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丨展丨厅
城市设计学院
展厅入口
视频类作品请线上观看
序 言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新冠疫情我们被迫开启新的毕业展览方式。
大疫使我们被迫开启了暂停键,就像电影《流浪地球》开篇所说的那样:“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就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变得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充满自豪的人类从未想到今天会伴着恐慌面对未知的惩罚,大自然敲响了警钟,喧嚣的世界终于静下来了,这个世界的人类文明仿佛突然停摆,我们不得不重新审思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境遇。
我一直主张疫情下的教学不能只是常态教学,这次疫情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面临的最大挑战,灾难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反思,回归教育的本质,让同学们懂得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心怀友善,富有同情心。
灾难是一面照妖镜,我们看到太多突破了道德与文明底线的行为,践踏了人的尊严,摧毁了文明的根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说:“人类从原始部落进入文明的最初标志,是部落里出现受伤后又愈合的股骨。大量愈合的股骨,标志着原始人类开始懂得‘怜悯’与帮助他人,而这也正是文明与野蛮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愈合的股骨说明这些原始人在受伤后得到了同伴的保护和照顾,同伴与他们分享火堆和食物,直到他们的骨伤愈合。相互帮助,共克时艰,是人类进入最初文明的标志,这个意愿,孟子将它归结为恻隐之心,即同情之心。
大疫无义,教育何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使,也驻着一个魔鬼,你用善良去滋养她,唤起的就是天使,而仇恨也可以让魔鬼狂欢。
我很担心我们的教育,我们可以对标很多数据标准,反而忽视了育人的本质:信仰的力量和向“善”的从容,反思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健全人格素养的塑造,是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精神。我们有责任塑造同学们健全的人格素养,大爱无疆、心怀感恩、富有同情心、分享和互助。艺术与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职业,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眼光、一种责任,它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这种处世态度会在灾难面前流淌出向善的从容和人性的光辉。
而今的暂停,难道不是转变的契机,如果人类文明的根基的能够被病毒净化,我们真的应该感恩这个“敌人”,我们需要这样的“敌人”给我们“赋能”,给我们启示,带来启明之光,我坚信这束光可以把不幸的阴霾撕开,让阳光和希望透洒进来,唤醒人性的光辉……
城市设计学院院长 王中
陈楠华
学号131607175
《身林》 贴纸,白模
370cm x 190cm,50cm x 50cm x 100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近年来频发的生态危机,其本质上是人类生态文化的缺失。在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公共自然资源?如何才能与雨林中的个体感同身受?作品从“天人合一”的理念中找到灵感,将雨林中的树木抽象化,贯穿空间的顶部与底部,希望观者也成为“树”的一部分,将观者归还于自然,去想象雨林间流逝的时间、信息、能量。
庄静静
学号131607067
《源与启》 贴纸,白模
360cm x 200cm,184cm x 25cm x 23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首都机场作为成长中的见证者,见证了自我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也将见证未来的发展。两边的对比是:虚和实、现实与梦想、自我现状与未来。作品的主体形式参考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月洞门的概念。主体以此框出对应的景,通过景与框的形式,突出主题的对话关系。
袁宇宁
学号131607073
《远在天边》 贴纸,白模
384cm x 180cm,108cm x 42cm x 11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天空仿佛遥远,其实我们正穿行其中。生态问题仿佛离我们很远,但是公益捐赠就像流往天边的水珠一样,终将会回到眼前,回馈于人。
武雪
学号131607128
《掠影》 贴纸,白模
384cm x 180cm,30cm x 47cm x 33cm,30cm x 47cm x 13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针对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探讨电子媒介带来的表象问题以后背后的儿童成人化的现状,以北京首都机场T3 航站楼为创作地点, 作品希望以公共艺术的创作,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激发更多可能。
作品形式在整体上分为虚实空间,放大触屏的虚像与真实的感受对比关系,在一种被动观察和主动参与下带来更多对于儿童亲子等问题的思考。
庞琳筱
学号131607032
《交迹》 贴纸,白模
398cm x 209cm,212cm x 54cm x 51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候机区乘客并肩而坐,却毫无交流。看似很近的距离中间却隔着文化、语言、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等等距离。
怎样让乘客放下顾虑,用最原本的情绪、声音、肢体语言、表情进行沟通。
拉近乘客之间距离,给机场带来生机与活力。
王晗
学号131607146
《光影》贴纸,白模
400cm x 170cm,161cm x 95cm x 55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尝试改变儿童在交通出行中过分依赖手机互联网的习惯,以首都机场为地点,光影”作为一个开放的结构,通过相对稳固的结构提供了一个空间形态多变的场所,没有具体预设功能。
