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特别隆重举办“百年征程 精神图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
展览不仅精选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中,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的美术史经典作品构成展览的基础,而且汇集了近年来学院各教学单位和教师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展览中,既有艺术大师的经典名作,也有美院人的最新创作,展出作品260余件,创作时间跨度近90年,充分反映中央美术学院在艺术创作中的历史积淀和责任担当,是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最大规模的艺术专题展。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语言的提炼与渲染,最能够表现历史的精神力量,而这种表现具有特殊艺术感染力,跨域时空,历久弥新。本次展览试图以艺术创作的视角来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展览分为“革命·精神、建设·精神、改革·精神、新时代·精神”四大板块。
一方面,通过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另一方面,突出艺术作品对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图像表达,呈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感人力量。
板块三
改革 · 精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板块起始是描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几幅作品,王少伦的《邓小平像》、张义波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素描创作稿)》、王汉英的《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张烨的《邓小平》,描绘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刻的经典形象。(图1-图4)
图1 邓小平 王少伦 1999年 108.5×76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 邓小平 张烨 2016年 26.8×33.3cm 水印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3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王汉英 2021年 210×12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图4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素描创作稿) 张义波 2020年 40×51cm 纸本铅笔 艺术家自藏
改革像春风一般吹遍祖国大地,在各行各业中都引起了深刻的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成为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
改革的精神使工业、农业、文艺等领域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时代的精神也蕴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艺术作品作为表达时代精神窗口,更能从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出时代的气息和特有面貌。
史国良的《八个壮劳力》(图5)、谢志高的《欢欢喜喜过个年》(图6)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初,表现了农业领域最先发生的可喜变化,画面中人物发自心底的笑容昭示着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
图5 八个壮劳力 史国良 1980年 177×189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6 欢欢喜喜过个年 谢志高 1980年 190×200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展览中有表现工业题材的经典作品李延生的《矿山人物之二——总工》(图7)、谭平的《矿工》(图8)、杨春华的《车间里》(图9)、谷钢的《青年突击队》(图10)、李晓林的《开采光明的人》(图11)。
图7 矿山人物之二——总工 李延生 1980年 103×68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8 矿工系列 谭平 1984年 30.5×40.5cm 铜版单色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图9 车间里 杨春华 1980年 38×64cm 木版套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10 青年突击队 谷钢 1980年 220×20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11 开采光明的人 李晓林 2010年 110×130cm 纸本色粉 艺术家自藏
有表现农业发展的王垂的《插田时节》(图12)、徐冰的《繁忙的小渔港》(图13)、王华祥的《民间的故事》(图14)、侯登科的《麦客》(图15)、袁武的《牛》(图16)、胡西丹的《鸽子·家园系列三——麦盖提的夏日》(图17)。
图12 插田时节 王垂 1980年 124×206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13 繁忙的小渔港 徐冰 1970年代 27×38.5cm 纸上铅笔、色粉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图14 民间故事二 王华祥 1988年 28×37cm 木版套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15 麦客 侯登科 1997年 55×37cm 明胶银盐照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16 牛 袁武 1995年 230×173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17 鸽子·家园系列三——麦盖提的夏日 胡西丹·阿布都克里木 2009年 130×162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有表现城镇经济发展和人民面貌的朱乃正的《妇女像》(图18)、李帆的《旅游区》(图19)、苏新平的《寂静的小镇》(图20)、丁一林的《持琴者》(图21-1)、谢东明的《乡间生活》(图21-2)、胡建成的《雕塑家李象群》(图22)、刘小东的《油漆工》(图23)、喻虹的《川》(图24)、谢岩的《紫禁城的清晨》(图25)、王川的《燕京八景——西山晴雪》(图26)、张晓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了》(图27) 。
图18 妇女像 朱乃正 1980年 95×10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19 旅游区 李帆 1992年 39×45cm 石版套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0 寂静的小镇之一 苏新平 1989年 53×68cm 石版单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1 乡间生活 谢东明 1999年 80×12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1-1 持琴者 丁一林 1988年 190×18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2 胡建成 雕塑家李象群 80×200cm 布面油彩 1998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3 油漆工 刘小东 1991年 160cm×91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4 川 喻红 1988年 130×14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5 清晨紫禁城 谢岩 1997年 185×205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6 王川 西山晴雪 2009年 112x280cm 彩色照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诞生了 张晓雪 200x300cm 2019年 艺术家自藏
展览中还专门挑选了体现改革开放时期美术领域解放思想、艺术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李可染的《满目青山夕照明》(图28)、张凭的《砥柱》(图29)、庞涛的《漓江行》(图30)、林岗的《江河水之三》(图31)、唐晖的《时空一击》(图32)、李化吉的《织女》(图33)、唐勇力的《敦煌之梦——母子情深》(图34)等。
图28 满目青山夕照明 李可染 1980年代 70×46.5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29 砥柱 张凭 1991年 180x180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30 厐涛 漓江行 130×273cm 沙画布油彩 198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31 江河水之三 林岗 1996年 170×150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图32 时空一击 唐晖 1991年 120×244cm 布面丙烯 艺术家自藏
图33 织女 李化吉 1994年 150×15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34 敦煌之梦-母子情深 唐勇力 1995年 82x82cm 纸本重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从改革开放之初,描绘高等教育重建的《毕业答辩》(图35)到1990年代奔向未来的《附中的走廊》(图36)再到表现2000年之后西部大开发的《沙漠公路》(图37)、表现中国强国实力的《中国制造》(图38)、《立》(图39)、表现著名科学家的《国家的脊梁(色彩稿)》(图40),通过艺术家笔下的一幅幅时代肖像,仿佛穿越了历史长廊,看到了随着国家实力明显变化,社会的长足发展。
图35 毕业答辩 杨松林 1984年 150×175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藏
图36 附中的走廊 韦启美 1990年 118×14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37 沙漠公路 杜键 2002年 97×15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38 中国制造之一 王珂 2009年 150×8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39 立 缪晓春 2007年 180×240cm 艺术微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图40 国家的脊梁(稿) 董卓 2019年 90×150cm 综合材料 艺术家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