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1月26日18:30—21:0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王璜生
主讲人:侯莹
侯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舞家、旅美先锋编舞家,11月26日晚来到我馆和观众、和同学们交流探讨“何为现场艺术”这一颇有切入当下艺术特性的问题。讲座伊始王璜生馆长致辞,他认为侯莹创作的一系列以肢体解构为表现力的现代舞蹈与当代艺术观念、形体表现有密切关联,她的现场舞蹈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有关实验艺术的启示。
追逐舞蹈的人生
侯莹首先介绍了自己学舞的成长历程:从吉林省艺术学院学习舞蹈,毕业后到了广州开启现代舞生涯再到美国寻找和感受真正的现代舞。人生的经历缩减在了短短十几分钟的开场白里。她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比如当毕业后到了广州,她从中国舞直接跳到了现代舞的学习中,那时候对自己所跳的舞是感到模糊和不确定的,因而她一直问自己究竟什么是现代舞?什么是现场表演艺术?直至到她自编自演的第一个现代舞作品《夜叉》在俄罗斯获得金奖后,她明白了现代舞有关于观念和思想,但仍在反思自己学习的现代舞,认为还是不够纯粹。为了探寻现代舞的真谛,或者说为了寻找属于中国的现代舞,她去了纽约——现代舞的中心。
现场性和实验性
作为一个现代舞家,侯莹有丰富的现场表演艺术经验,她以1998年与邱志杰合作的第一个跨界艺术作品——在装置艺术作品旁跳舞这一例子阐释了自己对“现场”的感受和看法。侯莹:“我那时候是十分紧张的,以至于我都彻底忘记了自己跳了些什么,直到前几天我看到了当时录下的影像才有种记忆重现的感觉。因此我觉得,‘现场’是让人紧张的,你对艺术家作品的好奇和你对自己应该跳什么舞,这些种种的疑问都只有亲临现场的时候才变得真实,而且当时和事后的记忆总是错位的。”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侯莹经常会对自己的作品有怀疑的时候,好像自己正在进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模糊和不确定。但经历了许多年的摸索,侯莹找到了一个让自己在这种不确定中坚持走下去的支撑点。她说:“真正具有前卫性的艺术在时代发生的的那一刻是不清楚的,好像漫无目的的,但正因如此它才是最具有前瞻性和实验性的;相反,如果怀有目的地去做,那么它就已经失去了前瞻性和实验性。”因为我们就处在当下,对当下的把握是困难的,但这并不是我们不选择去做实验艺术的理由。
互动·交流
讲座中间,为了让观者们更好地感受现代舞和舞蹈与艺术的结合,侯莹老师展示了她与艺术家谭平合作的影像作品《冉》(Infinite),这是一个集绘画、舞蹈和影像于一体的作品。影像中最精彩的一段是侯莹全身涂满红色油彩在激情奔放地跳舞,她解释到那都是即兴的现场舞蹈,跳那段舞蹈时的自己好像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境界,一个真真切切感觉到自己活着的境界,因而她认为艺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之一是艺术能为艺术家和观众都创作一个属于各自的新空间,在那里面包含了各种新体验和新感受。此外,侯莹还说舞蹈与绘画艺术、空间艺术一样,也是一种实验解构艺术:舞蹈能让身体变成四维甚至多维,因而身体能够切割空间,同时意识也要与身体同步,这与绘画艺术是相联系的。有时侯莹就会从画家的作品中寻找舞蹈灵感,比如与艺术家谭平合作的《冉》中的舞蹈,侯莹就是从谭平画的一个又一个重复的圆圈中吸取到的灵感,她认为他们两人对艺术有许多相同的观念,这也促成了《冉》的诞生。
讲座尾声,侯莹邀请了四位她主编的现代舞《涂图》中的舞者为现场观众表演了几段高难度的即兴现代舞,让观众直观地体验到了舞者们在限定中不断寻求突破无限的可能性。最后侯莹还强调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多走入现场、亲临现场,无论是看画还是欣赏歌舞,因为“现场”是让人彼此感受的、交流互动的空间和时间,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所缺乏的。
文/志愿者编辑部
廖绿绮
2012-09-20
2013-05-15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