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党委宣传部和人文学院承办的“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之《奠基:王逊先生与中国的美术史学科——纪念王逊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举行。
本次学术研讨会第二场由尹吉男先生致辞,黄小峰主持,王浩、林通雁、余辉和赵伟分别发言。
王浩在《王逊美学思想管窥》的报告中,简单回顾了王逊美学由“理想之美”到“现实主义之美”的转变历程,对王逊先生知识结构和学术渊源进行梳理,最后分析了王逊先生的现实主义与同时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不同。
林通雁在《发轫:王逊先生<中国美术史讲义>的意义、影响及反思》报告中,展示了自己当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课堂笔记和考察笔记,分析了《中国美术史讲义》的意义和王逊先生对80年代美术史系的教学影响,以及对现今美术史教材部分知识陈旧、表述不够严谨、阶段性,门类性的概述、总结的缺失等等问题的反思。
余辉在《王逊与美术史界的“教科书学派”》的报告中, 提到当时美术史依然停留在三皇五帝的编写阶段,王逊先生所编的教材已经将考古发掘成果编入教科书,注重吸取书画鉴定的成果,肯定借此次研讨会来重新解读前辈编写教材的意义。
赵伟的《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八大主神布局方式探析》是对八位主神的认定分析,其研究是对王逊先生的缅怀,王逊先生是研究永乐宫方面的大家,今天学者对永乐宫的再研究都受惠于王逊先生。
第三场研讨会由杜鹃主持,黄小峰、吴雪杉、赵琰哲、陈捷分别展示了各自的学术研究成果。
黄小峰在《货卖天灵:宋画中的头骨图像及其意涵》中从李嵩的《货郎图》入手,展示宋画中常见的头骨图像,结合头骨可以入药的医药价值资料,考证头骨图像在画面里的宗教性和世俗性。
吴雪杉的《没有城市的城市空间:沈周<东庄图>及其图像传统》认为沈周的《东庄图》是按照文本重构的,探讨了园林的构造,分析作者为何画,如何画。
赵琰哲《青青小草亦知时:清宫绘画中的时间维度》分析郎世宁所画的知时草为含羞草,探寻“知时草”的命名下不同文化对时间观念的交融。
陈捷《裕陵地宫石刻图像与梵字的空间构成与场所意义》,对裕陵地宫的观察方式类比为对佛堂的观察方式,对地宫地下和地上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建筑、墓葬和佛教的空间关系呈现。
最后李军教授对研讨会进行总结,感慨于今天学术报告会上学者对时间空间的分析,认为今日的研讨会也是一场时空的对话,时空那头也曾有过孤寂、悲怆的学者苦心于学术探索,而近日的美术史学者的探讨会像是与过去的学者对话,相信今后,未来,也会有志趣相投的学者,传承学脉。
志愿者 张馨心/文
尹冉旭/编
2011-09-07
2015-03-26
20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