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央美院毕业季丨微展厅·本科生/设计学院(一)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0532229524.jpg

 微丨展丨厅 

 设计学院(一)

展厅入口

1594090544211251.jpg

影像类作品请线上观看

1594090671948306.jpg

序  言

曾经有位老师问学生一个问题: “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不以为然地给出了许多“标准答案”。老师最后给出的答案却出乎所有学生的意料,他的答案是:“眼睛的作用是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看不见的。”

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我们从小到大日积月累地掌握了许多被称为常识和知识的东西,这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也潜移默化地构成了我们观察世界和判断是非的惯性思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是一种观念,提示我们要更多相信看得见的东西,因此,在许多情形下,务实比务虚更被乐见,脚踏实地比天马行空更受推崇。

天文物理学家们关于宇宙构成的理论也耐人寻味。他们认为:宇宙由“看得见的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三部分组成,其中,看得见的物质,如星系、星云、星团、星星、太阳、月球、彗星、流星以及地球上所看到的一切物质,仅仅占宇宙总质量的4.4%。换言之,宇宙中绝大部分存在之物是不可见的,它们却是形成宇宙的隐形力量。

可以说,“可见之物”的型态常常是由“不可见之物”催生和塑造的,这犹如物质之于精神,概念之于观念,方案之于方法... “如何看见看不见”已成为一种日趋被重视的创新思维,它被广泛应用在探索未知和未来的领域。在我们热衷于关注光鲜亮丽的“热点”的同时,似乎也应该“看见”无处不在的“盲点”——那些无形、隐形、遁形的“不可见”的存在之物呢?

新年伊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为我们带来始料不及的致命危机,人类需要重新认知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意思和意义,以此为契机,反思既有的常识,质疑僵化的知识,清空膨胀的自负,弥补茫然的无知,从而去感悟无形的智慧 ......

“如何看见看不见”,这应该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2020年的毕业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采用了网络展览方式,这给毕业创作和展览带来别开生面的效果,希望借此独特的方式,呈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同学们与众不同的设计思维和艺术思想,那些“可见”和“不可见”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预祝毕业生展圆满成功。

是为序。

设计学院院长 宋协伟


熊康宁

学号13140405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0994560436.jpg

《疫期日常》 数字影像  96 x 72mm、可变

指导教师:周岚 缪晓春 林彤


【作品简介】

疫期,我个人身处在湖北重灾区,我切身经历了从不重视疫情到重视再到规劝他人重视,从焦虑到恐惧再到控制后的平静。酒精,以前的日常生活很少用到,在疫期的日子已是必不可少的用品。我们用它消毒衣物、采购物、餐具、桌椅板凳,酒精无处不在。我希望通过做一个酒精和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作品,来去连接和我一样疫情隔离在家,看惯了酒精喷雾和在酒精喷到的家具家电中度日的人们。


吴萌

学号131404104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025406657.jpg

《SEE U》 视频、材料、动图、三维模型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捷


【作品简介】

生活,有时就像迷宫。常常疲惫,焦虑,孤单,紧张,痛苦,失望……这些看似正常的负面情绪,在长时间的压抑和积累过程中瞬间爆发,成为一种长久萦绕在生命里的病症。在纷杂的现代城市里穿梭,我们越挫越勇,慢慢学会了疏离和冷漠,而孤独也时刻伴随着我们。全球范围内,70%-90%的人都面临心理困扰,如何找到内心的安定?如何更好生活?面对自我?当你产生这些疑问时,不防打开这款软件,让它来帮助你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是一款专门为那些有情绪疏解障碍的人设计。

1.打开这款软件收到陪伴精灵的问候, 

2.定制你的专属陪伴精灵,线上线下同时呵护

3.选择心情关键词,帮你获得更多帮助

4.及时记录心情,换种方式面对自己

7.专属睡前故事,带给你全方位的陪伴

快来吧,让我来陪你。


王逸真

学号131504015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047172935.jpg

《结屏记事》 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宋协伟


【作品简介】

使用拼贴的手法,借用景观的“象”,可在“象”之下的“相”都是身处风暴之中的个体影像。采用线性的叙事逻辑,从大事件中截取有着个人记忆点的时空切面。从景观的功能和象征出发,在象和相之间的建立关联性。混入色块,借助色彩的情感意义,指涉不同记忆阶段的情感。又隐喻着缺失与偏见。同时记忆中的“象”在物理与精神机制的双重裹挟下,又都是扭曲的。综上把个体中多条精神线索通过一块屏幕进行“打结”,如同结绳记事一般。


李易璇

学号131504021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059210774.jpg

《一个雪天,我的狗与我》 影像 1080px1080p

指导教师:王黎明 程可槑 陈卓


【作品简介】

讲述一个人默默地离开世界的故事,灵感源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用动画的方式,艺术手法的夸张将作者真实的感受表现出的作品,或许能够给观者带来一些感触和一些思考。


