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BIO.BOT.|生物技术类建筑中的集体实验
2021.09.24 18:30-20:00
***
讲座嘉宾
ecoLogicStudio
(c) NAARO
克劳迪娅·帕斯奎罗
Claudia Pasquero
克劳迪娅·帕斯奎罗(Claudia Pasquero)是一位建筑师、策展人、作家和教育家;她的工作和研究聚焦于生物学、算法和设计的交叉领域。她是伦敦ecoLogicStudio的创始人与负责人,Bartlett UCL城市形态发生实验室的导师和负责人,她还担任Insbruck大学景观建筑系教授,以及“合成景观实验室”的创始人,IOUD研究所的负责人。
她是2017年塔林建筑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并于同年入围WiRED连线杂志“智慧人物”榜单,著作包括2012年出版的《系统性建筑:自组织城市的操作手册》。她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展出,其中包括FRAC中心、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卡尔斯鲁厄ZKM、2015年米兰世博会等。ecoLogicStudio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的光合作用建筑,如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的BioTechHut馆、2017年阿斯塔纳的HORTUS、2017年奥胡斯Urban Algae Folly、2019年都柏林的PhotosSynthEtica、巴黎蓬皮杜中心的HORTUS XL 2020、2020年赫尔辛基的PhotosSynthEtica等。
马可·波莱托
Marco Poletto
马可·波莱托(Marco Poletto)是一位建筑师、教育家和创新者,工作生活于伦敦。他是建筑工作室ecoLogicStudio和设计创新企业PhotoSynthetica的共同创始人和负责人,专注于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建筑解决方案。在过去的10年中,ecoLogicStudio设计并建造了多个“生命”装置和建筑,展现了诸如藻类等微生物如何成为未来生物城市的一部分的可能性。
他拥有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关于“城市圈”的研究探讨了非人系统在建筑中的空间整合对于发展更高形式的城市生态智能的重要性,著作包括《系统性建筑:自组织城市的操作手册》,该书于2012年由Routledge出版。马可曾是伦敦建筑协会的主管,康奈尔大学的客座导师,以及Bartlett UCL的研究员。他目前任教于在因斯布鲁克大学和巴塞罗那的IAAC。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展出,其中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东京Mori画廊、维也纳MAK、卡尔斯鲁厄ZKM、阿斯塔纳世博会等。
讲座简介
“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Hashim Sarkis向受邀参加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建筑师问道。让我们想象一个关于“我们”的延展概念,除了人类之外,还包括目前居住在我们城市圈中的大量复杂的合成生物。这些,包括自主电子设备的生态系统、数字算法、多种形式的植物和动物智能、细菌,当然还有病毒。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设计实践是对集体情感的探索。那是我们识别跨物种、物质性和技术体制的新兴推理模式的共有能力。这种努力的结果是扩大了审美品质的范围。建筑美学现在不再仅仅是受到生物学或计算机科学的启发。它积极促进了在重新想象的空间现实中实现他们的学科话语。 建筑因此获得了自己的跨学科智能和感知,这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在我们当前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利用这种敏感性来进入“我们”所定义的非人维度,并丰富我们对它的感知。
这种转变有能力通过重新提出给定的问题,来扩展我们可以设想的设计解决方案的空间。例如,城市空气污染可以被描绘成一种肥沃的培养基,滋养着由蓝藻细菌群落提供动力的活体光合建筑。这些反过来又可以生长出生物基质,用以合成代谢,形成生物塑料设计组件。甚至在提供解决方案之前,我们认为ecoLogicStudio设计实践的基本社会作用是质疑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圈所呈现出来的“已知”问题。
作品
© ecoLogicStudio
H.O.R.T.U.S. XL Astaxanthin.g
由蓝藻细菌群落构成的“H.O.R.T.U.S. XL Astaxanthin.g”以珊瑚的形态为灵感,利用数字算法对生物基质的生长进行了模拟。该作品由3D列列印机以400微米的图层单位生产出来,并通过46毫米的三角形单元结构进行支撑,形成一系列边长为18.5厘米的六边形图块。光合蓝藻细菌通过生物凝胶培养基接种在三角形的单元(或者说生物像素)上,共同构成一个智能的生物系统。它们的代谢由光合作用驱动,能够将光照转化为氧气和生物质能。每个生物像素的密度值均通过数字计算,为的是对光合生物进行最优化的排列,使其沿着构造表面不断生长。
SuperTree at Futurium, Berlin. © ecoLogicStudio
SuperTree
