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的独特艺术创造 | 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研究展(巡展)开幕

1743780154450020.jpg

1743780181691712.jpg


春风掠过湖岸

新绿攀上苑墙

一场横跨大洋的艺术对话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开


2025年3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跨越太平洋——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研究展(巡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开幕式。该研究专题由王璜生教授领衔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团队共同策划实施,并得到众多海内外院校、研究及收藏机构的重要支持。展览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和视觉呈现,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粤籍艺术家群体的跨文化流动的历史轨迹。北美路径与学界长期关注的留日、留欧或留苏路径形成鲜明比照,该群体与北美华人移民史深度交织。展览不仅呈现该群体的艺术实践,更为全球化的艺术流动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填补了中西艺术史书写盲区中“双重缺席者”的研究空白。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副馆长高高和副馆长海军,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璜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本次巡展的两位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杨慧丹和助理研究员李铁军,以及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北京理工大学延河艺术博物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河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交通大学程及美术馆、深圳大学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延边大学美术馆、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等当天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加“2025全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会议”的各大高校美术馆、博物馆的馆长和业务骨干等。


1743780207369831.jp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靳军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指出,本次巡展开创了南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际合作的新模式。作为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中国早期留美艺术家群体的专题展览,其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突破传统留学艺术史中以日本、欧洲、苏联为主的研究范式,填补了被历史遮蔽的北美方向的学术空白;二是,通过以广东籍艺术家作为研究样本,揭示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教育跨国实践的复杂途径,特别是梳理了该群体与中央美术学院早期师资体系的渊源关系,以及南北美术教育的互动脉络;最后,展览通过王少陵、余本等个案研究,呈现了留美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与艺术教育领域的双重贡献,为重新审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靳军强调,这种基于地域群体研究的策展方法,拓展了艺术史研究中人际网络、区域互动、全球视野等多维研究框架。这次通过南北美术馆的学术合作,建立了艺术机构间资源共享与学术对话的新机制。巡展的成功举办,回应了此次美术馆界各位同仁参与的互动论坛,也为未来美术院校之间的协同研究提供了示范性案例。


1743780232676404.jpg

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中心主任 王璜生


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璜生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巡展标志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首次建立深度学术合作关系,展览的选品还包括一些地方美术馆的收藏,这些作品的发掘实属不易,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提供这样一个展示被遮蔽历史的机会。


该展览研究始于2021年,在获得文旅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的支持后得以系统展开。展览以重构早期广东籍留美艺术家群体历史为目标,不仅突破传统艺术留学史中以欧洲、日本和苏联为主导的叙事范式,更延续了2013年与曹庆晖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作的“留法艺术家与他们的老师”的研究脉络以及与李垚辰等同仁进行的李叔同油画专题、展览,形成了中国近现代艺术留学研究的完整谱系。王璜生特别强调,基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在李铁夫作品收藏方面的独特优势,广美研究团队在深化李铁夫个案研究的同时,还挖掘出更早的赴美以艺谋生的黎镛以及留美女性雕塑家等个案,串联起华侨劳工史与艺术教育史的交叉研究框架。策展团队的研究显示,这些北美华侨艺术家大多自幼随家族移民,在务工与求学的双重境遇中完成艺术启蒙,这种生存状态与官派留欧艺术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中国现代艺术史中未被充分关注的民间跨国艺术实践路径。这些艺术家个体与家族史、移民史的复杂关联,犹如学术研究的“洋葱结构”,一层又一层,每一次史料的挖掘与阐释的深入,都揭示出新的研究维度。他认为这一领域仍存在广阔的学术探索空间,特别是在跨国艺术网络与地方艺术生态互动方面,亟待学界进一步开掘。


1743780261736693.jpg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陈晓阳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表示,本次巡展对这次全国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会议有着实证性的意义。巡展整合了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的特色馆藏资源,串联了校际间的学术史、教育史和展览史,构建起校际交流研究的新模式,印证了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成立的必要性。


