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记忆的修复 ——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

  • >展览时间:2021-04-23 - 2021-05-01
  •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层展厅
  • >开幕时间:2021-04-23 15:30
  • >主办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学术主持: 苏新平
  • >艺术总监: 张子康
  • >展览统筹: 王春辰 高高
  • >策 展 人: 李垚辰

展览详情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4826660509.jpg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一段记忆的修复

——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1/04/23–2021/05/01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四层展厅

学术主持:苏新平

艺术总监:张子康


展览统筹:王春辰 高高

策 展 人:李垚辰



袁运生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颗星,一颗能够代表艺术自由求索精神的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优秀艺术家,他总是处在时代的潮头。在学生时代因成绩优异被寄予厚望,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引起一些“争议”;改革开放初期,首都机场壁画《生命的赞歌》引起的广泛社会关注;声名鹊起之后,远赴重洋,进行现代艺术的探索;十几年后却毅然回国,投入到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教学体系的重构之中。他是总能够引起关注的画坛人物,更为可贵的是,他的艺术又总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有着不断否定、不断开拓的顽强生命力。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4879914331.jpg

1962年 第三画室师生在中山公园举行毕业总结时留影(左起:董希文、许幸之、艾民有、袁运生、王路、颜铁铮、费正)


袁运生“痴情”于艺术,自青年时代就有着自己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论是否会有争议,都不与现实妥协,他一直在努力的追索。这是一种什么样理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十分让人好奇,它是如何生发出来的,更是需要探究。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4971389924.jpg

《自画像》 袁运生 1962年 布面油彩  自藏


《水乡的记忆》是袁运生的本科毕业创作,作于1962年,是他第一张壁画稿,可以说是他艺术的起点,也是追寻袁运生艺术精神源头的最好例证。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009461259.jpg

《水乡的记忆》(2020年修复后) 袁运生 243×245cm 1962 布面油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0年,经尤拉女士修复三年,破损不堪的作品重新焕发了往日的光彩,这件消失多年的作品满载着时代的沧桑回归我们的视野。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024182016.png

江丰曾说“如果这幅画尚未毁损,拿出展览,我可以预言,观众会替它平反,恢复名誉。即或从这件尝试性的作品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才能。”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058496999.jpg

《水乡的记忆》油画小稿 袁运生 23×29cm 1962 布面油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袁运生先生的回忆

那年春天,有两个幽灵徘徊在我的心头:一个是敦煌,我刚刚从上海连续看了十天大规模的敦煌展;一个便是陈老莲的博古叶子。春节前后,我用白描临摹了一套48张。为了消化它们,我来到苏州郊区的甪直镇。

这是一座古老的小镇,有着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人们,尤其是妇女的衣着与环境十分和谐,一切,都透着古老文化的影子。镇里小河的岸上常有石块伸向水面,那是为来往支系船绳用的,不单有孔,还有浮雕的纹样。小舟往来,我坐在岸边,身边放一小袋炒面,一瓶墨汁勾画着,感到十分亲切和喜悦。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074308251.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 36 袁运生 19.1×26.4cm 1962 纸本铅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我坐在学生宿舍的上铺,在暗淡的灯光下,浮想联翩。很快便用杂乱的钢笔线画满了四十公分见方的稿纸。这样一张毕业创作的稿子立刻为董希文老师肯定了。满纸错综的钢笔线表示了我对家乡人民深切的怀念。我又用更小的纸,画了几张局部人物的素描和一张只能提供一点启发的色彩小稿,便完成了我的毕业创作的全部准备工作。往大布上画去,已经急不可待。真是幸运,我为自己借到一间藏有大量中国古代雕塑复制品的陈列室作画室,有霍去病墓前的卧虎陪伴着,作画便更大胆了。

这时,我已经有了几个月画白描的经历,一张25×10公分大小的棉纸,可以画很多人,也有几十公分大小的,一张便容得下整个市镇了。我把这些素材放到一边去,在想象中,我的画中人物就很自然地显现在眼前,我不过把他们组织一下罢了。

记得我最先画了右下角沉思的女孩,我给她以希望,就像我自已也用希望来填补我心灵的不安一样。从局部画去,一个多月的时间紧张地度过,画布终于给我填满了,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改动。

这次创作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呢?我想,因为我曾经不辞辛苦地画了两个多月的写生,充实了自己,因而换来作画的信心。不用模特儿,我感觉更自在,连写生也放到一边去,结果却比写生更接近我的感受。可能,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1980年 壁画之梦 袁运生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106373829.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构图局部深化稿之3 25×19cm 1962 纸本铅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140880862.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构图局部深化稿 之8 袁运生 26.4×19.1cm 1962 纸本铅笔