从而可以激发或者回应里面发生的事件,让儿童更多的用肢体感受物体,将注意力从屏幕转移到空间上,激发儿童的探索欲、创造力与想象力。
张乐天
学号131607238
《鲸落之盒》 贴纸,贴图模型
384cm x 190cm,30cm x 40cm x 35cm,50cm x 60cm x 10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自去年12月份以来,新冠病毒的爆发,造成了大规模的非自然死亡,城市空间遭到封锁,居民的行为受到限制,使得很多城市的基本功能无法使用。
该艺术计划试想了病疫中的城市空间形态改如何改变,同时讨论了死亡的哲学问题,希望能通过一种新的装置来还原一部分城市功能,同时能安抚死者家属,鼓舞其继续生活的希望。
张祺琪
学号131607234
《关于聊天这件事》 贴纸
451cm x 221cm,400cm x 200cm,400cm x 200cm,400cm x 200cm,400cm x 200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在农村,邻里间的聊天是村民社交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与城市不同,村民更喜欢户外聊天,对于村民来说,可以聊天的公共空间十分重要,而聊天的空间往往反映着村民的生活哲学与当地的乡土文化特点。“关于聊天这件事”艺术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聊天,村民与该村之间的聊天,村民与村外人之间的聊天。该艺术计划旨在让大家重新认识和看待聊天这件事,试图激发更多的可能性。
马欣宇
学号131607039
《竹间》贴纸,白模
400cm x 229cm,100cm x 58cm x 10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通勤需求的增加,道路系统的更新,立交桥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的标配。相较于其交通功能,人们对于随之产生的灰空间,即桥下空间的设计与利用上,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度。作品从桥下公共空间入手,从专业所学的角度出发优化选址的使用体验,激活城市灰空间。
陈鑫
学号131607119
《“迹”》 贴纸,白模
410cm x 220cm,500cm x 250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通过这次疫情,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实时报道,发生了很多令人难忘怀的事件和牺牲,从中看出有个人到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发生转变。
更多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疫情本质上是社会上现象。黑格尔说过:“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什么也学不到。”从案例中得到一个公式,国际性事件时期和时间是一个参数,把一个样本放在具体的地点中实践。这就是一个大众心理学的研究,记录身边的人心情表现,国外的,大众心理表现。表达的是一种人们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这种状态,出于自私,导致事态变成空无一人的状态,付出的代价。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性的反思。对于资本主义的一种讽刺,不能分裂,不能自私。
毕钎池
学号131607160
《感知·跨越》 贴纸,白模
357cm x 224cm,120cm x 72cm x 10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逐步发展,让特殊人群得到优质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重要的一步,生产与创造更良好的教育资源更是在这之中尤为重要。在全纳教育的思潮下,特殊学校已实施了根本性的变革,尽可能持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转向普通学校。但我们的社会并没有为之作好准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仍有很大的隔阂,虽然普通学校也在逐渐开展一体化的教育,但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也总是流于形式,仍然还没有形成一种全纳的氛围。
本作品探索全纳教育为理念的融合性公共学习空间,旨在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利用感官补偿、空间架构,以实现无障碍的,平等的且灵活的设计需求,让普教与特教的学生相互了解,看到对方与自己的共同点,跨越隔阂与交流的鸿沟,并争取以该空间形式让师生、家长感受全纳教育的可能性,为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呼吁更公平的教育资源。
刘星沅
学号131607030
《礼物》 贴纸
400cm x 224cm,1920 x 1080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这是我们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
这个春节人类为自己赠予了与往常不同的新年礼物。
由于食用非法野生动物,我们为自己带来了新型冠状病毒。
从春节期间中国国内疫情大爆发开始到3月份以来世界范围大爆发,世界各地的人们人们被防疫工作带来的一层一层“封条”封印在了固定的小空间之中。
在定格动画中,这一层层不同寻常的礼品包装被一层层撕破,释放出身处各地进行紧闭的你和我,以及我们对未来的希望。
以希望为材料,通过一线战士们的手,我们将为自己建起救赎的诺亚方舟。
感谢所有为抗疫付出、奋斗的人们,缅怀所有没能乘上这诺亚方舟的战士们。
我们也将因为这场灾难更加的珍视生命,更加珍惜我们本认为的平凡的每一天。
郝韵
学号131607074
《五个方盒子》 贴纸,贴图模型
503cm x 175cm,210cm x 30cm x 31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当一个民族走向消亡时,人们如何摆脱沉没的漩涡,去尝试和接受另一种选择,或在二者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曾经随风飘荡在山林中召唤驯鹿归家的白烟,如今被静置于没有实体的虚拟展厅中,接受着众人的审视与评判。
何思源
学号131607075
《道别》 贴纸
