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倾向于介绍自己是一名工作在真实与感知领域的观念艺术家。我的作品主题围绕现实、符号和潜在意义展开。我持续在创作这样一批作品,尤其在公共领域,它们充满想象、颠覆常态,重新思考了表现手法,并提倡构建和解构情境来打破现实的行为。总体来说,我的作品是在公共领域展开的一种叙事性体验。我从日常生活中构建视觉上的故事,唤起一系列日常的场景,既源于现实、共享经验,但又不具备人们所期待的功能。我喜欢制作一些突破观众观念极限的项目,也喜欢运用各种媒介和表达形式。我的作品包含装置、现成品、雕塑、视频,甚至绘画。我创造的情境结构能够触发画面和想法,进而指向新的现实。我喜欢把这些作品视为能够激发观众之间互动和玩耍的关联工具。我把艺术理解为一种媒介,用于培养一些从身体上、精神上、政治上和象征上理解这个世界的新方式。
——雷安德罗•埃利希
雷安德罗·埃利希——惊奇之始,看见与相信的对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备受关注的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举办继2015年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和2017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个展之后,又一次重要的个人展览“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
在此之前,雷安的作品已经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许多观众的参与和体验,并且经由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酵,而被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所了解,激发了世界各地观众源源不断的灵感,产生了无数的社交媒体照片和互动参与。某种意义上,雷安的艺术正是通过观众参与到创作的最终环节,成就了其作品观念的最终彰显。也让人们意识到,艺术的形态正以如此深入公共空间的存在,被观众和艺术家共同改变,我想这正是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借由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思考当代艺术及其展览,如何在新媒体文化的催化下,与观众形成全新的观看关系。
迷失、模糊、感知的困惑——这些都是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作品常常带给观者的感觉,正如雷安所说,在看见与相信之间存在着一个富饶的实验领域,雷安以空间位移、建筑错觉等对寻常空间的心理颠覆为手段,探讨了存在现实与意识模糊边界的错置问题,创造真实与虚幻叠合的情境,引发了对感知及其多样性的重新思考。
为了最恰当的表达他所要阐述的观念,装置、现成品、雕塑、视频,甚至绘画等媒介和视觉形式都进入了雷安的创作视野,并且成功制造了众多挑战我们感知惯性的文化景观。在中国的俗语中,有句话叫“眼见为实”,而这位出生在南美大陆的视觉艺术家,让我们很自然联想到南美大陆上魔幻现实主义文化基因是否深深影响了他,他的作品提供了一种眼见之物也许并非真实的可能。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中创造了诸多无明确边界的场所,一座好似从天而降的《游泳池》、从地面《连根拔起》的房子、一扇门缝里露出光亮的紧闭的《门》、几只漂浮在如镜水面上的小船……经由这些唤起观者现实感的日常场景,就像一个个“异托邦”入口,与老子所言的“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太虚境界隔着文化的时空两相契合,现实和表象彼此交融给观众带来虚幻之感,恍惚了人类眼睛这一感官系统的直接感知,进入镜像世界的想象视域。
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所到之处,总会带来一场拥抱视觉艺术的狂欢,而狂欢的下一站,雷安的幽默是犀利的,惊奇只是前奏,在故事慢慢展开的过程中,他埋下的多条伏笔值得我们细微品味。
联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张子康
我更倾向于介绍自己是一名工作在真实与感知领域的观念艺术家。我的作品主题围绕现实、符号和潜在意义展开。我持续在创作这样一批作品,尤其在公共领域,它们充满想象、颠覆常态,重新思考了表现手法,并提倡构建和解构情境来打破现实的行为。总体来说,我的作品是在公共领域展开的一种叙事性体验。我从日常生活中构建视觉上的故事,唤起一系列日常的场景,既源于现实、共享经验,但又不具备人们所期待的功能。我喜欢制作一些突破观众观念极限的项目,也喜欢运用各种媒介和表达形式。我的作品包含装置、现成品、雕塑、视频,甚至绘画。我创造的情境结构能够触发画面和想法,进而指向新的现实。我喜欢把这些作品视为能够激发观众之间互动和玩耍的关联工具。我把艺术理解为一种媒介,用于培养一些从身体上、精神上、政治上和象征上理解这个世界的新方式。
——雷安德罗•埃利希
雷安德罗·埃利希——惊奇之始,看见与相信的对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备受关注的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举办继2015年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和2017年日本东京森美术馆个展之后,又一次重要的个人展览“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
在此之前,雷安的作品已经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许多观众的参与和体验,并且经由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酵,而被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所了解,激发了世界各地观众源源不断的灵感,产生了无数的社交媒体照片和互动参与。某种意义上,雷安的艺术正是通过观众参与到创作的最终环节,成就了其作品观念的最终彰显。也让人们意识到,艺术的形态正以如此深入公共空间的存在,被观众和艺术家共同改变,我想这正是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借由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思考当代艺术及其展览,如何在新媒体文化的催化下,与观众形成全新的观看关系。
迷失、模糊、感知的困惑——这些都是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作品常常带给观者的感觉,正如雷安所说,在看见与相信之间存在着一个富饶的实验领域,雷安以空间位移、建筑错觉等对寻常空间的心理颠覆为手段,探讨了存在现实与意识模糊边界的错置问题,创造真实与虚幻叠合的情境,引发了对感知及其多样性的重新思考。
为了最恰当的表达他所要阐述的观念,装置、现成品、雕塑、视频,甚至绘画等媒介和视觉形式都进入了雷安的创作视野,并且成功制造了众多挑战我们感知惯性的文化景观。在中国的俗语中,有句话叫“眼见为实”,而这位出生在南美大陆的视觉艺术家,让我们很自然联想到南美大陆上魔幻现实主义文化基因是否深深影响了他,他的作品提供了一种眼见之物也许并非真实的可能。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中创造了诸多无明确边界的场所,一座好似从天而降的《游泳池》、从地面《连根拔起》的房子、一扇门缝里露出光亮的紧闭的《门》、几只漂浮在如镜水面上的小船……经由这些唤起观者现实感的日常场景,就像一个个“异托邦”入口,与老子所言的“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的太虚境界隔着文化的时空两相契合,现实和表象彼此交融给观众带来虚幻之感,恍惚了人类眼睛这一感官系统的直接感知,进入镜像世界的想象视域。
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所到之处,总会带来一场拥抱视觉艺术的狂欢,而狂欢的下一站,雷安的幽默是犀利的,惊奇只是前奏,在故事慢慢展开的过程中,他埋下的多条伏笔值得我们细微品味。
联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张子康
2019-06-25
2019-06-26
2019-07-10
2019-07-10
2019-07-19
2019-07-19
2019-07-19
2019-08-18
2019-08-18
201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