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格尔尼卡”展,2018年 © Musée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运动中的活动规划
经过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和扩建,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于2014年重开,并且希望推出全面的新展览政策。这一战略与“流动的古迹”理念契合,而这也是其科研和文化规划的核心理念,即试图摆脱单一艺术家博物馆有时会有的呆板形象。通过向其公众提供题材不断更新的展览,本馆希望令其所在的古迹建筑萨雷府邸活起来,同时也扩大毕加索作品的影响力。在构思这一规划构思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思考。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同时又要坚守本馆的特色及其公共服务使命:如何宣传丰富多样的馆藏?如何与所有类型公众对话,无论法国还是外国公众,远道而来的还是邻近的公众,常客还是稀客?如何激发参观者对20世纪最著名的画家的好奇心?最后,如何在一个始终在演变中的社会始终传达有意义的内容?
根据“流动的古迹”理念,毕加索博物馆趋向于选择完全由临展组成的展览规划,这也似乎是最满足需求的方式。
“全临展”选择
在法国,十多年来,博物馆学都在重新审视常展和临展的关系。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家博物馆都决定通过随时轮换来“激活”他们的常展。毕加索博物馆的“全临展”选择就是这一潮流的体现。这是要用动态的展览规划来展示馆藏的丰富性。
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雕塑”展,2016年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本馆的馆内或馆外展览因此成了永恒追求运动的行动,强有力地突出本馆特色,既传播作品又传播理念。
在萨雷府邸内,五个楼层各自独立,可自由使用,因此也消弭了常展和临展的区别。2015年,“毕加索!”(Picasso ! )展曾将其展线分布在五个楼层,而近年来,各个楼层似乎开始有了各自特定的用途。地下室用于小规模、教育性的或针对当代创作的展览。底层和二楼用于大型临展。最后,最高的两层用于轮换的常展。但这种空间分工并非没有变化。
但无论在空间中如何表达,本馆展览政策都基于毕加索作品是与其生平联系的复杂创作过程的产物这一理念。因此,展览政策旨在通过其创作背景反映毕加索创作过程。
宣传丰富馆藏和一位天才的思想
毕加索作品是多元的。他涉猎过很多材质、技艺和主题。他画家的身份最为公众所知,但他一生涉猎并革新了一系列领域:从木质雕塑到折叠铁皮;从中国墨到石印版画;从贴纸到陶瓷;从幕布到演出海报……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的藏品能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这一丰富图景。馆藏涉及了毕加索的所有创作时期和主要艺术尝试领域。本馆重点使命之一是向公众呈现这笔丰厚馆藏的规模。这是通过提供其解读的钥匙,呈现其丰富度和展现艺术家作品魅力的方式之一。本馆团队通过提供能让人解读复杂创作过程的展览规划,希望每时每刻都能完成这一使命。
怀着这种教育使命,在萨雷府邸地下室举办的专题展“毕加索,全景”(Picasso.Panorama)邀请参观者在各展览空间探索毕加索涉猎过的七种艺术实践,领略毕加索艺术的多元性。2016年春季,一场大型展览选择了用新视角呈现一种技艺:毕加索的雕塑艺术。“毕加索:雕塑”(Picasso.Sculptures)展因此重新拷问了雕塑作品中变化与系列的概念。这是要以“思想的运动”的造型表达的角度来审视这一多维的创作领域,而毕加索曾称他“比起自己的思想本身”更爱“思想的运动”。
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 - 贾科梅蒂”展,2016-2017 年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馆藏的另一个亮点是丰富的毕加索档案,这些档案通过清偿手续被政府获取,并于1992年交付给本馆。毕加索保存所有东西,从他的信件到报纸文章……其中共有超过20万件档案,这对一家单一艺术家博物馆来说是一笔宝藏。档案与艺术创作紧密联系,是研究者的沃土。这个知识宝库包含着解读毕加索创作手法的线索,因为他自己也说自己的作品是“一种记日记的方式”。本馆也在展览中要体现突出档案的使命;与作品对话的档案把作品放回了创作背景中。毕加索的个人历史、社会政治背景和创作交织在一起。
自传作品,更宽广的政治和社会史的过滤器
毕加索作品的自传层面在每次大型展览中都有体现:从主题到展览日期,再到采用的展陈原则。
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杰作!”展,2018-2019年,局部:伦勃朗,《画架前的艺术家肖像》(Portraitdel'artisteauchevalet),1660年,藏于卢浮宫博物馆,与毕加索,《头像》(Tête),1972年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2017年春举办了一次有关毕加索首任妻子奥尔嘉的展览。这一年是他们在罗马相遇一百周年,当时他正在创作芭蕾舞《巡游》(Parade)。展览再现了这段关系,呈现了艺术家创作杰作的历史背景,打通了个人历史和艺术。
“毕加索1932”(Picasso1932)展的展陈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作品是“日记”的理念。展览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展现了毕加索一整年的创作。
