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岗先生的大型回顾个展“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百岁艺术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B展厅展出。本次展览展出著名油画家林岗先生的作品近200幅,完整的展现了林岗先生的艺术成就。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林岗先生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油画家,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首批杰出教授,总是走在一直走在时代变更和发展的前沿,他的艺术创作经历是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发展的重要样本。
庞均先生获悉“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百岁艺术展”展讯,特写下文章回忆林岗先生在苏联学习油画的时光,艺术风格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对油画创作的深刻见解,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油画家不断探索和自我超越的风貌形象。
本期推送,我们特将庞均先生“我对林岗的了解”刊发,通过庞均先生的视角来认识一个始终十分勤奋,像一张白纸一样学习的林岗先生,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和变更的前沿,不断创造自己的绘画语言。
●●●● ●
我对林岗的了解(节选)
庞均
林岗在没有去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之前,完全没有正式学过中国美术学院的(学院派)式的素描训练,更没有画过油画。由于他的绘画天赋,他在1951年创作,画了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造型准确、人物生动、构图完美,获得了全国年画一等奖,十分惊人。他本人是一位十分寡言、踏踏实实、始终十分勤奋的人,在当年任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讲师,1954-1960年进入当年苏联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学习,进入“约干松”工作室。约干松是苏联重要的油画家,也是列宾美术学院教学的领军人物,能够进入到他的工作室,十分不容易。从此林岗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学习俄国传统式的素描教学与油画教学,成绩优良。他是新中国留学苏联艺术的学子中,学到了油画技术本体的画家,主要表现油画色彩和用笔的技巧。
群英会上的赵桂兰——素描稿 林岗 1951年 19×27cm 纸本素描 艺术家自藏
群英会上主席素描稿 林岗 1951年 14×10.5cm 绢本素描 艺术家自藏
素描头像 列宾美术学院 林岗 1954年 38×56cm 纸本素描 艺术家自藏
素描头像 列宾美术学院 林岗 1954年 39.6×54.5cm 纸本素描 艺术家自藏
1956年,林岗等留苏的同学回国体验生活,收集素材。我陪同他们一起写生,同时也是吸收他们的经验,据林岗的介绍:中国和俄国同学最大的不同是:俄国同学从小学习艺术,有很强的绘画能力,在课堂上两个星期的素描练习一个星期就画完了,第二个星期全部不来上课,只剩下几个中国同学,在苦苦描绘⋯,甚至晚上再"加班"补画背景。"成绩"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也可以取得5分(最高分)的成绩。油画练习同样如此:外国同学一个星期轻松画完,第二个星期自己出去玩了,而中国同学是从头画到最后⋯⋯。这就让我明白了水准的差异所在:一种是靠自己的实力完成作品,另一种是在高水平的环境下吃力地、甚至可以"参考"别人的优异成果,改来改去画完作品,虽然多少也学会了画白种人的调色配方⋯。回国以后:画黄皮肤的中国人,特别是画农民或西藏人等,仍然是束手无策。这就是没有学到家,感觉仍然不好。油画色彩与用笔方法依旧不行。看来林岗的油画:用笔比较放松、互相压来压去交错在一起⋯⋯,他特别提到:画油画不能用素描的方法替代,必须是用色彩造型,红绿交错,这是他唯一的体会。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会了欣赏与学习印象派的技法。他的老师约干松也是这样:因为政治因素不敢公开提倡学习俄国的柯罗文,因为他是俄国唯一的印象派画家,但是大家都佩服柯罗文并学习他,约干松在没有人的情况下,自己总是偷偷地看他的作品,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林岗告诉我:他在苏联最相好的同学也是最佩服的同学是专门学习模仿法国野兽派画家马尔盖的,林岗带了一幅他的作品回国,是一幅灰色调的城市风景,很像马尔盖的构图,林岗一再强调:你看他水的颜色画得好像是一样的,但是从近处到远处、色彩有很微妙的差别,空间就透视过去了,画油画就是要画空间⋯⋯我自己也特别喜爱马尔盖的作品,这幅苏联同学的作品,林岗借给我20年,我一直挂着我的床头天天看它,直到1979年才物归原主。记得还有一幅非常小的油画,大概只有25公分,近看:只是堆积了一些色彩,用笔十分"跳动"⋯但远看房屋、街道、行走的人物,都非常生动,空间很好,林岗很谦虚的说,他一直在学习体会西方人的油画方法⋯⋯
半身习作 林岗 1956年 73×53cm 纸本素描 艺术家自藏
速写练习 林岗 1956年 30×34cm 纸本炭笔 艺术家自藏
街景 林岗 1956年 24.5×27cm 板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静静的乡村 林岗 1956年 27×22cm 板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码头 林岗 1956年 40×53cm 板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海滩 林岗 1956年 22.2×31.7cm 板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风景 林岗 1950年代 19×30.5cm 纸本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彩云 林岗 1959年 11×25.5cm 纸板油彩 艺术家自藏
