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观众(包括持邀请函及VIP卡的嘉宾),均需实名预约,佩戴口罩,经体温测量合格,验证健康码为绿码后,方可入场参观。预约方式详见文末预约参观二维码。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7:30
(17:0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2021年5月9日,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开幕,
本次展览参展研究生共436人,
其中,油画系参展研究生36人。
寄 语
张路江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恭喜同学们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你曾经走过我不知道的艰辛道路,来到了中央美院。一路生动、鲜活、充满着闪光的性格,演绎着你记忆里的喜怒情仇。这些是独属于你的过去,也是你不可更改的样子,它成为了创作属于你自己语境的营养源泉。
在你的右手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辉煌的传统。这所学校起于延安,建于北平,兴盛于解放后至今的新时代。这段历史讲述着时代里永恒的价值观,这段历史也记录了这个学校一代代人的作为和着力点,这些辉煌的历史已经融入了你的血液,也让你配得上是一位中央美院的毕业生。
在你的左手是你的同学,一代代人就是在这所学校里经受着锻炼,又在每年万物复苏的时节走向了社会。他们即是你的朋友,又是你今后作为的参照点。十年、二十年后,有的人会销声匿迹,而有的人会留在你的记忆里。每位同学的成长最终都会成为他想要的那个样子,但历史只会记录一直走在这条路上的人。
恭喜你看见了前方路口的绿灯。此刻,你唯有前行,时代在召唤着你,这就是你在这所学校学到的、前行道路上时代注入给你的澎湃动力。
第一工作室 / 廖生浩
作品阐述
在疫情那些隔离的日子里,似乎每个移动或静止的人都带着一个隐形的盒子。空间上的限制,让人们把关注点转移到日常中容易被忽略的事物上。对于我而言,隔离并不仅仅是与外界保持距离,而是一次对自我重新认识的机会。
《盒子》 布面丙烯200×200cm 指导教师 孙逊
第一工作室 / 牛盾
作品阐述
作品将皮蒂宫(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美地奇家族宫殿)的宫灯与迪斯科灯球并置,使之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两种不同的物象代表着不同时代、文化背景间的对话,看似截然不同的物象其内在却存在着某种关联和共性。两种绘画语言的运用造成的反差使画面形成视觉上的张力。
《共同体—昏暗的皮蒂宫灯/闪耀的灯球》 布面油画、丙烯、喷漆 213×298cm 指导教师 孙逊
第一工作室 / 白月
作品阐述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画面中网状物令观看者有束缚感,寓意着现代生活中较为封闭的环境,手电、正午阳光等强烈光源,画中人与动物的重复出现,焦灼凝固的气氛,表现人物忧郁且无声的潜意识与梦境,表达作者对现当代人与社会环境的的反思和关切。
《光线之三》 布面油画40×60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梦游》 布面油画60×85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微风》 布面油画40×60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寻》 布面油画60×65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第一工作室 / 徐凤麟
作品阐述
作品关注的一直是身边熟悉的人的形象,希望通过油画肖像画探索出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油画艺术语言。肖像画记录了画家对被画者个性的介入和理解。父母肖像的绘制过程是我长时间凝视父母的一次体验,也是一次无言的深入交流。
《二十四岁的自画像》 布面油画146.5×101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父亲肖像》 布面油画39×50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母亲肖像》 布面油画39×50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疫情期间的自画像》 布面油画50×60cm 指导教师 胡建成、林茂
第一工作室 / 徐乙宁
作品阐述
《冬奥畅想》
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画中女青年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一名颁奖司仪志愿者,在青春与青年时代可以参与和观摩两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生逢其时!
《生命卫士》
那一个冬天,钟南山院士北上武汉的身影,深深印在国人心中,他是国之士者的代表,铭记,礼赞逆风而行的生命卫士!