庞雯

学号13150402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071132485.jpg

《房间》 手绘动画 960像素x720像素

指导教师:陈卓 张凡 张洺贯


【作品简介】

我想描述一个房间,房间是身体的外化。呆在自己房间里,就像呆在自己的肚子里。是一种和自己相处的状态。


潘东昊

学号131504042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083580826.jpg

《新孤岛启示录》 图片、视频 尺寸可

指导教师:李世奇 王选政


【作品简介】

“生存犹如一个金字塔,塔的上一层是生存的知识与技巧,而塔的基石是生存的愿望与勇气。”——[英] 约翰·怀斯曼

孤岛,对于钢筋混凝土护体、超市食物果腹、交通工具代步的现代人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然而当新冠疫情措手不及地席卷全球,人们不得不群体居家隔离切断与外界一切实体联结时,却让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孤岛的感觉。作品通过对此次新冠疫情中人群的生存状况结合自身思考模拟了一份在特殊孤岛中生存的指南,根据根据物理感知和心理感知两方面将其分成自我观察、时间意识、线上动物、行为影响和环境影响五个模块,分别研究讲述了新的孤岛中人们如何应对外部环境和与自我相处的协调关系。


颜诣轩

学号13150404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099845860.jpg

《事件剧》 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文超 靳军 李世奇


【作品简介】

现代阅读很多依托于网络,网络具有的时效性成为了它最具竞争力的一点,因此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形成的信息爆炸,也带来了后真相的时代,引发世界的舆论热潮。现代阅读的特性也因此体现,网络上的事件也因此没有了真相。

《事件剧》依托于曾经发生过一个事件,经网络的疯狂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事件也有了无数种版本与说法。作品通过对这个事件的整理分析引发人们对现代阅读本身的思考与体验。


耿蕴彰

学号131504052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110664641.jpg

《宅》 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程可槑 王黎明 费俊


【作品简介】

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每个人也许都曾有想要逃避,丢弃身上的负担,躲在家中远离社会的念头,而也确实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我封闭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乃至社会活动几乎都在网络构建的体系中完成。“对全盘人生热情降低”的懒宅青年近年来在不断增长,这样的状态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乏味,甚至是毁坏我们的生活。


赵俊彭 

学号131504053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122902802.jpg

《痕迹》 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治治 海军 徐彤


【作品简介】

众所周知,⼈体由约60万亿个细胞组成,⽽⼈体内的共⽣菌数量却⾼达100万亿,重达1千克。这些寄⽣在⼈体体内或⽪肤表⾯的细菌俗称“共⽣菌”。⼈类的⾝体就是⼀个不同种类微⽣物的集群,这些独特⼜不可复制的菌群构成了独特⼜不可复制的我们。 当⼈彼此之间产⽣交集,在⾁眼不可⻅的地⽅也都悄悄的发⽣了菌群交换,⼀个拍肩,⼀个拥抱,⼀个依靠,都⽆形的给彼此留下⼀些痕迹。细菌,⽤⼀种浪漫⼜不可⾔说的⽅式,做了⼀次⼜⼀次的“⼈际关系⻅证者”。 

“痕迹”记录了⼈与⼈的每⼀次接触,不同位置留存的不同痕迹,也承载着那些背后的故事。这⼀次,我们只讲你和TA的故事。 从相⻅的第⼀次问候,暗⽣好感的那⼀下轻拍,熟悉后划过发丝的轻抚,暧昧时的相互依靠,表⽩后的拥抱,约会时的⼗指相扣,到⼀起⽣活后的亲吻与紧紧相拥。 当两个⼈的关系逐渐亲密,痕迹也在逐渐变化。这种痕迹在平常是不可⻅的,我们将痕迹可视化,也给了细菌⼀次作为浪漫介质的机会——看,这都是我们在⼀起的证明。


王思琪

学号131504054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137431032.jpg

《联结》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滕菲 靳军 海军


【作品简介】

三个视频重演三个主人公的生活事件,在联结的场域下,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与割裂。在表象的显露下,我想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否真的彼此紧密联结着,我以我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故事为引子,在这样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下,我们依旧相互疏离,希望引发观者对身边的点滴有所感触,去找回可人的面庞和柔情似水的人儿。


何松林

学号13150405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158933987.jpg

《LUX丨情绪交互动态空间设计》综合材料

5000mmx1800mmx1600mm

指导教师:王选政 李玉峰 王成良


【作品简介】

在新型材料,无人驾驶与AI决策的时代背景下,情绪交互动态出行空间基于人的情绪利用可控光源对人的行为方式影响以及单一属性物体多功能化,去将地点时间变化,日常交通状态,社交价值系统中的偶发性体验升级转化为常态性。

通过动态内部空间布局和光源布置形式与人交互的方式达到人在移动空间内的出行体验升级。


罗慧芝

学号131504062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179542159.jpg

《持赠君》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卫 程书馨 封帅


【作品简介】

作品的名称取自明代诗人朱曰藩的《感辛夷花曲》“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

人类的可爱之处大概就是——于我们而言,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人类很擅长寄情于物同样也善于借物传情,借花表意就是其一。

