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博物馆、美术馆的展品和展览叙事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以往一些不被认作艺术品的“物”进入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中,按照以往的标准,与艺术“无关”的学科介入到展览中,观众的观展诉求与以往相比也正在发生改变。新技术条件下,线上展览的叙事方式不应是在线上“搭建”模仿实体展厅的虚拟展览空间。应当从博物馆、美术馆自身的功能和发展逻辑上建立线上展览(数字博物馆、美术馆)叙事。博物馆、美术馆应当是“思想的摇篮”,作为保存人类社会发展成果见证物的机构,应面对人类社会的未来。
关键词:
策展翻译;视觉翻译;展览设计;策展;美术馆
一、策展翻译的意义
“让展品自己说话”的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多次被提出,也就是说应该通过展品讲述历史。【1】但是,展品所“说的话”未必是观众所能直接听得懂的语言,对它们来说,展品与展览,也许是“方言”,也许是“外语”。同理,展览的学术研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未必是一门“通用语言”。在展览现场传递给观众的不是学术论文,也不是策划案,而是经过策划与落地实施的设计后的现场产出结果。
在语言学中,翻译是指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2】在传播的语境下,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把一种相对陌生的内容转换成受众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传播过程。而在展览实践中,展览设计师则要与策展人一起,在这种将策展产出“现场化”的过程中,对展品与展览进行情境性的解读、可视化的演绎,用“现场语言”对策展进行视觉翻译,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体会、领悟展品与展览“自己所说的话”。(图1)
图1 展览设计与“策展翻译”关系示意图
在一个理想的展览团队里,策展人应当具备基本的设计素养与审美,对展览的视觉传达与实施呈现有着基本的认识,摆脱纯粹文本主义的工作方式。在策展过程中,依据展览主题与构成的方案,提出对展览呈现的初步构想,包含对展览形象化的认识与建议、对展览情感基调的设想等。展览设计师则要了解基本的策展流程与展览策划的要点,设计的完成中要与展览的内容做到“同步”,实现展览设计对展览策划的视觉“翻译”。
二、策展翻译的内容与方式
作为承担“翻译”职能的展览设计,同时面对展览的策展人以及展览的观看者,并以视觉的方式与现场的语言沟通二者。“策展翻译”既要翻译“展品”——在恰当环境空间中安放、展示、传播、说明,甚至渲染展品,也要翻译“展义”——利用空间的语境视觉化地讲述展览的理念、研究与态度。同时,“策展翻译”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展览的基础服务功能,包含对于“展境(氛围与环境)”“展序(逻辑顺序)”等的翻译。
展览的设计并不是脱离于策展基础的形式设计,策展实践也不是摒除了视觉呈现的纸上谈兵。“策展翻译”理念从展览设计工作开展的起点便起到对设计指导与限定的作用。在展览策划层面,展览的本体——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直观地限定了不同的展览设计风格;绘画材质是什么样,艺术家是什么样,创作风格是什么样,都将作为展览设计定位的重要考量。其次,展览策划的定位,选择了什么样的切入点与研究视角、秉持了怎样的展览态度,也将影响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展陈理念与展示方式。而在展览执行的层面,展出的空间条件(面积大小、场馆的尺度关系、光环境等)、展览的经费预算与规模定位以及展览执行的时间周期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策展设计造成影响。
翻译者的任务就是处理两种语言(源头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的关系。【3】基于“策展翻译”理念的展览设计,即实现“策展翻译”的方式,就是要处理作为“源头”的展览研究与策划与作为“目的”的展览现场呈现之间的关系。这可以建立展览形象与策展语义间的有效联系,可以帮助建立展览的视觉形象系统,也可以塑造展览的情境化视觉叙事体系。
