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寄语
系主任 孔亮
数载美院生活,数载不负光阴,时间表最终划到了毕业这一季。青春的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启新的人生,我谨代表版画系全体师生献上毕业前的寄语。
你们出生在新世纪,成长在新时代,你们见证了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经历了社会飞速进步。你们是敢于担当、善于创新的千禧一代,你们是心怀梦想、用心从艺的青春实践者。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你们锻炼了专业本领,树立了艺术理想,参加了许多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你们已经具备了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的基本能力,为你们的努力和拼搏点赞。人生路上,唯有奋斗是常态,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希望你们继承中央美术学院的优良传统,沿着一代代美术名家的足迹,在奋斗中历练,在奋斗中成长,让艺术的风采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放出光芒。自古功名属少年,奔赴大好前程,请带上这份最真诚的祝福!
李晟东
作品名称:《单向度的光》
作品材质:石版
作品尺寸:200 x 100 cm
指导老师:孔亮、康剑飞、李军、江帆
作品名称:《弥散》
作品材质:石版
作品尺寸:210 x 140 cm
指导老师:孔亮、康剑飞、李军、江帆
作品阐述:
《单向度的光》,作品将自然记忆和身份作为线索,畅想来处。荒芜的对象代表着关于这段记忆的模糊和还去,在心中腐烂,生根。积极向内的挖掘,伴随的是进发出许多复杂的情绪。画面整体沉重的氛围,主要视点是画外射入的一束顶光,这束光贯穿了作者的创作和生活。时间会渐渐带走属于个人神秘的记忆和体验。
《弥散》,颗粒的碎片化和离散性象征了图像的损失同时伴随着记忆的重塑。作品通过对于过往记忆的重塑,颗粒可以代表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互联系性,其关于人的意识缝隙中之间储存着的诸如断裂的记忆,分散的经历以及破碎的情感表达。
马达
作品名称:《存在》
作品材质:水印版画
作品尺寸:240 × 110 cm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阐述:
在水印版画创作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水份、纸张、印刷等变量营造颗粒感明显,颜色叠压形成的丰富色彩画面效果,表达作者对风景画‘大地’和‘自然’等元素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表达内心世界的同时制造画面场域的神秘感。
刘梦然
作品名称:《云南印象》
作品材质:木版
作品尺寸:45 × 60 cm
指导教师:孔亮、康剑飞、李军、江帆
作品名称:《神秘之树》
作品材质:木版
作品尺寸:180 × 120 cm
指导教师:孔亮、康剑飞、李军、江帆
作品阐述:
我致力于在以树为主体的画面中营造出一种神秘感,但是我并不刻意描绘一个现实的场景,而是用木刻的表现手法去创作出一种似是而非的、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黑白画面。我所创作的这些作品里没有出现人物的形象,皆是描绘了我内心所追求、向往的一种环境。神秘的氛围感笼罩着我,在这里我的思想能真正感受到自由,每一刀都带有非常强烈的随机性。在这种状态下,我没有计划,没有终点。
王皓楠
作品名称:《平分二十平》
作品材质:木版套色
作品尺寸:92 × 55 cm
指导老师:祝彦春、张战地、唐承华
作品阐述:
作品源自于不到20平米地下室丶平房及筒子楼等狭小房间的搬家及居住经历。三口人平分不到20平的空间,同吃同住,20的空间是卧室丶客厅也是餐厅。一间屋子半间炕,狭小的住房给我挤压感,压着我挤着我。这也常让我想膨胀想挣脱这种束缚,但这种状态是无形的,它是客观条件,面对它时我又是无力的。
我在创作中使用了日常物品,它们的日常大多时候是被收紧的状态。随时有要撑破束缚的力量感隐隐的蕴在里面,但这种状态又不是撕心裂肺的激烈,存在于某种冲破与束缚的临界点。
借它们的口说自己的事。日常物品似乎与我契合,我希望用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这种隐晦的力量和情绪。
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可能都会面对某种窘境,明明想突破它,但即使用尽全力也只好打在棉花上,因为它们是无法挣脱的现实,人们只好默默地背负这种无形的压力,在这种临界点的矛盾之中继续日常的生活。