谈及人类与花,从古至今,栽花、赏花、食花、赠花,虽然说随处可见,却已是根生蒂固。而赠花这件事则更像是人们情感溢岀时很自然而然的产物,从喜到悲,都在其内。


由羽璇

学号13150406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190947022.jpg

《再生/Regeneration》视频、图片

指导教师:王川 缪晓春 肖勇


【作品简介】

本片讲述了一个族群周而复始地从兴起走向消亡的过程,再从废墟中孕育出新的生命,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循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遗忘和疏漏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每一次周期的转折点都源于一个简单的错误,由此演变而成一场无法估量的灾难,造成了族群的灭亡。而这段历史还在不断地轮回上演着。在短片中包含了三代人的交接与演变:每一代再生的人肢体都会变得更加不完整,影片结尾的新一代人最终只剩一张嘴。


曾允麒

学号131504068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206786016.jpg

《人机交互中的手势动作设计》 

单片机、传感器、灯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靳军 张文超 王捷


【作品简介】

本年度年爆发的新冠肺炎,人与人都需要保持安全距离,减少接触公共设施。医生护士戴着三层口罩穿着厚实的防护等,生活工作中的有着许多不便。本设计以影像捕捉及数字化技术为背景,设计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人们通过这些动作,可静音,无触碰的实现人机交互。


金泽

学号131504084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222386486.jpg

《“X”面》 纸质、gif视频

指导教师:张欣荣 张文超 封帅


【作品简介】

选取“奢侈品”这一素材,从概念包装与传播的角度,试着去解构消费品的部分本质,即:当解构了其宣传方式以及概念包装方式之后所剩下的物品本身是什么,并以此为契机试图探讨,在剥离了消费品甚至是外在物质之后,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一个景观社会中自处。 


常成

学号131504087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237899234.jpg

《“新世界”目录》 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何君 张欣荣 蔣华


【作品简介】

“新世界”目录,是以一种工具书的方式,从家里找到最为日常的121件工具,与《全球概览》的120件有所呼应。通过摄影与插画的协作来重新定义。

一方面与其说是用于使用的工具,不如说是视觉工具。提供观察与描述的新视角,更多是呈现某种新的秩序、状态,生产一种不再代表结局的阐述。

另一方面,对工具的重新定义,也同样是对世界的重新构建,转化为一种看待整个世界的新方式。


江昱星

学号13150408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288838004.jpg

《一个人的世界》 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林彤 王川 吴永平


【作品简介】

疫情爆发之下的社会,从空间上的社会隔离,到时间上的心理隔离。在这种生存状态下让我对社会自然和生命形态有了新的认识。截止到目前,疫情已经为世界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尤其在主要几个疫情严重的灾区,每一个数据都刺穿着人们的心灵


冷厚地

学号131504104

《糖果疗愈--“情绪”糖果》 纸质、图片、视频 

指导教师:孙聪 蒋华 周岚


【作品简介】

糖果疗愈——“情绪”糖果以情绪为线索,注重创作过程。折纸疗愈同时包含了感知的训练,它允许参与者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视觉、触觉、肢体运动或者更多的形式。参与者不仅能够看到、嗅觉感知到,更能从他们的作品中被看到。折纸疗愈与撕纸疗愈同时也可以增强手眼协调的能力,使得被疗愈者压力指数、焦虑指数降低,达到疗愈的目的。糖果疗愈的特点在于,有了味觉刺激的加入,能够让孩子更充分的在创作过程中进行情绪转换。


刘珂

学号13150412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332957051.jpg

《back to 2080》    综合材料、纸质、布、图片、视频 300mmx400mmx80mm

指导教师:程可槑 王黎明 李文龙


【作品简介】

该书以两个不太聪明样子的原始人的荒诞穿越为线索,将人类发展至今的重要时间节点串起来,并最终到达2080年的地球的故事。意外来到2080的主人公二人组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到处都是自动化的机器人,高楼一般巨大的 新人类 还有只能活在虚拟胶囊里的普通人。他们遭到了机器人的抓捕。为了搞明白地球变成这样的原因,他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时空跳跃,尝试去寻找问题所在好让地球不要变成他们所看到的那样。


熊力桦

学号131504131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349285519.jpg

《INVISIBBLE TRAP》 动画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靳军 王黎明 金日龙


【作品简介】

关于社交媒体中潜意识的陷阱主题的动态实验插画,用比较扭曲抽象的拼贴动画表现社交媒体中表现最为严重的五个现象。


吴淏芸

学号131504134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361241146.jpg

《海岛计划「R6-life」》  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周子书 周博 林彤


【作品简介】

试图通过环保资讯平台「海岛计划」推出一个能在小琉球和各类店家进行集点卡合作的软件企划案,推广环保生活意识及环保知识。同时提高环保人士生活便利度。


阿里甫特肯·阿不都艾尼

学号131504137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383723564.jpg

《推演》数字作品  130cm x 130cm

指导教师:刘昶 王子源 王钰雯


【作品简介】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许嘉芮

学号13150413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394160522.jpg

《束独》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滕菲 王阳 谢梦荻


【作品简介】

独生子女这一代与他们在多子女环境中成长的父母不同,他们没有手足,所见所闻都是成年人的环境,得到的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在行为上的过度代劳。这种在只有父母的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都是在被成年人裹胁之下度过童年的,由于没有兄弟姐妹这一自然亲情关系,使得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大打折扣,在今后成长的方方面面也会展现出这种被限制的状态。作者本身是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结合自身对于这一话题的体悟,以及查阅大量相关社会调研类资料,将这种受限的状态总结转化为实体。希望引发对这些现象更多的思考。