96.6cm x 2276.3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经历过灾难的人群,会对一些消逝离开的人,事物,地点产生一些遗憾,愧疚等复杂的感情,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好好道别。通过固定的行为,对人的心理进行缓解/重建,给人一个机会向没来得及道别的人或事好好道别,倾诉遗憾与思念。旨在对经历过灾害的人群,特殊职业者,进行心理疏导, 井尽可能提升社会对心理疾病PTSD的关注度,因为这是灾后人类所面临的精神余震。
何逸云
学号131507412
《不可治愈: 格式塔心理学对话疗法的空间重构 》
贴纸 205cm x 149cm ,350cm x 120cm x 80cm
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中、卓凡、李震、熊时涛、鲁旸、潘鹏、邵旭光、丁亚慧、孙博
【作品简介】
基于对心理诊疗技术手段的历史传统进行反思,本作品以心理治愈关于悲伤、愤怒的核心隐喻为元素,重新构建了经典的“空椅子疗法”的操作空间,并为这一空间赋予双重含义。
这一空间重构保留了装置艺术表现主义的元素,把空间参与者接纳为作品创作者的一部分;与之同时,这一空间严格实现着空椅子疗法的操作结构,它提示着作品参与者们,生命的不可承受,不仅被治愈尝试转化为不得已而承受,而且更是生命创作本身。
李楠
学号131607003
《白日梦胶囊》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280×720px,1280 x 720 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童心总是能治愈人心。将孩子们诗中的童心放进“白日梦胶囊”,通过H5线上交互体验与人们产生互动,用“白日梦胶囊”治愈和慰藉人们的心灵,带领人们再一次去感受童心,唤醒每一人心中“沉睡的孩子”,保持童心和好奇心,重新去热爱生活。
龚铭
学号131607046
《情绪咖啡》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920 × 12800(10帧),1920 x 1080 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疫情之下,我们担忧着远方的亲人,情侣思念着对方等等,无数人宅在家中数月。在这些天中,情绪无法得到展露、宣泄。因此,作者从情绪出发,打造一款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有味道的咖啡品牌空间。让人们能够在商业体验中精准表达情绪,在交互体验中表达情绪,发现自我情绪以及包容他人情绪。
朱卉君
学号131607077
《观山海》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280 × 7200px(10帧),1280 x 720 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山海经》复杂的神话体系描绘出先秦时期人们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不同于其他古籍,《山海经》主张“万物有灵”,它充满了原始的神秘与野性,这种特点集中在它所描述的那些奇鸟异兽上。依托 VR 技术将山海经中的志怪形象与与氛围视觉化,使体验者通过交互感受到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路雨琦
学号131607104
《时光杂货铺》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x300cm,1920 × 1080px,1920 x 1080px,1600 x 900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记忆中的一年四季总过得漫长,流淌着无数我们缅怀的事物。
我们在现今的时代,自己也被刻在了这些时光里。不妨在杂货铺内,把那些时光的纪念,挑挑拣拣,拿出来晒一晒。
从过去到现在,以不同的时代记忆为主题,创造一个具有体验与购买功能的线上h5程序——时光杂货铺。掌上滑动间,一步十年,下一个十年,会有新的纪念。
张雅澜
学号131607162
《再见,妈妈》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600×9000px(10帧)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每个人都会有离开亲人的一天,无论你的年龄多大,在面对亲人离开之后会感到心空,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开始一场自我释怀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在迎接新事物的途中也在怀念着失去的人和物,在一次次的相遇离开,让我们在最后真正的去释怀,寻找到了关与爱与失去的意义。
王利月
学号131607219
《本草》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280×7200px(10帧),
1280 x 720 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草本是先祖的智慧,是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人们往往以饮茶、煲汤、烹饪、泡脚、熬药等方式用草本植物来防病治疾。而中医理论讲究与自然一体,与时间一贯,是原生本土的中华文化精粹。《本草》则是一个关于中草药的概念互联网品牌,它旨在给人们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了解和购买草药。
朱曼汐
学号131607172
《哥斯拉日记》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x300cm,1920×1080px,1920x1080px1600x900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小恐龙总是驾驶着小飞船四处游荡,当它路过一些奇奇怪怪的星球时,星球居民总会热情的邀请它在星球转转,在那里它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收获了许多奇奇怪怪的礼物。
通过视频展示了哥斯拉在旅行中经过的星球和在其认识的新朋友。通过故事的形式更好的展现一系列手作产品。
罗贵林
学号131607223
《100%病毒》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x300cm, 1920×10800px(10帧), 1280x 720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 、卢英英 、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人类和病毒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的,将共生关系赋予在这三方之上,衍生出一种新的共生概念——“共生生命体”。人类与自然与病毒的发展达成新共生关系,人类消融在自然之中,生于自然,归于自然。人、自然、病毒三方既独立于各自的外在属性,又统一在共有的形体之上,人与自然与病毒这三个属性终构成一个100%个体,称之为“100%病毒”。