理想的展览设计可以通过视觉设计,帮助找到策展概念的落脚点,甚至以一个可视化的结果直接生成一个展览的理念、亮点、基调,甚至是一个展览的标题。“白石墨妙·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专题展览以齐白石与徐悲鸿的交往为展示视角,涵盖了见证两位艺术大师友谊的艺术作品及文献,还原了二人相交的过程与脉络。最后,笔者在齐白石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白石墨妙”取自徐悲鸿收藏齐白石的册页函套上徐的题字,“倾胆徐君”则是取自齐白石创作的山水作品中的题跋“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有老徐(倾胆)君”。二者合一,展览的主标题就此生成。在副标题的创意上,笔者把文字标题放到视觉结构里去重构,将反映二人艺术交往的主题,利用“文字游戏”的方式试验,最终以类似“九宫格”的排列方式找到了“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的展览副标题。正副标题合而为一,形成展览完整的标志形象,整组标题,由右至左读,白石墨妙——这就是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由左至右读,齐白石眼中的徐悲鸿,便是倾胆徐君。展览标题凭借汉字独有的语言魅力“游戏式”地组合而成,再现两位艺术大师的又一次隔空对话。(图2)
图2 “白石墨妙·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展览海报及标识设计
邀请函设计通常是实际展览项目中最先开始和完成的设计项目。在邀请函设计开始之前,设计师需要依据展览的主题、艺术家以及展出的作品,建立展览设计的“图像素材库”,进而确定展览主要的“形象作品”。其中,这个“图像素材库”相当于对展览进行视觉翻译的“语言库”“词汇库”。如“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展览中,在经过对“图像素材库”中的搜寻,笔者决定以一张明代画家张翀创作的《斗酒听鹂图》作为展览的“主形象”作品。画中几人围坐于岸边柳下,手持酒杯,举头望向高处,仿佛在一起“看”着什么。这个“看”的动作,也就成为整个展览最核心的关键词。循着“看”的线索,再深入重“读”作品,笔者也在作品中找到了展览展陈的概念——首先,你在看画中人;其次,你也在同画中人“一起看”;最后,我们在“看”中读懂画中人讲述的故事。基于这样的概念,推演出了展览的平面设计元素与整体概念,也确定了展览空间造景的基本理念。(图3)
图3 “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展览邀请函设计(邀请函封面用图《斗酒听鹂图》)
“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中傅青主的“山林气”“仙气”“傲骨”,则是笔者在做展前功课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傅山相关的研究资料与书籍,所获得的最直观感受与体会。因此,笔者在展览中要找到恰当的视觉语言与表达方式再现这种“山林气”与“仙气”,将一种抽象的身份特征用具象情境语言进行翻译。展览实际操作中,在色彩基调的选择上,与策展人共同确定了“山林绿”的青绿色调,用色彩符号直观传递“山林气”的感觉。在造景部分,通过对傅山相关的视觉素材的整理以及对其个人特质的解析,选择以情景再现与意象勾勒的方式呈现。图中的展厅场景,宛若青主在青山前抚琴。笔者把“青主”其人在场景中“隐身”了。但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却可以让观众能够产生更多的遐想,增强展览情境的代入感。(图4)
图4 “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展览场景设计
上文所述的三个展览分别为专题展、群展、个案展。不同类型的展览,在展品组织与展览呈现上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与侧重点。在展览设计层面,设计师应当深入了解策展方案中的展品组织结构以及展览侧重点,继而以观众的视角,进行视觉转译,将展览的重点、展览的态度与情绪、展览研究的产出及其脉络有效地传达出去。
当然,展览设计师除了读懂展览本身的背景资料、策展结构等文本资料,熟悉展览的作品(图像)以外,也需要熟悉每个展览都有的作品的视觉语言、艺术家的视觉语言,同时通过研究作品与艺术家,找到具体的时代或地域的视觉语言。设计师在发现“语言”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学习,掌握展览的“语言”结构,建立展览的“语言”情境。以上为在美术馆展览中利用展览设计实现“策展翻译”的基础。
三、基于“策展翻译”观念的美术馆展览设计再认识