阿依凯丽·其格斯

学号131504140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415278422.jpg

《Айшолпан》服饰、模型、视频、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阳 王选政 黄斯赟


【作品简介】

独立并充满力量,天真却不无知,柔软却不柔弱,含蓄又可怒放。

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公平,但不等于对待不公平的事听之认之。近年,总是能在网络里生活中听到女权主义,是支持更多的是反对,是发声呐喊更多的是耻笑谩骂……总是有人带着有色眼光去评价女性,无论是外在穿着或是内在能力。


森巴特·居马别克

学号131504142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430251021.jpg

《儿童在线学习投影仪》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卫 余一萌 缪晓春


【作品简介】

2020年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通过观察分析人们的行为变化,线上教育上网课成了普遍现象,包括上网课,直播,视频会议,远程作业等。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伤眼主要是因为距离和光,高能短波蓝光和频闪,所以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投影仪和投影键盘,设计一款儿童上网课使用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为未来的孩子线上上课构建一种新形式。 


陈雨含

学号131604001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443561903.jpg

《后自然——蓎莨》  数码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费俊 吴帆 林彤


【作品简介】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干预和改变自然的技术能力,甚至可以通过基因编辑对生物进行优化组合,根据需要去生成更强大的生物嵌合体。这种人为干预自然乃至物种的过程,生物的基因应该以何种方式存在,而人们又应该以何种方式去看待这种进化?

作品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展开,通过虚拟现实的VR装置将继承着濒危植物基因的“后自然”螳螂带来到我们的世界。


郎启越

学号131604002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467199525.jpg

《MADE IN HOME》 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卫 张欣荣 刘治治


【作品简介】

当下,居家办公成为常态。未来,居家制造即将成为可能。微型制造设备将是“MADE IN HOME”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林如茵

学号131604003

《声生》数字媒体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程书馨 程可槑 封帅


【作品简介】

有形生于无形,生命来源于能量的振动。通过动画媒介,试图展现和传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任润泽

学号131604004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528322143.jpg

《“蚁”报》数字媒体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捷 蒋华 何浩


【作品简介】

在一贯秩序被突发事件影响的当下,我们的社会仍旧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种稳定是源自于群体的共同成果。蚁群是典型的社会昆虫,人同样也是社会性动物,蚂蚁的利他行为起源于一种情绪感染的机制,个体生物会因为“种群的利益”而表现出利他行为,利他行为使我们共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通过视觉的方式,以蚂蚁的社会行为为线索,来讨论在如今的事件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在事件中的意义。


肖青

学号131604005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549822157.jpg

《竹·笋》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周子书 李世奇 景斯阳


【作品简介】

第一代返乡农民工祖孙关系重塑计划。


邢一琳

学号13160400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562789446.jpg

《穑人》 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滕菲 张凡 刘骁


【作品简介】

从“合作”挖掘人们对不劳而获的期待。


臧知非

学号131604007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577114121.jpg

《银河号-做自己的老年大学》 视频、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周子书 程书馨 王捷


【作品简介】

由于自组织的国画班没有长期稳定的老师和课程,我帮助爽秋路国画班的朱培找到老师,和大家一起开设自己的老年大学项目。


张冲霄

学号131604008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590445871.jpg

《花语石》 数字媒体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骁 程书馨 王阳


【作品简介】

虚幻的日月同辉,光芒洒落的海面,反光的镜面巨型雕塑物,以及肆意生长的植物,使我的迷雾想像达到了饱和点,形成了一种已知和未知。这些被我再次创造的物象融合为与环境具有各种物理关系的物体,小到首饰物件,大到超现实雕塑物。物件既像我的想象一样细微,抑或随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广泛体验而放大。以空间为背景,用首饰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首饰景观的故事。利用该语汇,探索了空间,物体与意涵之间的关系。


赵嘉慧

学号13160400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604765337.jpg

《荒唐事件》 图片、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潘镜如 宋协伟 何君


【作品简介】

以疫情为背景,用谣言作为主题,采用反讽的手段,将撰写谣言和传播谣言抽离为“谣言神”的所作所为,制造一种虚拟的语境,让“听信谣言”成为一种信仰,让“谣言”变成“真理”,并将谣言整合绘制成一套占卜牌。结合“法器”和“牌阵”,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占卜方法,用虚假引导未来,用谣言占卜命运,用荒唐讲述荒唐。


曹南

学号131604011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629832686.jpg

《bootleg》 图片、音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捷 蒋华 靳军


【作品简介】

Bootleg原意是“私酿酒”,现在这个词的意义引申为“未经授权,私自发行的出版品”。我借用这个概念做了一张专辑,用音乐和视觉元素来探讨在现在的创作环境中关于内容借鉴模仿和观众反馈的关系。