向湘妃
学号131607106
《ZOOTOPIA》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280x7200p(10帧),
1280x720 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作品针对处于儿童叛逆期的儿童,通过手势交互的方式创造出一个虚拟的ZOOTOPIA世界,以艺术化认知动物的方式切入儿童艺术教育。在双手与原始形体的交互过程中引导儿童认知,在认知中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双手解放大脑。在面对抽象情绪时,提供一定的陪伴和情感寄托。
王泰人
学号131607107
《声声不息》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 ,1920×10800px(10帧), 1280x720 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古琴存在于时间的长河中,诞生之初已成为传说,仿佛从中国文明之处便已存在,古琴蕴含着现任对万事万物的大智慧,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等名人大仕皆寄古琴抒发心中之意,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古琴在音乐中以何种姿态存在,古琴未来又将怎样发展,声声不息希望通过新的视觉形式为大家展示古琴的魅力,了解古琴的文化。
宋祯
学号131607181
《琴鲤和鸣》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x300cm,1920×1080px(10帧)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有没有向朋友分享过你某一夜美丽而奇幻的梦境?它那么虚幻缥缈,可望而不可即,你甚至不清楚这份记忆是真是幻,究竟是否属于你。传说也是这样的存在,那些奇幻的美丽传说是民族遥远的记忆,是只有我们知晓的亦真亦幻的梦境。我想用画面定格某一夜的梦,讲述给更多的朋友 。
郭宇佳
学号131607143
《节气物语》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x300cm,1920×10800px (10帧), 1920x1080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中国“二十四节气”似乎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与作用,逐渐成为日期上的附注。但其兼具了自然气象与人文礼俗的双重内涵,仍是值得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如何顺应自然变化,尊重生命时序,生活因此而多彩。
包海童
学号131607193
《探秘中山国》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280×7200px(10帧),1280px x720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中山国沉埋在历史长河之中长达千年,曾经的辉煌也永久保留在文物之上。了解历史典故、古籍记载的同时,通过“纸上的材料”和“地下的新材料” (二重证据法)将历史文化艺术处理进而可视化,同时与体验空间结合:站于遗迹之上,望向沉默的文物,挖掘他们,触摸历史,让观者与这神秘王国不期而遇。
刘佳琦
学号131607117
《窗外》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280×7200px(10帧),
960x540 px
公共艺术与体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卢英英、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在中国,窗的意义从不仅限其功能性,它连通着内外的空间,更连接着人与自然。传统园林漏窗的丰富形态与纹样在起着装饰及透景作用的同时,更是给人带来丰富的情境感受。当下,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诸多事物逐渐模式化、数字化,丢失了其本身的情绪,窗亦是如此。探究窗带来的情绪和温度,是对人们当下生活方式的探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刘威宏
学号131607151
《后·真相》 贴纸,视频媒体
450cm x 300cm,1280×7200px(10帧), 1280x720px
公共艺术与实验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马浚诚、孙鸥 、卢英英 、张旺、梁晓旭
【作品简介】
我们已然处于一个“后真相”的时代,当未来的“虚拟与现实”已分不开,我们该如何面对网络中的信息,如何相信“眼见为实”。作品中将我理解的“后真相”通过体验装置的形式展现,用体验中信息获取时的“局限性”来体现当下的网络舆论境况,凡事在未经过自己多方面的论证思考时,不要轻易的下定论。
李浣暄
学号131607129
《有害植物研究馆》 综合材料 551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植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泛分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很多有剧毒物质,不慎接触可能会引起很多疾病甚至死亡。有害植物研究馆的设立是希望对有害植物进行深入研究与挖掘,将其转化为一个探究自然的通道,在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之间,对大自然的探究和安全科普宣传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温斌
学号131607079
《2401》 综合材料 565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四点零⼀分,是⼀个创意先行的品牌,以公共网络平台的媒介形式呈现。创新往往会受到许多局限,但在这⾥你可以⼤胆的寻找和共享各种奇葩的创意。命名“2401”,意为二⼗四⼩时过后时间没有归零,⽽是往前⼜多走了⼀分钟。在这一分钟可能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赋予设计以⼤胆的想象⼒与可能性。2401旨在⿎励人们驰骋创意、⼤胆创造、享受设计。
刘泳杉
学号131607202
《E.L.S.M 火星移民计划》 综合材料 565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火星成为了第二地球?「E.L.S.M」是一个关于火星移民计划的传播品牌,“Elysium”是极乐境的含义,是人们对于理想星球火星的美好向往。
