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景物
古人顺应四时物候的生活智慧,有时“藏”在山水画中的人物在不同时节的活动里。如北宋画家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所示:春画归牧耕锄、郊游踏青、渔唱渡水。夏画避暑纳凉、玩水浮舟、风雨过渡。秋画吹箫、玩月、渔笛、登高。冬画雪笠寒僮、寒郊游猎、雪江渡口。这些在自然环境中的应景行为,亦可视作古人在个人养生与安国宁家方面的一种修习,通过合自然之序,寻自我与万物之道。
上官周 《仿周东邨农家乐事图》轴
清 纸本设色 纵46厘米,横44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吴榖祥 《摛藻扬华图册》册页之一(共十开)
清 绢本设色 直径24.5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王翚(款) 《仿古山水》册页之一(共十四页)
清 绢本设色 纵 30厘米,横 23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宏 《仿古山水》册页之六(共十二对开)
1637年 绢本设色 纵30.5厘米,横40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盛茂烨 《竹林书斋图》扇面
1624年 金笺设色 纵20厘米,横54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复 《雪景山水》卷 (局部)
明 绢本水墨 纵33厘米,横455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意象玲珑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有时可作为欣赏作品的“画眼”,通过辨识画中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画中人在山水中的不同行迹,来理解古人寄于此的志趣。这些人物活动如明代书画家陈继儒《太平清话》中所示,有支仗、舟游、勘方、山居、小憩、抚花、烹茶、读书、观瀑、负暄、望山、旅行、对弈、鼓琴等。人在自然中既享受林木优美、揣摩山川意味,又行为于其中、寻幽于其中、移情于其中,借助自然中的玲珑意象,终抵理想寓所。
张雨(款) 《山水图》轴
元 纸本水墨 纵 169厘米,横 97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蓝瑛 《白云红树图》轴
1659年 绢本设色 纵162厘米,横 86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戴进 《松下弈棋图》轴
明 绢本水墨 纵 174厘米,横105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李士达 《匡庐泉图》轴
明 绢本设色 纵 193厘米,横 99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沈周 《云水行窝图》卷(局部)
1503年 纸本设色 纵 33厘米,横 164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祁豸佳 《仿张僧繇画法山水》
明 纸本设色 纵180厘米,横96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樊圻 《抚梅图》轴
清 绢本水墨 纵 113厘米,横56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一智 《黄山峰顶图》轴
清 纸本设色 纵 113厘米,横59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人境相偕
山水画中的人物与他所处的环境,可能还存在一种隐喻的关系。那些松下孤立、拜石观石、流云共住的人物,可被看作貌肖天地的名士写照。松柏、杨柳、奇石等元素,是他们精神的外显,如《世说新语》中以孤松形容嵇康、以春月柳形容王恭、以紫石棱形容桓温。这些人物周围的自然之物,寄托了文人对君子之德、大巧不工和避世归隐的追求,与陶渊明归山、张骞浮槎等经典形象在画中的再现亦有对应。在此,画中人是他,画中境也是他。
张宏 《松声泉韵图》轴
1626年 纸本设色 纵30.5厘米,横40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任伯年 《秋林觅句图》轴
1883年 绢本设色 纵30.5厘米,横40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任伯年 《米癫拜石》扇
1893年 绢本设色 直径21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王素 《人物》扇面
清 金笺水墨 纵24厘米,横53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梅清 《山水》轴
清 纸本水墨 纵51厘米,横31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023-09-05
2023-09-21
2023-09-28
2023-10-07
2023-10-10
2023-10-19
20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