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王璜生、张颂仁、陈传兴、阮义忠、蔡萌、刘潇、郑森池
时间:2015年3月26日14:30-17: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A展厅
3月26日下午,“未有烛而后至”陈传兴摄影展预展对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A展厅举行。对谈由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刘潇主持,与会嘉宾包括本次展览的主人摄影家陈传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学术部策展人蔡萌、台湾摄影家阮义忠、汉雅轩创始人张颂仁,台湾摄影家郑森池。各位嘉宾从展览发散开去,探讨摄影与伦理、技术、美学的关系。
首先发言的是王璜生馆长。王馆长认为,陈传兴先生的作品中有一种淡淡的,却十分有力量的表述,弥漫着一种历史的空气,那种乡野的气息让王馆长联想起自己少年时代乡村的生活经历,从中感受到一种乡村底层在野文化力量。王馆长还谈起了他刚刚结束的印度之行,深深影响了他对于伦理、人生等问题的看法,也使他以一种新的视野看陈传兴先生的作品,感受物像中独特的情思。
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先生是陈传兴先生的老朋友,两位摄影家的交往始于1975年,陈传兴大学时代的首个摄影展给阮义忠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他们关于摄影的深度交谈被整理成影响深远的《摄影美学七问》,探讨了摄影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诸多问题,至今畅销不衰。在阮义忠眼里,这位老朋友博闻强识,涉猎范围非常之广,作品则像他的内心世界给人一种难以猜想、不确定的感觉。阮义忠认为,对于陈传兴来说,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观看方式,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摄影与存在、社会、美学、伦理的交叉关系。
接下来,本次展览的主角陈传兴先生向各位陈述这次展览的组织缘由。之所以将40年前拍摄却从未冲印过的少作拿出来做这样一个展览,首先在于,在这个数码网络的时代,手工银盐显得十分珍贵。另一方面,陈传兴坦言随着年纪增加,视力和体力减退,越来越感受到生命的列车飞速驰过,黑暗是无法避免的走向。展览本身是一种关于幽冥的造境,包含着对于等待、死亡、离别等命题的探讨。生命是一列单行道上的列车,展出的作品是生命列车窗外的风景。
作为本次展览的展览总监,蔡萌与陈传兴先生的摄影作品相识于2009年广州摄影双年展,陈传兴的一组关于家人的宝丽来照片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蔡萌眼中,陈传兴是一位连接传统与现代,有着极深文化情怀的学者,有着非同于一般职业摄影家的知识分子的观看视角。就像中国传统绘画中行家与戾家的区别,业余感是一种文人画长久以来的追求,在陈传兴那里,最重要的就是观看的视野和境界的高度。此外,蔡萌提到,这次展览无论是灯光布置,复杂的气氛造境都别具一格,尤其台湾请来的灯光设计专家的亲临指导给美术馆从业人员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作为陈传兴的老朋友,从洛杉矶专程赶来的郑森池为这次展览的最终呈现做出巨大贡献,陈传兴工作室的年轻同仁在他手把手的教授下掌握了博物馆银盐传统工艺。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传统在不同世代之间的传承。最后加入对谈的张颂仁认为,陈传兴的展览建构了一种关于伦理的新叙述,不仅跨越了生死边界的伦理秩序,也是一种对于理想时代制度的恢复。
黄碧赫/文
2011-09-07
2015-10-29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