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
固态沉积:有关矿物的存档
Solid Sedimentation:An Archive of Minerals
展览时间:2024年9月10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展厅
开幕时间:2024年9月14日下午1点
开幕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展厅
艺术家
郭城、葛若雯、郝锐昌、罗黛诗
陆平原、李勇、时子媛、Viktor Brim
于渺、卓凡、张晓琳
朱文婷/美丽科学、展望
岩石保存了地球存在至今漫长而复杂的记忆,矿物是深层时间的存储介质,将刻录在岩层中的历史读取,我们得以在过去的档案中推演未来演化的线索。宇宙是矿物的故乡,微行星在反复碰撞、合体后构成了地球以及携伴而生的岩层,其间蕴含的元素微粒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矿物,如此历经几十亿年的灼烧、沉积、变质,新生的矿物又不断地重构着地球形态。
在地质学家眼中,岩石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矿物也并非都是无机的,而是“活”的。地球是一个全球性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演变,不停地将原始物质转化成新的形式。地层之下保存着地球时间的记录,化石让我们可以快速一窥过去,而岩石构造和变动告诉我们历史的完整故事。
目前已知地球上蕴藏着六千余种不同类型的矿物质,这个数量可能远远大于太阳系中的任何一颗行星。我们不曾想过的地方,比如每天喝的水中都有矿物的存在。每种矿物形成的化学成分、结晶构造都有所不同,因此它们产生了各自独特的属性。而这些属性被人类发现、采掘、应用,从建筑、冶金、能源、化工、农业,从宇宙矿物到餐桌上的食盐,从制作芯片的石英到小学生的铅笔,矿物无所不在。
随着能源开采、填海造陆等一系列大型基建和地球工程的展开,人类活动已逐渐成为地质运动之外重塑地球的新生力量。目前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地球上所有火山的排放量多了50倍;我们所搬运的沉积物比世界上所有河流所搬运的多了一个数量级。而在地质叙事的时间尺度中,这一切却又转瞬即逝,唯有石头记录着地球的一生。正如蒂莫西·莫顿(Timothy Morton)的生动描述:“当我们掀开人类尺度看似光滑的海德格尔表面时,会发现一个洞穴,一个由化石、水晶、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巨大洞穴,其中的过去与未来正一个接一个地滑过,并闪闪发光。”
展览“固态沉积:有关矿物的存档”,由沉积的时间为入口,试图通过相互缠绕的矿物、地质与历史的思辨、生命和资源的协同演化,带我们进入“地理调解”的语境,以更为生态的视角组织起地层内部媒介与人类之间的可持续新生关系,重新书写自身。
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多年来积极推动全国科普工作,2021年向教育部递交详实的参评资料,成功入选了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全国大学美术馆中第一个全国科普基地。本次展览为美术馆围绕2024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特别策划的科普展,也是美术馆第二个科普展览。
▼
部分参展作品
Exhibited works
陆平原 | Lu Pingyuan
陨石猎人
The Meteorite Hunters
2019
文本 | text
297x420mm
展览由陆平原的《陨石猎人》带我们进入太阳系诞生之初的时刻。“后期重轰炸期”的陨石撞击使地球长期处于熔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浆慢慢冷却,凝结为我们脚下的大地。而故事中的“陨石猎人”小组,试图完全逆转所发生的一切,将地球上的全部陨石发射回太空,以此来保证地球的“纯净”。
《宇宙大道》发生在一条经过陨石撞击摩擦所形成的大道上。《建筑》描述的是小组努力置换一块早已变成蚂蚁窝的小型陨石。《天外货币》讲述了小组如何收集一个已经被充当成某城市货币的陨石的故事。三篇故事随机掉落在展厅,等待着“猎人”的发现。
展望 | ZHAN Wang
素园造石机——1小时等于1亿年
Suyuan Stone Generator:1 Hour Equals 100 Millon Years
2010
影像视频、雕塑 | video、sculptures
尺寸可变 | Dimensions variable
地球是一台巨大的反应釜,自然界中的物理与化学实验从未有一刻停歇。展望的《素园造石机 一 1小时等于1亿年》通过模拟自然中的元素:“风、雨、浪、震、火、晒”来进行箱体内的塑造,使其能在一个小时内模拟地球上亿年的风化、沉积、搬运等物理实验。
结晶同样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美丽科学团队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在培养皿中生长出了如画般的晶体景观、探索了多种物质的结晶过程。
朱文婷/美丽科学
Zhu Wenting/ Beauty of Science
凌、原、晶体花园
The Arctic、The Vibrancy、Crystal Garden
时子媛 | Shi Ziyuan
回响室
Echo Chamber
2021
陶瓷、水、石 | ceramics、water、stone
220x220x20cm
矿物与我们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甚至用石头就能书写关于人类存在至今的一切。但石头在我们日常观念中又是普通的微小,是最常见的自然物之一。时子媛《回响室》这件作品试图改变人们的常规视角,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打破这一物象亘古不变的自然属性,以撞击的空灵声回应启示。