余荣烨
作品名称:《涌泉幽梦》(左)《恍恍》(右)
作品材质:铜版画
作品尺寸:83 × 64 cm、75 × 55 cm
指导老师:祝彦春、唐承华、张战地
作品名称:《游动》
作品材质:铜版画
作品尺寸:75 × 55 cm
指导老师:祝彦春、唐承华、张战地
作品名称:《绽放》
作品材质:铜版画
作品尺寸:80 × 60 cm
指导老师:祝彦春、唐承华、张战地
作品名称:《都市的迷离序曲》
作品材质:铜版画
作品尺寸:75 × 55 cm
指导老师:祝彦春、唐承华、张战地
作品阐述:
本系列作品以城市夜景为线索,展现城市空间记忆,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面,更是一种情感的倾泻。透过艺术的窗口,我试图呈现出人们在时代巨变中心灵的挣扎与追求。这城市的霓虹幻景,是内心情感的迸发,是都市灵魂的映照。
霓虹灯的绚烂并非只为美丽而生。它们在城市的黑夜中倾泻着神秘的光芒,如同暗夜中的精灵,唤醒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安宁? 是希望? 亦或是那被抽离纷乱中的微妙恐慌?
金子昂
作品名称:《故园》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40 × 60 cm
指导老师:孔亮、康剑飞、李军、江帆
作品阐述:
在自然与人类的交织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神秘而深远的联系。大自然是我们的创造者,也是我们的灵感之源。这组作品始于我对于自然与时间的思考,通过画面中的天空、植物、树丛等元素与沙发、手、窗户等的融合,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作品引领我去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以及我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
胡继敏
作品名称:《三屾不来信》
作品材质:宣纸、水彩
作品尺寸:42 × 64 cm、52 × 94 cm、52 × 140 cm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阐述:
在静谧中,思维得以超越表面的噪音,在这静默的沉思中,思考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作品图像运用到平视的山峦,横切片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存在一个有序的规则。在有序的规则里收缩,寻找自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疗愈自身。
欧阳子颖
作品名称:《山鬼·祝佑》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60 x 40 cm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名称:《山鬼·拂晓》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60 x 40 cm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阐述:
人们向美好的愿景投以恳求的目光,或是对不可名状的恐惧,才产生了具体的神明。
在中国神话中,神多数是为守护生命和美好而产生的,而对生灵怀以温柔慈悲的心的,往往是能够孕育生命的女性。山鬼并不是遥远而忙碌的大神,她只是守护山林的小小神明,在人间烟火紧靠着的的山林里,好奇而温柔的注视着为平凡的生活而奔波的人们。
杨凌嘉
作品名称:《对不起》
作品材质:98寸显示器、iPhone 14 pro max、PR、电视架、黑色衣服
影像时长:6 分 33 秒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从出生到现在20几年以来我做了许多对不起很多人的很多事。本作品记录了我向我能记得的每一个我对不起的人和每一件事的道歉。
黄景彤
作品名称:《红酋长的赎金》
作品材质:铜版画
作品尺寸:20 × 28 cm
指导教师:武将、谭坦
作品阐述:
该作品是基于欧·亨利的小说《红酋长的赎金》创作的插图。该小说讲述了一起绑架案。两个绑匪劫持了“红酋长”,可是后者的野蛮乖戾却弄得他们的生活不堪忍受,结果他们反而得向“红酋长”的父亲交纳赎金。
白燕
作品名称:《直到暮色褪去》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20 x 40 cm 、40 x 40 cm、50 x 40 cm、60 x 40 cm
指导老师:祝彦春、张战地、唐承华
作品阐述:
在暮色中,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思绪就像这些线条,不见踪迹,亦无来处。是尖锐还是柔和,是张扬还是含蓄,是幽暗还是明曦……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有些事情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当微风拂过后,当暮色褪去时,总会留下些什么……
林楷龙
作品名称:《玄霭入看无》
作品尺寸:80 x 120 cm
作品材质:减版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名称:《山色有无中》
作品尺寸:80 x 120 cm
作品材质:减版水印木刻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阐述:
我借由水墨在雪弗板上自然形成的图像、以及水印版画的工作方法,探索艺术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深含在其中的东方文化精神体验——即无为而为、无法是法、自然而然、自由自在;进而在水墨的印痕与图像中探究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由此感受到水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尤其山水画里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与隐性哲学。在这种与自然媒介合作共生、同自然现象精神交融的工作状态下,追求一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作品的呈现,并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不断地修炼自身的艺术与精神世界。
李梦莹
作品名称:《碎瓷忆》
作品材质:玻璃鱼缸、釉下五彩陶瓷、热熔胶、过滤材料、塑料管道、过滤棉、加热棒、紫外线灯、打光灯、亚克力展台
作品尺寸:150 x 45 x126 cm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我的故乡是名城瓷都醴陵,本作品运用故乡陶瓷作为媒介,将破碎的陶瓷按照相似的形状拼贴组合、堆砌。
醴陵陶瓷“釉下五彩”特殊温润细腻而半透明的质感、手绘花纹独特美丽的形状,将其碎片任意拆解组合,从而焕发新生。当一片片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陶瓷被严丝合缝的拼接起来,形成独特而又扭曲的形态。随着拆解和拼接过程中的释放,成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着碎片的拼合融入其中,用双手的刺痛来回忆往昔、现在与未来。
我的爷爷和母亲都从事陶瓷绘画出口行业,从小在瓷厂中耳濡目染,对家乡的陶瓷有着深厚的感情,往昔回忆历历在目,件件庄重而肃穆。鱼群穿梭在尖锐锋利的环境中,面对时刻充满危险的环境与生存的压力,如造境般的布置,限制其生长的空间就像一座回忆的牢笼,在创伤中生长,在随时可能坍塌陷落的记忆碎片中求生。
“碎瓷忆”“岁辞意”往昔的岁月一去不复返,留下的乡愁深刻而难以忘怀。
薛静涵
作品名称:《奇普熊猫(表情包)》
作品材质:套色木版
作品尺寸:170 x 210 cm
指导老师:孔亮、康剑飞、李军、江帆
作品阐述:
以熊猫表情包为创作元素,通过丰富的表情和文字,展现了多样情绪。每个表情包独立成趣,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画面。此作品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希望能引起观众共鸣,在忙碌的生活中带来一丝轻松与愉悦。通过熊猫表情包,我们得以一窥现代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
许曦文
作品名称:《绽放》
作品尺寸:165 x 165 x 250 cm
作品材质:毛线、铁
指导教师:李帆
作品阐述:
创作运用单纯的缠绕与切割,把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外放出来。平时给人展现出的外向活泼,并不是我的全部。生活中不喜欢过于单纯美好的事物,觉得不美好应该存在。通过这次创作,我仿佛能更坦然的接受自己糟糕的一面,打破内心的束缚,释放出最真实的自我,是我想在这个作品中呈现的。可能最后展出的效果并不是完全的美,谁又知道呢,但这个作品一定是最真实的我。
对于服装与编织感兴趣的自己开始决定用毛线创作,延续之前的创作思路“多层包裹与切割”,接着进行推进与创作。“我喜欢多层紧密的包裹与缠绕,在切开它的一瞬间前,我都不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准确的来说是剖开,剖开它时,它在我面前仿佛新生有了生命,仿佛是花朵般的绽放,又仿佛是解脱释放了自己,不再受一层一层的束缚。