《冬奥畅想》 布面油画70×70cm 指导老师 孙逊
《生命卫士》 布面油画80×80cm 指导老师 孙逊
第二工作室 / 牛继钊
作品阐述
开放的剧场,是破坏还是重建,浮游的生态总有它内在的规则,场景或山或石,或冰或水,萦绕的残骸终将归为沉寂,新的轮回行将展开。在创作过中尝试去直面本相,关照内在的心灵,从虚构中重演,在真实里探寻,痕迹是行动的注脚。
《虚构的剧场》油画 140×250cm 指导老师 马晓腾
第二工作室 / 高彦
作品阐述
《晨》
晨是沉睡到苏醒、从静止到萌动过渡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新生;一群年轻人经过短暂的相聚后又即将各奔东西,或眠或醒的清晨是他们最后相伴的时刻;一只从窗外飞入的鸟儿打破了宁静,带来清晨的第一缕霞光,也象征着短暂易逝的青春。
《一隅光阴》
女孩在角落里放空思绪,像是生活中偶尔卡带的瞬间。
《晨》 布面油画150×225cm 指导老师 王少伦
第二工作室 / 王梓境
《灯塔和废墟》 布面油画120×180cm 指导老师 王少伦
第二工作室 / 陈夏
作品阐述
绘画作品潜藏着情绪,是人性的感性显现,深邃荒诞而神圣,杂乱、弃别、遗忘,用不同的角度观察、审视与思考,激荡而惊艳,荡气回肠。倾盆大雨,淅沥哗啦,风吹过,草木无声。
《无尽之地:草木声》 布面油画200×300cm 指导老师 康蕾
第二工作室 / 李仲舒
作品阐述
城市系列的创作,在关注现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同时,这也是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时趴在soho的栏杆上看着来去匆匆的人们,即使是十分热闹的商业环境里,似乎也充满了某种孤独又匆忙的气氛。在里面玩耍的孩子与散步的人们仿佛因为在匆忙与紧张的节奏中而变得格外难得。
《2020城市系列》之一 坦培拉120×190cm 指导教师 康蕾
《2020城市系列》之二 坦培拉120×150cm 指导教师 康蕾
《2020城市系列》之三 坦培拉30×30cm 指导教师 康蕾
《2020城市系列》之四 坦培30×30cm 指导教师 康蕾
第二工作室 / 毕维维
作品阐述
以具象的描绘的画面在形式构成中体现出抽象与规则,创造一个带有透视和荒诞的空间,并将符号化的东西减弱与消融。在意象研究的探索过程中探索色彩,寻求情绪化的空间延展,把观者带进一个静止又相对运动的画面状态。
《透明》布面丙烯50×50CM 指导教师 石煜
《迷》NO.2 布面丙烯150×130cm 指导教师 石煜
《透明》NO.2 布面丙烯50×50cm 指导教师 石煜
《分裂》 布面丙烯150×130cm 指导教师 石煜
第二工作室 / 孟佳宝
作品阐述
长久以来我一直被光色反应吸引。今年的研究重点在于绘画中的光色对造型的“意化”。光斑色彩交织笼罩在十张或陌生、或熟悉的脸上,如一层“衣服”保护着他们隐秘的表情,也吐露着他们难以言说的“内心戏”。画面色彩延伸至古典样式的外框上,将肖像固有空间冲破,追求一种相外的意味。
《五光十相》系列一 布面油画 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 石煜、王少伦
《五光十相》 系列二 布面油画 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 石煜、王少伦
《焰火青年》系列一 木框丙烯 直径120cm 指导老师 王少伦、石煜
《焰火青年》系列二 木框丙烯 直径120cm 指导老师 王少伦、石煜
第二工作室 / 金俞珉
作品阐述
本人的毕业创作表达了本人对“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一些思考。《沦线》指的是“性善论”,画面中心迸发出彩色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线条的颜色也逐渐转变为平稳的黑白。《呈线》指的是“性恶论”,画面中心深处是用沉闷的深色调代表性本恶,经过后天的学习,线条如花般散发出缤纷的色彩,代表生命的美好。
《呈线》 水彩、陶泥、木板、树脂130×130cm 指导老师 康蕾
《呈线》 (侧面)
第二工作室 / 漫兰
作品阐述
游牧即意味着游动,游动是用以表现事物没有固定据点的活动。蒙古族自古以来都是以游牧生活作为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族群。当下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是定居与游牧两种方式并存。这想法当中,希望能够同时表现定居文化或者说固定建筑,以及以游动的、不固定的形式作为媒介的,能够表达蒙古人文化本质的游牧生活的内在和游动的特性。
《Migration》 布面油画180×180cm 指导教师 康蕾
第三工作室 / 陈国宝
作品阐述
寝不安席,不知道不明了。但每个人看世界似乎都带着某种印记。
