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回归
——中央美院油画系教师进行时
王春辰
油画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具有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标杆作用。在上个世纪初叶,当徐悲鸿一辈留学生去欧洲求学的时候,他们笃定了欧洲绘画(以油画为主)是改良中国画的一种借鉴,因此有了他们将欧洲绘画体系引进中国、从而开启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
中央美术学院自其前身国立北平艺专成立之时,即是这一现代美术教育的开创者和践行者,予中国的现代绘画以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迄今,中央美院的油画教学与创作都是中国的一面旗帜,在各个时期,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和示范效果。1949年之后,中央美院的绘画教学体系则成为其他院校学习与参照的范本,带动了整体的绘画研究、教学与创作。在1950年代、60年代,中央美院执教的教师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在绘画的语言发展与现代绘画的视觉经验塑造上,都做出了成绩卓著的贡献。这一时期以写实绘画为主、以塑造中国社会新面貌、新姿态为诉求、以油画为主要媒介,它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形象文本,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央美院的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时代潮流。油画系的教学、创作又再次链接国际,借鉴与融合并举,研究与创造同步,不仅完善了绘画语言体系的教学,而且更加广泛地汲取现代主义绘画的精华,形成了央美油画系的教学与创作特色,既施惠于莘莘学子,又带动当代中国绘画的变革。本次的油画系现任二十二位教师的展览,在更大的国际艺术语境里,展示了央美的绘画教学转型,显示了他们作为集体力量对于油画绘画的信念和坚守,在反思与思辨的国际对话里,自觉地确认油画绘画的当代意义,他们认同绘画作为人类的视觉表现,它的价值在经历了现代主义艺术思想的洗礼后,更加富有魅力,它所激发与唤起的,是人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它打开的是人的无穷无尽的创造想象力。
本次油画系的展览,虽然规模不是大型展,但足以呈现完整的绘画语言的谱系。绘画由古及今,从表意到表情,从再现到表现,从形式到内涵,从叙事到观念,从具象到抽象,从万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从现实到想象,从外观到内视,从集体到个体,从他者到本我,从物象到心象,从社会到身份,从语言到政治,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时间,从地域到族裔,从模拟到虚拟,从历史到未来,等等,无不都构成了当代绘画的现状。举凡这些现象可以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一一体现和对照,22位教师是中国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的千千万教师的缩影,这里看到的作品其背后的语境是中国开放四十年来的艺术变局,这些作品的创作都与这个中国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和互动。看央美,在某种意义上,是观看中国;而央美油画系的创作格局也意味着中国的绘画现场,它富含论辩言说的讯息,它昭示了中国文化场域的气息,它展开了想象中国艺术之路的诸多路经。
当“意义的回归”被敞明时,它不啻是中国的绘画现象之问,它也是国际语境里关于艺术与绘画的一种提问和探寻。这里的“意义”是智辩绘画何为与何以为的设问,有一千个回答,就有一千个回归的路径。我们以此次中央美院油画系的展览来做这个设问和回应。
我们开启的是面对过去和未来,因为我们正走在路上。
2018年9月27日 于中央美术学院
绘画在当下还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呈现?绘画如果有意义,它是怎样生成的?生成在哪里?
所有的绘画都因人而生,为人而在。因为人的什么?又为了人的什么?
绘画是个动念合一过程。思想欲求的境界和肉身手眼的状态同样重要,其相互的应照和契合不只是叠加的结果,是人为、人性所致,又似乎超乎人为和人性,打开瞥见窗口。这真的可能吗?如果可能,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探究人与未来的关系?
——马璐
意义的回归
——中央美院油画系教师进行时
王春辰
油画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具有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标杆作用。在上个世纪初叶,当徐悲鸿一辈留学生去欧洲求学的时候,他们笃定了欧洲绘画(以油画为主)是改良中国画的一种借鉴,因此有了他们将欧洲绘画体系引进中国、从而开启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
中央美术学院自其前身国立北平艺专成立之时,即是这一现代美术教育的开创者和践行者,予中国的现代绘画以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迄今,中央美院的油画教学与创作都是中国的一面旗帜,在各个时期,皆产生历史性的影响和示范效果。1949年之后,中央美院的绘画教学体系则成为其他院校学习与参照的范本,带动了整体的绘画研究、教学与创作。在1950年代、60年代,中央美院执教的教师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在绘画的语言发展与现代绘画的视觉经验塑造上,都做出了成绩卓著的贡献。这一时期以写实绘画为主、以塑造中国社会新面貌、新姿态为诉求、以油画为主要媒介,它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形象文本,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的重要篇章。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央美院的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时代潮流。油画系的教学、创作又再次链接国际,借鉴与融合并举,研究与创造同步,不仅完善了绘画语言体系的教学,而且更加广泛地汲取现代主义绘画的精华,形成了央美油画系的教学与创作特色,既施惠于莘莘学子,又带动当代中国绘画的变革。本次的油画系现任二十二位教师的展览,在更大的国际艺术语境里,展示了央美的绘画教学转型,显示了他们作为集体力量对于油画绘画的信念和坚守,在反思与思辨的国际对话里,自觉地确认油画绘画的当代意义,他们认同绘画作为人类的视觉表现,它的价值在经历了现代主义艺术思想的洗礼后,更加富有魅力,它所激发与唤起的,是人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它打开的是人的无穷无尽的创造想象力。
本次油画系的展览,虽然规模不是大型展,但足以呈现完整的绘画语言的谱系。绘画由古及今,从表意到表情,从再现到表现,从形式到内涵,从叙事到观念,从具象到抽象,从万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从现实到想象,从外观到内视,从集体到个体,从他者到本我,从物象到心象,从社会到身份,从语言到政治,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时间,从地域到族裔,从模拟到虚拟,从历史到未来,等等,无不都构成了当代绘画的现状。举凡这些现象可以在本次展览的作品中一一体现和对照,22位教师是中国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的千千万教师的缩影,这里看到的作品其背后的语境是中国开放四十年来的艺术变局,这些作品的创作都与这个中国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和互动。看央美,在某种意义上,是观看中国;而央美油画系的创作格局也意味着中国的绘画现场,它富含论辩言说的讯息,它昭示了中国文化场域的气息,它展开了想象中国艺术之路的诸多路经。
当“意义的回归”被敞明时,它不啻是中国的绘画现象之问,它也是国际语境里关于艺术与绘画的一种提问和探寻。这里的“意义”是智辩绘画何为与何以为的设问,有一千个回答,就有一千个回归的路径。我们以此次中央美院油画系的展览来做这个设问和回应。
我们开启的是面对过去和未来,因为我们正走在路上。
2018年9月27日 于中央美术学院
绘画在当下还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呈现?绘画如果有意义,它是怎样生成的?生成在哪里?
所有的绘画都因人而生,为人而在。因为人的什么?又为了人的什么?
绘画是个动念合一过程。思想欲求的境界和肉身手眼的状态同样重要,其相互的应照和契合不只是叠加的结果,是人为、人性所致,又似乎超乎人为和人性,打开瞥见窗口。这真的可能吗?如果可能,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探究人与未来的关系?
——马璐
2018-10-12
2018-10-22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