她指出,策展团队创造性地将华侨史维度引入艺术史研究,溯源至1868年《蒲安臣条约》签订后的华工移民潮,建构起民间艺术教育跨国实践与官派留学制度的比较研究框架;同时反思主流叙事逻辑,如在旧金山设立领事馆等华侨权益保护机制形成的背景下,这些艺术家以半工半读的生存模式在异域展开艺术探索,其创作既体现了太平洋两岸文明碰撞的微观图景,又拓展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研究维度。尤为重要的是,新发现的早期赴美艺术家案例,促使学界将离散群体的艺术活动置于全球移民史框架中重新审视。展览通过构建实物证据链,不仅突破了早期留美艺术家“双重失语”的学术困境,更实现了地方性知识与主流艺术史叙事的对话与互动。这种研究路径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


在展览合作方面,她认为通过校际藏品的资源共享、学术团队跨馆协作等方式丰富了高校艺术博物馆联盟的落地性;最后,她对中央美术学院早期中国画教学展“莫忘初业第一程——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2025年中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展出表示期待。


1743780283480784.jpg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担任主持人

1743780429920040.jpg

嘉宾合影


本次巡展的策展人杨慧丹、李铁军围绕展览结构、展厅设计和展览内容等方面进行现场导览。展览的陈列设计以“船”这一跨洋交通工具作为意象构建历史情境,通过艺术家画作、照片、手稿、画具等文献实物,影视记录和浪花、鸣笛音等,构建多维度的展示场景。


1743780488299274.jpg

策展人杨慧丹导览

1743780514567050.jpg

策展人李铁军导览


李铁军则对展览结构和各部分内容做介绍,重点强调广东四邑地区出海谋生的原因和路径及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赴美的动机和学习方式,结合展览作品、文献与实物讲解艺术家的生平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人际关系。并介绍了19世纪华人华侨面临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艰难的生存困境。重点介绍了李铁夫、关墨园等归国后境遇各不相同的艺术家。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4月20日。


1743780535365961.jpg

1743780566773729.jpg

1743780589423040.jpg


部分展出作品

                                     


1743780615851816.jpg

李铁夫 《男侧面像(大学生)》 布面油彩 60×48cm  1900—1930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743780634441520.jpg

伍泽枢 《静物》 板上油彩 40.5×51cm 1940

樂藝居藏

 

1743780658268374.jpg

关墨园 《古巴国家公园》 纸板油彩 28×43cm 1920s

关墨园家属藏


1743780680632746.jpg

关金鳌 《牧羊》 布面油彩 68.5×87.5cm 1961

开平市赤坎关族图书馆藏


1743780706870036.jpg

司徒乔 《女歌手》 布面油彩 75×66.5cm 1930—194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743780732261762.jpg

余本 《横躺的裸女》 布面油彩 71×91.5cm 年代不详

樂藝居藏


1743780759503497.jpg

朱沅芷 《自画像Self-portrait》 纸板油彩 23.5×18.5cm  1927

樂藝居藏


1743780763745495.jpg

王少陵 《长岛夕照》  纸本水彩 57×75cm 1952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743780770370828.jpg

曾景文 《港口》 纸本水彩 68×50cm 年代不详

樂藝居藏


1743781019461398.jpg

李鸿德 《春节Chinese New Year》(复制品)纸本水彩 101.6×76.2cm  1959—1960s

美国华人历史学会藏 

Courtesy of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743781028676702.jpg

陈荫罴 《华工的孩子(组画之一)》 布面油彩 50×40cm 年代不详  樂藝居藏


1743781035580288.png

黄玉雪 《盘 Plate》 铜胎珐琅 14.1×14cm  1971 

太石斋藏



部分参展艺术家介绍

                                               


1743782119468131.png

李铁夫


鹤山陈山村人,著名画家、书法家、革命家。约1885年赴加拿大温尼伯;1887年入阿灵顿街的美术学堂(待考)。约1900年赴美国纽约,先后在国家设计学院、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等学校研习;自称为威廉·切斯及萨金特的“追随者”。1909年,参与创立同盟会纽约分会,任书记;1925年,参与创办民智白话剧社。约1930年底回国,1932年在香港开办画室。1943年在广西等地避难。1950年回广州,任华南文学艺术学院教授、华南文联副主席。1952年逝世。