《深根》 油画棒207×216cm 指导教师 刘小东
《深根之双子座》 布面木板21×15cm×2 指导教师 刘小东
《深根之年轻饭》 布面木板37×27cm 指导教师 刘小东
《深根之寝不安席》 油画100×73cm 指导教师 刘小东
第三工作室 / 刘嘉仪
作品阐述
太阳落下,街灯闪耀,路面和玻璃幕墙倒影反光着城市中的各种光色;这些城市中写字楼林立的区域让我十分着迷,着迷的不仅仅是华灯初上的场面,而是人——尤其是人与城市的关系。在某些时分,写字楼里的白领人士会涌向街道,场面繁忙且有序,像是生物体内错综复杂的呼吸,你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如何运行的,但一切井井有条。
《城市的眼睛18:36》 布面油画140×200cm 指导教师 刘小东
第三工作室 / 程亮
作品阐述
“表情”既是个体心理状态存在的外在显现,也是个体对抗和联系世界的生理反应机制。在这层显现到真相之间有一段距离,有一种复杂的结构,它随时可以改变,这种感受使我深深质疑它的样貌,质疑它的真实,质疑它的肤浅,质疑它的深刻,质疑它流露在生活中情感体验。
《临时结构1》 布面油画180×200cm 指导教师 刘商英
《临时结构4》 布面油画38×45cm 指导教师 刘商英
第三工作室 / 丁鸿丹
作品阐述
我在创作中会用诙谐,戏谑的角度去看待和描绘时代,社会发生的事件。《荒诞2020》是我在2020年最后一个月创作的,画中的舞女来自一战毒气战中舞女的形象,她们在欢快的舞蹈,不知道远处即将行驶来的火车。我想用画面中的紧张与欢乐冲突的这个氛围来反映这个疫情期间,人类命运、情感和社会现实之下的矛盾冲突。
《荒诞 2020》 布面油画125×165cm 指导教师 刘商英
《我的父亲》 纸质油画31×41cm 指导教师 刘商英
《男孩系列1》 纸质油画31×41cm 指导教师 刘商英
《男孩系列2》 纸质油画31×41cm 指导教师 刘商英
第三工作室 / 何芳
作品阐述
《美丽新世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欧洲圣像画与湿壁画,以对人与机器结合产生异化的思考作为主题。由若干肖像组画组成,用古老的坦培拉绘画来描绘未来时代,同时赋予画面时间性、戏剧性和可读性。重点表现现代人的孤独和现代人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焦虑与反思。
《美丽新世界》组画之一 木板坦培拉15×21cm 指导教师 喻红
《美丽新世界》组画之二 木板坦培拉24×33cm 指导教师 喻红
《美丽新世界》组画之三 木板坦培拉20×60cm 指导教师 喻红
《美丽新世界》组画之四 木板坦培拉20×60cm 指导教师 喻红
第四工作室 / 薄司晗
作品阐述
现代社会的青年男女的现状。蜗居城市的男女被无尽的物质消费吞噬,精神世界很难找到一处可以栖息的缝隙。紧握住对方手的情侣,希望能从这个世界幸存下来...
《情侣》 综合材料140×160cm 指导教师 王玉平
第四工作室 / 易大力
作品阐述
18:51,准备进入睡眠。
《18:51》一 纸本丙烯70×180cm 指导教师 王玉平
《18:51》二 纸本丙烯70×180cm 指导教师 王玉平
第四工作室 / 蒋俊蕾
作品阐述
这批作品是疫情期间创作的一批纸本小画的延续,取材以周遭的人、事、景为对象,更多想表达的是个人的一些心境和态度,也希望能在作品中寻找到些许温暖。在此次的创作过程中对排列色彩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乐在其中,且切实认识并体会到密度的处理,它让我摆脱写实,进入了主观创作,这也是此次创作最大的收获。
《凡尘系列》二 布面丙烯160x180cm 指导教师 申玲
第四工作室 / 张腾
作品阐述
我总是钟情于这类索然无味的寻常物象,对它们充满怜爱,甚至倾注了微妙的情感。于是我常将物与象置于单纯的色彩语言之中,自然无我地诉诸笔端,使情态跃然之上。在我看来,越是简单纯粹的命题,就越能将真实从隐秘中解放出来。因此,我隔离般地封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厌其烦地从平凡而单调的命题中去探寻绘画本真的状态。
《謐》 木板丙烯 尺寸不等 指导教师 申玲
《年》 木板丙烯10×10cm 指导教师 申玲
《手》 木板丙烯15×15cm 指导教师 申玲
《原》 木板丙烯15×20cm 指导教师 申玲
第四工作室 / 陈作
作品阐述
这件作品以身边画家朋友和罗马湖地区为内容,描绘了两棵树,一面墙和一个画家的形象。这个图示可以从梵高《去往塔拉斯孔路上的画家》和培根早期作品中看到原型。通过互象的手段体验绘画的过程以及个人经验的分享。
《两棵树(年轻画家)》 布面油画200×150cm 指导教师 裴咏梅
第四工作室 / 马皓源
作品阐述
运用大量宝石、陨石、钻石,来表现画面。陨石本就是天外来物,大批量的陨石和陨石粉末表现浩瀚的宇宙,大批量的宝石代表宇宙中闪闪发光的银河,是对生的一种向往。更是代表了生命的一种轮回。
