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2022 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莫忘初业第一程——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精品陈列系列项目的第十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陈列项目通过梳理馆藏藏品,挖掘藏品与近现代美术史之间的重要关联,以视觉的方式呈现中央美术学院历史发展脉络中的重要节点。展览希冀通过回顾中央美术学院的美育成果,讨论藏品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和相互关联,唤起美术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和深入。
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一——学校大门
192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景之二——大礼堂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高等美术学府,192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国画系。本次展览将主题聚焦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北京美术学校的初创时期,尤其是1918年至1932年之间的早期北平艺专的中国画教学。因为这一时期的相关资料留存十分稀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为学界提供新的视觉研究资料。通过展示馆藏中国画系教师的课徒画稿,并结合新近修复整理的艺专学生作品、珍贵文献资料,勾勒出早期北平艺专的中国画教学的方法与面貌,并探讨其与近代美育之间的关系。
山水画稿片(之七)萧俊贤 约1918年 纵28厘米 横33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山水画稿片(之九) 萧俊贤 约1918年 纵28厘米 横33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展览中首次展出早期北平艺专的9 位中国画名师,萧俊贤、贺良朴、萧谦中、王梦白、邵逸轩、朱葆慈、汪公严、郑曼青、王雪涛的 70 余件珍贵课徒画稿。这些课徒画稿大都是1920年代学校为学生制作的,并一直在中国画系延续使用多年,其中萧俊贤先生的课徒画稿可追溯至1918年建校之初,一直珍藏在学校中,距今已有104年,是中央美术学院历史的最早见证之一。
花卉画稿片之(四十五)王梦白 1922年 纵31厘米 横33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花卉画稿片之(五十三)王梦白 1923年 纵44厘米,横32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山水画稿片(之四)萧谦中 约1918-1922年 长28厘米 宽31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山水画稿片(之五)萧谦中 约1918-1922年 长28厘米 宽31厘米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展览着意于营造“国画课堂”的意象,通过珍贵馆藏精品与校史资料的展示,带领观者回到百年之前的艺专中国画系课堂,体会中国画学传统在学校中的传承与积淀,唤起观者对于百年之前历史的思考。
山水画稿片(之五)贺良朴 约1922年 长34厘米;宽45.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山水画稿片(之六)贺良朴 约1922年 长34厘米 宽45.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花卉画稿片(之一)汪公严 1924年 长32厘米 宽43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花卉画稿片(之三)汪公严 1924年 甲子新秋 长32厘米 宽43.5厘米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莫忘初业第一程”,百年前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之中,他们的艰难求索、点滴贡献都成为了后辈前进路上的重要支持。仅以此展览纪念那些最早践行“美育救国”思想,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奋斗的先贤。
本次展览在美术馆四层展厅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23日。展览期间,美术馆还将组织多场线上导览、对谈活动,向社会公众介绍本次展览。
一百〇五年前,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说”,将“美育”看作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方式。一大批对于美育、美术抱有极大希望的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美术专业的学校教育,培育人才,增强国人审美,改变社会风气,实现民族的复兴。
一百〇四年前,1918年4月15日,北京美术学校的成立,是美育救国思想实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22年,北京美术学校更名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之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画系。在初创时期的教师心中,美术学校的育人目的不仅是对于技艺的培养,培养一个能够了解中国艺术审美,改造社会的人才,才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早期中国画专业的教学核心陈师曾、萧俊贤、姚茫父等都是提倡“首重精神,不贵形似”的中国画学传统的中坚力量。1922年,陈师曾写出《文人画的价值》,认为中国画是进步的,提出中国画学习当中重要的“人品、才情、学问、思想”。在教学中,艺专一直坚持重视临摹教学的传统路线,以学古知新为内核的分科入门、临摹为本、旨在创稿的课程建设,为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