1743782146376923.png

陈锡钧


广东台山平安乡人,著名雕塑家。1907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留学;1917—1928年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美术学院,师从查尔斯·格拉弗利;1928年获奖学金赴巴黎,入罗丹(Auguste Rodin)弟子安托万·布德尔(Antoine Bourdelle)工作室学习;1929—19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进修;1931年学成归国,任广州市立美专、广东省立勷勤大学美术系教授及雕塑系主任。1937年,因战争避居香港。1945年,战后返港。1950年在港举办最后一次个展。1951年逝世。


1743782171161064.png

朱沅芷


广东开平朱家村人,原名荣沅,美籍华人画家。1906—1921年间居住在开平,父亲在旧金山经商。1918—1919年学习国画,1921年赴美定居旧金山并获美国国籍。1924年考入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师从斯宾塞·迈基等。1926年接受现代美术理论教育,与艺术家组建“现代画廊”,同年创立“中国革命艺术协会”。1927年在阿基里·穆拉特(Achille Murat)王子夫妇的赞助下赴巴黎办展。1930年回纽约设立画室。1936—1939年赴巴黎创作,二战前回美。1962年在纽约举办个展。1963年病逝。


1743782195408595.png

黄玉雪


广东中山人,其父早年定居美国,著名陶艺家、作家。1922年生于旧金山华埠;1940年,毕业于旧金山市立学院;1942年,毕业于密尔斯女子学院。毕业后选修陶艺课和釉料课;二战后加入密尔斯学院陶瓷艺术学会。40年代,在旧金山租了一家店面制陶;1948年,获得杂志《小姐》的工艺奖章;1950年,完成了自传小说《五姑娘》;1958年,与丈夫合开工作室,售卖自己的作品;2002年,美国华人历史学会举办其回顾展,重点在她的陶艺创作;2006年去世。


1743781142451928.jpg

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跨越太平洋

早期粤籍留美艺术家研究展(巡展)

Across the Pacific

Early Cantonese Artists Abroad in North America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5.03.18—04.20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层展厅

 

学术顾问:王璜生 胡斌

展览总监:靳军 陈晓阳

展览统筹:高高 洪荣满

策展人:杨慧丹 李铁军


展览协调:李垚辰 李捷

设计统筹:纪玉洁

展览设计:谭达徽


展览管理:荆鹏 宿世存 于雨鑫  王新言

展览助理:芦丁元 赖晓婷 夏蔚茏

典藏管理:李垚辰 徐研 王春玲 马亮 崔然然 窦天炜  李伟 梁小延 梁欣 林朝阳 郑萃茵 李秀棠

修复工作:许炀 王丹

媒体宣传:何一沙 吴靖 贺伊飞 杜隐珠 丁怡 王秀媛    余爽 刘子瑗

公共教育:肖宝珍 耿菁华 王军 姚轶群 梁雯 西华伟

财经事务:杨柳 门婧 寇蕾 杜倩盈

发展推广:孙炜 伊义 刘星伶 金简如

行政支持:蒋思妤 岳君瑶 张倩 郭旭 蔡灿

后勤安保:陈小华 吕智发


支持机构:广东美术馆 开平市美术馆 开平市赤坎关族图书馆    香港艺术馆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 美国华人历史学会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克兰纳特艺术博物馆    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 美国华人博物馆    罗伯特 · 亨利美术馆


鸣  谢:梁慈恩女士(冯钢百家属)

      琥珂先生(陈锡君家族友人)

      关夏敏先生(关墨园家属)

    余锦森先生(余本家属)

      朱礼银女士(朱沅芷家属)

      胡始康先生(胡意秋家属)

      张光铎先生

      关询维先生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杜隐珠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