这些一个个独立的柱状球体最后被一个个密密的包裹在大的柱状体上,“柱体本身就有浪漫、神圣、坚定庄严的特性”,从下至上层层堆叠形成一个完整的雕塑。
“我希望它们是坚定的强大的,同时它们也是柔软的易落的浪漫的。它就像一座纪念碑,代表着敢于绽放,突破释放真实的自己。
叶文杰
作品名称:《杨柳依依》
作品材质:纸本
作品尺寸:170 x 258 mm
指导老师:武将 、谭坦
作品阐述:
以漫画形式呈现故事,故事讲述城市里的孩子回到农村生活,一开始他并不喜欢这里总是受挫闷闷不乐到后来他渐渐融入这里变成一个勇敢孩子,学会适应和享受大山里的生活。
林奎宇
作品名称:《隐忧地——危险关系》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60 × 40 cm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名称:《隐忧地——根》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40 × 60 cm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名称:《隐忧地——伊卡洛斯之翼》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60 × 40 cm
指导老师:黄洋、杨宏伟
作品阐述:
我以儿时的记忆为原点,以社会现象为出发点,利用木口木刻表现手法对某些社会现象所引起的反思进行超现实主义图式的重构,以此表达某种揭示和批判的意味,同时寄予社会向好的期望。
吾尔开西·艾尔肯
作品名称:《在春天走进果园I》
作品材质:石版画
作品尺寸:50 × 70 cm
指导老师:孔亮、李军、康剑飞、江帆
作品名称:《在春天走进果园II》
作品材质:石版画
作品尺寸:50 × 70 cm
指导老师:孔亮、李军、康剑飞、江帆
作品名称:《在春天走进果园Ⅲ》
作品材质:石版画
作品尺寸:50 × 70 cm
指导老师:孔亮、李军、康剑飞、江帆
作品阐述:
三幅作品是围绕我视角下的爱情与亲情展开叙述,画面中融入了浓郁民族色彩的维吾尔族纹饰,并以挂毯这一独特的形式展示,将人们对爱的期盼与对现实的难言都化为相互缠绕交织的藤蔓与花纹,牵绕四周。那密密麻麻的纹样似是促人生长的土地,又似难以逃脱的牢狱,新婚的华服、相伴的爱人、新生...一个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被定格,等待与观者共同探究其中暗含的缠夹不清的复杂情感。它们共同构成了现在的我们。
借鲁米的诗送给我的朋友们:
在春天的时候,来果园一游吧。
那里有光,有酒,有石榴花
你不来的话,这一切都了无意义。
你来了的话,这一切也了无意义。
王贤丰
作品名称:《广场舞》
作品材质:纸本丙烯和水粉
作品尺寸:102 x 75 cm
指导老师:孔亮、李军、康剑飞、江帆
作品名称:《花家地》
作品材质:纸本水粉
作品尺寸:85 x 60 cm
指导老师:孔亮、李军、康剑飞、江帆
作品名称:《社会摇》
作品材质:铜版蚀刻
作品尺寸:60 x 68 cm
指导老师:孔亮、李军、康剑飞、江帆
作品名称:《清明》
作品材质:铜版蚀刻
作品尺寸:40 x 55 cm
指导老师:孔亮、李军、康剑飞、江帆
作品阐述:
自小我喜欢在一旁观看人们的活动。这几年在多个地方游历,我在这些地方看到了一种共通的生命力。从城市的喧嚣到大自然的宁静,人们在这其中的活动充满着节奏感和活力,这些看似平凡的行为和景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意义。因此,我将我的观察与体验转化为我的创作,让观者通过我的视角感受这些平凡又有趣的生活片段。
甘世腾
作品名称:《呓语梦中花》
作品材质:纸本丝网版画
作品尺寸;83 x 61 cm
指导教师:祝彦春,张战地,唐承华
作品阐述:
创作源发于诸多夜不能寐的深夜所迸发的情感,或悲伤痛楚,或情牵梦绕,亦或诸多杂乱不堪的思绪。每一个瞬间的情绪虽难以言喻却可以通过物象与画面的氛围去传递,众多看似变化的情绪可以通过画面呈现某种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我”,完成创作的过程是从众多的自我中发觉到对自我的完善,作品的面貌也由忧郁迷乱到鲜艳夺目,这既是自我认可与完善的过程,也是接纳内心深处自己的最终结果。
叶娉婷
作品名称:《Ode》系列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05 × 72 cm、88 × 65 cm、110 × 80 cm、117 × 72 cm、106 × 72 cm
指导老师:祝彦春 张战地 唐承华
作品阐述:
人类将羊皮卷视为与神对话的媒介,通过文字向神明表达心迹。我把皮上原本自然生长的羊毛剔除,用铜版印上这些具有神性的动物,充满张力与生命力的同时又蕴藏着一种存在的不确定性。通过注视或触摸“皮毛”,从而思考应该如何重新审视和定义人类与自然间的互动方式,不仅是对环境和资源的关注,也更是涉及对存在、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反思。