 闫一凡

学号131604013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641979489.jpg

《洄游》  摄像头、音响、MAX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捷 吴帆 谢梦荻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寻找归宿的过程。

我是祖籍在山东、户口在陕西、出生在新疆、生长在新疆的汉族人。从小成长在这里只是生活的表象,它无法改变我与土地本质上的陌生。我重新回到我的出生地,试图寻找我属于这里的证据。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中,我想要得到更多的回应,装置转换的过程是我和土地建立沟通的一次尝试。从这些回应中,我也许找得到洄游的终点也许只是消除了一个地方作为终点的可能。


宦辽

学号131604014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658769302.jpg

《末日共生 》液态金属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谢梦荻 周博 封帅


【作品简介】

不同构成元素和不同形态的生命体在同一个时空内,在同一个大环境下共生共存,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

我的毕设是从万物共生这个角度出发,将生命级材料(液态金属)运用到人体穿戴方式的设计中,表达自然万物之间的平衡,和谐,共生的形态,探寻未来地球末日情景下的共生进化型生命的形态的可能性,以当代时装的视角窥见未来“衣”和“人”的新关系,表达在竞争中发展,在平衡中共生的设计理念。


刘朔

学号13160401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672368339.jpg

《Cy》 单通道影像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费俊 王捷 张文超


【作品简介】

《Cy》是一段关于赛博格凝视的数字影像,影像由五部分构成,主角Cy以不同角度和身份,在场景中构成了不同含义的凝视或被凝视关系。Cy是生命与非生命体的结合,混合了人类的样貌、动作轨迹与数字的本体,拥有不可以眨眼的眼神。作者期待观看者在对主角进行定义的过程中,能够对虚拟与真实、生物与非生物的界限产生思考。


杨永淳

学号131604017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692541297.jpg

《2020.1.25-2020.3.25... 》电子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治治 何浩 周博


【作品简介】

作品记录与呈现了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3月25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两个月。

作品主要以书籍的形式为主,分为三个部分展开,分别从个人居家隔离的生活,疫情之下他人的心态与官方媒体的视角记录和展现了这段时光。


董浬

学号131604018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718710771.jpg

《在那边》 动画视频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金日龙 高宇 缪晓春


【作品简介】

讲述孩子与网络世界的动画视频。创作是受周围孩子对网络的态度和依赖心理启发,以幽默风趣的动画让人了解到现在的孩子受到网络影响的情况。很多时候孩子们不再像表面上那样单纯,也许在你不知道的什么时候,他们有意无意的浏览的信息,会创造一个影响一生的价值观。有时网络上的视频、游戏等娱乐项目,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孩子们逃避现实压力的天堂。


李昌隆

学号13160401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741899358.jpg

《COMMUNITY ANIMALS》视频、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靳军 孙聪 王黎明


【作品简介】

“社畜”是用于形容上班族的外来词,原意事指的依赖工资生活,放弃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对待加班和岀差等也无法抵抗的员工。

现在在国内,由于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社畜”多会用于自嘲。关于年轻人的呐喊 终于可以下班回家接着工作了!终于把自己分内工作很快做完了,可以去帮助故意拖进度的同事了!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工作,老板快表扬我!我今天堵车没提早一小时上班对不起!

加班使我快乐!地铁真的一点也不拥挤!

这个群体中有很多抱怨的声音,迫于生活的压力又不得不选择忍受这样的生活,人们在此时被极端的工具化,很容易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迷失自我。因此,我希望可以依据现实中生活压力的点,通过设定建筑人物画面,构建一个基于现实,但是又不同于现实的世界观,借此来隐喻现实的状态。希望能够让人们开始反思存在“社畜”现象公司里的制度问题,是否能给员工们创造合理的工作环境,提高人文关怀。


杨睿卓

学号131604020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796548591.jpg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918812674.jpg

《窗里窗外》网页、gif动图、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宋协伟 陈小文 陈慰平


【作品简介】

窗户是房子中最重要的构建,保护人免受外界伤害的同时,还可以让人透过它去感知外部世界的无限可能。作品将现实世界的窗户搬进了虚拟的屏幕,时间作为自然世界的叙事线索保留在屏幕中,作为串联起故事的逻辑链。现实世界中,人们通过日升日落来区分昼夜,而虚拟世界中,屏幕持久的亮度模糊了人们对时间变化的感知。作品在探索现实的窗户与虚拟的窗口两者间的联系。窗口弹出与关闭,在跳转中抓取信息,也是一种空间层次的向内和向外,映射了现实世界窗户的内与外。


孙乐涛

学号131604021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931688075.jpg

《“20SS+”》虚拟介质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骁 刘治治 封帅


【作品简介】

奢侈的本质并不是奢侈的物品本身。作者将奢侈物的价值作为观察点,通过将奢侈物品用游戏语言进行虚拟道具化的处理,使其呈现出一种完全脱离奢华高贵的全新虚拟样貌。作者并没有使用十分极端的方式去一味抨击奢侈物的虚无价值,而是试图通过推动其革新,进而自然地暴露出其在当下所面临的质疑与思考。