美术馆展览设计的本质是利用展览策划所产生的展览逻辑及相关图像、文本信息,创设一个完整的具备传播、交流、教育功能的空间与场所。展览设计在从策划案的起草到展览布置完成的过程中要承担起重组图像与文本、在展览空间中组织展览内容的呈现、构建展览的视觉叙事结构与语言逻辑系统、最终实现将策展翻译成“现场化”状态的工作。好的展览设计能够提升展览的观赏价值,也在为展览提升本身的品质与观众友好性上都提供了最为直观的保障。
美术馆的展览设计是一份同时“双向开展”的工作,既包含了将策展方案物化的视觉编译与输出,也包含了具体实施中将方案向现场状态转化的落实与监管。前者沟通策展人,将策展方案与展示方案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使策展方案准确传译,并生动再现,这一过程中的设计称之为“策展设计”(Curatorial Design);后者连接了展示设计方案与展览布置与搭建施工的结果,这一过程是将图纸变成展览现场的过程,这个阶段称之为“布展设计”(Executive Design)。(图5)
图5 策展设计与布展设计关系示意图
在实际工作流程中,策展设计与布展设计是程序上先行后续的关系,即策展设计先勾勒了展览整体的视觉样貌,布展设计再将这种样貌具体化、可操作化,继而指导其完成展览的布置。
策展设计对于展览设计师提出了新的业务考题。不同于在接到展览设计任务的内容后,单纯进行形式设计的常规操作,策展设计更要求设计师读懂展览、读懂策展,甚至参与到展览的策划中,自发性地产生新的策划与展陈的结合点。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国内多数美术馆、博物馆中的展陈设计从业人员并非专业的文博场馆展陈设计师出身,这些来自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艺术管理……不同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对于快速进入展览的工作状态,并与团队合作搭档完成一场展览来说,有着一定的客观难度。同时,相当一部分设计师仍始终在做着展览“装饰表皮”的工作。策展设计的提出要求展陈设计师充分地参与到策展工作中去,对展览策划加入以设计师视角对展览的解读与理解,打破传统意义上“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的分离。与策展人一同,将“深入”的文本与图像,再以情境化的方式“浅出”。这样也有助于刚进入美术馆工作的展陈设计师快速了解展览工作,进入展陈设计的角色。
布展设计则要求设计师的设计方案除了要贴合展览的主体与主题,还要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准确性、安全性。这一阶段,既是展览“设计”的完成,也是对方案实施的监督、管理、把控。在布展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在策展设计的基础上,落实具体的尺度关系在实际展出空间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深化设计图纸,产生可供施工方可直接参照、依据进行制作、实地施工与安装的指导性说明文件。
实际操作中,布展的设计流程从得到“策展设计”的定稿开始,直到展览的布置完成结束。布展设计包含空间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模型制作、施工图纸绘制、材料选定与打样、具体的布展施工与质量监管、验收。策展设计与布展设计二者密不可分。策展设计是布展设计的“内容提供者”,提供了得以体现团队研究成果、机构态度与策展创意的可视化解决方案。布展设计是策展设计得以落地成型的“物化保障者”,保障了策展方案经历可视化过程所呈现的展览现场的质量及其对展览策划的还原度。
四、结语
真正成功的展览设计能完成与展览策划的沟通,实现对策展理念的视觉翻译,并由带有自发性的设计师在此基础上产生更多可视的结果;同时联结制作与施工,将可视的结果准确落地,变成具有可看性的展览现场。若是好的展览搭建实施背后没有好的策展理念,则变成了喧宾夺主的炫技;而若是好的策展理念之后没有准确的视觉翻译与落地实施,想说的话也就变成了不易看、不可看。没有所谓最好的展览设计,但每个展览都应当且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展览设计方式。
作者|王焕然(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设计师)
原文发表于《美术馆》2020年第3期
注释:
【1】[德]伯特龙、史沃兹、费雷编著:《展览设计实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2】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69页。
【3】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第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