邢钰欣
作品名称:《一纸昨日梦》
作品材质:刺绣、纯棉布、亚麻布、纱布、棉花、麻绳、编织线、缝纫机线、毛线、 剪纸、细铁粉、香、火、染料、水彩、色粉、
马克笔、金箔、银箔、珠子、镜子碎片、碎石、碎布、贴纸、扣子、贝壳、亮片、闪粉
作品尺寸:60 × 90 cm、100 x 120 cm
指导教师:李帆
作品阐述:
我儿时生活周遭的一切承载着无数懵懂的回忆,或好或坏,或完满或遗憾,其中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构成了我记忆的大部分,也构成了我的性格与对世界认知的起始。
因此我将儿时喜爱之物作为创作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拼贴,缝补等组成一幅幅画面,描绘出儿时记忆中的一些场景和片段,既是对童年某些缺失的自我补偿,也是对自我的再认识和自我再生。在一片片的拼贴,缝补,堆砌与重复当中进行自我疗愈,呈现属于我眼中的世界。以此纪念童年的远逝,在今宵做完昨日的梦,同时也是为不再拖泥带水的前行,用自己的态度从成人的角度再去重新审视周围。
范予潇
作品名称:对话空间
作品材质:玻璃珠,闪粉,水钻,木头,棉花,胶水,手写日记,石塑粘土,鱼线,镜面纸,彩色玻璃,绿色珠子,超轻粘土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我有每天用文字记录一切的习惯,曾经在文本中搭建起一个属于我的世界,在这个空间中我与自己对话,让自我疗愈。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因此,我运用视觉的语言,将我的“外置灵魂”呈现给观众,希望能够通过如文字般的堆砌完成对自我的治愈。
尹婧娴
作品名称:《38764’》
作品材质:纸本石墨
作品尺寸:110 × 110 cm
指导老师:武将、谭坦
作品名称:《33120’》
作品材质:纸本石墨
作品尺寸:110 × 110 cm
指导老师:武将、谭坦
作品名称:《30248’》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110 × 110 cm
指导老师:武将、谭坦
作品阐述:
Panorama, lines, low contrast, rich gray colors, chips, pipelines, holographic projection,robot, full body shot, head, body, legs, feet, arms, hands, acid style, glitch art, cyberpunk, futurism, pixels, distortion, tremor, confusion, lines, glow. --iw 3 --s 50 - Variations (Strong)这幅作品源自我对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角色的深度思考。它起始于AI软件Midjourney生成的初步图像,经过我精心的再创作得以完成。我试图借此探讨在当今的艺术创作领域,AI技术是否以及如何能够成为创作的合作伙伴。AI生成的图像,带有随机性和机械性,但正是这些特性赋予了艺术家无限的可能性。该作品以创作的时长命名,意在强调时间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不同的时长,意味着不同的思考深度和创作过程,这也使得每幅作品都拥有独特的完成度和魅力,我的再创作并非单纯模仿AI生成的图像,而是融入了我个人的绘画风格和情感表达。在表现手法上,我选择了纸本石墨这一传统媒介,通过不规则线的叠加描绘出微妙的层次变化,石墨的颗粒质感增加了画面的虚幻感,画面从虚入实逐渐显现。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现时间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三幅作品因创作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画面效果。这幅作品不仅是我对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角色的思考,也是我对个人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的探索与追求,通过与AI技术的对话寻找我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不同。
王欣渝
作品名称:《where to go》
作品材质:动画
