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央美术学院藏精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如期呈现。
本次展览深入挖掘中央美术学院藏品背后的美育内涵,精选院藏一百余件时代经典作品和珍贵文献,首次以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爬梳文献,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呈现百年“美育”的发展脉络,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美育发展的重要面向和取得的成果,回望几代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历史贡献。
本次展览内容推送将分为四篇发出,最后一篇推送将介绍展览的“第五板块:继承与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第六版块:走出去与引进来——吸收外来文明”以及“第七版块:日常中的美——服务社会生活中的美育”,来体会20世纪以来世界优秀文化对中国美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建国后美育是如何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并以此激发大家对于“美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到全社会关注的新高度。
前 言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五周年之际,我们精心策划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央美术学院藏精品展”,以中国近代美育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结合各类重要藏品和文献,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呈现百年美育的发展脉络,梳理不同历史时期美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取得的成果。展览分为“美育启蒙”“整理国故”“艺术社会化”“表现大时代的艺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明”“服务社会生活中的美育”等七个板块,用近百余件馆藏精品和大量历史文献,展现了近现代美育百年发展之路。
让我们以此致敬为美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前辈先贤!昭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呼唤!激励我们把更多更美好的新时代中华美育故事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写在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写在美丽富饶的中华大地上!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高洪
院长 林茂
板块五:继承与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变化”是20世纪中国历史大格局的关键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倡导中国美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在变化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艺术界思考的大课题。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如何处理本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20世纪的无数艺术家在发展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提出自己的创见。
立马 徐悲鸿 109×53.3cm 1947年
纸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钟馗 徐悲鸿 1939年 230×71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松鹰 齐白石 1935年 150×63cm
纸本墨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菊酒延年 齐白石 1948年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墨竹 陈师曾 1917年 143×40.5cm
绢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秋岭归云图 萧谦中 1936年 142×57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竹鸡 李苦禅 1960年 94×35cm
笔墨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人物(轴) 张大千 20世纪40年代 217×68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华山长空栈图 张大千20世纪 135×47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山居图 黄宾虹 1948年 190x59cm
纸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牧童涉水 李可染 20世纪40年代 69×46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满目青山夕照明 李可染 1983年 70×46.5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陶翁醉菊图 蒋兆和 1982年 129×68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松鹰 潘天寿 1961年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藤萝鸡(轴) 王雪涛 20世纪 102×35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山水 傅抱石 1960年 215×76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绿天(轴) 郭味蕖 1962年 140×102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竹林双寿(轴) 田世光 1993年 135.5×66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凭 砥柱 1991年 180x180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敦煌之梦-母子情深 唐勇力 1995年 82×82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凤来仪图 郭怡琮 2000年 97×115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无觅处只有少年心 黄永玉 2001年 124×119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秋荷 张立辰 2014年 144.5×104cm
