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鸿生命”是徐悲鸿先生为其所藏《八十七神仙卷》的题跋,今天,当我们总览他毕生的艺术创造、追思和学习他的光辉业绩之时,可以说,他的艺术凝聚和展现的是“悲鸿生命”!
回溯历史,我们能够仰望到在那些艰难岁月中支撑起一个时代的民族脊梁,他们怀抱坚定的理想和志向,无畏人生的险阻和境遇的波澜,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不懈地摸索、思考、拼搏、奋进,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书写出崭新的篇章。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代宗师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楷模。他在有限的人生里怀抱理想,坚守初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出了全部的热忱和生命。
“悲鸿生命” 重在其命遂志。徐悲鸿先生早年接受古代书画的蒙养,精研名家古迹,勤奋积学。受中国现代新文化思潮的感召,他立志于中国艺术的改革与复兴,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新的艺术之路。在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条件下,他关切民族兴亡、心系家国天下的使命意识坚定不移,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投入文化启蒙的运动之中,以真切的情感表现民族危难,百姓疾苦,以《田横五百壮士》《徯我后》《愚公移山》和《九方皋》等大型主题绘画,推动了现实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他的作品无论西画国画,无论历史题材、写实写生或象征表达,都饱含着忧患意识与浓郁沉思。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他努力引西润中,坚持中西融合,与他的艺术思想互为表里。在中国画的发展路向上,他始终以“改良中国画”为其历史认知与实践路径,以中国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现代形态为中心,对中国画的题材内容、形式语言、评判标准皆提出了具体的论述,在写实造型与笔墨表现的统一中开山立派。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画学系统以及现实主义观念这三种文化脉络的交织,致使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在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影响深远。
“悲鸿生命” 重在不负使命。从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留学归国后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直至执掌北平艺专和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先生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事业生命,注入满腔赤忱。他把美术教育看作提高国民素质、改造旧文化之要本,倾心培养新型美术人才。他引入西学,强调“科学”与“写真”的理性精神,高度重视素描作为造型基础的价值,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美术教育方法与教学范本,培养和影响了大批功力深厚、富有创见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他广纳天下贤士,团结了一大批身份、学派、观念各异的优秀艺术家,共筑美术教育事业的大厦,推进了中国现美术教育的前行之路。
“悲鸿生命”重在弘文立命。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徐悲鸿先生以综合性的才华成为传承文化与弘扬民族美术的身体力行者。他积极参与频繁的社会文化活动,集结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界力量,成为时代洪流中致力于新文化传布的先锋者和开拓者。他一生奔走劳碌,始终不忘以有限的个人力量收藏和保护中国古代书画以及民族文化遗产,所藏书画品类繁多,而其收藏的艰难起伏,也已成为口口相传的历史佳话。他对古代书画的收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远远大于个体生命对文化经典的追求,而上升到保护传统文脉、振兴民族文化的层面。无论是在海内外举办展览,还是奔赴各地讲学谈艺,他都竭尽全力为中国美术振臂张目,使中国美术的文化新质发挥广阔的社会作用。
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对几代名家前辈为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怀以敬重,为在百年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深厚学术传统和优秀的学术精神而感到自豪。个体生命只有在对社会的贡献中才散发出光采,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才得以明见。在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面前,我们领略的将比作品本身更多,更多……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2018年3月
“悲鸿生命”是徐悲鸿先生为其所藏《八十七神仙卷》的题跋,今天,当我们总览他毕生的艺术创造、追思和学习他的光辉业绩之时,可以说,他的艺术凝聚和展现的是“悲鸿生命”!
回溯历史,我们能够仰望到在那些艰难岁月中支撑起一个时代的民族脊梁,他们怀抱坚定的理想和志向,无畏人生的险阻和境遇的波澜,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不懈地摸索、思考、拼搏、奋进,为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书写出崭新的篇章。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代宗师和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楷模。他在有限的人生里怀抱理想,坚守初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出了全部的热忱和生命。
“悲鸿生命” 重在其命遂志。徐悲鸿先生早年接受古代书画的蒙养,精研名家古迹,勤奋积学。受中国现代新文化思潮的感召,他立志于中国艺术的改革与复兴,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新的艺术之路。在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条件下,他关切民族兴亡、心系家国天下的使命意识坚定不移,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投入文化启蒙的运动之中,以真切的情感表现民族危难,百姓疾苦,以《田横五百壮士》《徯我后》《愚公移山》和《九方皋》等大型主题绘画,推动了现实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他的作品无论西画国画,无论历史题材、写实写生或象征表达,都饱含着忧患意识与浓郁沉思。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他努力引西润中,坚持中西融合,与他的艺术思想互为表里。在中国画的发展路向上,他始终以“改良中国画”为其历史认知与实践路径,以中国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现代形态为中心,对中国画的题材内容、形式语言、评判标准皆提出了具体的论述,在写实造型与笔墨表现的统一中开山立派。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画学系统以及现实主义观念这三种文化脉络的交织,致使徐悲鸿的艺术思想在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中影响深远。
“悲鸿生命” 重在不负使命。从1918年他被蔡元培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开始,到留学归国后投身美术教育事业,直至执掌北平艺专和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先生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事业生命,注入满腔赤忱。他把美术教育看作提高国民素质、改造旧文化之要本,倾心培养新型美术人才。他引入西学,强调“科学”与“写真”的理性精神,高度重视素描作为造型基础的价值,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美术教育方法与教学范本,培养和影响了大批功力深厚、富有创见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他广纳天下贤士,团结了一大批身份、学派、观念各异的优秀艺术家,共筑美术教育事业的大厦,推进了中国现美术教育的前行之路。
“悲鸿生命”重在弘文立命。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徐悲鸿先生以综合性的才华成为传承文化与弘扬民族美术的身体力行者。他积极参与频繁的社会文化活动,集结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界力量,成为时代洪流中致力于新文化传布的先锋者和开拓者。他一生奔走劳碌,始终不忘以有限的个人力量收藏和保护中国古代书画以及民族文化遗产,所藏书画品类繁多,而其收藏的艰难起伏,也已成为口口相传的历史佳话。他对古代书画的收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远远大于个体生命对文化经典的追求,而上升到保护传统文脉、振兴民族文化的层面。无论是在海内外举办展览,还是奔赴各地讲学谈艺,他都竭尽全力为中国美术振臂张目,使中国美术的文化新质发挥广阔的社会作用。
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对几代名家前辈为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怀以敬重,为在百年历程中所形成的中央美术学院的深厚学术传统和优秀的学术精神而感到自豪。个体生命只有在对社会的贡献中才散发出光采,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才得以明见。在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面前,我们领略的将比作品本身更多,更多……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2018年3月
2018-10-16
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