作品尺寸:2’00’’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透过胶片的噪点和颗粒感,热带鱼在不协调的场景中游动,身份认同如梦幻般迷离。迷失的热带鱼,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身份在光影中摇曳。追寻着迷失的自我,寻找着身份的归宿。游离的心灵,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吴幸原
作品名称:躯体的烙印
作品材质:丙烯、塑料、玻璃钢
作品尺寸:尺寸不一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古老的纹样、图腾往往是一个群体的精神载体,独特的美学风格和神秘的故事性让人着迷,以此为切入点,在形态不一的躯体上寻找自己的影子。或许是梦境或许是过往的某一瞬间,又或许是一阵平常吹过的风,如梦似幻般交织在一起,包裹住当下迷茫的我,深深烙在我的灵魂中,伴我同行向远方。
朱意晶
作品名称:《寻觅》
作品材质:纸质
作品尺寸:40.4 × 33.1 x 4.8 cm
指导教师:武将、谭坦
作品阐述:
意大利小说家、戏剧家路伊吉-皮兰德娄在作品 《一个人、既不是任何人又是千万个人》中提出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视觉交流,从而形成身份和信息。在无声中我们观察着彼此,也在彼此的眼中认识到另外一个自己,乃至千万个不同的自己。看与被看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作品以一辆电车为引,通过窗框来实现空间中的跳转,以场景的转变来体现交汇的视线。车中人可通过车窗探寻沿路中的人群,何尝不是车外人的观察对象。
许乘云
作品名称:《恏》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胶水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在被外界的期待和要求所困扰的环境下,我一直追求完美,并对失败和批评感到恐惧。我一直只想呈现最好的给世界。家里对我的拘束使我有更多的欲望完成属于自己喜欢的作品。我不再被别人的期待左右,而是开始用自己的感觉和直觉去创作。
边坤平
作品名称:《Mourning Diary》
作品材质:铜板版画
作品尺寸:26 × 20 cm
指导老师:武将、谭坦
作品阐述:
本作品为罗兰·巴尔特的《哀痛日记》创作一系列的插图,从1977年10月26日至12月7日。文本讲述着作者对母亲故去的感情与悲痛。每篇记录配有插图,图像显示母亲的形象在不同的状态中生活,对照文字里怀念母亲的情节。创作由铜版版画实现。
刘妍彤
作品名称:《幸福号列车》
作品材质:油印木刻
作品尺寸:350 × 210 cm
指导老师:武将、谭坦
作品阐述:
《幸福号列车》是一部以2016年前后东北某保健品产业所属直销集团的兴盛为背景,以作者对直销的近距离接触经历为参考而创作的中篇漫画。漫画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讲述了主角在火车上遇到一队即将北上参与动员集会的直销组织,而触发了对该组织曾引起的家庭矛盾的回忆的故事,探讨了急于求成、迷信权威、盲从集体等心态产生的可能原因。
漫画使用黑白木刻创作,56页。
吴越月
作品名称:《女性浪漫 The City of ladies》
作品材质:热缩片、烤箱、手工刺绣、无纺布、惠普喷墨打印机3636系列、钢针、水消笔
作品尺寸:38 x 27.3 cm 12幅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这件作品的媒介使用了热缩片(BOPS聚苯乙烯薄膜),这种材质通过加温能够使A4大小的图像面积缩小成方寸之间的视觉呈现。它的特点是透明的、脆弱的,坚硬的、稳定的。我所探讨的话题是女性主义本身,是女性为自身伸张正义,争取权益的新闻元素。我从纯粹的女性视角出发,在横跨近六个世纪的女性史上搜寻了十二幅代表性图像,承载在手工刺绣的无纺布上,将图像中蕴含的情感具像化,力求以作者现在的视角客观的看待女性本体的原生之爱和独特浪漫。
岑泓玑
作品名称:《结构影版》
作品材质:亚克力、金属板、喷漆、金属杆
作品尺寸:245 x 170 x 30 cm (可变)
指导老师:李帆
作品阐述:
通过对个人过往的经历分析,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几何机械,用抽象的几何机械元素,构建光影装置,用此小型装置作为主版,通过遮挡、喷绘形成一片一片的分版,每一个分版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形式,同时我生产出更多的分版,再重组新的画面,使得该装置就如一个巨大的电路板,且每一块版都与主板发生了联系。该作品把自身理性思维习惯和丝网 版画分版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试图探讨个体与整体、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杜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