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1959
中国上世纪初的现代化过程是在外力挤压下的仓促迈进。就美术而言,这以1905年左右开始的大规模留日运动为起点。留学生从各方面带回的新知识不仅在方法技术层面转变了中国美术的形貌,也通过思想与制度上的改造对文化格局作出更进一步的影响。
郑锦于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就读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与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1914年回国,随后在梁启超的推荐下任职于教育部。1917年,北京美术学校成立,郑锦出任首任校长。这所中国历史上的首个国立美术学校在郑锦的带领下采取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于中国画学科下设置解剖学、美术史、美学、西洋画等课程,主张以各国之所长补国画所短,注重学生写生技能的培养,这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以科学方法入美术”之策略一脉相承,并为中国现代专业美术教育的启蒙提供了范式。1924年,郑锦因学潮运动辞去校长一职,在结识晏阳初后致力于“平民教育”工作,并于1927年来到河北定县推行平民教育运动,以期扫除文盲,提高公民意识,将美育延展至更普遍的民间。
郑锦早年在日本的学习经历以及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经历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日本画与宋代院体画相结合的风格,画面色彩明艳,富于装饰感,形体刻画精微,在表现雍和博雅之传统精神的同时,以一丝不苟的技法追求对实体的细致描绘。郑锦早期的作品多为花鸟与仕女图,三、四十年开始创作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这与抗日战争的爆发有关,又或许早已来自郑锦“美术于平民教育上为唯一之利器”的思考。1940年后,郑锦移居澳门专于创作,作品中不乏向大众化审美与题材趋近的趣味,老农花圃、田园风物等日常题材频繁出现于郑锦的画中。
在风云变幻的十九世纪中国,郑锦在绘画语言上的变革不算突出,或许艺术家对于“美术”——这一1902年方才始现于中国文艺叙述中的词汇——的理解与表达已经超脱单纯的创作者之于技术甚或是境界及思想层面的苛求,而看向了之于民众的更广阔的社会功能的探索。
中国上世纪初的现代化过程是在外力挤压下的仓促迈进。就美术而言,这以1905年左右开始的大规模留日运动为起点。留学生从各方面带回的新知识不仅在方法技术层面转变了中国美术的形貌,也通过思想与制度上的改造对文化格局作出更进一步的影响。
郑锦于1902年留学日本,先后就读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与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1914年回国,随后在梁启超的推荐下任职于教育部。1917年,北京美术学校成立,郑锦出任首任校长。这所中国历史上的首个国立美术学校在郑锦的带领下采取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于中国画学科下设置解剖学、美术史、美学、西洋画等课程,主张以各国之所长补国画所短,注重学生写生技能的培养,这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以科学方法入美术”之策略一脉相承,并为中国现代专业美术教育的启蒙提供了范式。1924年,郑锦因学潮运动辞去校长一职,在结识晏阳初后致力于“平民教育”工作,并于1927年来到河北定县推行平民教育运动,以期扫除文盲,提高公民意识,将美育延展至更普遍的民间。
郑锦早年在日本的学习经历以及在故宫博物院的工作经历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日本画与宋代院体画相结合的风格,画面色彩明艳,富于装饰感,形体刻画精微,在表现雍和博雅之传统精神的同时,以一丝不苟的技法追求对实体的细致描绘。郑锦早期的作品多为花鸟与仕女图,三、四十年开始创作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这与抗日战争的爆发有关,又或许早已来自郑锦“美术于平民教育上为唯一之利器”的思考。1940年后,郑锦移居澳门专于创作,作品中不乏向大众化审美与题材趋近的趣味,老农花圃、田园风物等日常题材频繁出现于郑锦的画中。
在风云变幻的十九世纪中国,郑锦在绘画语言上的变革不算突出,或许艺术家对于“美术”——这一1902年方才始现于中国文艺叙述中的词汇——的理解与表达已经超脱单纯的创作者之于技术甚或是境界及思想层面的苛求,而看向了之于民众的更广阔的社会功能的探索。
2019-10-11
2019-10-11
2019-01-09~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