黑沙构成的沙丘、升华的冰、深邃的撞击坑……这些别具风格的火星痕迹,激发着人们对这颗未知星球的探索。未知、自由、向往、愉悦是「E.L.S.M」品牌想要传递出的情感与理念。「E.L.S.M」将从多维度对未来火星生活进行畅想,通过未来工具的形象,融入了当代年轻人感兴趣的生活方式,为人们传播更多未来的可能性。
王珊
学号131607211
《365DAY文化日历》 综合材料 565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每个国家每个节日都带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其中文化符号则是一种视觉艺术的表达。365DAY文化日历以节日、日历、数字、日期、地域、文化符号、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为线索,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以每天介绍一个国家为形式,汇成一本科普各国家文化的文化手册。
李孟瑾
学号131607199
《MAKE IT EXTRAORDINARY》 综合材料
565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MAKE IT EXTRAORDINARY(超出平凡)是一个自发性的摄影项目,希望人们去放大被忽略的事物,从平凡中提取奇迹。通过为拍摄对象提供一定的文本,试图引导观者的视角。
这种新的情况创造了一个新的可能性,让你去思考与再次思考,新奇与洞察、惊喜与疑惑、反思与会心,挖掘那些固有观念里中事物的可能性,这种有趣的景象能激发更荒诞离奇的想象。
龚晨
学号131607034
《Let’s ZINE》 综合材料 565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倡导一种自由无拘束的自我表达、分享、交流方式。制作者根据自我意趣选择想要表达的内容素材,并以自己的方式在“zine”这个特定的印刷制品小空间内呈现出来,与感兴趣的读者交流分享,这一整个过程是我们所定义的「Let’s ZINE」。在这一过程中,zine既扮演了制作者表达内容的载体角色,也扮演了制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的连接点的角色。而「Let’s ZINE」则提供了这样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印刷制品线上交流的场景。
洪梓鑫
学号131607048
《弯仔站台》 综合材料 565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 弯仔站台 WONDER STATION 」 ⼀个LGBT(非异性恋者Lesbians、Gays、Bisexuals、Transgender)⽂化传播品牌,它是⼀个留存艺术文化的交流平台。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化活动,⿎鼓励每⼀个人积极发声、让⼤家去认识 LGBT、倾听LGBT、了了解LGBT,让他们被接纳,得到平等对待,不再孤独与恐惧。
冯钰榕
学号131607063
《Don't 失礼监管局》 综合材料 466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一个以改善当今社会的不文明现象为出发点的公益品牌。通过对失礼场景的再现以及⾏为后果的视觉展现,运用设计启发起到提醒与警示作用,同时提高⼈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减少失礼行为的发生。
房宁
学号131607055
《ATL.D》 综合材料 466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ATL.D 亚特之梦虚拟旅行社」ATL.D(Atlantis Dream)来源于古老的亚特兰蒂斯,遗失在大西洋深处的失落文明,神秘、古老、梦幻…也许它仅是柏拉图笔下虚构的理想国,但在这里有现代人们向往的一切。ATL.D是一个未来的旅行社,将带你进行一次虚拟的海洋旅行体验,一起探寻神秘的海洋!
李卓凝
学号131607065
《AROM未来咖啡馆》 综合材料 200cm x 466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我们生活在咖啡最好的时代,咖啡是一种饮料,一种仅次于石油的全球化商品,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rom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精品咖啡品牌,不仅提供一杯好咖啡,代表了一种美的享受与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更是对未来咖啡新零售的探索。
朱曼熙
学号131607154
《与她》 综合材料 466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中国4.3 亿个家庭的门后, 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丈夫殴打。
「与她」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针对家暴这一社会现象,宣扬对家暴0容忍,为家暴的主要受害者—“女性”提供社会援助与公益宣传。「与她」包含两个工作方向:一是面向正在受家暴困扰的女性,为她们提供帮助,包括媒体援助、法律援助、社区援助、经济援助等方面;二是面向普通大众,以宣传和普及法律为主要工作内容,旨在警示大众,提升人们对家暴现象的重视程度,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助身边的受害女性。
杨雪
学号131507256
《妙市集》 综合材料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我住在农村,村里每礼拜逢几就会有市集,大家都会去赶集,我对此有了好奇心。想以一个创意市集为品牌宣传,发起一个民间创意人,设计师,艺术家低门槛低准入的活动,将市集与品牌视觉设计相融合,传播创意,感受自由。
李啸宇
学号131607123
《不定义》 综合材料 466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物质如何左右思维,身体如何定义情感。
纷乱复杂的情绪变化背后,是什么在定义你对生活的态度。
“不定义”探索身体定义情感的奥秘,将公益⽹站作为媒介载体,借助抽象的视觉符号表现身体对情绪的定义,科普身体激素、神经细胞如何左右、定义人类的情绪,倡导大众对心理健康的理性关注。
刘玥彤
学号131607177
《辣椒和鸟和故事》 综合材料 520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一个收集世界各地辣椒故事的交流平台,旨在分享独特有趣的辣椒故事。
