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于2022年初启动首期,我馆秉承推动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在策展与创作方面多维探索的理念,使美术馆二层半的独立空间,成为青年教师创作研展、展览策划的一块实验田。目前已完成三期方案的征集、评选(现有十八个展览方案入选)。
重峦叠嶂处,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时,声声唤归。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第三期第五个展览“颅海见山:楔子”已于3月20日春分日中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开幕。展览由冯雪副教授、王子琪副教授、韩佳彤、刘则芊、王楠、郑淏文组成的师生团队进行策划,蔡山海、杜昆、杜英奇、观潮KwanTeo、古务运动发展小组、顾适、黄洋、绘川、李沁洋、钱彬、社实SPL、沈靖皓、盛文强、邬建安、夏海瑜共15位艺术家或团体参展。
在时代浪潮的沉浮里,
如蜉蝣一般的生命如何展开?
“颅海见山”关注个体及群体的际遇,聚焦“现实”在脑海中投射、演化和改造后的模样。本次展览从民间出发,将那些游离的颅海世界显化至山川之间。内心的风景背后尽是过去的记忆和古老的智慧,山成为情感的寄托,恒久的信仰,欢悦、素朴或虔诚的执念。因山阻隔,外人望不穿个体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山而立,个体得以在时代洪流中稳固自身。
“颅海见山:楔子”展览空间线图
启领于山与海的意象,展览从空间上分为三个章节。从第一幕“莓苔见履痕”的幽暗处寻着入口,丛林掩映、溪流回环,岸边雾气笼罩。所展出的作品为此次展览委托创作,分别来自绘川与夏海瑜。
“颅海见山:楔子”展览现场(图片致谢策展团队)
在绘川的The Pool-Generation of Code中,代码生成的虚拟生物正在随着时间演化。当算法与生命在面前交叠重合,我们方知自己也身处这片海中,浮光掠影,皆是蜉蝣。海天留片石,石间六面皆山,山中自有乾坤。观夏海瑜《颅海见山》组画时,可见人世百态,可念万般遐思。金木水火土风,颅海之重重叠叠山吸引我们的凝望,目光回环迤逦,找寻共鸣之声时,已落入相异山海。
The Pool-Generation of Code(委托创作)|2025|投影、石英砂、纱幕|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绘川惠允
《颅海见山》组画(委托创作)|2025|纸本设色|6件,每件约40×50cm
图片由艺术家夏海瑜惠允
复行数十步,渐入晨间的山林。在第二幕“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开阔通道里,个体之身躯、声波、墨迹、泥范或刻痕制成了自我的精神切片,一面立为坐标,一面围成屏障。江流天地外,颅海之中,一念障千山。
“颅海见山:楔子”展览现场(图片致谢策展团队)
循着人声以及回声的声波,杜昆的《喊山图》将我们引入了山林之间。呐喊时,个体的微声化为绵延山峦,而回声重重,因此拥有了穿山渡水的力量。杜英奇的《梦游者》将不锈钢的随机组合漂浮出轻盈姿态,《大清凉·云中现》处,宁静胜景,山林变照。云光掠影,观心中所见。
《喊山图》|2023|数码视频|2分钟
图片由艺术家杜昆惠允
《大清凉·云中现》|2024|石膏、木、纸浆着色|
左:25×15×1cm;右:40×30cm
《梦游者》|2015|不锈钢|78×36×21cm
图片由艺术家杜英奇惠允
在《木刻三十六景》系列中,黄洋的目光聚焦于家乡老城墙面上,自然界雕琢的奇特纹理,并从中体悟材料与人的对抗及对话。这些内心的风景也不啻为一剂克服焦虑、安神健脑的良药,既暗示了艺术家不同状态的情绪波动,也反映了某种“以版入道”的创作追求。在《嵩阳印象》中,蔚然满目的古木古建、朝气蓬勃的研学儿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共处于特定时空关系里,一次游历的生活体验经常会因为文化感染力或应景思维带来感情和精神上的触动,从而留下深刻记忆。
《木刻三十六景之风入枯山》|2012-2015|黑白木刻|45×60cm
《木刻三十六景之龙涎溯回》|2012-2015|黑白木刻|45×60cm
《木刻三十六景之地鸣共振》|2012-2015|黑白木刻|45×60cm
《木刻三十六景之卓然破势》|2012-2015|黑白木刻|45×60cm
图片由艺术家黄洋惠允
《嵩阳印象》|2024|黑白木刻|119×95.5cm
图片由艺术家黄洋惠允
柔软的植物叶片和家庭照片被冰冷锋利的金属替代,血红色上爬满的蚂蚁更像密密麻麻的针脚或疤痕,李沁洋的Home Sweet Home强调了亲密关系中平静与暴力并存的可能,一种温暖与刺痛的矛盾感觉。
Home Sweet Home|2023|凹版印刷|70×70cm
Home Sweet Home II|2023|UV打印在金属板上|54×48cm
图片由艺术家李沁洋惠允
邬建安的《白日梦》系列创作像镜子似的投射出艺术家的精神状态和自我关照,是个体精神对突然降临的现实危机的感性回应,更是经过理性分析和反复的造型推敲之后的“精神解剖图”。《白日梦的森林》将最初平面的、柔软的剪纸系列改造为黄铜雕镂的树状雕塑,它们成为空间中坚硬、甚至带有一定“危险感”的实体存在。观者走进作品组构的空间场域,也走进和共同参与了另一种迷离、虚晃、诡谲却又活生生的“真实”。
《带金属块的白日梦——野性思维之五》|2018|夹宣镂刻,彩纸,金属块电镀|154×106cm