《星尘》 综合材料300×150cm 指导教师 裴咏梅
第四工作室 / 韩博
作品阐述
西方故事中,女性是男性的第十二根肋骨,是来自伊甸园的原罪。
《untitled》 油画、金箔100×200cm 指导教师 裴咏梅
《untitled》二 油画、金箔100×200cm 指导教师 裴咏梅
第四工作室 / 王强
作品阐述
从2011年考上美院到2021年毕业,我最青春的十年和最美的时光都洒在了这儿。我又是一个极爱大学生活的人。在这个具有仪式感的季节,我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跟我的大学生活告别。我尝试了一种接近小孩子本能的绘画方式(因为小孩子画画是那样纯真和快乐)来描、写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壤以及上面的故事。
《我的大学时》 综合材料180×220cm+30×30cm 指导教师 申玲
第四工作室 / 陈睿
作品阐述
《仿佛在人间》表达我对于死亡艺术的偏好,以及自身真实情感的抒发。作品中我想象有一个代表死亡的形象,这个形象藏在大雾中,代表着这个概念一直在潜意识中,一直迫不及待地要突破界限,到达意识层。而当它终于成为意识的那一刻, 这一画面真实的在眼前爆发了。
《仿佛在人间》 木板、亚麻布、油彩、环氧树脂、花岗岩、铜饰140×195cm 指导教师 裴咏梅
第五工作室 / 陈家红
作品阐述
我想要试图制造一种关于水的人工景观,一滴水也可以是一个微型景观,我们环境中的“温度、湿度这些抽象的因素都影响了这种景观的存留的时间与状态,动态的水有着不同的形态,这些想法来源于对我对人化的自然的想象,把自然材料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
《静止回溯》 布面材料100×80cm 指导教师 刘刚
第五工作室 / 毛鹏华
作品阐述
时空瞬息万变,我们抓不住永恒却能把握当下,我试图将时间的观念注入作品中,用“简而又简”的方式凝结某个独一无二的时间点。
《0′33″》 手工纸、墨、丙烯160×97cm 指导教师 刘刚
《11′55″》 手工纸、墨、丙烯160×97cm 指导教师 刘刚
第五工作室 / 解颖娇
作品阐述
光,抓不住,雾,总会散,不停说再见。我曾经无限接近过月亮,所爱隔阴阳,可念不可及。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我们暂时拥有,随后失去。我们各自攀登,远方见。
《迷·生》 布面丙烯180×180cm 指导教师 刘刚
第五工作室 / 李思奇
作品阐述
我体验到自己的某些空幻和缺失,如果你有自己绘画的理想境界,心里依然有火焰,思考、快乐、迷惑,不屑甚至愤怒。在我的画上,我留出了前一段时间心脏位置变透明的部分,邀请你一起涂抹。如今绘画走过三万年了,全世界画过的画,都应算我们走过的路之一,绘画应更广阔。也许现在的你,落笔画出的所见,属于未来,超越未见。
《2077我们还能画些什么》 布面丙烯198×298cm 指导教师 孟禄丁
第五工作室 / 洪张博
作品阐述
生物技术使生命在分子层面的重塑成为可能,人们得以避免某些与生俱来的疾病困扰,扭转自然生命的既有演化路线,人们获得了主动介入自身生命重塑的可能空间与具体途径,人们可以借此实现生命形式的更新和完善,从而重新构建自我的生命形态。
《生物公民》 布面综合材料200×150cm 指导教师 孟禄丁
第五工作室 / 蘇莘媞
作品阐述
一对夫妻在自家门前整理花圃的瞬间被记录了下来,我在googlemap上散步时看到他们,觉得有缘,将他们用数位喷绘印出来,又将喷绘的墨水溶解,溶解的过程非常轻松,人物因绘画出現张力与自由,雖然如此,但两人的形象依旧在互联网中任人观看,所以说,除了有站在作品前看到原作的人,对其他人来说,我的绘画只是徒劳。
《无用的解放》 墨水、丙烯、亚克力板93×186cm 指导教师 孟祿丁
第五工作室 / 尹在贰
作品阐述
《YOLO?YOLO!》在丰富与现代技术和物品的洪水中,笔者并非采用机械防止方式,而是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消费品和生活。这象征了现在消费社会的消耗性。笔者的作品在现代消费文化中展现出现代人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消费的方式和习惯来可以认识某个人的生活以及喜好,因此把消费解释称为日记。
《YOLOYOLO》 综合材料140×100cm 指导教师 刘刚
第五工作室 / 文瑞然
作品阐述
我认为绘画的强大力量,以及观众与绘画的积极关系的开端是“色彩”。超越任何造型元素,色彩本身成为绘画的自我。我的绘画追求色彩的压倒性。
《Untitled》 综合材料、丙烯120×100cm×2 指导教师 孟禄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