纸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无题 邵大箴 2012年 97×180cm
纸本水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太行山高 贾又福 年代未署 245×61cm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织女 李化吉 1994年 150×15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晚年黄宾虹 靳尚谊 1996年 115×99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板块六:走出去与引进来——吸收外来文明
20世纪中国美育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吸收、学习和传播。20世纪中国掀起大规模学习西方艺术的热潮,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不同方式有效促进了对于世界文化的学习。一方面,有大批学生赴外留学。这些留学生成为吸收外来文明并促进国内发展的主力,他们归国后大多在教育或创作一线,将丰富的世界文化传播到中国,对中国艺术和美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另一方面,一些外国专家被邀请来华访问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有效的促进了国内专业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1. 早期留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掀起的留学热潮,为国人打开了眼界,将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介绍到中国。日本、欧洲、美洲等地成为早期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大量的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本着救国、报国的思想,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之中,为促进美育,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1936年,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参观团在伦敦展览会门前合影
1933年徐悲鸿在巴黎举办中国绘画展览时,与在法中国留学生聚会并合影。常书鸿(二排右起第一人)、吕斯百(二排右起第二人)、秦宣夫(二排左起第二人)都参加了这次与徐悲鸿(二排左起第三人)的见面会
1936年,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参观团赴伦敦,在巴黎火车站合影
男人体正侧面速写 徐悲鸿 1924年
纸本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女坐裸体像 常书鸿 1940年 140×92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嘉陵江两岸 李瑞年 1944年 75×75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沉思 滑田友 1943年 170cm×57cm
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杜甫半身像 刘开渠 1960年 30cm×23cm×63cm
铸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 留学到苏联
新中国成立伊始,为发展祖国的美术事业,国家决定公派留学生赴前苏联学习美术。1953年,第一批青年美术家“留学到苏联”,这一代青年在留苏的日子里与祖国共命运,肩负历史使命和事业重托,刻苦学习、研究和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与艺术岁月。归国以后,这批艺术家为新中国的美术创作、理论建构和美术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成就卓著,影响深远,书写了新中国美术崭新而重要的一页。
1958年 邵大箴、奚静之、李晨朋在列宾美院上课
1958年 留苏学习美术史论同学合影 左起许志平、程永江、李玉兰(晨朋)、奚静之、邵大箴、谭永泰
1959年5月 中国留学生与列宾美术学院校长奥列什尼柯夫合影 前排:左张华清、李天祥、周本义、钱绍武、谭永泰、全山石、李玉兰;中后排左起冀晓秋、邓澍、肖峰、邵大箴、郭绍刚、奥列什尼柯夫、周正、奚静之、许治平、徐明华、冯真、程永江
1961年中国留学生访问苏联油画家楚依柯夫。左起:曹春生、司徒兆光、王克庆、冯真、楚依柯夫、张华青、李骏、楚依柯夫之子、苏高礼
1962年,留学生访问苏联雕塑家,左起:冯真,曹春生、司徒兆光、张华清、王克庆、苏高礼
留苏学生访问列宁流放地——拉兹里夫列宁住过的草棚
兰衣女站像 林岗 1957年 106×68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人体 李天祥 1950年代 99×7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描男人体 司徒兆光 1964年135cm×88cm
纸本铅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行走的男人体 苏高礼 1965年 180×113.5cm
纸本碳笔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人体素描 曹春生 1963年 88cm×107.5cm
纸本、红炭精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3 马训班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是1955 年至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一次旨在“培养熟练地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油画表现技术及先进的科学方法的高等美术学校师资及油画创作人才”的训练班 。它在中苏文化交流密切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由中国文化部主持,从中国各地美术院校选拔了21名学员。在马克西莫夫的指导下,这些学员掌握了从造型到色彩的一整套油画表现技法。 结业后,学员大多成为各个专业美院和美术研究机构的创作主力,对中国现实主义艺术传统产生了深刻影响 。
1955年油画训练班在京郊农村作外光作业
1957年,马训班学员与老师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合影
1957年5月24日马克西莫油画训练班结业展览合影
1957年朱德委员长在中央美术学院参观马训班结业作品展
马克西莫夫简介:
康斯但丁·麦法琪叶维奇·马克西莫夫(1913-1993),前苏联伊凡诺夫州沙特罗夫村人。曾任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
马克西莫夫
学员名单:
魏传义、于长拱、汪诚一、秦征、武德祖、何孔德、王恤珠、袁浩、谌北新、王流秋、高虹、陆国英、冯法祀、任梦璋、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王德威、张文新、尚沪生、俞云阶
登上慕士塔格峰 靳尚谊
1957年 185×140cm
登上慕士塔格峰 靳尚谊
1957年 185×140cm
工程列车 张文新
1957年 125×280cm