黄山

学号131604022

《Satellite》 交互媒介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卓 王黎明 费俊


【作品简介】

基于对于两位已故亲人的纪念,引发了我对于生命中时间步调快慢错位的某些思考,希望通过作品来放大这种时间的错位感,通过“传送门”来模糊时间上的界限,模糊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边界。


苏琤

学号131604023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984272318.jpg

《脂肪的寄生》视频、gif动图、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赵斌 李文龙 孙聪


【作品简介】

脂肪通过自己的各种特性改变了人或其他物品的状态,之所以能获得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因为它具有种种变化不定的物质属性。

在脂肪与人体的生存寄生之外,脂肪的文化、脂肪的物质性也同样寄生于人体。

脂肪并不算是一种具有固有属性和趋向的物质实体,更多的是“一种与社会准则相关的液态主题”。这就变成了一个自尊与身份的认知问题。


何治昊

学号131604024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1999623257.jpg

《牙齿的进化》 视频、gif动图、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赵斌 李文龙 孙聪


【作品简介】

牙齿这一器官最早出现在盾皮鱼类中的邓氏鱼身上,但当时只是以锋利的骨板的方式,暴露于口腔闭合的地方,但仅仅因为颌骨的产生和锋利的的骨板,它可以轻易的拦腰截断鲨鱼,邓氏鱼成为了泥盆纪里的霸主,而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牙齿不断地被生物,环境,食物所塑造,在生物走向陆地之后,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也使牙齿在几百万年下不断经历着自然选择,分化出了多种功能的牙齿,淘汰了很多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牙齿,因为牙齿的存在直接关系到生物的能量来源。而这个过程就像现代技术的迭代和发展,所以最后牙齿成为了现在的模样,但人的牙齿在经历了不断缩小的过程中,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自然选择的步伐,走在快车道上的原始人,即人类,在这种差距之中则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面对缓慢的自然选择和快速的技术发展的差距时,人们应该如何平衡好这样的差距,并尝试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我将这一状况概括成为自然选择与文明发展的军备竞赛,以与牙齿关系最接近的物件:牙饰,作为输出形式,通过一系列“牙饰”设计,梳理牙齿在自然选择中的发展历程,文明与自然博弈过程中在牙齿上的体现,以及对未来的这样矛盾产生的猜想和预判。



康乐天

学号131604025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022666178.jpg

《随念示现》  数字媒介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程可槑 王黎明 高宇


【作品简介】

以“投入”与“注意力”为核心,运用脑电波检测技术于控制上而成的疗愈游戏。运作原理及介绍。


吴咏锴

学号13160402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034296105.jpg

《突发疫情 医疗视觉识别系统》图片影像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宋协伟 王捷 张洺贯


【作品简介】

在突发疫情的语境下,使用最外在、最直接、最具有传播力的视觉语言代替传统的文字,打破文字语言的界限,使医疗系统更具有执行力,更从容抵抗突如其来的疫情。


李灵鸥

学号131604027

《墙》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蒋华 陈慰平 陈小文


【作品简介】

我设想将“墙”品牌化,作为一个内容生产的品牌,主营新闻事件的快速生产品设计与销售。品牌化网络的屏障,调侃里外。


尤亨达

学号131604028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099151166.jpg

《沉睡的人》 纸牌、数字模型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何君 蒋华 刘骁


【作品简介】

走不出去的房间,不断重复的游戏


江欣悦

学号13160402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117943742.jpg

《生存计划》 视频、gif动画、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金日龙 梁明 高宇


【作品简介】

星隐灼水夜守花,月浮寒火时知家。在苍穹之下,生命被自然庇护,起火有水,水淹有火,当生存成为肆意妄为的理由后,时间会知道各自的归宿。


万一阳

学号131604030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134704536.jpg

《咫尺之间》 网页、视频、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姚璐 张凡 王钰雯


【作品简介】

信息时代下,人们更惯于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找放松,创建“虚拟梦境”。是否人类会逐渐丧失独自创造的能力,被数字技术所取代?信息技术只是媒介,为的是提供给人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正如“尺”系列,收集归纳提取多种经典设计,生成数据库,为人们的创造给予更多可能性,也有助于提高大脑可塑性,帮助设计思维的构建。


何婉莹

学号131604031

《文本越狱》 纸媒、视频、文字 

指导教师:蒋华 何君 宋协伟


【作品简介】

文本(包括图像、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的交流系统,同时是最为自由的创作材料,是平面设计介入事件的工具。作品文本越狱包括一系列质询、实验与文献调查。在今天吵杂的环境中,作为传达者,我们应该如何叙述?