辣椒仅仅是全球已知30万种植物中的一个很小的类群,却有在味觉上深受大众所喜爱,其具备独特性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分别讲述辣椒故事、辣椒航行、辣椒生长三部分,故事有真有虚、有现实记录、有传统故事、也有民间传说,故事呈现让一个小小的辣椒满载文化的内涵。
吴语婷
学号131607050
《瑞兽动物园》 综合材料 565cm x 200cm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瑞兽是中国古籍中记载能带来祥瑞的兽,比如麒麟、貔貅、斗牛、行什等,古人认为社会安定昌盛,就会有奇禽瑞兽出现,以示天兆吉祥。《清宫兽谱》中记载107种瑞兽,通过一个线下活动,将古人想象图结合现代AR增强现实技术瑞对清宫瑞兽世界进行互动展览式再现。旨在把古人眼中的珍奇异兽用现代化、趣味性的方式传达出来,在虚拟的瑞兽动物园里探索、遨游。
张文桐
学号131607232
《微塑计划》 综合材料 多尺寸
城市视觉工作室
指导教师:韩家英、周婷
【作品简介】
微塑计划是公益性环保组织举办的一次线下公益活动。在现代社会,塑料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之处太多:耐用、低成本、可塑性高,但往往人们忽视了塑料对于海洋生物的危害的严重性,据BBC报道联合国已经发布警告,称每年有数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并正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海洋生物正面临着巨大威胁。微塑计划从生活中的小细节提醒大家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倡导人们要把“减塑”当成习惯。
敖诗苑
学号 131607057
《看见——海平面上升艺术展览计划》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5700cm x 6600cm x 15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海平面上升艺术展览计划的主题将目光聚焦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海平面加速上升这一现象。展示空间中展览内容板块的叙事时空是“未来”——“当下”,先将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后果呈现在观众面前,希望在人们想到海的时候能够“看见”它因人类造成的异常变化。在海平面上升及全球气候变暖事件中,无论是于时空或是事件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场"的,希望引起更多人的警觉,进而能够退思补过。
郑全
学号131607009
《虚弥都会——敦煌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敦煌石窟文物因残缺、不完全的特征以及文物保护因素限制,普通大众仅仅从遗址中很难完整地理解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我想通过“活化”开发利用形式对文物蕴含其中的物质与精神的信息与价值进行解码、诠释、继承和重构,让“看不见、摸不着、体验不来了”的传统文化转化为情境化、可视化的数字文化形态,从而达到脱离文物展示又胜于文物的展示的设计效果。
汤雪韵
学号131607026
《更生社区——大栅栏文化活动中心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大栅栏社区活动中心提出空间更新和文化激活的策略方法,从大栅栏的历史发展脉络, 传统文化精神, 物质空间形态演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由此以提高住民生活质量为基础, 同时满足游客观光需求, 缓解居民与游客间的突出矛盾。希望通过这一城市更新策略促进居民与游客精神文化的交流, 进而展示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时代活力。
王雪明
学号131607094
《记忆方舟—2025大阪世博会濒危动物保护主题馆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记忆方舟是关于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展馆,具有存储濒危动物信息和展览展示功能。濒危动物的保护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利用基因信息去帮助濒危动物,甚至是“复活”已经灭绝的动物,国家基因库已经收集了上千种濒危动物的基因样本,以供研究和存储。“记忆方舟”希望将展览展示与基因信息的储存结合起来,从三个方面向人们展示这些被储存起来的信息——声音,基因和形象,让人们了解濒危动物,唤起人们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意识。
韩悦竹
学号131607098
《“游牧未来”——2025年大阪世博会主题馆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视频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作品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未来生活主题馆为设计载体,基于日本提出的“社会5.0”的未来社会形式,为观众呈现这种“新游牧时代”下,人类在未来可选择的多重并置的生活场景,使观众“游牧”于未来的“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在观展过程中探索并选择适于自身的未来生活愿景。正如莫里说道:“我们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多维时空、多重选择。如果时间是分叉的,那么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选择?”。
汪有城
学号131607120
《救赎之路——2025年大阪世博会救赎主题馆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视频 500cm x 200cm,1280 x 720px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救赎之路——2025年大阪世博会救赎主题馆概念设计》从当下人类与自然矛盾所出发,展示人类与自然在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与产生的后果和影响.采用强体验的形式,以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展示一条救赎之路,引发人类对当下与未来人与自然的反思与期盼。
葛南君
学号131607125