SuperTree是由ecoLogicStudio工作室设计的一个藻类养殖农场原型,其目的是启发未来材料和空间创新。SuperTree作为一种建筑器官,它重新利用了树的原型,以优化其作为当前城市圈一部分的基础设施操作。SuperTree将树的原型转变为高分辨率、高生产力的光生物反应器,能够将人类新陈代谢与微藻生态中的生命增殖联系起来。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整个系统中交汇,SuperTree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微型生态系统。
BIT.BIO.BOT in Venice, Italy. © ecoLogicStudio
BIT.BIO.BOT
BIT.BIO.BOT是一个关于在本地培养城市微生物群系的沉浸式实验装置,其目的是测试人类与非人类生物体在后疫情期城市圈中的共存状态。正如ecoLogicStudio联合创始人Claudia Pasquero所言,“BIT.BIO.BOT能够帮助我们审视并重新构建思考当下健康危机的逻辑。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共同协作,每天将一部分空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转化为高营养物质,那么就有机会减少不平衡的病毒生态利用不可持续的食物供应链和受污染的大气层触及我们的有机体并带来伤害的机会。”
该装置犹如一个城市实验室,通过结合建筑学和微生物学的先进知识营造了一个人工栖息地,并借助一系列系统管理,使微藻在城市中的培养成为可能。BIT.BIO.BOT的核心生物机制是光合作用过程,由太阳和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新陈代谢提供动力。钝顶螺旋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体之一,并且已经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生物智能,可以以惊人的效率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真实的氧气和生物量。
AirBubble in Warsaw, Poland. © ecoLogicStudio
AirBubble
来自伦敦的建筑和创意事务所ecoLogicStudio近期在波兰华沙的市中心创造了一个名为“AirBubble”(空气泡泡)的游乐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合了微藻空气净化生物技术的游乐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空气污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之所以选择华沙作为项目的第一个启动地,是考虑到它是欧洲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该项目位于哥白尼科学中心(Centrum Nauki Kopernik)的公共绿地内,除了游乐场之外,这里还将举办一个专门的展览,用于说明“空气泡泡”发明背后的设计创新。该项目整合了Photo.Synthetica技术,可将光合作用巧妙地应用到建筑环境的营造当中。
“AirBubble”展示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圆柱形的木制结构被ETFE膜包裹,为52个玻璃材质的藻类反应器提供了保护,形成一个真正的城市藻类温室。空间中配备了绳索、脚踏水泵和弹力球,可以作为游乐场和户外教室使用。藻类花园系统产生的白色气泡噪音掩盖了城市的喧扰,营造出一个可供游戏与互动的平静场所。“AirBubble”中的52个玻璃藻类反应器中容纳着520升活着的小球藻培养物,每分钟可以过滤200升被污染的空气。在液体介质冲洗颗粒物的同时,小球藻会主动吃掉污染分子和二氧化碳,随后释放出新鲜又清洁的氧气。ecoLogicStudio的联合创始人Marco Poletto表示“将自然系统的生物智能带入城市,将建筑物转变为生产能源、储存二氧化碳和清洁空气的活机器,具有未开发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将生活世界视为当前数字革命的一部分:自然成为新的生物智能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参与方式
敬请关注后续讲座实录
***
讲座信息
学术主持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讲座主持 |王乃一
“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联合策展人
主办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
展览信息
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7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层、2层A展厅
中央美术学院团队
总顾问:范迪安
展览策划:宋协伟
展览总监:张子康、韩文超
展览统筹:王春辰、高高
策展人:纪玉洁、周博、王乃一、薛天宠
设计总监:薛天宠
设计团队:马鑫、刘起、吴嘉琪
展览协调:马奕奕、王碧云、郭璎萱、高然、赵卓夫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团队
展览策划:埃莉诺·沃森
展览统筹:西尔维娅·梅洛尼、艾丽卡·贝蒂
展览设计(概念):vPPR建筑
视觉设计(概念):Twelve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