王歆童

学号131604032

《0》 VR可交互程序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文超 王黎明 陈卓


【作品简介】

《零.com》是一件vr沉浸式交互体验作品,意图传达对于当下网络生态的直观感受。作品在虚拟空间中构架了一个电子祭祀场,这个空间里上演着永不停歇的狂欢节,观者可在其中游览观光。场景中四处游走奔跑的角色实际上就是网络ID皮下的你我,我们都或多或少沉沦在一场大型网络集体狂欢中。


吴牧真

学号131604033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202308107.jpg

《三相》 数字雕塑装置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陈小文 宋协伟 刘治治


【作品简介】

将目前互联网上,某个有影响力的话题/群组/社交平台比作吸烟室一样半公共半私密的社交场所,并对其进行视觉化。基于虎扑、豆瓣、快手三个目标用户迥异的社交网络平台,试图用他们不同的氛围特征,以数字虚拟雕塑装置表现手法,创作一系列不同风格和趣味的虚拟空间视觉化的审美体验。


董畅

学号131604034

《时间空格——医护与艺术疗愈系统》 视频、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景斯阳 周子书 张文超


【作品简介】

针对医护的艺术疗愈社会设计。传统的心理治疗在当下的语境,面对特殊的人群,是否还是合适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的健康的关注开始慢慢上升,而心理辅导的需求也慢慢开始增大。需要心理治疗并不是疾病的象征,但是当下人们还暂时很难摆脱这样的标签。2020年疫情爆发,使得无数人心理健康受到伤害,其中最严重的群体之一,就是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根据一些问卷调研了解到,这些医护人员大多心理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损害,但对自己的心理异样采取措施的,仅占50%,而愿意去做心理治疗的,却占总人数不到30%。

我的设计针对此次疫情,为心理治疗设计了一种新的系统模式,让治疗嵌入到被治疗者的生活中。始于疫情,但却并不止于疫情。


金伽璇

学号13160403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244481113.jpg

《放空自我》 丙烯、数位板手绘、投影仪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费俊 陈小文 王成良


【作品简介】

《放空自我》是我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一个类似视觉日记的作品,在家隔离的九十多个日日夜夜里,从外界传入的各种消息时而令人惶恐和焦虑,时而又让人感到压抑和孤独。渐渐的,我开始对这个8平方米房间里的每一件日常物产生荒诞的幻想,一切似乎都变得虚无起来,某种无法控制的冲动驱使我在房间的墙面上把这些幻想涂鸦出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创作这件作品成为了我自我救赎的方式。


王雅琳

学号131604037

《例外状态》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宋协伟 张文超 陈小文


【作品简介】

例外状态下,一切悬置,转向退为身体问题。

我们彼此隔离的同时,身体物理空间上的冻结从而推进言语,信息的反向推演。使我们又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何偿不是一种“例外状态”。线上与线下的边界模糊,集体性的信息交互模式,源源不断的社交媒体资讯、新闻、点赞、评论、图像、影像、即信息、词语、指令等数据将我们裹挟进现代生活的洪流。不断的量化自我,信息过载带来的麻痹感,生物特征识别监控,情感计算基础上的生物算法推荐等,使我感到被数据所淹没,失去连接感,与身体的连接,与他人,世界的联结。尝试以身体为媒介进行生物转化,尝试以数据弥合身体经验。


陈佳琪

学号131604038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282109629.jpg

《繁·释》 网页gif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欣荣 姚璐 王钰雯 


【作品简介】

“压力”,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当代人口中,并且集中于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我多次思考:是单纯的发展引起更高要求;还是人类在愈加丰富的现代生活中变得对痛苦异常敏感。疫情在满足了大部分人 “解压的梦”的同时,衍生出我们未曾想过的新“压力”,发生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根据调研内容,我试图将处于不同情境中个体的不同压力源/刺激(stressor)和压力反应(stress reaction),用类似评估的方式梳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轻松的氛围进行展示。“乐观者在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在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有些所谓的“压力”未尝不是幸福的体现,是努力换取的今日成果,过去的成为过去,现在却还在流动。“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意识是主观的”消极的事态背后,也会有惊喜等着发现。更乐观的看待一切,会有不一样的视野。


王善涵

学号13160403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300647172.jpg

《近景未来新能源赋能出行系统设计》 视频、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选政 李玉峰 廖柳钧


【作品简介】

相较于传统内燃机引擎,轮毂电机作为驱动力,对于需要四轮扭矩灵活分配的越野车来说,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目前受到充电效率、电池容量、以及充电站分布等影响,导致电动越野汽车能源的补充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行驶范围有很大的局限。

  E-Station是基于现代汽车品牌未来战略,设定在2030年的储能供能系统。它利用回收动力电池的方式,组成储能模块,将电网电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进行存储及就地消解。E-Station通过换电的形式,为在野外环境中行驶的终端硬件E-Adventure电动越野车补充电能。同时基于物联网和自动驾驶,E-Station储换电站延展出低空无人机物流接泊、自动驾驶底盘区域物流等功能,创新未来的出行方式和物流模式。



浩林鸿

学号131604040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318794158.jpg

《no more sickness》 视频、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何浩 潘镜如 封帅


【作品简介】

记一次肠炎日记。不想再生病!