《白日梦的森林——松》|2016|铜板激光镂刻,手工打磨|300×100×100cm
图片由艺术家邬建安惠允
在华北至东北地区的山林里,人们跟随着狐狸的身影踏入了一种暧昧的中间地带。沈靖皓的《狐狸哭坟》正是以狐狸与女人的关系作为线索,通过民间地方戏中常见的“哭坟”表演形式展开演绎,企图捕捉狐狸复杂的身份流变之下所流动的性别色彩。循迹前行,高温烤制的黏土夹杂着易碎的玻璃粉末,钱彬试图将信仰流失下的宗祠建筑和被逐渐边缘化的民俗文化凝固在《融铸之间》。几座悬浮于半空、濒临坍塌的宗祠屋顶,犹如弯弯曲曲的山脊,身处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思想拉扯之间的夹缝中。
《狐狸哭坟》|2024|双频影像32:9|彩色有声,山东方言|21分25秒
图片由艺术家沈靖皓及联合创作者张云帆惠允
《融铸之间》|2024|瓷泥、玻璃粉末、金属|4件,100×30×20cm*2;50×30×20cm*2
图片由艺术家钱彬惠允
走过狭长的多样山川,转弯处,第三幕“连山接海隅”迎面。微观的颅海世界在人海中交汇,于平滑的生活中连泛波动;留存的档案和物证将无数群体故事娓娓道来,如同层叠的山峦和海浪般绵延不绝,生出一片丰饶的原野。
“颅海见山:楔子”展览现场(图片致谢策展团队)
在重峦叠嶂的山之下,如何听见沉默的歌声?连绵的宝卷讲唱手稿上,是来自古务运动发展小组与郊眠寺合作的《地下六百年》。这些浩瀚历史长河中,渺小个体总结出的关于命运的答案,不高居于宫廷之上,不回响于王侯将相之墓,甚至不被主流所承认。它们以独立、地下的姿态,响彻于田间地头、街头巷陌。
《大地恓惶》| 2023 |4分24秒
《无边大胆》| 2024 |4分02秒
《自己真寺》| 2024 |2分24秒
《骷髅痛哭》| 2024 |3分15秒
图片由古务运动发展小组惠允
地方故事随海潮穿山越岭,回响于第三幕中。展览此隅如微缩档案室的门楼,走近时,便揭拂“观潮KwanTeo”十年的一角,为家园的再造提供一种在地性的世界经验。航船歇于码头,“潮汕电影资料库”在此处放映。一旁档案如涛如山,拍打出“潮汕电影”的多重样貌。连山接海之间,观潮对“家园”的省思走了十年。
《魔法阿嬷的故事》 导演:阿爽与阿游 纪录短片|潮汕话|9分钟|2024
《潮州热》(预告片) 导演: 陈坚杭 纪录片|潮汕话|60分钟|预告片2分钟|2015
《Dear Chang Lin》 导演:陈柏麒、陈坚杭 散文短片|潮汕话、普通话、英语|29分钟|2021
《番客》 导演:庄灿杰(粿条青年) 剧情短片|潮汕话|24分钟|2019
图片由观潮KwanTeo及创作者惠允
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变,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是蔡山海的聚焦。《走地仙》系列作品以平推的方式遍游中国,记录山川游历中所遇到的,有着独特精神世界的“仙人”。这些游离于主流生活之外的个体与生活方式,有着多样化的逍遥与困顿、生长或失落。逍遥与困顿、生长或失落,在一张张照片中转为更具体的体察。
《鞍山老李》《崆峒山挑水人》《院子的字》
《走地仙》系列|2024-2025|摄影|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蔡山海惠允
《守洞人》|2024-2025|摄影|尺寸可变
《移动城堡》|2024-2025|摄影|尺寸可变
《溶洞ktv》|2024-2025|摄影|尺寸可变
《走地仙》系列|2024-2025|摄影|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蔡山海惠允
海中潮歇,阅读桌的一角也呼唤展厅之外的广阔空间。
图片由社实SPL、盛文强、顾适、ART CONTAINER惠允
社实SPL的《过山谣》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个体处境的刻画,讲述了宏观的发展变迁以及跨代际的城乡流动如何影响着一个普通粤北山村及其居民。盛文强将海洋渔具作为理想的文本写就《渔具列传》。虚实相生之间,构建起以渔具为线索的奇绝时空,是传奇,亦是日常。顾适的《2181序曲》构筑了跳出传统表述的八个世界,女性是其中的主角,一切都被重新建构,虚构、真实与虚拟的世界被打破,个体在群体中被看见。来自ART CONTAINER 的「习俗生成计划」立足于当下移风易俗的趋势,记录着该团队唤醒习俗、找寻时令气息的持久过程。
“颅海见山:楔子”展览现场(图片致谢策展团队)
不同的视野交汇于此,回声远接山川。未来,由分享、对谈和共读组成的系列活动将远抛片石,共落颅海——但愿这激起的圈圈“涟漪”能够从波动中漫延开来,连接起相隔的山,也呼唤回离散的人。
山重水复,何人望而却步?
何人穿行其中?
颅海见山,
待来者同观。
颅海见山:楔子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
展览时间:2025.3.18-4.20
策展团队:冯雪 王子琪 韩佳彤 刘则芊 王楠 郑淏文
艺术家:蔡山海 杜昆 杜英奇 观潮KwanTeo 古务运动发展小组 顾适 黄洋 绘川 李沁洋 钱彬 社实SPL 沈靖皓 盛文强 邬建安 夏海瑜
展览助理:刘昭佚
视觉设计:edit by Edit.er
空间设计:赵哲文
展览协调:易玥
设计统筹:纪玉洁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杜隐珠
2011-05-20
2011-06-24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