但是,由于史料和作品的缺乏,对中国画最初进入学校教育的这一段历史一直并不是很清晰,研究很难深入开展。许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名师也因历史变迁而被后人所淡忘。幸运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近年在馆藏整理中,重新发现了萧俊贤、贺良朴、萧谦中、王梦白、邵逸轩、朱葆慈、汪公严、郑曼青、王雪涛等9位早期在艺专任教的中国画名师的一大批课徒画稿留存,根据考证,课徒画稿的创作时间从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建校之初一直延续至1920年代末,是目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入藏最早的一批藏品。这一批珍贵的课徒画稿是当时中国画教学的重要讲义,涉及山水、花鸟的分科教学,相对完整的展现了中国画教学的由浅入深的临摹方法。从饱含历史沧桑的名师课徒画稿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笔墨间的传承和思考,可以看到中国绘画独特韵律,它们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早期北平艺专的中国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次展览,以这批馆藏早期北平艺专中国画课徒画稿为基础,综合新近修复的早期北平艺专的学生作业及同时代的珍贵史料,绝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通过作品、图表、文献、照片等方式,钩沉、勾勒早期北平艺专中国画教学的方法与面貌。在图画讲义中,在教授论述中,在历史图像中,寻找中国近代中国画教育的初型和初心,并探讨一直在教学中传承的“精研古法”“首重精神,不贵形似”的中国画学传统与美育救国的时代背景的紧密关系。
本次展览题目取意自1928年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为毕业生题写的祝辞——“他年令誉寰中满,莫忘初登第一程”。莫忘百年之前美育事业的初心,莫忘在美育刚刚起步时期北平艺专先贤做出的努力,以及留下的宝贵遗产。
“莫忘初业第一程”,发现百年来的变与不变,再次审视近代国画教育的初心的感人之处。
策展人:李垚辰 2022年9月
一百〇五年前,蔡元培提出“美育代宗教说”,将“美育”看作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方式。一大批对于美育、美术抱有极大希望的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美术专业的学校教育,培育人才,增强国人审美,改变社会风气,实现民族的复兴。
一百〇四年前,1918年4月15日,北京美术学校的成立,是美育救国思想实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22年,北京美术学校更名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之后,成立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画系。在初创时期的教师心中,美术学校的育人目的不仅是对于技艺的培养,培养一个能够了解中国艺术审美,改造社会的人才,才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早期中国画专业的教学核心陈师曾、萧俊贤、姚茫父等都是提倡“首重精神,不贵形似”的中国画学传统的中坚力量。1922年,陈师曾写出《文人画的价值》,认为中国画是进步的,提出中国画学习当中重要的“人品、才情、学问、思想”。在教学中,艺专一直坚持重视临摹教学的传统路线,以学古知新为内核的分科入门、临摹为本、旨在创稿的课程建设,为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
但是,由于史料和作品的缺乏,对中国画最初进入学校教育的这一段历史一直并不是很清晰,研究很难深入开展。许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名师也因历史变迁而被后人所淡忘。幸运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近年在馆藏整理中,重新发现了萧俊贤、贺良朴、萧谦中、王梦白、邵逸轩、朱葆慈、汪公严、郑曼青、王雪涛等9位早期在艺专任教的中国画名师的一大批课徒画稿留存,根据考证,课徒画稿的创作时间从1918年北京美术学校建校之初一直延续至1920年代末,是目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入藏最早的一批藏品。这一批珍贵的课徒画稿是当时中国画教学的重要讲义,涉及山水、花鸟的分科教学,相对完整的展现了中国画教学的由浅入深的临摹方法。从饱含历史沧桑的名师课徒画稿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笔墨间的传承和思考,可以看到中国绘画独特韵律,它们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早期北平艺专的中国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次展览,以这批馆藏早期北平艺专中国画课徒画稿为基础,综合新近修复的早期北平艺专的学生作业及同时代的珍贵史料,绝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通过作品、图表、文献、照片等方式,钩沉、勾勒早期北平艺专中国画教学的方法与面貌。在图画讲义中,在教授论述中,在历史图像中,寻找中国近代中国画教育的初型和初心,并探讨一直在教学中传承的“精研古法”“首重精神,不贵形似”的中国画学传统与美育救国的时代背景的紧密关系。
本次展览题目取意自1928年中国画系主任萧俊贤为毕业生题写的祝辞——“他年令誉寰中满,莫忘初登第一程”。莫忘百年之前美育事业的初心,莫忘在美育刚刚起步时期北平艺专先贤做出的努力,以及留下的宝贵遗产。
“莫忘初业第一程”,发现百年来的变与不变,再次审视近代国画教育的初心的感人之处。
策展人:李垚辰 2022年9月
2022-09-23
2022-10-04
2022-10-04
2022-10-24
202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