《塑料浮岛——2025年大阪世博会可持续主题馆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选题首先以太平洋垃圾带作为入手点,关注了塑料污染下的种种问题,并与2025大阪世博会相关理念结合。设计将建筑体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在世博当时作为展览使用,同时建筑本身兼具一定的清洁功能;在世博结束后跟随洋流去到太平洋各海域,继续功能的持续。虽然设计目前看来仍难以实现,但希望通过此设计引起更多人对太平洋垃圾带的关注,启发更多人对设计与未来的思考。
李媛萌
学号131607126
《老人与猫·乐活社区——宠物介入胡同的大栅栏激活计划》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作品基于人与伴侣动物共生的生活方式,在北京范围内提出以宠物为触媒的社区活化策略。即以宠物为媒介,构建以老人为基础的宠物服务平台。连结社区老人、爱宠青年和其他与宠物相关的社会资源,在社区中创造更丰富的社会关系,更新社区生活理念。大栅栏社区是方案的核心试点区,也是宠物平台主要线下空间的位置。线下空间体量多变,数量灵活,呈点状散布在大栅栏区域,依据动物展示、寄养、领养、救助、疗养等功能划分为五种类型。
侯永康
学号131607135
《探寻生命摆渡人——2025大阪世博会医疗主题馆整体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探寻生命摆渡人——2025大阪世博会医疗主题馆整体概念设计》从当下的医疗失衡现状出发,展示医疗在不同时代下的变革发展,描绘未来医疗时代蓝图。展馆设计围绕观众体验为核心,通过装置互动让观众体验未来的智能医疗发展的可能性。
张艺宁
学号131607147
《和合共生——香港马鞍山艺术复垦计划》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马鞍山矿洞改造计划是对工业遗产空间的活化设计的一次尝试,以场地现况为基础,挖掘矿场的场域精神,“菌类”新媒介的介入。从而带动周边经济、促进矿场中艺术、文化、生态的协同发展,来实现艺术复垦的目标,并且可以对今后的矿场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晨光
学号131607165
《追光之路——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新馆整体概念设计》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追光之路——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新馆”是关于战争类纪念性遗址——南大沟万人坑的展陈一体化概念设计。展馆主要运用情境化设计,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捕捉和整合了其中的体验因素,从而带给观者沉浸的集体记忆和个人感官体验。其中艺术计划的加入,增强了整个情境化设计的仪式感,使观者获得体验的同时,也记住了遗址所在的环境,让遗址空间的场所精神得以延续。
陈嘉欣
学号131607182
《在水一方——武汉市湿地展览馆建筑展陈一体化设计》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设计从当下的新冠病毒引发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落脚在此次新冠病毒的爆发地武汉,针对武汉最重要并正在逐步引发关注的湿地环境进行展示空间的整体设计。希望反映并展现武汉城市发展与湿地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起到警示与教育,反思人类行为探寻未来城市人与自然新的可能性。
李佳慧
学号131607230
《梦回大明王朝——南京明故宫复兴计划》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用艺术计划的方式激活明故宫遗址空间,用多元设计手法让文物“活起来”。观众通过“云端游走”和“遗址空间体验完成寻梦之旅,实现个体与明故宫的“记忆捆绑”。传统的遗址空间是让“文物”讲故事,设计采用“舞者”代替“文物”演绎故事,遗址空间也将变得有“温度”。
兰亭
学号131607209
《萄缘发生场——“城市针灸”式空间艺术激活计划》 展板,模型 500cm x 200cm
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黄建成、李亮、孔岑蔚、方伦磊、王晓骞、 曾煜、柳棱棱
【作品简介】
《萄缘发生场 —“城市针灸”式空间艺术激活计划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基于城市针灸理论,以艺术点亮城市灰空间,以点带面的进行改造,先激活一条乡村主干道,从而对城中村周边环境产生辐射、激发城市活力、吸引人才流入,促进整体经济。引发观众对于中国千城一面的现状以及乡建新模式的思考。
王福生
学号131507432
《无界》 展板,模型 437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草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围合起来,成为了城中草原。那么草原和城市就有了边界,围绕着边界,去激发草原的价值,让草原为城市和居民提供新型的活动方式。
伍戈宇
学号131507414
《种子》 玻璃,LED屏幕 12000mm x 3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作品以深圳红树林为研究原点,通过种子的视角,以影像赋予种子空间中的叙事,展开一次红树林与红树种子的生命探索历程。
高玥
学号131607016
《岸限——重构三河岛遗址公园》 展板 56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遗址并不意味着被遗忘的地址,这里发生过动人的故事,曾经上演过,在未来也许会有新的篇章。在此次设计中,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三河岛遗址公园为例,通过空间重构使人们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归属感与认同感。让更多人可以理解城市之“善”。
魏然
学号131607116
《人来·鸟不惊——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候鸟之家设计》 展板,模型,视频 56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人类对自然的介入使鸟类产生生存压力,在此以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设计对象,以鸟类保护以切入点,通过分析鸟类与访客的不同需求与其在黄河湿地中的关系来探讨园区内的空间设计手法,来尝试让建筑融于自然、与自然对话,让人与鸟在这片湿地中和谐共处、成为彼此世界的一部分。
王智文
学号131507422
