博物馆,在趣味阅读中给更多的儿童带来来自古代中国的艺术享受。
姓名:何贵洋
学号:12170700001
《身生之花》
研究方向:动画创作
指导教师:曹田泉 陈晓荭 尹刚 舒霄
【作品介绍】
身体,生命。
孕育,生长。
平等,力量。
以女性意识为出发点,通过对植物内外形态进行解构,将其与女性孕育生命的过程进行联想与同构,融入“万物一体”的概念,以此表达自然力量与生命成长之间的二元关系,就如同女性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姓名:刘清扬
学号:12170700004
《欲笺心事》影像
研究方向:影像创作(实验电影)
指导教师:王水泊
【作品介绍】
影片主线是现代青年女性的心灵独白。与传统价值的分歧困扰着都市年轻一代,社会背景下的三代人逃离不了时代在她们身上的烙印。疫情的出现似乎拉平了时空,当人们同时面对生死没有谁比谁更加豁达。我以自身隐喻出社会中的价值判断的多元景观,并承认了它们存在的合理性。疫情之下的城市形成了一反往常的特殊景观,也暗含了青年女性心灵独白中价值判断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