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 1932:情欲之年”展,2017-2018年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更总体地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毕加索作品的自传维度是更宽广的政治和社会史的过滤器。1937年毕加索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绘画了代表其生涯巅峰的《格尔尼卡》,展览则是展现艺术家在大历史中地位的机会。2018年春的“格尔尼卡”(Guernica)展从毕加索的内心重现了这件杰作的缘起,展示了一系列马德里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Museo Nacional Centrode Arte Reina Sofia)预先进行的研究以及档案收藏。展览也因此呈现了毕加索对政治的关注。
毕加索与大师们的对话
为了拓展其视野,本馆也将毕加索作品与其他艺术家作品交叉起来看。双艺术家主题展览因此重申了单一艺术家博物馆脱离自我中心的决心。
2016年,“毕加索-贾科梅蒂”(Picasso-Giacometti)展首开本馆重开后举办大型双艺术家主题展的记录。阿尔伯托·贾科梅蒂和巴勃罗·毕加索在艺术形式和意识形态上的联系通过三个时期得到呈现:早年创作、非西方艺术的影响到现代主义创作;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品;以及战后向超现实主义的回归。
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 - 贾科梅蒂”展,2016-2017 年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从2019年2月19日起,毕加索将在萨雷府邸与另一位20世纪大师亚历山大·考尔德面对面。“考尔德-毕加索”(Calder-Picasso)展通过形象主题和抽象主题,探讨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留白-空间”的表达方式。展览基于两人关系的确凿证据、他们的共同点、他们的会面、他们的艺术合作和他们作品的对比展开。
通过这些双艺术家主题展,本馆希望在其展览规划中给毕加索与其同时代艺术家的对话留下充足空间。
国立毕加索博物馆“毕加索:杰作!”展,2018-2019年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引入当代
本馆位于巴黎当代艺术标志街区之一的玛黑区,其战略位置赋予了它有趣的能见度。萨雷府邸通过多种项目,向成名的和新兴的当代艺术创作敞开大门。
大型展览直接吸纳了当代装置。例如在“格尔尼卡”展中就有对这件杰作的当代诠释。尽管《格尔尼卡》原作由于保存原因无法离开索菲娅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而缺席展览,参观者在每个部分都能看到一件当代的“格尔尼卡”。这些都是本馆希望彰显的毕加索对后世影响的直接例证。
我们也可能邀请一位艺术家在馆内组织一场展览。这些展览往往安排在巴黎通常的当代艺术时段,即秋季举办,具体是设置在萨雷府邸地下室,并让当代创作与毕加索作品进行对话。例如艺术家米盖尔·巴塞罗(Miquel Barcelo)邀请展“日光与阴影”(Soly Sombra)是围绕工作坊的主题,指出了巴塞罗作品在态度、图案和创作过程上与毕加索的契合。就这样,当代艺术家带来了对毕加索作品的新视角,无论是指新视角的本意还是引申义。
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米盖尔·巴塞罗:日光与阴影”展,2016年3月-10月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一座思考学科、思考馆藏的博物馆
当代艺术经常引入展览规划,这也是邀请参观者通过领域外的思维方式来拷问艺术固有意义的方法。画作是什么?艺术家是什么?作品是什么?在毕加索看来杰作是什么?整个展览规划都试图带来思考这些问题的钥匙。“毕加索:杰作!”(Picasso.Chefs-d’uvre!)展通过漫长年代里展览、杂志、著作打造杰作地位的过程,重审了毕加索作品被艺术批评接受的历史。
在思考艺术及其展览的同时,本馆展览规划期待让萨雷府邸及其收藏的历史更为人所知。2018年举办的“毕加索博物馆中的迭戈·贾科梅蒂”(Diego Giacometti au musée Picasso)展回顾了1985年本馆开幕之际,向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弟弟迭戈·贾科梅蒂(Diego Giacometti)订购家具和吊灯的始末。
而馆内展览同时还和丰富的馆外展览相配合。
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大楼梯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Philippe Fuzeau
向馆外合作致敬
在大规模借展前提下的馆外展览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本馆的传播使命,另一方面是实现本馆在一个多极艺术世界里占据科研和文化网络核心的愿望。合作举办的展览每年都能推出通过共享才能和作品超越一馆之力的革新项目。2019年6月15日至9月1日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就是例证,该展将展出毕加索博物馆所藏103件作品。这是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毕加索作品展。
无论是馆内展览还是馆外展览,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的展览规划都基于一个核心问题:如何革新单一艺术家博物馆?
作者|索菲·苏布(Sophie Soupou,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制作部专家)
本文选自《艺术博物馆》杂志国际刊 总第7期
编辑|郑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