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写生新疆:20世纪以来新疆主题创作研究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楼B展厅开展,“写生新疆:20世纪以来新疆主题创作研究展”通过对中国20世纪以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新疆主题作品的一次研究性展示,聚焦于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一个独有的现象,即大批艺术家远赴新疆写生这一群体性艺术创作活动,着重审视和探究“新疆”作为视觉素材给近代艺术家的创作带来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在“写生”这个绘画语言上的拓展和突破,展现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们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和成就,以及艺术家们在此方面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从五四运动之时,中国知识分子如陈独秀、康有为等人便推崇写生之法,主张改良中国画必须借鉴和学习西方油画的写实精神,以此作为冲击旧文化的有力武器。此后,毛泽东主席在1943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区,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资源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些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写生”从一种技术准备过程,变成一种行为方式。
本次展览将这段伟大旅程的历史脉络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激情与探险——现代新疆写生的先遣者(1949年以前)、开掘与新篇——新中国文艺政策下的西行之路(1949-1978)、壮阔与崇高——新时期新疆题材的开拓(1979-2000)、历史与现实——新世纪的视野(2000年以来)。通过对四个不同时期的写生新疆作品的展示,聚焦于“写生”与“新疆”两个核心问题,解读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新疆这一视觉素材宝库的发现与挖掘,具体说明为什么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么多的艺术家们都选择远赴新疆写生。展览还特别呈现了刘小东、杨茂源、刘商英、刘雨佳、康春慧5个深入新疆的当代艺术实践项目个案。展览期待讨论的问题包括:第一,“写生”观念和实践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和转变,以及这些转变在艺术表达实践过程中是如何运作并产生效应。第二,新疆的文化和地理的特殊性在这一艺术实践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除写生这一艺术行为的讨论之外,写生之地的特殊区域文化属性也必须得到重视。自古以来,新疆对于视觉造型艺术有着重要的贡献,远古的岩石壁画拱卫出古代西域文明的摇篮,汉唐的佛教造像将艺术之光铺照向天山南北,丝绸之路又交汇着中国、印度、阿拉伯、希腊等多地文化。新疆地域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疆独有的人文景观和地理景观,这也是吸引和启发众多艺术家深入新疆进行创作的缘起。到20世纪后半叶,大批经受过现代艺术语言训练的艺术家沿着前人的足迹不断走进新疆腹地,重新认识到中国山河之壮美奇雄,汲取文化养分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艺术文化的价值。可以说,写生新疆这一活动,既是艺术家个人的选择,又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中重要的文化思潮的转变息息相关。
通过对“写生新疆”的课题性研究,既展现了这片广袤土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巨大变革,也可以此主题为视点,深刻领略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观念和创作思想的发展脉络。
展览结构
一、激情与探险——现代新疆写生的先遣者(1949年以前)
20世纪以来,交通条件的优化,画人西行成为风尚,尤其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争的原因,在中国西部聚集了一大批美术家,尤以战时延安画家群和战时重庆画家群最为集中。赴西北写生的美术家虽不像延安画家那样以版画等形式发出对抗战声援的最强音,仍勇敢地走出象牙之塔,由远离大众到亲近大众的转变,充实了艺术学养,并在异域风情的刺激下,他们的艺术技巧得以升华,艺术个性得以发挥。
二、开掘与新篇——新中国文艺政策下的西行之路(1949-1978)
新中国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的新的文艺政策,鼓励艺术家到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去开掘创作的源泉,各民族大众也成为新文艺歌颂表现的对象。彼时新疆文化的需求、前辈艺术家画新疆的魅力,促成了新一代艺术青年搭上了西行的列车,以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物面貌为表现重点,画家队伍也空前壮大,新疆也因人物形象之奇俊、风景之奇绝,成为提高艺术技巧的最佳摇篮、悟通艺术规律的大课堂。画新疆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成为整个美术群体的共同课题。
三、壮阔与崇高——新时期新疆题材的开拓(1979-2000)
随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度天山南北,画新疆的高潮再度涌起,全国各地艺术家们踏着先行者的足迹重新走进新疆,他们避开“文革”盛行的创作模式,试图从新疆少数民族形象中寻找纯朴的创作原型和神秘的审美元素,以此探寻自己的艺术道路。
四、历史与现实——新世纪的视野(2000年以来)
进入21世纪,现代生活与边疆遗产共同塑造了现代新疆的新貌,有关新疆的艺术创作一方面更深入地探索西部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而形成的独特的色彩语言,同时艺术家们在精神表达上,从表面的风情猎取走向人性关怀以及生命意识的凸显,突破现实主义的单一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结合写生与田野考察的方式,借鉴现代主义的诸种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从现实主义的写生新疆题材的表现走向“当代意识”的融合与推进。
五,当代艺术实践的个案研究
伴随着后现代性、全球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各种思潮的纷至沓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实践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文伦理学、人类学本体论转型和多样性民族志等应对当下的理论兴起,艺术家也认识到,复杂多样的自然物实际上是以一种自由主体的关系共同维系、生产着大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共生的视角中,思考并寻找我们自己的角色与剧本,或许将更有助于我们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重定位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在这种的纬度的考量中,以五位艺术家的项目个案充分体现出这些气质和特性,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研究个案呈现。
这些艺术家所表现的少数民族,尽管仍是一种他者的形象,却被如实地呈现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他们穿着日常服装,过着日常生活。他们不再以一种瞬时的方式笑着和舞蹈着,在现实中,他们正经历着当代生活的演进与嬗变。
本展览为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2023-07-17
2023-08-10
2023-08-15
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