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70年代搬至伦敦,并持续生活工作于此。在身份政治、后现代、后殖民等问题被热切讨论的80年代,卡普尔以《一千名》系列崭露头角——这些介于实体与非实体之间的纯色形体通过极简主义的抽象外形,显现出艺术家游移于具象与潜意识之间的缜密实践。
从单色几何体、砂岩石雕、镜面不锈钢到PVC材质大型雕塑与自生产装置,卡普尔的作品极少体现出艺术家的物理性在场。“艺术家之手似乎有一些过誉了,我总是在极力摆脱它们。” 这不仅表现在艺术家通过跳脱材料物质性的高纯度色彩直接将作品指向先于词汇与思想的存在,也体现于一系列将要生成(如作品《当我怀孕时》)或正在生成(如作品《斯旺那布》)的表象中,以及同时作为制造者与见证者的机械生产方式上:一条条复杂的工艺环节过滤掉了来自艺术家之手的个体回忆,使物体最终呈现出一种完美、自在、先天的状态。伴随着对艺术家之手的掩盖,物体生产自身的痕迹被揭露出来,在生产程序的终点被解放。“形式创造了他们自己。”(卡普尔)
完美无暇与模棱两可作为对立面在卡普尔的作品中并存。无论是《一千名》中如冰山一角般浮现于地面的日常品大小几何体,还是《记忆》中巨型考顿钢体对限制性的美术馆空间盲人摸象般的侵占,一种直观、具体的假象指出了卡普尔对于大于外在正形的无限负形的追求。正如艺术家总是以庞大的“系列”式作品放弃对结果的自我赋权,作品在横向的蔓延中呈现出自生的状态。而观者总是从“中间”开始阅读它们。
安尼施·卡普尔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70年代搬至伦敦,并持续生活工作于此。在身份政治、后现代、后殖民等问题被热切讨论的80年代,卡普尔以《一千名》系列崭露头角——这些介于实体与非实体之间的纯色形体通过极简主义的抽象外形,显现出艺术家游移于具象与潜意识之间的缜密实践。
从单色几何体、砂岩石雕、镜面不锈钢到PVC材质大型雕塑与自生产装置,卡普尔的作品极少体现出艺术家的物理性在场。“艺术家之手似乎有一些过誉了,我总是在极力摆脱它们。” 这不仅表现在艺术家通过跳脱材料物质性的高纯度色彩直接将作品指向先于词汇与思想的存在,也体现于一系列将要生成(如作品《当我怀孕时》)或正在生成(如作品《斯旺那布》)的表象中,以及同时作为制造者与见证者的机械生产方式上:一条条复杂的工艺环节过滤掉了来自艺术家之手的个体回忆,使物体最终呈现出一种完美、自在、先天的状态。伴随着对艺术家之手的掩盖,物体生产自身的痕迹被揭露出来,在生产程序的终点被解放。“形式创造了他们自己。”(卡普尔)
完美无暇与模棱两可作为对立面在卡普尔的作品中并存。无论是《一千名》中如冰山一角般浮现于地面的日常品大小几何体,还是《记忆》中巨型考顿钢体对限制性的美术馆空间盲人摸象般的侵占,一种直观、具体的假象指出了卡普尔对于大于外在正形的无限负形的追求。正如艺术家总是以庞大的“系列”式作品放弃对结果的自我赋权,作品在横向的蔓延中呈现出自生的状态。而观者总是从“中间”开始阅读它们。
2020-02-28
2020-03-01
2020-04-30
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