歇晌 魏传义
1957年 183×18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孤儿 高虹
1957年 139×16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女社员下地 陆国英
1957年 139×160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家 秦征
1957年 布面油彩
晨 谌北新
100×130㎝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馆藏
长江黎明 袁浩
1957年 154×283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起家 詹建俊
1957年 140x348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冼星海在陕北 于长拱
1957年 170×180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远方来信 汪诚一
1957年 144×228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地下工作者 侯一民
1957年 210×176cm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英雄的姐妹们 王德威
1957年 199×124cm
祖国来信 何孔德
1956年 200×140cm
名中医冉雪峰 武德祖
1957年 布面油彩
摘苹果之一 任梦璋
1957年 布面油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4. 雕训班
克林杜霍夫主持的“雕塑训练班”,1956年3月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1958年6月结束。这是中国首次举办雕塑训练班,规定以培养和提高各高等美术学校雕塑教师水平为主要任务,学员在中央及地方中央美术学校青年教员及研究生中选拔,学制为2年,脱产学习。雕塑训练班的学员毕业后前往各地,则使苏联雕塑经验与模式传布到全国。
1956年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来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训练班视察
1958年雕训班学员与导师克林杜霍夫及美院重要教师合影
克林杜霍夫上浮雕课
克林杜霍夫指导小构图作业
克林杜霍夫简介: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克林杜霍夫(1916-1989),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雕塑系一、二年级的基础课教师。他最初做过锻工,后来在二战的卫因战争时成为炮兵,复员后上了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师从苏联著名雕塑家托姆斯基,崇拜雕塑家萨德尔,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195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训练班授课,回国后继续在苏里科夫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曾任雕塑系主任,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副院长。
克林杜霍夫
学员名单:
赵树桐、沈文强、高秀兰、杨美英、刘去病、陈启南、马改户、王泰舜、许叔阳、黄立炤、金克俭、关伟显、苏晖、凌春德、傅天仇、郑觐 、时宜、王鸿文(王澎)、于津源、史美英、张润垲、刘家洪、李枫
八女投江之一 于津源
不屈的王孝和 许叔阳
缝 陈启南
红旗 苏晖
课余 高秀兰
老羊倌 马改户
社里的老会计 时宜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胸像 黄立炤
杨靖宇将军像 金克俭
杨靖宇将军胸像 金克俭
八女投江之二 于津源
唱给爷爷听 史美英
号召 关伟显
画家齐白石像 杨美应
捞海菜的人 王鸿文
屈原胸像 王泰舜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像 黄立炤
音乐家冼星海像 沈文强
板块七:日常中的美—服务社会生活中的美育
现代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艺术因素。融入生活的美的有效传播,是提高人们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最早设有图案专业的学校之一,注重美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成为百年来师生的共识。通过国家形象设计,城市空间营造,出版教材、绘制连环画、邮票、标识等相关项目,一代代艺术家持续进行社会美育,将美带入社会的每个角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 张仃、周令钊、张光宇、高庄、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畅中等 1950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设计 周令钊、张仃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修改 范迪安、杭海等 范迪安、杭海等 2016年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设计 周令钊等 1949年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设计 周令钊等 1950年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设计 周令钊等 195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设计 周令钊等 1955年
人民币设计(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 罗工柳、周令钊、王式廓、侯一民、邓澍等 1950-1980年代
T70《壬戌年》狗年生肖邮票设计 周令钊 1982年
小学新数学课本教材封面 王子琨 2022年
连环画展区
,时长04:27
建国以来中央美术学院重要城市雕塑轮播
,时长00:57
建国以来中央美术学院重要城市壁画和地铁壁画轮播(视频见图包)
此次展览相关内容(全四回)已推送结束,回顾了中国美育百年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美育发展的不同面向以及与大众日常生活的关系。展览将持续到9月17日,欢迎大家前来预约参观。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央美术学院藏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3年8月30日~9月17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
展览策划与工作组
总顾问:高 洪
学术主持:林 茂
总策展人:邱志杰
展览总监:张子康 韩文超
展览统筹:王春辰 高 高
执行策展人:李垚辰
设计总监:纪玉洁
设计协理:闵志伊 唐美晨
藏品管理:王春玲 崔然然 徐 研 窦天炜 梅 琦 姜 楠 西华伟
展览助理:李佳蒙
展览管理:吴 鹏 宿世存 荆 鹏 马 亮
媒体宣传:何一沙 吴 靖 贺伊飞
官网文宣:王 静
智识中心:肖宝珍
公共教育:任 蕊 姚轶群 梁 雯 王 军
财经事务:杨 柳 门 婧 寇 蕾
行政支持:蒋思妤 岳君瑶 张 倩 郭 旭
后勤安保:孙 炜 陈小华 吕智发