2020年11月30日 袁运生先生致信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提出捐赠《水乡的记忆》的想法,信中写到“这张毕业创作是我大学时期的代表作,也是董希文先生在艺术教育上关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体现;更是美院教学历史文化见证。与我而言,是有着深厚的情感记忆的。”捐赠作品是作品最佳的去处,也表达了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为学院教学留下珍贵财富。在整理作品的过程中幸运的发现,这件作品创作过程的画稿和笔记,竟然有可观的一百六十余件。从最初的巴掌大小的采风速写,到有针对性的水粉人物写生;从认真制定的采风计划,到规定好每天创作时间和任务的笔记。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150896231.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 袁运生 26.4×19cm 1962 纸本水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166711730.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5 袁运生 26.4×19.1cm 1962 纸本水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173264478.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9 袁运生 26.4×19.1cm 1962 纸本水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水乡的记忆》一件作品的历史而展开,抽丝剥茧一般的向观众展现一件作品的诞生与命运,力图修复曾经断裂的记忆。回望作品的诞生,我们依然被袁运生绘画的直觉和表现力所震撼,可以看到这件凝结了袁运生对于世界艺术与中国传统思考,寄托了他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自信心。修复这件作品的记忆与历史,不仅仅为这一件作品,而是以此为例,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探讨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反思和思考。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192211075.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95 袁运生 20×12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213400520.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07 袁运生 12.1×19.9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220989164.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42 袁运生 8.5×18.8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226785808.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32 袁运生 8.5×18.8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233449290.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24 袁运生 12×19.8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249320479.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03 袁运生 12×19.7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s://static.cafamuseum.org/museum-image/image/202104/sy_1619055254398023.jpg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25 袁运生 19.7×12.1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1619055270605394.png

袁运生,1937年生于江苏南通,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1979年参加首都机场壁画创作,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教,以云南西双版纳线的线描人物画和首都机场《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大型壁画引起美术界与思想界的关注。1982年应邀访美至1988年并任教于塔夫茨大学、麻省大学、斯密斯学院、哈佛大学,期间创作了大量纸本水墨综合材料作品。1996年九月应邀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并承担“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刻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尝试在中国传统雕塑、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非书画系统”的视觉空间中寻求灵感和新启发。


展览前言

袁运生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颗星,一颗能够代表艺术自由求索精神的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优秀艺术家,他总是处在时代的潮头。在学生时代因成绩优异被寄予厚望,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引起一些“争议”;改革开放初期,首都机场壁画《生命的赞歌》引起的广泛社会关注;声名鹊起之后,远赴重洋,进行现代艺术的探索;十几年后却毅然回国,投入到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教学体系的重构之中。他是总能够引起关注的画坛人物,更为可贵的是,他的艺术又总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有着不断否定、不断开拓的顽强生命力。

袁运生“痴情”于艺术,自青年时代就有着自己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论是否会有争议,都不与现实妥协,他一直在努力的追索。这是一种什么样理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十分让人好奇,它是如何生发出来的,更是需要探究。

《水乡的记忆》是袁运生的本科毕业创作,作于1962年,是他第一张壁画稿,可以说是他艺术的起点,也是追寻袁运生艺术精神源头的最好例证。

1955年,18岁的袁运生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油画系,三年级时,因历史原因到农场劳动两年。1961年,重回学校的袁运生,很珍惜这个毕业创作的难得机会,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之中,这幅创作成为了他的成名作,却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方面,是因为画作的勇于创新,对于传统文化借鉴的成功探索,获得指导老师董希文先生的好评;另一方面,1963年的文章《要正确表现劳动人民》,此画被作为典型进行了重点批判。这幅作品,虽然随着历史变迁而命运多舛,但是,像袁运生本人一样,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平凡的经历也给作品抹上了传奇色彩。1963年,此画在面临被批判的前夕,意外丢失,其实为被友人保护,免遭毁灭的噩运。虽然作品原作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多年,但它依然作为那个时代的样板,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被不断提及,萦绕在人们的心中。

2020年,经尤拉女士修复三年,破损不堪的作品重新焕发了往日的光彩,这件消失多年的作品满载着时代的沧桑回归我们的视野,江丰曾说“如果这幅画尚未毁损,拿出展览,我可以预言,观众会替它平反,恢复名誉。即或从这件尝试性的作品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才能。”同时,幸运的是,袁运生一直珍藏着这件作品创作过程的画稿和笔记,整理下来,竟然有可观的一百六十余件。从最初的巴掌大小的采风速写,到有针对性的水粉人物写生;从认真制定的采风计划,到规定好每天创作时间和任务的笔记,一幅幅速写,一张张推敲画稿,一页页创作笔记,都记录着一位艺术学子追寻“油画中国风”梦想的心路历程。

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水乡的记忆》一件作品的历史而展开,抽丝剥茧一般的向观众展现一件作品的诞生与命运,力图修复曾经断裂的记忆。回望作品的诞生,我们依然被袁运生绘画的直觉和表现力所震撼,可以看到这件凝结了袁运生对于世界艺术与中国传统思考,寄托了他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自信心。修复这件作品的记忆与历史,不仅仅为这一件作品,而是以此为例,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探讨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反思和思考。