《生长的风景——一场穿越空间、时间和心灵的沉浸式景观旅程》 展板 56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景观艺术的问题渐渐突现,静态景观往往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忽略了时间概念的渗透,《生长的风景》将时间维度介入,强调生态与人之间的生长交流,叙事体验,情感共生。通过时间维度的考量来讨论景观艺术的未来重要元素。
张钧淋
学号131607021
《“飞地”》 展板 56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场地位于历史上曾经是一体的喀什老城与高台民居之间。曾经连为一体,如今远远相望。因此引入“飞地”概念来表现两座老城的历史渊源,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
卢嘉政
学号131407422
《矿地再生-鞍山大孤山矿坑景观改造计划》 展板,模型 5424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因产业结构调整和矿产资源枯竭,国内涌现出大量矿业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及时对其修复改造,可以快速变废为宝,为当地带来巨大的多种潜在价值开发,赋予当地新的生态、休闲、地域文化发展以及经济价值。设计选址在鞍山大孤山矿坑,着重点不止是为了疗愈大地之殇,更重要的是基于场地背景现状去关注场地设计对人未来的影响,因此我通过以生态修复来自然愈合场地,和后工业文化区设计,强化场地对原著民和矿工的心理疗愈作用,并吸引更多游客来了解鞍山大孤山的演变历史,从震撼人的特殊自然景观和鞍钢的工业文化出发,让人体验自然与工业文明的碰撞,从独特的视角激发人们敬畏自然和珍惜天地孕育之情。
李炀泽
学号131607027
《脉》 展板 56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脉》对重新塑造与开发古建的方式进行新的探索。通过规划内部交通系统,展示等现代功能和完善周边设施,来活化古建筑,为其在传播文化与拓展文旅方面创造新的可能性。
窦莹
学号131507405
《不时,不食》 展板 56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根据生长过程与二十四节气的特征结合,回归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自耕自食顺应时令的生活方式,以往对节气的观察是在地表之上,以俯视的姿态,而植物藏在地表之下的故事却远大于地表之上,人们以仰视的视角看到二十四节气的情节产生敬畏感。
高文静
学号131607171
《“在路中间”——大连201有轨电车三八广场站无站台设计》 展板,模型 56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作品是通过在有轨电车站的空间中引导人们的行为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车站空间的互动,用“在路中间”的设计,唤醒人们对于有轨电车的记忆同时,解决因无站台而带来的安全问题。
詹佳恬
学号131607112
《璀璨之下,璀璨之中》 展板,模型 7655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老旧的城中村淹没在城市的璀璨之下,而缔造这样的璀璨所离不开的活力正是来自城中村之中,一座城市丰富性若不断流失,逐渐被同化侵蚀,家园终将只余一具空壳。璀璨之中,应是归属,而非牢笼。
陈建铭
学号131407361
《聚光灯下——老年人需求导向下的未来市场》 展板,模型 507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科技高速发展在为城市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忽略了老年人群体。作品以老人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在弱化市场消费属性的基础上丰富市场社交属性、娱乐属性等,满足老年人与社区居民新的需求,将社会聚光灯重新聚集到老年人上。
谈玥杉
学号131607087
《山行》 展板 5073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重庆防空工程始于抗日战争,至今 80 年间防空洞作为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需求的变化在不断的发掘着它的的可利用性。《山行》从当地居民的当下的生活需求出发,重庆市区的部分可民用防空洞为基本条件,探索如何利用防空工程的改善当地的出行条件。
孙雅婷
学号131607022
《重逢》 展板 5073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渐进式更新改造老旧城区是北京近年来一直在做的计划,以此为背景,《重逢》以位处胡同内部的燕京造纸厂为改造设计对象,改造成展示空间为基础,解决周边人居环境特定性问题的复合型功能空间。在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满足胡同居民生活与精神的需求。
高雅怡
学号131607166
《农贸驿站·桃花重构》 展板 38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思考城市人群的精神愿景与城市空间的联系性,对未来的农贸空间进行设计,把传统农业文化与农贸空间进行结合。将传统农贸市场转化为体验式、参与式农贸驿站,使其不再以单一的贸易形式存在。并通过多种文化体验的结合,将农贸市场作为媒介,拉近城市人群与田园生活的距离,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赋予农贸市场新的形象。
梁焰焰
学号131607176
《未来胡同——北京胡同人居环境研究与创作》 展板 38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在北京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许多胡同被迫拆除,在胡同逐渐被钢筋水泥的建筑代替后,许多人开始呼吁保护胡同,并且尝试为老胡同注入新的活力。本件作品意在继承胡同的邻里交往,创建一个年轻人可以融入的“未来胡同”,在胡同内建立新的邻里关系。
范一琰
学号131607415
《遗忘》 展板 3800mm x 2000mm
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
指导教师:李悦、秦树、马华元、鲁旸、陈琦、张春利、储婷、任伦梁、晓旭、孙博
【作品简介】
我用倒叙的方式回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记忆逐渐消失的状况,将场馆分为四个大块,各自的主题分别为《遗忘》《迷失》《茫然》《错位》。呈现方式分别为纯白的迷雾空间、线性和点状组合的像素空间、缺少部分材质感知的日常空间和模糊变形的影像空间。用四种不同的体验方式尽可能地还原患者脑海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