中国人画油画,总是有一种不自觉的习惯,这就是小心翼翼的描绘“刻”出造型,而西方的油画方法,总是先凭感觉抓住色彩用交错的笔触慢慢呈现出造型。
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艺术家、包括从延安鲁艺出来的老干部:罗工柳老师,亦是一位对油画色彩很敏感的人,他比林岗晚一年进入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研究所,他在苏联临摹了列宾的作品《依凡杀子》,也临摹了柯罗文的作品:一位女孩坐在窗台上(背光)色彩非常好。他是我的创作老师,后来成了忘年之交的好朋友,他向我介绍了很多他对油画的体验,罗工柳同林岗都从来不谈从意识形态出发的创作问题,只谈油画本身的艺术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油画色彩与用笔的重要性⋯⋯,特别谈到苏联油画的历史是来自法国,在沙皇时代,贵族门都是讲法文,嫌自己的语言太土,请法国人到俄国办美术学院,教授甚至模特儿都必须是法国人⋯⋯后来才有了自己的老师,例如克拉姆斯柯依,他特别提到列宾始终色彩不好,不会画阳光,他到法国去留学了三年,结果自己表示还是画不好阳光,因此他的许多创作都是在室内。50年代在苏联留学的同学:马运鸿、罗工柳、李俊等人都临摹了柯罗文的作品,后来我也临摹了一幅柯罗文的静物,挂在屋内,学习到了用不同颜色交错处理边线塑造形体的方法。马运鸿也是一位对色彩十分敏感的画家。在苏联留学的同学,他们同外国同学互相交流心得,崇拜的是,林布兰和委拉斯贵兹,素描是费钦⋯⋯,印有从原作拍下的照片、互相传递收藏⋯⋯,研究林布兰的透明画法和半透明画法,林岗临摹了林布兰的作品,他在回国以后所画的第一幅历史画:《狱中》就完全是透明画法⋯⋯。
临摹伦勃朗《试耳环的少女》 林岗 1960年 36×31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临摹伦勃朗《坐在靠背椅上的老妇》 林岗 1960年 107×79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狱中 林岗 1961年 160×282cm 布面油彩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庞涛首先去巴黎进修,后来林岗同林延全家都去了美国,大约一年左右,他看到了世界艺术的巨大变化:许多现当代艺术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他们似乎受到了康定斯基和克利的理论影响,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画风,产生了新的探索欲望和兴趣⋯。艺术要否定自己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必须要有强大的思想基础和意志力。林岗和庞涛都改变了。林延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以后,去到美国留学,也就自然的走在当代艺术的道路上⋯⋯。对于林岗的变化,许多人不理解,甚至有所惋惜,其实林岗从来都是一个能够接受新事物的人,正因为是这样:他在对西方传统艺术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去到俄国学习,很快就掌握到了学习的方法。一开始就接受掌握了西方传统的素描法和油画方法,而不是在土素描、土油画的基础上吃力地改变自己,有甩不掉的包袱和旧习惯。我所观察到林岗探索表现抽象和半抽象艺术,与西方世界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一般画抽象画是极端个人主义的、情绪化的、偶发性的、甚至只追求运用不同材料的偶然性效果,而不是在自己功力与修养的基础上完成作品。林岗还是属于思考性的,甚至不断冥思苦想的安排黑白灰、探求构图效果⋯⋯他是津津有味地画许多素描小构图⋯⋯。
白发(未完成) 林岗 1985年 80×90cm 布面炭笔 艺术家自藏
沙风之三 林岗 1987年 154×115cm 布面油彩、沙 艺术家自藏
抽象画稿
九十年代:林岗、庞涛曾在台北小住半年,林岗几乎是天天闷在小屋内画构图。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看电视上的李敖在高谈阔论地骂人⋯⋯。他对这种自由自在,十分自我的方式,感到轻松愉快。在多年以前:我曾经约在加拿大定居的好友马运鸿,同一时间回国内团聚,一起到江南陪我写生⋯⋯,在北京我陪他去看坐在轮椅上的林岗,我帮他拿出作品给马运鸿看:全部是抽象画,马运鸿问:"为什么现在这样画?"林岗回答:"这就是我现在的感觉"……,其实他只想寻找表达自己思想与情绪的符号,而不是描绘现实⋯⋯。
雪中花(小稿) 林岗 1990年 45×37.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雪中花(小稿) 林岗 1990年 45×37.5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蓝与黑的较量 林岗 1997年 46×40cm 布面油彩 艺术家自藏
大约十年前左右:林岗、庞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双个展⋯⋯。因为他们住在北京郊区,我就为他们订了华侨酒店的居室。开幕那一天林岗不去参加,我也留在酒店,我去到林岗的居室,看到他坐在轮椅上,独自对着窗外发呆:我问他"你真的不去参加开幕式?"他若有所思回答说:"你去参加研讨会吧!你去谈谈油画的问题⋯⋯"他自言自语地说:"现在国内已经没有画油画的人了!大概只有一个张文新和谌北新⋯⋯"在他看来:许多人用油画颜色画出的画并非是油画,谈不上油画艺术。他来不及继续画他新的想法,他已经一百岁了⋯⋯。我认为我自己已经边缘化,是一个外人,在研讨会上我没有发言,只是听到大家回忆林岗的教学与同学们的关系亲切而友好⋯⋯
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
大艺不言——林岗先生百岁艺术展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支持: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24年9月11日–10月13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B展厅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杜隐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