本次特别感谢袁运生先生将《水乡的记忆》全套作品捐赠母校,为学院教学留下珍贵财富,同时感谢袁运生先生及其家属、好友和学生在展览筹备中给与的认可和支持。

策展人:李垚辰

2021年4月

袁运生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颗星,一颗能够代表艺术自由求索精神的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优秀艺术家,他总是处在时代的潮头。在学生时代因成绩优异被寄予厚望,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引起一些“争议”;改革开放初期,首都机场壁画《生命的赞歌》引起的广泛社会关注;声名鹊起之后,远赴重洋,进行现代艺术的探索;十几年后却毅然回国,投入到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教学体系的重构之中。他是总能够引起关注的画坛人物,更为可贵的是,他的艺术又总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有着不断否定、不断开拓的顽强生命力。

袁运生“痴情”于艺术,自青年时代就有着自己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论是否会有争议,都不与现实妥协,他一直在努力的追索。这是一种什么样理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十分让人好奇,它是如何生发出来的,更是需要探究。

《水乡的记忆》是袁运生的本科毕业创作,作于1962年,是他第一张壁画稿,可以说是他艺术的起点,也是追寻袁运生艺术精神源头的最好例证。

1955年,18岁的袁运生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油画系,三年级时,因历史原因到农场劳动两年。1961年,重回学校的袁运生,很珍惜这个毕业创作的难得机会,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之中,这幅创作成为了他的成名作,却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方面,是因为画作的勇于创新,对于传统文化借鉴的成功探索,获得指导老师董希文先生的好评;另一方面,1963年的文章《要正确表现劳动人民》,此画被作为典型进行了重点批判。这幅作品,虽然随着历史变迁而命运多舛,但是,像袁运生本人一样,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平凡的经历也给作品抹上了传奇色彩。1963年,此画在面临被批判的前夕,意外丢失,其实为被友人保护,免遭毁灭的噩运。虽然作品原作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很多年,但它依然作为那个时代的样板,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被不断提及,萦绕在人们的心中。

2020年,经尤拉女士修复三年,破损不堪的作品重新焕发了往日的光彩,这件消失多年的作品满载着时代的沧桑回归我们的视野,江丰曾说“如果这幅画尚未毁损,拿出展览,我可以预言,观众会替它平反,恢复名誉。即或从这件尝试性的作品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才能。”同时,幸运的是,袁运生一直珍藏着这件作品创作过程的画稿和笔记,整理下来,竟然有可观的一百六十余件。从最初的巴掌大小的采风速写,到有针对性的水粉人物写生;从认真制定的采风计划,到规定好每天创作时间和任务的笔记,一幅幅速写,一张张推敲画稿,一页页创作笔记,都记录着一位艺术学子追寻“油画中国风”梦想的心路历程。

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水乡的记忆》一件作品的历史而展开,抽丝剥茧一般的向观众展现一件作品的诞生与命运,力图修复曾经断裂的记忆。回望作品的诞生,我们依然被袁运生绘画的直觉和表现力所震撼,可以看到这件凝结了袁运生对于世界艺术与中国传统思考,寄托了他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自信心。修复这件作品的记忆与历史,不仅仅为这一件作品,而是以此为例,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探讨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反思和思考。

本次特别感谢袁运生先生将《水乡的记忆》全套作品捐赠母校,为学院教学留下珍贵财富,同时感谢袁运生先生及其家属、好友和学生在展览筹备中给与的认可和支持。

策展人:李垚辰

2021年4月

作品图片

作品图片

相关文章

“一段记忆的修复——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拉开帷幕

2021-04-25

4月23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一段记忆的修复——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展览拉开帷幕。
更多

一段记忆的修复 | 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

2021-04-29

“一段记忆的修复——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展期将持续至5月1日。
更多
快捷登录帐号密码登录
  • 手机号码
    手机号码将作为您的登录账号
  • 验证码
  • 账号
     
  • 密码
可使用雅昌艺术网会员账户登录

儿童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格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成人公共教育活动预约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公共教育活动申请表

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请同意团体参观协议
提交预定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团体参观协议声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出版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同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下简称“CAFAM”),愿意将本人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包括美术馆会员活动)的涉及本人的图像、照片、文字、著作、活动成果(如参与工作坊创作的作品)提交中央美术学院用作发表、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可以以电子、网络及其它数字媒体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央美术学院资料库》《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资料库》等相关资料、文献、档案机构和平台,在中央美术学院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相关“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参加本次活动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遵循道德和社会公德规范,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责任自负。鼓励参加者自行购买人身安全保险。活动中一旦出现事故,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但有互相援助的义务。参加活动的成员应当积极主动的组织实施救援工作,但对事故本身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参加本次活动者的人身安全不负有民事及相关连带责任。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有关规定,为明确肖像许可方(甲方)和使用方(乙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的使用达成如下一致协议:

一、 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 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 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1)、本协议未尽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后可作为本协议的补充协议,并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活动参与者意味着接受并承担本协议的全部义务,未同意者意味着放弃参加此次活动的权利。凡参加这次活动前,必须事先与自己的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同意,同时知晓并同意本免责声明。参加者签名/勾选后,视作其家属也已知晓并同意。

我已认真阅读上述条款,并且同意。

讲座活动预约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有效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电子邮箱:

温馨提示

尊敬的观众您好!感谢你参与我们的公教活动,期待您的到来!如因故不能准时参加活动,请发送短信至13261936837(梁老师)取消预约。如连续爽约三次以上,将影响您在我平台快速预约的征信,敬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