随着采掘主义的出现,矿物被视为可争夺的资源,不断地从地层体内被榨取、掏空,以此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发展。破坏与保护、资源与生命的纠缠关系,在于渺《额姆宇宙》和 Viktor Brim《Dark Matter》的影像中,以抚顺西露天矿坑和米尔内钻石矿坑两个地点展开,为我们共同讲述了有关矿业开采的故事。
于渺 | Mia Yu
额姆宇宙
Eme Cosmos
2024
4K影像、彩色、立体声 | 4K Color (Stereo)
23’34”
长白山的满族先民中流传着大地母神额姆的传说。女神俯卧大地,身体里布满子宫,万物栖息在她的躯体之上。一百年来,这个传说已尽凋零。多年以后的一个冬日,从北方来了两个采故事的人,他们进入一个被掏空的巨大矿坑,采集额姆的故事,也采集来自过去和未来的声音。额姆跟随他们穿越能源风景,也进入一个个能源基础设施的现场。她变成三个机器化身悄悄接近他们,给他们讲述她过去的故事,也唱起来自未来的歌。
Viktor Brim | 维克托·布里姆
暗物质
Dark Matter
2020
4K影像、彩色有声 | 4K、color、sound
19'52”
雾蒙蒙的后世界末日景观在连续的嗡嗡声中逐渐清晰可见,摄像机深入其火山口的漩涡中,开始寻找雅库特钻石场和金矿中雇佣劳动的机器和设备的痕迹。进入米尔内钻石矿场是一件黑暗、危险和秘密的事情。这是因为采矿活动的一部分是在 1993 年俄罗斯政府在雅库特发起的核弹试验中进行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工业的痕迹以及火箭部件使该地区变成了有毒景观。影像将矿区的地形、历史、现状和叙事总结为几个章节,其间有关爆炸、有毒物质、垂死的动物、被毁坏的自然,以及超自然现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复调而生动的叙事图景。
郭城 | Guo Cheng
琥珀系列
Amber
2019
混凝土、人造物 | concrete、unknown material
9x9x3cm;7x10x9cm;5x20x15cm;4x7x5cm
地质层作为一种记忆媒介,存储着人类和自然共处的复杂历史。郭城《琥珀》系列作品将这一概念具象化为人造物/技术物的化石,超越人类存在的时间尺度,保存至无尽的未来。《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过往|新的过往》系列项目,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呈现着地质档案刻录下的痕迹。在挖掘-筛选-清理-回填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块面积1平米的“无人类痕迹”的土地。作品通过清除土壤中二战的废弃残渣和吸附的微塑料颗粒,重新书写地层内部媒介与人类的关系。
一个被恰当重塑的过往;过往|新的过往
A Felicitous Neo-past
The New Past | The Past
2017
录像、彩色 、有声 | video、color、sound
摄影、艺术微喷 | photography、Art Giclée
6’41” 151x200cm
开幕活动
Opening event
主讲人:刘强
刘强,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物馆馆长
讲座主题:《地质之美 无与伦比》
讲座时间:9月14日 14:00-15:00
讲座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本次科普讲座将从地球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出发,介绍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岩石风化后保留在地球表面形成的奇特地质地貌景观。通过分享的大量图片,一起领略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等地鲜为人知却又美轮美奂的地质之美。
主讲人:李扬
李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荣誉副教授
讲座主题:《一粒砂的时空之旅》
讲座时间:9月14日 15:00-16:00
讲座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地球是我们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从岩浆肆虐的太古宙,到冰雪漫天的元古宙,再到生机盎然的显生宙,地球46亿年波澜壮阔的演变历史中,一直都有砂的参与。本报告将通过阅读一粒砂,带您回顾地球从蛮荒到宜居的演变、聆听岩浆澎湃的脉搏、并领略由一粒砂驱动的科技革命的魅力。
对谈人:邱志杰
邱志杰,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对谈时间:9月14日 16:00-16:30
对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
更多精彩 敬请期待
展览信息
“固态沉积:有关矿物的存档”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展览时间:2024年 9月10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层展厅
展览总监:靳军、韩文超
展览统筹:王春辰、高高
策展人:邱志杰
执行策展人:马秋子
科学顾问:刘强、李扬
展览协调:金简如、徐欣晨
设计统筹:纪玉洁
展览设计:能量事务所
资料整理:安思潼、张佳妮
特别鸣谢:张继栏、王啸然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杜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