陈若曦

学号131604041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335207712.jpg

《Gem from the Ocean》视频、gif动图、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宋协伟 费俊 廖柳钧


【作品简介】

这将是一场持续的艺术项目,搭建一种自然和人心的沟通方式。“一种由于海洋污染形成的特殊塑料岩石,可以留存人类信息的难以消解之物。”——胶砾岩   为胶砾岩进行了赋能的过程,在被人类处理之后,人们将如何从新看待这个事物。


张宁远

学号131604044

《CLOUDER》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骁 宋协伟 封帅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具有多人合作性质的线上体验设计,以游戏的形式把屏端操作与首饰制作产生联系,由多人共同参与制作一件首饰,每个用户可以独立设计制作这件首饰中的一个元素零件,最终平台将收集到的多个用户的元素零件进行整合,生成首饰模型。生成的模型会通过数字生产与加工的方式,制作为成品首饰进行售卖,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商业联系与体验模式。


迟思齐

学号131604045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373311447.jpg

《佩戴他 The temptation to wear》 多媒体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凡 刘骁 孙聪


【作品简介】

当人们提起首饰,前面常常冠以“佩戴”作为谓语,词典中将“佩戴”一词描述为二者间的插戴、佩挂等穿插关系。地铁中的扶手、五金工具箱、牛奶盒......这些看似与首饰毫无瓜葛的日常用品,实则却暗藏着许多激发人想要“佩戴他”的形态。系列作品利用人们日常中不经意间戴上的“首饰”, 以一种诙谐的方式诠释了那些隐匿在生活当中的“佩戴”行为性,从而使观者对功能性部件使用过程中的“佩戴”行为产生思考。


张亦伦

学号131604046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397228141.jpg

《围》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张凡 刘骁 谢梦荻


【作品简介】

作品用“围”的方式来诠释思想性空间。

作品选取家宅中的角落,将其置于具有“围”意义的场景中,通过一系列冲突与关联试图展现角落的开放性和积极性。 角落也是一个避难所,它为我们确保了存在一个基本性质:稳定性。角落是我的稳定性的确定所在,邻近所在,创作一组“围”空间的“首饰”,建立一件件创造思想化空间的首饰。


曹冬雨

学号131604047

《双生》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王阳 滕菲 黄思赟


【作品简介】

双生子拥有极度相似的基因,两人之间通过彼此互补实现了对圆满的追求,彼此之间协调如一。

但同时他们又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会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两人之间可能会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在不断的对抗中走向自我回归亦或自我毁灭。我想通过双生这个主题探讨表达“对立与共生”的概念,从而创作了这套系列配饰作品。


李雪鹤

学号131604048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453558129.jpg

《相由心生·Blemish》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李文龙 李卫 景斯阳


【作品简介】

“完型心理”和“空想性错视”影响着人们观看未完全露出原本模样事物的感受。疫情期间,

我们戴上了口罩,遮挡住半张脸,对于彼此看不到的部分有着各式各样的遐想:是否都有着无暇的面容,棱角分明的脸型等。

但我们为什么第一时间想到这样的美呢?这些被定义的美有些贫乏定式,缺少属于自身的特点,或许遮住了

弱点就是美,但却缺失了独特性。因为瑕疵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属于自己的“标志”,

每一个瑕疵足以证明我们独特的存在。


石君宜

学号131604049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466646917.jpg

《桌上物On the Desktop》亚克力、数码微喷、双色印刷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何君 吴帆 王捷


【作品简介】

仿真的电子图形成为当代每个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时,形成一种景观,被熟知却不曾被占有。作品选取电脑桌面上的物件,并用他们诞生的逻辑——拟真来将其还原成真实的纪念物。物件摆脱了原有的功能属性,用它们的方式解读了我们的“真实”。


刘思宇

学号131604050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478688101.jpg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497160246.jpg

《坐井观天》视频影像、数字模型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刘治治 缪晓春 宋协伟


【作品简介】

《坐井观天》共有两个部分,其一《交响乐》是根据视频采集的街景生成的音乐,其二《纪念碑》是根据操作电脑时的鼠标轨迹制作的雕塑。

《交响乐》(节选)中包括6个场景,分别取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旨在疫情之下以新的方式观看无声的画面,街上的行人车辆的行为都将作为乐器的触发机制,而影响人们外出上街的又是当前的疫情,疫情间接控制音乐的演奏,这是一只纪念疫情的交响乐。

《纪念碑》中包含数个雕塑,分别来自我操作电脑执行的不同动作的鼠标轨迹,使用电脑似乎成了我“出逃”身处的安全空间的主要方式。每日的运动步数代表了在真实世界中的活跃度,同理所记录的鼠标轨迹代表的便是人在虚拟世界的活跃度,由此制成雕塑便是对当下生活方式的纪念。



孙然

学号131604051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2509792426.jpg

《余与鱼》视频、gif动图、图片 尺寸可变

指导教师:海军 张欣荣 程书馨


【作品简介】

通过调研鱼文化与餐饮文化的知识,将鱼文化赋予到餐饮服务流程之中,创造出一个能够勾起人们美好回忆的故事的开始,并将所食之物的内涵文化通过设计的流程行为以及视觉效果来进行传递传播。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007/sy_1594090959772156.jpg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